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9-01 23:57      字數:2724
  第一百一十二章東勝衛之戰

  也先正在這裏歡喜非常的時候。

  忽然有人來報道:“明軍已經來了,一路從開平而來,大約有三萬騎,為首乃是郭登,一部從山西偏關而來,大約有兩萬騎,隻是他們行軍緩慢,挨著黃河走,黃河上有大小船隻。還有輜重。”

  也先一聽,就知道兩邊都不好對付。

  郭登就不用說了,乃是大明宿將武定侯。

  在騎兵相若的情況之下,也先也不敢說能戰而勝之,至於山西鎮的援軍似乎像軟柿子,但山西鎮也很有自知之明。

  他們靠著黃河行軍。

  黃河從東勝衛到偏關這一段河道,很是難行。多激流淺灘。

  但是那又如何?

  朱祁鎮既然發話了,自然要能行。

  東勝衛能很快修建起來,少不了黃河之上的物資運輸。

  所以黃河之上有一支船隊。

  數量不多,卻能在關鍵時候成為山西鎮騎兵的依靠。

  如果瓦刺大軍南下的話。說不定山西鎮騎兵會背水紮營,在船隻的支持之下,瓦刺恐怕也不能速戰速決。

  而今宣大以北,大寧,開平以南這一帶,是朝廷駐軍最多的地方,連京營也有五萬騎兵駐紮在這一帶,在短時間之內,抽調十萬騎兵,還是可以的。

  這就是為什麽也先不帶大軍南下的原因。因為如果不想與明軍決戰七八萬騎兵,與二三萬騎兵相差並不大。

  本來也先還想再做一些事情,與打不了明軍大隊,還能打一些小隊人馬。而今得了青貯法這個寶貝。

  他立即調整了自己心中的重要性,最最重要的是將一幹懂的青貯法的人員帶到漠北,其次就是將俘獲的五六萬壓回漠北。

  任何東西,都是落袋為安。

  故而也先根本沒有留戀,立即從東勝衛下撤離,翻越瀚海,回漠北。

  他臨走之前,無意之間向西邊看了一眼,卻見有山勢連綿,哪裏不是別的地方,就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的陰山。

  他心中如何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隨即將這種感覺壓了下去,隨即帶隊走了。

  數日之後,數萬騎兵趕到東勝衛城下,依舊是追不上了。

  隻是東勝衛之戰雖然結束了,但是這一戰的餘波卻沒有那麽容易結束。

  李文在這一戰之中,沒有得到一顆首級,卻被瓦刺擄走了五萬蒙古人。東勝衛轄地為之一空。

  關於李文的攻過問題,在朝廷之中引發了強烈爭論。很多勳貴認為,李文守土無能,累及治下子民,當奪爵下獄。但是以王文為首的文官認為,李文孤懸於外,能保全城池已經是大功一件,至於蒙古各部剛剛投降,其心不可問,李文的處置沒有錯誤。

  這其實就是李文獻出李家在西寧基業,為李家換一個伯爵的後遺症。

  之前是聖眷正濃,各勳臣不願意正麵與皇帝頂,但是而今李文自己犯了事,自然要落井下石了。

  要讓人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至於文官方麵為什麽支持?

  因為這個決策是於謙做的。

  於謙雖然不在中樞,並不意味著於謙在中樞就沒有盟友了。

  吏部尚書王文在陝西任過職,對陝西的情況很了解,對一些地方衛所的狀況,也是深惡痛絕。

  所以支持於謙的做法。

  如果能杯酒釋兵權的辦法,接觸一些地方衛所軍官的特權,文官很多人都願意的。

  王驥雖然身體不大好了,常年得病,但是依然就這一件事情上發生,支持李文。

  朱祁鎮麵對這個局麵,很清楚李文的事情成為一個暴風眼了。

  這也是朱祁鎮一邊推行北伐戰事,一邊推行衛所改革必然的結果。層層矛盾到了這個時候才爆發出來,朱祁鎮已經決定有些遲了。

  至於為什麽跳出來支持的是石亨。

  原因很簡單,正統勳貴之中,石亨吃相最難看。他在海西就有特殊的利益,關內的人參市場上,石家是大名鼎鼎的。

  石亨雖然是新貴,但是屁股已經坐在原本衛所軍官一方了。

  他之所以這樣選擇很簡單。

  石亨他出生入死,不就是為了榮華富貴。怎麽維持自己的榮華富貴,就好像是各地衛所一般,看似是國家的土地,其實是各家族已經分了的土地。

  石亨也在海西占據了不少屯田。成為石家的私田。

  而且其他正統勳貴,都是比較有底蘊的。如楊洪,他祖上也是開國功臣。在政治上有自己的敏感性。

  或許他未必舍得這裏的利益,但是他也有其他方麵的利益支撐。或者說楊洪更在乎楊家世世代代在大明軍中占據一席之地,而不是一些錢財什麽的。

  但是石亨做不到這一點。

  當然了,石亨也是打勝仗打多,養出一股舍我其誰的架勢,覺得大戰在即,朝廷定然不會將他怎麽樣的。打瓦刺決計是少不了他石亨的。

  麵對這各方風雲變動,朱祁鎮默默的思考自己的政策。

  朱祁鎮以打瓦刺來攪動軍隊,完成自己的改革,到底是對還是不對?

  與瓦刺的大戰,讓很多人的權柄極速增長,而石亨就是其中的典型。他本來以為石亨能成為自己的幫手,但是此刻自己新培養出來的將領,似乎有了自己的心思。

  但是他依然覺得自己的辦法沒有錯。

  無他,如果不打仗,誰知道所謂的軍事改革的效果如何?如果不打仗,軍事上如此投入,文官那邊就過不去。如果不打仗,朱祁鎮動軍製的反噬就沒有了嗎?

  還是會有的,不過表現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隻是石亨的確讓他失望了。

  朱祁鎮心中歎了一口氣,說道:“可惜了石亨。”他眼睛之中閃過一絲精光。石亨這個名字被朱祁鎮記在心上了。、

  叛徒比異端更可惡。

  當然了,石亨所想沒有錯,在臨戰的時候,朱祁鎮決計不會動大將,打瓦刺還需要石亨。所以這一件事情的處理,卻要需要方式方法。

  首先李文的表現如何?

  可以用平庸來形容。

  所以李文並不適合邊關將領。朱祁鎮決定給李文相關處罰,撤掉李文的東勝衛的官職,調入太仆寺之中。

  說是用他的養馬特長,卻是讓他坐冷板凳。

  無他,太仆寺的工作大多都被其他衙門奪去了。

  首先是太仆寺寄養在百姓家中馬,而今都被兵部調入馳道體係了,幾十萬匹馬維持北京到遵化,北京到宣府,北京到大同,遵化到大寧,宣府到大同。藤縣到宿遷的馳道。

  至於藤縣到宿遷,也就是當初運河中斷的時候,臨時搭建起來維持南北貨物運輸的馳道,而今運河雖然暢通了,但是這馳道依然在運行之中。

  而曹鼐到任之後,更是允許馳道商運,成為大明第一條可以產生效益的馳道。

  這麽多用馬的地方,當初太仆寺寄養百姓的馬匹已經快不夠用了。

  而其他地方太仆寺還在正常運行之中,但是總體來說,這些太仆寺更多被地方巡撫,總督管轄,京城太仆寺管不到。

  也就是李文坐了冷板凳,當然該給他的爵位待遇還是給他了。

  朱祁鎮看似不偏不依,以一種活稀泥的政治態度,將這一件事情給了結了。

  朱祁鎮為了這一場大戰,準備了這麽多年,在大戰之前,朝廷之上以穩定為主。一切情況,朱祁鎮都可以暫時退讓。

  隻要能打贏瓦刺,有一場輝煌的勝利,其他的事情,朱祁鎮自然可以慢慢算賬。

  畢竟來日方長嗎。

  一切的一切都為北伐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