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8-13 09:52      字數:2733
  第七章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

  朱祁鎮之所以這樣做,一來是安撫王驥。

  王驥這個八旬老翁,是老亦彌堅,特別是在正統十四年貓兒莊之敗後,就掀起了對五軍都督府進攻的號角。

  他作為兵部的後台,讓兵部重回正統初年的咄咄逼人之態。

  大明天下任何關於軍事的事情,都必須稟報兵部,似乎兵部才是正管,而五軍都督府不過是一個養老機構。

  王驥更是推薦了兵部尚書羅通。

  在壓製五軍都督府這一件事情上,羅通比王驥更積極。

  當初王驥督師西北的時候,羅通就在王驥幕中,但是王驥並不喜歡羅通,甚至還彈劾了羅通,將羅通降為河泊所大使,一個九品官。

  原因就是羅通這個人,能文能武,但是好色貪財。

  能文就不用說了,他是進士出身,科名不低,能武就是宣德年間,他擔任交趾清化州地方官,為交趾兵所困,孤立無援,堅守孤城,最後等到了援軍。

  這樣的事情不是誰都能撐下來的。

  當時朱祁鎮因為與瓦刺交兵之事將王驥調入內閣之中,王驥一看兵部的人,心中就覺得這些人能當承平時候的兵部尚書,但是卻不能承擔一國之兵相。

  所以王驥立即起複了羅通,這個時候的羅通也老了,已經是五十多歲的小老頭了。貪錢的毛病還有,但是好色已經好不起來了。

  王驥將最艱難的工作都讓羅通去做,而羅通都很好的完成了。

  不管是因為瓦刺大軍突然南下,緊急為成國公大軍準備後勤,還是貓兒莊之戰後,立即為孟瑛大軍準備各種物資。

  特別要提一下,那就孟瑛所用的戰車都是用馳道的馬車改裝的,這就是羅通的建議,而且是他著手完成的。

  一兩萬輛馬車,在短短數日之內,完成了改造。

  之後更是在冒著被瓦刺截殺的風險,巡視宣大各地,視察各地倉儲。在瓦刺攻居庸關的時候,他也參與進去。

  這一係列的功勞,最後被王驥推薦為兵部尚書。

  其實王驥對羅通一些臭毛病,還是不大喜歡,羅通好大言,與人談論兵事,能夠滔滔不絕。

  但是王驥卻沒有在下輩之中,找出一個能用來壓製五軍都督府的人才。

  就好像楊榮選中他一樣,他的政治衣缽也要有繼承人。

  羅通在兵部尚書任上,就一定會極致主張兵部的權力。能將他趁著貓兒莊之敗,勳貴集團新老交替時期,奪過來的權力保留下來。

  這一點他也知道很難。

  因為朱祁鎮對五軍都督府規劃,決計不僅僅是一個勳貴的養老院,也不僅僅是一個統兵機構。

  但是朱祁鎮沒有心思與王驥硬抗。

  卻是因為一來,貓兒莊之敗乃是軍方的汙點,並非區區一個黑山之戰,就能挽回顏麵的,正是這種政治力量的失衡,才讓王驥有了咄咄逼人的底氣。

  王驥背後有大部分文官的支持。

  所以,朱祁鎮不會逆潮流而動。

  二來,王驥已經老了,能有幾年好活,政壇上有一句話,叫做人走茶涼,王驥即便今天做了再厲害,等王驥不在了。

  朱祁鎮想改回來不容易多了。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王驥這般的老臣。

  朱祁鎮步步退卻的時候,也趁機與王驥做了交換。

  什麽樣的交換,那就是重設五軍都督府斷事官。

  五軍都督府作為全**事最高的指揮機構,在朱祁鎮看來,他應該是什麽樣的?固然要有明軍雲集,也要有無數僚屬,分門別類的執掌各方麵的情況。

  而今卻是兵部一直在擴張自己的權力,一個勁的增添小吏,但是五軍都督府之中門可羅雀,甚至連僅有一些小吏,也是吃閑飯的。

  朱祁鎮細細想來,處於權力製衡的需要,兵部執掌軍需,是合適的,少府在他的直接領導之下下,執掌軍械,錦衣衛執掌情報。五軍都督府之中倒是有軍隊以及各方衛所的花名冊,但是有多準就說不準了。

  但是有一點卻讓朱祁鎮感到不舒服,那就是軍中監督誰來?

  如果說,控製太過,監軍權力太大,那自然是不對的,但是如果一點監軍都沒有,放任自流,那也是不行的。

  而大明朝的體製到了朱祁鎮這個,其實已經很健全了。

  軍中監督是誰做的?是太監。

  幾乎大明的全部軍隊都有太監監軍,但是太監忠心有餘,但是能力卻不足的很。幾乎每一個監軍太監都鬧出什麽事情來。

  如亦失哈,劉永誠這般的太監,卻是少之又少了。

  特別是當時走私案,其主力,也是最膽大的就是太監。

  雖然朱祁鎮還沒有完全撤掉宦官監軍,但是每一個出去的太監,朱祁鎮都細細考察,都找一些老實安分,被人欺負了也不敢反抗的太監。

  雖然這些太監能力有限,真遇見什麽造反的事件,未必能夠力挽狂瀾,但是他也沒有見過,真有什麽造反是監軍能鎮壓下去的。

  隻要他們老實安分就行了。

  但是軍中監督,太監不能勝任,朱祁鎮隻能尋找新的方式。

  當他發現,文官對軍中插手最大最多的事情,就司法權,也就是軍中犯法,主審的卻是刑部。

  在這種情況之下,文官稍稍有些傾向性,就能讓一個將領生,或者死。武將就在文官麵前低一頭。

  除非朱祁鎮出麵,下詔獄親審。

  但是就朱祁鎮而言,他並不喜歡這種破壞規則的情況。

  在他看來,凡是要錦衣衛出麵的案子,要麽特別重大,可以是影響重大,也可能是涉及到一些大人物,要麽就是特別敏感,內情紛雜,關係到一些不能讓人知道事情。

  除此之外,錦衣衛都不應該涉足。

  而且大明這麽多軍隊,真正算起來每天大概都有案子發生。朱祁鎮又不可能事事都管,於是一個獨立軍法體係就非常重要了。

  一來就是為了斬斷文官間接插手軍事的一個重要途徑,二來就是一個獨立健全的軍法體係,也是軍中一種監督方式。

  在他看來,要比太監監軍靠譜的多。

  而這個軍法體係,其實在太祖時期就有,那就是斷事官體係。

  在太祖年間,軍中案子都歸入五軍都督府斷事官,但是這斷事官在建文帝改革之中,不知道出於什麽原因,就被改革掉了。

  在太宗靖難功成之後,改掉了所有建文新政,唯有這一件事情並沒有改過來。

  這也讓朱祁鎮很納悶,他至今揣測不住太宗皇帝的意思。但是在朱祁鎮看來,一個健全的軍法體係,他們維護軍法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朱祁鎮。

  因為朱祁鎮是軍法的製定者。

  而且朱祁鎮要斷事官,其實也是再增加五軍都督府的職能,這一次京營的改革,其實朱祁鎮近乎親自下場,很多事情都是直接與內閣溝通,這是因為京營太重要了。

  決計不能有失。

  但是將來怎麽辦?

  大明三百多個衛所,總不能讓朱祁鎮一個個親手處置吧,也不能讓兵部去做吧,兵部做了這一件事情,五軍都督府還有什麽獨立性?

  朱祁鎮需要是兵部與五軍都督府是一對歡喜冤家,彼此都看對方不順眼,但是在很多事情上,他們能難擺脫彼此單獨做成。

  而不是一家獨大。

  想讓五軍都督府成為這樣的機構,五軍都督府的庶務能力,就必須要加強,增加斷事官還是其中一個手段。

  遲早朱祁鎮會完善五軍都督府,成為一個行政能力上,比六部任何一個衙門都不差的辦事機構。

  而不是養老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