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7-30 23:57      字數:2702
  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

  雖然這樣的手段在曆史下遊來看,依舊沒有發揮出作用。

  不知道是老一輩留下的人一個個死光之後,這種傳承斷絕了,還是衛所製度崩壞到任何辦法不可挽救的地步。

  但是最少這個時候,這些人還在的。

  “好。”朱祁鎮說道:“危難之際,征調各家的親兵,自然是說得過去的,隻是也要一個眉目,先生覺得該怎麽辦?”

  朱祁鎮在心裏已經同意了,但是他也知道,這一件事情並不好辦。

  無他,勳貴之中並非家家都過得很好的,而且養兵,養精兵也是一個消耗大量錢財的事情,而且勳貴又是皇家打斷骨頭連著筋的。

  朱祁鎮也不可能空口白話,一句話,就將人家的老本給拿走了吧?

  如果是一個人的話,還好。但是朱祁鎮要征調的不是一個人。這就要注意方式方法了。

  王驥說道:“陛下,臣是這些勳貴的眼中釘,肉中刺,讓老臣想辦法,豈不是問道於盲了,不過京城之中,有一個人可以解陛下之憂。”

  朱祁鎮心中頓時明白,是英國公。

  畢竟英國公即便不大掌權了,但是英國公不管是資曆,還是功勞都是所有勳貴之中的首屈一指的。影響力最大的。

  借用英國公的影響力,這事情就好辦多了。

  隻是朱祁鎮也明白,王驥的想法對朝廷固然是好的,對各家勳貴,乃至英國公張輔來說,卻並非是什麽好事了。

  朱祁鎮雖然知道王驥未必沒有夾私貨,但也當做不知道,說道:“先生可為我擬一封聖旨,告訴英國公一聲。”

  王驥說道:“老臣明白。”

  隨即王驥就寫了一封聖旨,朱祁鎮催範弘去取來玉璽,王驥代內閣附署,隨即立即用印。

  非常時刻,流程飛快,也不等開宮門,就從城牆上墜下去,讓人飛報英國公府上。

  英國公見了聖旨,隻能歎息一聲,二話不說派人敲開了很多家勳貴的們。

  英國公對各家勳貴的底子門清。

  凡是家中有家底的勳貴都請了過來,英國公一番威逼利誘不提,反正這些人都答應下來了。

  不過,他們也不傻。

  自然不能用抽調家丁的說法,而是聽聞國難,各家將家中適齡子弟都主動投軍,願意為陛下效死。

  至於,他們每一個人都帶了十幾個,或者幾十個伴當的事情,大家都可以忽略了。

  當然了,勳貴家的

  子弟,未必真一點都不能打的。

  為了讓各家勳貴放心,隻能派出老將定西伯蔣貴,天一亮就帶著三千多人馬一路向西而去了。

  至於朱祁鎮之後,將各家家主,一個個叫入宮中,閑話一番,念及祖宗之功,紛紛給了賞賜,

  算是普降甘露,大發紅包。

  唯一讓人有些出戲的,就是朱祁鎮腰包裏麵也沒有現銀了,所以賞賜他們的都是比較虛的,比如封幾個誥命,那些一直沒有繼承爵位的都批了,至於誰家世子沒有立的都立,還從宮中找出不少,奇珍異寶,大誓派送。

  這些寶貝,對朱祁鎮來說,根本沒有什麽意義。

  雖然有不少東西如果留到後世,定然是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是一些玩意而已。

  說起來價值連城,無價之寶,但是朱祁鎮想賣的話,抱歉,根本賣不上價,也沒有人敢買,很多細節上一眼都能看出是宮中的東西。

  朱祁鎮自然不能以皇帝的名義賣了。

  所以幹脆賞賜下去了。

  這些東西用來賞人,收到的人也很高興,雖然禦賜的東西,是不可以變賣的,但是這就是聖眷所在。

  如果接見客人,讓客人一進屋,就看見香案上供奉著禦賜寶物,那派頭。還有政治利益,就不要說多少了。

  可以說皆大歡喜。

  這一支精銳人馬紫荊關之前,已經存了惡戰的心思。

  隻是萬萬沒有想到,當他來到紫荊關的時候,也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麵。

  因為瓦刺退兵了。

  隨即紫荊關大捷的消息立即哄傳天下。百姓不去管十個紫荊關大捷,也比不上一個貓兒莊之敗。

  雖然瓦刺失敗,但是雙方戰略上並沒有什麽變化。

  都歡呼雀躍,似乎今年帶來瓦刺噩夢,已經到了退卻的時候。

  但是也先卻不甘心如此。

  也先得到了阿刺知院的消息,臉色鐵青,看著地圖之上,也先本部人馬,大同,還有孟瑛所部,三支大軍,在代北的大地之上,呈三角形鼎足而立。就好像孟瑛在無聲的嘲笑他。

  他其實一直等著阿刺知院得手,孟瑛不得不掉頭攻南下,那才是他與孟瑛決戰的時候。

  隻是阿刺知院這一退,他的計劃就已經破產了。

  難道就這樣灰溜溜的回去嗎?

  說起來,瓦刺在明朝這裏得到的好處,已經相當不少了,大同延邊之地,都已經被搶成白地了,甚至有不少騎兵越過大同,向南劫掠,最遠

  的都衝到雁門關下了。

  不過,因為大同,與孟瑛大營呈現犄角之勢,他們在大同即便是大有收獲,想將財貨帶出長城,也不是太容易的事情。

  明軍固然害怕與瓦刺騎兵決戰,但是小隊騎兵,明軍還是不怕的。

  能搶的,都搶得差不多了,不能搶的也夠不著了。

  按理說而今等阿刺知院回去來,大軍徐徐回到草原之上,依然是大有收獲的一年。

  隻是也先不甘心。

  因為他很難想今後還有而今的大好局麵了。

  也先思來想去,終於決定了,再做最後一次嚐試,而今已經進入九月了。如果實在不行的話,在九月末就要退兵了。

  那麽最後這十幾天的攻擊點在什麽地方?

  也先目光死死的盯著居庸關,心中暗道:“就這裏了。”

  也先立即召集諸將,說道:“大同一帶已經沒有什麽油水了,我們不用與孟瑛在這裏磨蹭了,我準備退兵了,但是退兵之前,先去宣府走一圈,畢竟,難得南來一次,總好撈足本,宣府那邊還有不少浮財。”

  眾將一聽,自然很是願意。

  也先安排下去,讓伯顏帖木兒帶著本部人馬帶著戰利品先行撤退,一並帶走的不僅僅是瓦刺本部的戰利品,還有各部的戰利品。

  畢竟騎兵的負荷也有限的,腰囊鼓鼓的,即便是再搶到東西了,又怎麽帶了。

  故而伯顏帖木兒帶走十幾萬匹馱馬,已經浩浩蕩蕩的物資,糧食鐵器為主,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甚至拖在馬後麵的奴隸。

  也先隨即派人給阿刺知院傳令,要他不必返回大同,而是徑直去居庸關下匯合。

  也先大軍也將孟瑛所部丟下來,大隊騎兵浩浩蕩蕩,形成一個幾十裏寬的行軍麵,向居庸關而來。

  首先要經過郭登鎮守的宣府,見此局麵宣府,郭登也不敢硬抗,隻能在城門外立寨,這是準備打一場攻城戰。

  但是也先又怎麽可能與郭登在宣府糾纏,自然是繞城而過,向東南而去。

  這個時候,也先的戰略企圖,已經展露無疑。

  郭登自然是飛馬報給孟瑛。

  雖然明軍騎兵數量不如瓦刺,但是這裏畢竟是大明的地盤,瓦刺還是不能做到消息的完全遮掩,而去也先似乎也沒有要遮掩的意思。

  孟瑛看了這個消息,非但不生氣,反而輕笑道:“先是紫荊關,又是居庸關,也先黔驢技窮了。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他們就要退到關外了,今年的仗算是打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