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7-30 23:57      字數:2728
  第二百三十三章紫荊關下

  “你說紫荊關鎮守的是南軍?”阿刺知院有些懷疑的說道。

  “屬下可以對天發誓,決計不會有錯的。”回來報告的探馬說道。

  阿刺知院心中冷笑,先是看矮了三分。

  也先為了南下,不知道花了多少功夫,太詳細的情報不去說,但是最基本的情報還是知道的,比如大明精銳都在九邊,南方衛所軍爛的一塌糊塗。

  阿刺知院發現紫荊關居然是大明南邊的軍隊,立即感覺是機會。

  不管是因為明軍兵力缺乏,不得不從南邊調兵,還是明軍排兵布陣有誤,漏了紫荊關這個關鍵的地方。

  這對阿刺知院都是機會。

  阿刺知院一聲令下,大隊人馬進入蒲陰-徑,一路上,卻見到兩側山巒之上,一道道煙柱衝天而起,就知道被明軍發現了蹤跡。

  索性也不隱藏了,派出麾下一部騎兵,以兵貴神速之態,直撲紫荊關。

  幾乎在紫荊關這邊剛剛看見,一道道傳遞過來的狼煙,不過半日而已,瓦刺大隊人馬就出現在拒馬河南岸了。

  前文說道,這太行八徑,都是不知道多少年,河流衝刷下結果,是古河道,但是這些古河道,大部分都因為地質變化的滄海桑田幹涸了,但是也就有些地方,在古河道之中,出現新的河流。

  而拒馬河就是這樣一條河。

  紫荊關所在之處,就是穀地,山穀之中有一條河流,就河穀分開段。在河北比較窄,而河南是比較寬的。

  拒馬河從這裏流出進入大清河之中,成為大清河北係一道重要河流。

  這個時代的紫荊關雖然有些軍事建築,但是決計沒有將這兩三裏的截麵,連同拒馬河一並封堵住。

  紫荊關雖然一處軍事要地的,但是說一句不好聽的話,如果不是定都北京,紫荊關的重要性,也沒有那麽大。

  之前,與紫荊關有關的戰例,不過是成吉思汗攻居庸關不克,然後轉攻此地,內外夾擊攻破居庸關。

  在此之後,即便是明初的戰爭之中,這裏更多是作為通道,而不是關卡。

  曆史上,也是北京包圍戰之後,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作為京城的內三關,才被重視非常的。

  但是方瑾在這裏駐紮了小一個月了。

  他也不是什麽也沒有做的。

  恰切相反,他做了很多事情。

  首先,他將整個河穀都掘斷了。

  雖然一時間,修建一座封鎖一兩裏山道的城池,有些不

  可能,但是三萬士卒,在這裏挖掘壕溝,高壘深溝卻是能夠做到的。

  甚至方瑾一直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要不要將拒馬河給截斷,將深溝變成護城河?

  隻是工程有些太大了,也就放棄了。

  但是即便如此,明軍整個防禦體係,也是相當之完善了。

  丈餘寬,一人深的壕溝都不用了。當然了,也不是所有壕溝都是這個標準的,這裏畢竟是山區,很多地方都挖到石頭了,那也沒有辦法。

  所以,方瑾在壕溝後麵墊高近半丈,也就是一人高,上麵有鹿角,拒馬。這個高台也不是直上直下,也是有些坡度的,不會給敵人可以利用的死角。

  而大部分士卒都在高台上列陣。

  少府打造大批火銃,在神機營不被待見,在福建軍中卻是上好的東西,原因無他,福建軍幾乎從上到下都是新的。

  經過方瑾的整理之後,福建軍中幾乎被全部換血了。在軍紀上,與明軍精銳也差不了多少。

  但是方瑾對福建軍的肉搏能力,其實還是有所擔心的。

  南人不堪戰的說法,不僅僅瓦刺人知道,即便是在明軍軍中也是傳得沸沸揚揚,恍如真理。

  或許有人覺得太祖皇帝不就是北伐功成嗎?怎麽敢說南人不堪戰?

  很抱歉,請你看開國將領的籍貫,人家都是淮西人士,淮西人士他們不覺得自己是南人。

  所以,方瑾下意思覺得應該避免福建兵與瓦刺肉搏戰。

  而少府送過來的火銃,正合方瑾的心意。

  少府的火銃,雖然不被神機營待見,但是質量卻是頂好的,而明軍軍事物資分配,從來是京營第一,邊軍第二,南邊衛所,如果打仗,還能想起你,如果不打仗,幹脆就忘記了。

  方瑾深深明白,他帶的福建軍,可不是傲氣滿滿的神機營,有好東西就不錯了,哪裏有挑挑揀揀的餘地。

  有了這些火銃,方瑾的布置就一力發揮明軍的火力。

  就成為這個樣子。

  瓦刺前鋒紫荊關以西稍稍整頓,就開始了第一波進攻。

  無數騎兵俯在馬上,向東方飛馳而來。臨近壕溝之前,也不翻身下馬,卻是猛地一縱馬,向向明軍的陣勢撲了過來。

  方瑾在一處高台之上穩穩的戰立者,他所在之處,就是拒馬河南線陣地最核心之處,在這裏可以總覽全局。

  一時間,隻有瓦刺士卒大聲的呼喊之聲,明軍從上到下都沒有一點聲音。卻在高台之上,整整三排火銃兵,將一根根火銃,透過柵欄的縫隙,瞄準

  了就要飛躍壕溝的蒙古騎士。

  咻咻的弓箭穿過空氣的聲音,不絕於耳。

  “轟轟轟。”數門小炮頓時整齊的噴發了,就好像是命令一般,頓時無數鐵沙帶著硝煙,覆蓋了整個戰場。

  無數火銃也開始清脆的轟鳴之聲。

  一時間不知道多少蒙古士卒紛紛栽倒。

  隻是也不能太高估這個時代火銃質量,不管這個時代火力頻率,還是射程,都會不到主宰戰場的地步。

  否則戰爭經驗豐富的太宗皇帝,隻是將火銃作為最外圍第一線的火力,真正決出勝負,還是要大軍的廝殺。

  連日俄戰爭時期,還有人叫囂,刺刀是好漢,子彈是笨蛋。

  瓦刺人盛氣而來,正是氣勢洶洶的時候,自然不會因為區區一點傷亡,而後退的。

  明軍第一波火力,自然是密集無比,就好像是一柄重錘一般,猛地將這些衝在最前麵的瓦刺士卒給砸在地麵之上。

  但是之後的火力,就沒有那麽密集了。

  居然有人真的縱馬一躍兩三丈,撲到了高台之前,隻是麵對一道道看似簡單的柵欄。卻攻不動了。

  這一道柵欄,之前有鹿角拒馬,柵欄也是實木打造出來,根基深埋在地下不知道多少米,總之牢固之極。

  當然了,即便在牢固,這都是死家夥,隻要給瓦刺士卒一點時間,清理這一點點障礙,並不是什麽問題。

  但是就在一兩米之後,就是大量火銃手,這樣的距離,幾乎對準了腦門打了。

  任何人隻要在這裏稍稍停頓一下,就會被不知道多少士卒集火打死。

  雖然火銃準頭很成問題,但是這種麵前兩三米處的人形目標還不至於打失。

  甚至有人直接連人帶馬撞在柵欄之上,似乎想要撞出一個缺口,但是還有長槍手,他們就在火銃手之後列陣,跟著柵欄,就能敵人連人帶馬給刺成血窟窿。

  一番短暫而慘烈的進攻之後,瓦刺所部丟下了幾百具屍體,退了下去。

  方瑾看似神色不動,心中卻暗出一口氣。

  當他知道,瓦刺大軍進攻的時候,心中一根弦就繃緊了,因為他太知道,他所在位置的重要性了。

  勝了自然有功,一旦有敗,他是決計不能活,也不敢活的。

  就如果成國公一般,如此重大的責任,讓瓦刺騷擾京師,他方瑾有幾個腦袋也擔待不起。所以,他隻有兩個選擇,要麽勝,要麽死。

  而今這一場小勝,雖然無足大局,但是總算證明他的戰術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