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7-30 23:57      字數:2704
  第二百三十二章無悔

  朱祁鎮開出的價碼是什麽?首先是免役。對於士紳來說,對這並不在乎,因為讀書人本來就是免役的,而且即便不免役,他們有錢,是可以找人代役的。

  而佃戶們縱然有想法,他們也不可出一個不幹活勞動力。在古代農村,一個女人都無法生活,男人被稱作頂梁柱,如果不是有一些家底的人,是不可承受一個壯勞力一直在外的。縱然會有餉銀。

  但是即便到了幾十年前的農村,也不是單單有錢就行的,更不要說古代了。

  唯獨自耕農,他們對朱祁鎮開出的價碼有興趣。

  首先,免役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畢竟勞役太耽擱農活了。而自耕農在經濟上有獨立性,如果兒子多的話,是能抽出一個孩子去當兵了。

  更不要說每年十幾兩銀子的餉銀,對農家來說,也是一筆大錢。

  而且在水利工程修建之後,河北年年風調雨順,就會導致了大規模生育潮,或者說大量孩子活了下來。

  畢竟並非在之前,就沒有這麽多孩子,這個時代又沒有什麽避孕措施。隻是更多的時候是生下來養不活而已。

  這樣的情況下,對父母老說,讓大兒子出去賺軍餉,他們緊緊熬上幾年,等下麵孩子十一二歲了,就能當半大勞力用了。

  所以,朱祁鎮征兵政策,因為種種原因,被很多人響應。隻是有些事情,這些地方官或許明白,或許不明白,更或許是不願意明白。

  他們寧願將這一切的事情,都推向陛下聖德之上。

  朱祁鎮其實已經免疫很多馬屁了。

  畢竟在他這個位置上,每天都有來拍。

  如果朱祁鎮真有馬屁這個器官的話,他每天的馬屁定然是紅通通的,非被人拍腫不可。

  但是此刻,朱祁鎮明知道王驥所言,有誇大之處,或者是說有意拍馬的地方,但是他依舊有一種醉熏熏,飄飄然的感覺。

  因為他此刻終於明白且相信一件事情。

  在曆史的河流之中,他所有的掙紮,都好像是在河流之中撲水,不管他怎麽動,水隻會蕩漾開來,然後恢複到原來的地方。

  看上去他什麽也沒有做。或者他做了什麽事情,都沒有什麽用處。

  特別是貓兒莊之敗,時時刻刻的攻擊他的自尊心。

  似乎他奮鬥十幾年,不過是用土木堡變成了貓兒莊而已。

  但是此刻,他才知道。

  並不是他的所做所為都被這個時代給同化了,他是有回應的,隻是曆史的慣性太強大了,他的反應回路太慢了。

  並不是做了之後,立即就能得到回應。

  而是根據事情的不同,要在幾年之後,幾十年之後,甚至他死了之後,才能得到回應。

  但是人生就是這樣的。

  朱祁鎮雖然來到這個世界十五年了,但是他真正掌管大權,卻是在太皇太後去世之後了。

  這幾年間,他做了很多事情。

  有好事也有錯事,但是每一件好事,不過是買下一個好的原因,等到結出好的果實,不知道什麽時候了。

  但是明朝在朱祁鎮來之前,卻已經種下了不知道多少惡果,此刻不過是朱祁鎮來承受而已。

  此刻朱祁鎮忽然覺得心中大石去掉了。

  他來到這個時代之後,一直有一種要改變世界的急迫感。

  雖然楊士奇,楊溥,乃至太皇太後都看得出來,點出來,但是朱祁鎮都沒有改,似乎改不了。

  但是此刻他明白了。

  人生不是遊戲,遊戲的反饋機製非常快,幾乎是即時反饋,每做一件事情,殺一個怪,充一筆錢,你就立即能變強。

  但是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努力,卻不知道在什麽時候才能反饋在你身上,每一個考上清華北大的,都不是因為高考之前一個月的努力,甚至一年的努力,而是他最少數年努力才能得到的反饋。

  甚至有些人一輩子努力,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勝利之前,不知道有多少失敗者的屍骨。

  但是如此,就不努力不奮鬥不前進了嗎?

  不,當行好事,莫問前程。

  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就足夠了。

  朱祁鎮捫心自問,或許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有這樣那樣的挫折與失敗,但是從第一天開始,他的信念從來沒有變過。

  讓更多百姓能活下去,讓更多百姓能吃飽飯,讓更多百姓能免於戰亂,讓大明以更快的速度進入工業化。種種種種。

  出發點沒有錯誤,努力沒有鬆懈,即便是沒有成功,看到最好的結果,那有如何?

  “讀聖賢書,所謂何事?而今而後,可以無悔。”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吾求古仁人誌士之心,不過如此。”朱祁鎮隻覺得心中渾然開悟,心中暗道:“如此,吾何恨之有?”

  朱祁鎮不顧內閣在場,忽然大笑,說道:“好,命令通州大營進京,裁掉長安街兩邊的牆,朕在在宮門之前閱兵。”

  後世的長安街,乃是北京,甚至是中國第一街。但是而今的長安街空有其名,因為在紫禁城前這一段,被兩道城牆隔斷了,後世的所謂天安-門廣場,此刻根本就是皇家禁地。

  之前朱祁鎮做事還有一點束手束腳,唯獨擔心這個不行,那個不好,但是此刻朱祁鎮想開了,做事情也就不在乎那麽多了。

  比如這長安街,朱祁鎮早就想要打通了。

  一直心中猶豫。

  擔心招來非議,但是此刻他一聲令下,很少有人敢硬頂,立即有士卒將兩道長街上打出兩個大洞來。

  這就是工部改良的方案,不是將牆給拆了,而是掏出兩個城門來,畢竟即便朱祁鎮將這裏打通,有幾個百姓敢在皇帝家門口經過啊?

  所以還不如打開兩道門,方便百官進出,再或者做一些禮儀用途,就好像而今。

  這一次所謂的閱兵,其實是非常簡陋的,不過是蔣貴的帶領之下,五萬親兵,分成幾十個方陣,一列列從長安街經過,文武百官與朱祁鎮一起城樓之上觀看。京城百姓雖然不敢來宮城之中,但是在宮城外麵大街之上,也站滿了人。

  對於這五萬人的質量,朱祁鎮也是一言難盡,正如王驥所言加上城中幾萬老弱病殘,守城足夠了。這一點還要感謝劉定之。

  劉定之管理之下,少府表現良好,就在貓兒莊之戰後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之內,將大明軍隊的武器缺額給補滿了。

  當然了,少府之前也是有一定庫存的,但即便如此,也不得不承認,少府在軍事體係之中超高效率。

  十萬騎兵覆滅,不知道丟棄了多少武器盔甲,但是明軍從來沒有擔心過這方麵的事情,就是劉定之的功勞。

  連新兵也是一樣,衣甲鮮明,武器精良,單單看樣子,還真以為百戰雄師一般。而北京各城牆之上,各種火器的堆積也是越來越多,什麽大炮小炮,萬人敵一窩蜂,盧定河邊的水利作坊以一個明朝人難以理解的效率,往外麵噴成品。

  朱祁鎮心中暗道:“劉定之可以高升了。”

  這不僅僅是朱祁鎮的想法,難的是內閣的意見,內閣有意讓劉定之到兵部去,王驥知道自己支撐不了多久了,有意培養出一個符合自己理念的接班人。王驥選中了劉定之。

  朱祁鎮還沒有定下來。隻等大戰之後了。

  隻是朱祁鎮剛剛閱兵安定京師人心之後,他就得到一個不大好的消息,瓦刺阿刺知院部,已經開始東進,算算時間,已經到了紫荊關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