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7-23 23:53      字數:2696
  第二百零四章楊洪vs阿刺知院

  要知道成國公軍中,不僅僅是成國公本人,他軍中不知道有多少靖難功臣集團的二代三代。所以楊洪今天的表態傳出去,或許皇帝能諒解楊洪,但是很多死了親人的人,是決計不會諒解的。

  今後楊洪麵對阻力就會非常大。

  縱然靖難勳貴集團在這一戰之後,一厥不振,但是他們也不會從軍中消失,因為這些勳貴與軍中的聯係太緊密了。

  就好像太祖開國勳貴。

  雖然開國勳貴權勢大不如當前,但是他們還在軍中有存在感的,比如戰死的西寧侯宋瑛,比如黔國公一脈,等等。

  這些人今後就會成為楊洪的死敵。楊洪的麻煩還在後麵。

  武興躬身說道:“下官遵命。”

  楊洪這才鬆了一口氣,說道:“老將軍何須如此,今日一戰還要多依賴您,此處出塞,我與閩西伯帶來騎兵開道,你帶領步卒跟隨,這兩座營地一定要修建好,足以容納十萬大軍暫時歇腳。”

  武興說道:“末將明白。”

  在他們想來,成國公所部乃是大明最精銳的騎兵,即便是打了敗仗,折損不少,想來也應該有小十萬人吧。

  所以這營地要先預備著。

  “報。”幾個人正商議著,卻聽下麵來報,說道:“夜不收來報,有大隊瓦刺騎兵正向陽和口而來。”

  此言一出,三個人都變了臉色。

  因為瓦刺大隊來陽和門口,有兩個可能,一是明軍騎兵主力已經被消滅了,瓦刺騰出手來了。另外一個可能,就是明軍騎兵主力,已經很靠近邊牆了。

  這個判斷很重要。

  因為一旦錯了,後果就不堪設想。

  比如如果明軍騎兵主力已經被消滅了,出關麵對的就是幾十萬得勝之師,出去容易,回來就難了。

  很容易將他手中這一支主力人馬都葬送了。

  但是如果,明軍騎兵主力就快到了邊牆,他重兵在此,卻紋絲不動,朝廷事後問責且不說,楊洪都覺得自己對不起人。

  根本不能向朝廷,以及天下百姓交代。

  楊洪緩緩的踱步,走了一圈,忽然停了下來,說道:“傳令下去,明日出關的命令不變。現在已經快三更了,依舊是五更造飯,黎明出陽和口。”

  楊洪似乎是向郭登與武興解釋,也像是是自己解釋。說道:“如果成國公就快到陽和口附近了,隻需前出幾十裏,事情就能有一個結果,甚至不用去貓兒莊。但是如果不是,瓦刺鐵騎雖利,但是也留不下我楊某人。”

  楊洪最後的判斷,雖然有些自負,但也是實情。不說他了,如果成國公知道前麵的不是十幾萬,而是數量近乎翻倍的蒙古騎兵。成國公也不是沒有機會全身而退的。

  隻是也先情報上做的太好了,就在成國公知道真相的那一刻,也是他深陷陷阱,無法自拔的時候。

  此刻楊洪事先知道這一點,做好足夠的準備,想要全身而退,並不是容易,但也不是毫無希望的。

  在這一件事情上,楊洪對自己是有自信的。同樣,他也不想麵對成國公危機關頭,什麽也不做,那怕這是無用之功。

  第二天一早。就在成國公從貓兒莊突圍的時候,大軍也徐徐出了陽和口,出陽和口不過十裏,就有大隊騎兵擋住了去路。

  楊洪看了看地勢。

  總體來說這一片地勢,丘陵居多,甚至有些丘陵都能稱之為小山了,但是除卻個別山坡之外,其他的地方都能縱馬躍過。

  楊洪見對麵大旗,乃是阿刺知院,心中安定了幾分,說道:“武老將軍,我帶騎兵去擋住他們,你大隊人馬車輛在外,人馬在內,火銃,弓弩都準好,保持速度不變,繼續向西北方向。”

  武興大聲說道:“是。”隨即低聲說道:“楊將軍,敵人不少,要不背靠步陣作戰吧。”

  楊洪說道:“如此就太慢了,而今我有一種預感,成國公就在附近,因為來的人不是綽羅斯家的人?”

  一時間,武興搞不清楚,為什麽來人不是綽羅斯家族的人,就確定成國公在附近?

  其實楊洪的邏輯也不完善,更多是一種直覺。

  如果成國公在附近,那麽瓦刺定然正在死命圍攻成國公所部,決計不能讓成國公回到邊牆,那麽綽羅斯本部人馬,定然是主力。

  其實楊洪的邏輯並不完善,甚至偏頗。

  阿刺知院雖然不姓綽羅斯,但是他是脫歡時期就跟隨綽羅斯的老將,是也先的鐵杆之一,甚至也先對信任,比很多弟弟都信任多了。

  畢竟,有時候弟弟也會成為哥哥的敵人。

  視之為左右手?這樣的重將在,圍攻成國公的時候,豈不是更有勝算,單單以邏輯來說,這也不能算錯。

  很多直覺都是這樣的,是很多人想到結果之後,倒退過程,為他強行解釋,然後加強了自己對直覺的相信。

  在很多時候,很多領域就是這樣的。

  楊洪也是這樣,他就憑借這種這場直覺,下達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命令。

  楊洪躍馬橫槍,對郭登說道:“郭將軍,敢不敢與我在瓦刺軍中走一遭。”

  郭登大笑道:“有何不敢?”

  兩人各領本部人馬衝出了出去,本來護送在步隊之外三萬騎兵,居然丟下步隊,衝擊瓦刺軍隊。

  這樣一來,明軍就處於前後脫節的情況之中。

  一旦三萬騎兵還沒有回來,瓦刺大隊人馬蜂擁而至,明軍步隊就處於一個十分危險的局麵之中。

  武興也顧不得其他,立即下令各部,將戰車推出來,一道道戰車,其實就是古老的偏箱車,上麵插著一根根長矛,與旗幟,後麵還有火銃手,弓箭兵,一但遇見瓦刺騎兵,就能將他們擋在外麵。

  明軍用戰車,已經有很久的曆史了,特別是明初明代養馬數量不夠,在麵對蒙古騎兵的時候,就開始啟用戰車這種古老的戰術。

  京營之中的神機營,更是很多炮都在車上,當然了,他們擺炮形態與後世不一樣。

  武興對這種戰術並不陌生。

  此刻他卻沒有將心思放在軍中變陣,而是放在剛剛交上手的騎兵之中。

  楊洪號稱天人,決計不是楊洪自吹自擂,而是每一個人看到了楊洪在戰場之上的發揮,就會驚歎道:“天下下凡不過如此吧。”

  楊洪在數百親兵的簇擁之下,渾如一體,而楊洪所在之地,就是鋒矢所在。有親兵的保護下,楊洪不用擔心外人對他的進攻,近則用槍,遠則用弓,特別弓箭,二百步之內,箭無虛發。

  而且楊洪射箭的時候,還會一邊大喊,一邊射箭,先喊射誰,隨即親兵一起大喊。比如前麵穿黃衣者,然後喊舉旗者,穿白甲者,等等。

  但是楊洪的箭太快,告訴你,你也躲不過。即便有人蹬裏藏身,楊洪也會告訴他,什麽叫做硬弓。

  硬弓就是能射穿一匹馬之後,再射死一個人。

  說實話,楊洪一個人縱然拿衝鋒槍,在戰場之上,又能殺死多少人,楊洪畢竟不是神,一場戰事能射出一百支箭,已經是不錯了。

  但是楊洪的舉措,卻大大激發了全軍的士氣,也讓瓦刺將領心驚膽戰,決計不敢靠近楊洪二百步之內,生怕被一箭奪了性命。

  將一怯,下麵的士卒哪裏有士氣。一邊畏畏縮縮,另外一邊士氣鼎沸,熱血衝頭,雙方一撞,還能有第二個結果嗎?

  阿刺知院見狀,不由大怒,說道:“一群廢物。”隨即他帶著親衛堵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