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6-27 16:02      字數:2755
  第一百一十二章海西殘局

  瓦刺軍隊在戰鬥力上與明軍精銳,可以說是不分上下。有一戰之力。

  但是瓦刺在經濟上的薄弱,根本沒有辦法與大明比。

  就大明來說,這樣的戰事消耗,根本不算什麽?

  楊溥一直對朱祁鎮大舉用兵持反對,或者說是謹慎態度,但是對海西之戰,楊溥從來沒有發表過意見?

  為什麽?

  就是因為楊溥所反對的是太宗皇帝動則五十萬大軍出關,這種燒錢的舉動。而不是區區數萬兵馬戰事,而且就在邊境附近,運輸線並不長。

  唯一對海西每年的撥款有一些不爽而已。

  這一戰的開支,在楊溥看來,根本不算是大舉用兵。如果說朱祁鎮保證今後戰事規模能維持在這個烈度。

  楊溥都能笑醒。

  但是也先就不一樣了。

  也先在鞏固地位之後,為什麽一直征戰,一方麵固然是為了重新確立自己的威信,另外一方麵其實也是以戰養戰。

  西域的物產,絲路的貿易,奴兒幹的物產,已經各地的人力物力,等等,都對瓦刺脆弱的經濟,有很大的幫助。

  更不要說,用各部的名義與大明進行朝貢貿易。

  這也是一個賺錢的買賣。

  麵對海西城久攻不克,瓦刺後勤上的缺點就暴漏無疑了。

  這麽多張嘴,吃誰的?

  本來富裕的建州女真,在這一場戰事之中,已經將多年積累的家底都消耗一空了。

  更不要說,而今已經是秋天了。東北的冬天來得特別的早,如果不做準備的好,這十幾萬大軍,可能沒有敗給明軍,卻敗給天氣了。

  雖然大家都是在苦寒之地,對寒冷的承受能力是比較強的,但是誰也不看小看,大自然的偉力。

  大軍回去也都需要時間的。

  所以而今就要做出決定了。

  也先也知道眾意難違,而且也先也不願意在這裏耗下去了。

  其實,如果也先下足了本錢,海西未必不能攻下來。但是要知道這是海西不是北京。不值得付出這麽大的代價。

  但是對海西城的發展,也先也是要做限製的。

  怎麽限製,就是扶持李滿住。

  也先當初承諾李滿住的事情,統統答應下來,並從北邊遷徙過來,不少部落,將這裏的土地與草場分給他們。

  讓他們聽從征東行省平章,海西王李滿住的命令。

  增添了不少部落之後,李滿住麾下一下子有數萬人馬之多。畢竟北邊苦寒,甚至比海西這邊更冷。他們自然願意南下了。這些人也是敢拚命的。有瓦刺的震懾,他們不敢違背李滿住的命令。

  不過,也先給李滿住這個多的好處,也是要提要求的,要求就是限製海西鎮的發展,最後是將海西鎮堵在海西城這一隅之地。

  不要幹涉東邊的戰局。

  對李滿住給了這麽大的好處之外,也先還自討腰包賞賜了兀良哈,已經從征的女真各部。

  也先雖然蠻橫,但也知道,如果勝利了。這些賞賜不用多給。但而今打成夾生飯了,想要讓下麵人賣命。

  就好好給些好處。

  否則下一次就不好征召了。

  本來,也先還想在這裏停留數日,而此刻甘肅戰事傳到了也先的耳朵之中,聽聞哈密衛到嘉峪關之間,一下子變成了無人區。

  也先心中惱怒非常。

  在他看來,南朝所為根本就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這幾萬人丁,在兩國之間,並不算什麽?

  即便一直說草原之眾不當中國一郡,但是瓦刺所統轄的人口,或許不足千萬,但是決計是數百萬級別的。

  幾萬人丁,還不看在眼裏。

  他所看重的卻是哈密與嘉峪關之間的貿易。

  這一帶變成了無人區,或許並非真正沒有人。但是西域與朝廷的朝貢貿易恐怕會艱難的多。

  在也先看來,這或許是大明要斬斷朝貢貿易前聲。

  也先心中暗道:“看來,我真該回去了。”

  對瓦刺來說,任何一項收入都是寶貴的。也先在這一次海西之戰後,更深刻的認識到瓦刺與大明之間國力上的差距。

  也先要想辦法修複一下關係。

  在時機並沒有到之前,不會與大明真正決戰。

  至於時機在什麽時候,在時機到來之前,誰也不知道。

  也先下令各部從海西城下撤離。但是李滿住帶領各部人馬,依舊守住了長圍。似乎要維持之前的局麵。將海西城給困在其中。

  如此一來石亨請戰之聲,更加激昂起來。

  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可乘之機。

  即便是焦禮也未必沒有心動之意,但是他想來想起,還是放棄了。

  無他,海西的本錢太薄弱了。

  區區三萬戰兵而已。對方是是長圍一直修到了海邊,還有各種攻城器械,那些回回炮什麽的並沒有帶回去,都留在這裏。

  為建州女真所用。

  焦禮怎麽安撫下麵的將士,他用出一招請旨。派一艘船帶著海西之戰前後因果的奏疏,送到了朝鮮。

  朝鮮方麵不敢怠慢,立即八百裏加急送到了京師。、

  這是海西圍城以來,第一封奏疏。自然引起了朱祁鎮的高度重視。

  對於也先退兵,海西城外隻有女真各部。朱祁鎮一眼就嗅到了戰機。朝廷與瓦刺決戰,或許有些懸念,但是打不了區區建州女真嗎?

  而且對建州女真這四個字,朱祁鎮是有心結的。朱祁鎮一直在告訴自己,不要被多餘的情緒影響了判斷。

  不管是建州女真真是愛新覺羅家族也好,不是也好。

  朱祁鎮作為一個皇帝,都不能以未來之罪定而今之人。朱祁鎮登基以來,隻要在王振之案上,有所遷怒,其餘所有案子,都是明正典刑。

  從來沒有私刑殺人,每殺一個人都有過硬的罪名。

  這關係到皇帝權威,朝廷威嚴。

  朱祁鎮即便是有心結,也不會亂來的。隻要建州女真一脈還占在朝廷這邊。還為大明效力,朱祁鎮就當自己不記得建州女真與清朝之間的關係了。

  但是而今,建州女真一脈,還是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闖進來。

  如此,朱祁鎮要處置建州女真,將建州女真一脈在天下除名,想來即便最苛刻的言官禦史也挑不出毛筆來。

  叛徒比敵人更可惡。

  不過是古今都是一樣的。

  “這是一個好消息。”朱祁鎮心中暗道。具體怎麽打建州女真,朱祁鎮就不多想了,英國公他們會安排妥當的。

  朱祁鎮繼續看下去,忽然臉上有些哀色,卻是他看到亦失哈病死的消息了。

  這個消息,焦禮敢在海西隱瞞,但是萬萬不敢隱瞞朝廷的。

  朱祁鎮想起他第一次見亦失哈,還是剛剛登基的時候。亦失哈這位老臣功績累累。不過朱祁鎮最在乎的,其實並不是建立海西鎮,做出了經營東北的第一步。

  而是遼東的水稻種植打開了局麵。

  雖然而今在遼東水稻種植,還不是太普遍,但是已經有一部分土地開始種植水稻了。

  隻是,這水稻的種子都是從朝鮮而來的,畝產上似乎比江南的水稻要差一點。但是依舊比小麥高多了。

  雖然更好的稻種還在培育之中,這種培育或許需要幾年幾十年,但是即便如此,東北平原開拓的一些條件已經或多或少的成熟了。

  朱祁鎮一直屬意亦失哈掌控開拓東北,畢竟亦失哈對東北非常熟悉,而且開拓海西之事,做的也不錯。

  但是朱祁鎮卻忘記了,人世間最根本的規律。

  人是會死的。

  這位老臣的死亡,朱祁鎮隻覺得斷了一臂,整個心思都空落落的。微斯人,則東北何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