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後有孕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5-31 23:22      字數:2733
  第一百五十八章皇後有孕

  太皇太後眼睛之中有一股憧憬之色。

  如果說太皇太後不想小兒子,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太皇太後心中轉了幾個彎。歎息一聲說道:“不必了,山高路遠。有身負國家大事,就不必他跑上一趟。”

  太皇太後從來知道,襄王金冊這一件事情,乃是皇帝與她的心結。

  之前的皇帝,即便竭力表現出成熟的樣子,但是就好像是一汪淺水,她一眼就能看出根底來。

  但是而今卻不一樣了。

  而今她再看皇帝,看似真心真意,毫無作秀之意。一個偽字,卻是做到了極點。

  太皇太後明知道皇帝心中藏了事,但卻看不住的皇帝心中藏了什麽事情了。看似胸懷坦蕩,卻不知道洞開的城門之中,藏了多少甲兵。

  太皇太後對皇帝能坐穩皇位,已經是相信了。但是對襄王的下場,卻越發擔心了。

  每一個明君都是老虎,而且是吃人的老虎。

  太皇太後對自己的身子骨也有自己的判斷,大抵是不成了。即便是襄王從雲南跑過來,不過是奔喪而已。

  又何必啊?

  她現在不相信皇帝關於襄王的任何承諾,隻希望皇帝能夠忘記襄王,讓襄王一輩子在雲南就好了。

  隻要活著就好。

  朱祁鎮卻不能懂的這種母親的心思。隻是見太皇太後不願意多說了,立即將湯藥一勺一勺的喂給太皇太後。

  隨即將空碗遞給錢皇後。

  錢皇後就在朱祁鎮身後,立即伸手接過了,她卻不知道怎麽的,猛地一皺眉頭,頓時覺得胸腹之間,好像是翻江倒海一般。手一鬆,藥碗就砸在地麵之上,“啪”的一聲,碎成了不知道多少塊。

  朱祁鎮立即扶住皇後,問道:“怎麽了?”

  太皇太後卻是經驗豐富,說道:“快,傳太醫。”

  因為太皇太後的病,慈寧宮之中常備太醫。不過片刻,就有一個太醫來給錢皇後診脈。

  這太醫隻是微微一忖,就是起身說道:“恭喜,陛下,皇後娘娘有喜了。”

  朱祁鎮聽了,心中猛地一跳,不知道多少念頭湧上心來。

  有歡喜,他兩輩子第一次有孩子。

  有意外。朱祁鎮其實一直在某些事情上做避孕處理,他並不希望他的兒子來的這麽快。

  原因很簡單,這個孩子如果是公主還好,如果是皇子的話,那就是太子。

  他這具身體,而今才十六歲。即便他再當三十年的皇帝,也不過是四十六歲,這個年紀並不算大。甚至可以說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但是那個時候太子就長成了。

  這種種的尷尬也就油然而生了。

  所以,朱祁鎮本身想推遲太子出生。

  隻是萬萬沒有想到,他其實已經做了一些避孕,但是又不能光明正大的做。自然有漏網之魚。

  有這種情況,很是正常。

  但是他本身歡喜之意,與對未來政治的擔心,夾雜在一起。朱祁鎮一時間理不清自己的思緒了。

  “好,好,好。”太皇太後卻是高興之極。一時間,太皇太後的心勁也提上來了。

  對於太皇太後的來說,沒有什麽比見到皇子誕生更讓他高興了。

  一來,朱祁鎮畢竟是她的長子長孫,是嫡脈。朱祁鎮看到了太皇太後對襄王的愛護,但是太皇太後對宣宗皇帝這一脈,就不愛護的嗎?

  隻是朱祁鎮下意思忽略而已。

  二來,也是這個皇子帶來的政治意義。

  任何一個皇帝,在沒有兒子的情況之下,皇位都是不夠穩定的,有兒子的皇帝,與沒有兒子的皇帝。直接表現在很多事情上了。

  朱祁鎮有兒子,也就說明,即便朱祁鎮英年早逝,朱祁鎮所敲定下來的政策,也不會輕易被改變。

  但是如果沒有兒子,所有政治成果存續,就很不說了。

  特別是在宣宗一脈人丁單薄的情況之下,這個孩子的意義就更重大了,很多政治隱患,都因為有這個孩子的存在,而消弭掉了。

  太皇太後立即吩咐左右,讓皇後回坤寧宮,安心養胎。

  太皇太後的心勁雖然提起來了,但是人的衰老,卻是不以任何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故此太皇太後的病情稍有起色,雖然又變得沉重起來。

  太醫院似乎都要搬到慈寧宮辦公了。即便如此,太皇太後的病情,依然在生死之間掙紮。

  朱祁鎮甚至因太皇太後之病,取消了正統七年所有的慶祝活動。一心一意的照顧太皇太後的。

  同時朱祁鎮也沒有忘記,快馬加鞭,寫信給襄王。讓他回來。

  朱祁鎮之所以寫信,卻是因為南疆的情況,朱祁鎮並不了解。擔心貿然召襄王回京,出了,亂子怎麽辦?所以就給了襄王自己選擇的權利。

  隻是當信傳到襄王手中的時候,已經是正統七年春天了。

  而從去年秋天出兵,王驥統領大軍出麓川,向孟養出發。

  南疆的冬天並不能讓大軍停止腳步,甚至有意幫助了大軍。原因很簡單,南疆的冬天,比北方的春天還暖和。

  這種天氣很適合來北方的明軍。

  不過,總體來說,大軍行進並不算快。

  主要是兩個方麵。

  第一個方麵,是各方土司的扯皮。

  這一次王驥動用了雲南七個衛所,再加上襄王三個衛所,總共十個衛所,五萬多人,再加上征召的民夫,號稱十萬大軍。

  但是這十萬大軍,主要放在從麓川到孟養的道路修建了。

  襄王也有意,將大明的驛道延伸到了孟養。同時也借助朝廷的力量,將他的實力延伸到孟養去。

  擴大他的基本盤。

  如此一來,十萬大軍雖然很多,但是放在這數百裏道路上,就有一點捉襟肘見了,再加上南疆乃是思家的地盤。

  思機發根本不與大明正麵交鋒,而是步步後退襲擊糧道。

  讓大明軍隊,很是抓狂,也沒有什麽辦法。如果思機發蠢到與他老子,思任發一般,敢與大明列陣而戰。王驥也可以讓思機發嚐嚐什麽是正義的鐵拳。

  但是思機發學乖了。

  如此一來,王驥隻能多倚重土司了,畢竟派大明正規進入,深山老林之中追擊這裏的土著。

  想想就知道是傷亡很大的事情。

  而因為朱祁鎮冊封襄王於麓川,讓很多土司對大明起了擔心。故而王驥與這些土司的溝通並不順利。

  第二個方麵,就是地理原因的了。

  麓川已經是漢人軍隊來到的最遠之處了,孟養更是大軍從來沒有來到的地方。

  這種連大軍行進的道路,幾乎是硬生生從山中劈出來的地方,王驥有多大的心,敢迅速挺進,一旦被誘敵深入。一場大敗之後,就不好收拾了。

  要知道,王驥帶來的五萬軍隊,看起來不多,但依舊是大明在雲南地區能夠聚集的最多戰兵了。

  一旦失敗,雲南隻能放棄很多地方,固守核心地帶了。

  這個責任王驥是承擔不起的。

  故而他寧可慢一點。

  隻是即便如此,也出現了一件事情,動搖了王驥之心。

  隻是礙於襄王一直不同意而已。

  而就在這個時候,襄王接到了朱祁鎮的信之後,一時間癱坐在地麵之上了,久久回不過神來。

  襄王被稱為襄王,雖然也有作偽之處,但是並非全部如此,最少襄王對太皇太後這一分孝心,卻是真的。

  太皇太後年事已高,襄王心中不是沒有準備,但是此刻真正接到這個消息,卻也如驚天霹靂一般。

  打亂了襄王所有的心思。一時間他有一種放下所有,立即回京之意。但是理智告訴他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