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5-31 23:22      字數:2694
  第一百四十八章十二渠圖

  可以說,於謙當初提出的三湖五河總方針之中,五河倒是好辦。畢竟修建堤壩,這樣的事情,大明文官之前也是做過不少的。

  而今的三湖卻是難辦了。

  甚至說不是三湖而是一湖。

  大陸澤畢竟與這一片密集的湖泊距離比較遠。可以與滹沱河等水係,一並治理。而唯獨白洋澱,得勝澱,三角澱,五官澱,等等大大小小的澱,看似零落星布,但實際上就是一體的。

  而今河北治水工程,遇見了最難啃的骨頭。

  不過,這一塊骨頭再怎麽難啃,也是將來的事情了。

  於謙馬上要麵對自己的難題,那就是滹沱河又決堤了。

  就在整個雨季即將過去的時候,雖然河北大概有千餘百姓卷入洪濤,不知所蹤,大抵是死了。但是對整個防汛工程來說,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大部分良田都保住了,就是保定縣,文安一帶良田遭到洪水,於謙已經奏免當地錢糧了,等洪水退了,抓緊時間補種一波,百姓的口糧還是能夠保全的。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就在收官的情況之下,滹沱河再次決堤了。

  衝出了張經規劃的河道。向東而去,浩浩蕩蕩在河北平原之上開出一條新河道,最後衝進衛河之中。

  於謙不得已放下這裏的一切事務,先行去蒿縣,看看情況如何。

  於謙到了蒿縣之後,並沒有先看張經。而是先視察百姓損失如何。

  不得不承認,這一帶百姓常年麵對來回亂擺的滹沱河,早已有了麵對水災的豐富經驗。這一點上,很多地方的百姓都比不過他們。

  對他們來說,這不過是之前無數次麵對滹沱河決堤之中的一次,司空見慣,根本沒有等朝廷救援的意思。

  他們自己就開始重建家園。

  當然,他們也習慣了沒有官府的救濟。

  百姓的生命就好像是野草一般,頑強且自由的生長。

  見此情況,於謙才算是鬆了一口氣,又奏請朝廷免除各地收災百姓的錢糧,甚至想辦法湊出了五千白銀作為賑災款。

  當一切善後的差不多了,才見張經。

  一般人將事情搞砸了,見上司來了,定然是第一時間去疏通,但是張經僅僅拜見了於謙一次,於謙當時急著看百姓受災情況,也有意讓張經得一個教訓,自然不見。

  但是之後張經居然一次也沒有來拜見於謙。似乎如果於謙不召見張經就不來見了。

  於謙心中本就有些不平之意,但是見了張經,頓時將心中一係不平全部放到九霄雲外了,說道:“你這是?”

  張經好像一下子老了十歲,頭發居然白了大半,將一疊稿子,雙手奉上。說道:“下官對不住大人,而今朝中暗潮運動,下官自期必死,不敢求大人寬恕。隻求大人能堅持蒿縣入寧晉的河道規劃,這是下官兩年心血,還有寧晉十二渠圖。隻要能完成這項水利,下官就是身死九泉,也感激大人。”

  於謙見張經如此,不由長歎一聲,說道:“何至於此。”

  於謙是知道張經的,於謙也是頗有識人之名的。

  在曆史上土木堡之變後,京城主力一空,但是重整旗鼓需要時間,於謙就派出了韓青與禦史孫祥兩人,駐守紫荊關,當時紫荊關防禦麵太大,一萬兩千兵額逃散大半,韓青隻能帶親兵數百人,衝入瓦刺軍中,鏖戰四個小時,全軍覆沒,自刎而死,而孫祥借此機會整頓關防,之後守了四天,也是戰死。

  也就是於謙派出一個又一個將領,帶著稀少兵力,再加上瓦刺自己的懈怠,才給於謙五十天時間。

  而於謙用這五十天的時間,以楊洪石亨兩人重整了北京軍事力量,將殘兵敗將整編成二十二萬軍隊。

  這才有北京保衛戰可打。

  當時於謙派出阻滯瓦刺軍隊的將領,很多連名字都找不到,都是於謙剛剛擔任了一年不到的兵部侍郎,然後在土木堡之變後擔任兵部尚書,這一段時間之中選拔出來的。

  他們也都很好的完成了任務,用自己的生命為北京爭取了五十天的時間。

  而今同樣也是如此。

  現在隨著河北各河道的堤壩大多慢慢完成,河北剩下的水利重點,也就是以三角澱,白洋澱為核心的濕地,還有一邊一個大陸澤。

  由於地理原因,大陸澤於謙是不可能兼理的。

  他心目之中,治理大陸澤的官員是誰,就是張經。

  張經是於謙在順天知府任上帶出來的老部下,心性,能力,品質都是一等一的,於謙並非不知道滹沱河是一大難題。就是因為知道,才讓他最欣賞的人來治理。

  於謙也知道張經並非沒有盡力。

  整個滹沱河由蒿縣到寧晉的河道,每一寸,張經都細細檢查過,各種加固手段,張經都嚐試過了。

  上一次潰堤,張經也是總結了經驗,否則這一次也不會堅持了一個多月,最後才堅持不住了。

  於謙翻開了張經的手稿。

  卻見上麵洋洋灑灑數萬字,對滹沱河的分析治理,各種辦法,最後是基於滹沱河與大陸澤為核心,對外修建的一十二條水渠。

  好幾條水渠是借用了滹沱河的舊道。

  如果這個工程能夠成功的話。真定順德兩府,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土地都能變成水澆地。保定天津一代治理如何,於謙不知道,但是隻要這個計劃完成,真定府就是北地糧倉。

  於謙說道:“這一次滹沱河決堤,你難辭其咎,我已經上書彈劾你了,不過而今用人之際,有我擔保,你可戴罪立功。”

  “大人。”張經本來渾濁的眼睛頓時變得清明起來。“朝中該怎麽辦?”

  張經的擔心,從來不是沒有原因的。

  於謙在河北的權力太大了,可以說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無所不管,這一點其實很讓人側目的。

  再加上這一年雨季,似乎平穩過去了,很多官員都覺得似乎治水大功告成了。

  既然大功告成了,那就是時候摘桃子了,特別是於謙與首輔楊溥之間的關係,也是眾人皆知的秘密。

  所以很多人都睜大眼睛挑於謙的錯處的。

  滹沱河決堤這一件事情,頓時被人看在眼裏。

  張經兩度修河兩度決堤,看上去怎麽看都是能力不足。如果於謙嚴格處置,倒也沒有多少閑話了。

  但是而今於謙再次將他保住,其中的各種政治上的風險。張經又不是傻子,怎麽會不知道嗎?

  於謙看著手中寧晉十二渠圖。說道:“如此江山如畫,還需要你來完成。”他將這一副圖紙放在張經手上,說道:“隻有能讓真定百姓,從此水旱無憂,些許事情,又算得了什麽?”

  “隻是,沒有第三次了。”

  張經退後兩步,說道:“雖然下官已經說過一次了,但是今日厚顏無恥,再說一遍,修不好這滹沱河,下官就跳進滹沱河,問一問河神,為何要傷我大明百姓。”

  於謙扶起來他說道:“你還有一年的時間。去看看堤壩吧,到底是什麽問題。”

  張經立即說道:“大人不用去看了,我早就看過了,別無他事,就是根基的問題,真定土質疏鬆,水流下切,深入地下掏空地基,不管多堅固的大堤,都無法堅持下去了,即便是下官打下了一丈多深的木樁,也是無濟於事的。”

  張經緩緩的閉上了眼睛,可以說整個滹沱河都在他大腦之中,他隻要一閉上眼睛,就看見在洪水衝擊之下,一層層跌落的大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