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5-15 23:43      字數:2745
  第五十四章水利學堂

  朱祁鎮沉吟片刻,說道:“傳阮安,沐敬兩人。”

  這兩人為了這一次會議,早就回到宮中了,自然是一傳就到。

  朱祁鎮見了這兩個人,朱祁鎮立即問道:“而今你們麾下可以獨擋一麵的治水人才,有多少?”

  沐敬先說道:“奴婢有幾個義子,可以為皇爺所用。”

  阮安卻麵有苦色,說道:“陛下,臣有幾個同僚可以為陛下所用,不過有一些人都在工部的。”

  朱祁鎮說道:“工部的也算。”

  這兩個人說出了十幾個人名,都是可以獨立主持一條河修繕疏浚的人才。

  但是朱祁鎮卻也覺得有十幾個人就能獨立治理十幾條河了,如盧溝河這樣大河,這些人幾乎全在工地之上。

  朱祁鎮又問道:“本朝還有水有治水之能?”

  阮安說道:“臣知道有兩處一定是有的。”

  朱祁鎮說道:“說。”

  阮安說道:“就是平江伯府上。”

  朱祁鎮自然知道平江伯了,也知道而今的平江伯乃是陳豫。是永樂年間名臣陳瑄的孫子,自然也知道,為什麽平江伯府上有治水人才。

  因為平江伯總督漕運十幾年,而今的漕運體係就是他一手開創的,宣德八年去世,而今才幾年。

  朱祁鎮對身邊的太監說道:“宣平江伯。”

  隻是平江伯要來就不容易了。

  宣德八年平江伯陳瑄去世,正統元年第二任平江伯,也是現任平江伯陳豫的父親去世,所以現在平江伯年紀還不大,才二十出頭。在朝中自然也沒有什麽差遣,不過是去檢點過幾次戰馬。

  也都是臨時的差遣。

  速去速回的。

  最近平江伯在動用關係,謀求在神機營之中任職。

  畢竟他也不想一直清閑下去。

  所以,想請他過來,卻不容易了。

  鬧不好,此刻他正在誰府上拜訪的。

  所以,朱祁鎮也沒有指望平江伯能立即過來,繼續問道:“還有什麽地方有?”

  阮安說道:“還有江南,江南水利興旺,善其術者眾多。隻是一時間恐怕難以召集。”

  朱祁鎮說道:“於先生,你有何良策。”

  於謙說道:“阮先生所言極是,臣家住錢塘,當地有很多百姓都擅長治水,甚至有專門的水利著作,臣以為當派遣使臣,於天下張榜求賢,天下逸才無數,足夠陛下之用。”

  朱祁鎮聽了,一時間不置可否。

  聽起來於謙所言不錯。

  但是朱祁鎮想起昨日楊士奇為朱祁鎮講解南北士林差距的時候,心中冒出的念頭。

  那就是在科舉上,北方人比不過南方人,那麽北方人想不想在別的領域壓上南方人一頭,或者說,我給他換一個賽道。北方人願不願在上麵跑。

  為什麽這麽想。

  因為朱祁鎮想做的事情越多,越發現所有問題根結都在於思想觀念的不同。

  科舉製度好不好,但是科舉製度培養出來的人才,也越發出現很多問題了。比如現在的問題。

  大明找不到多少能治水的大臣。

  其實這個時代的水利還是比較簡單的。

  很多通過科舉上來的大臣,也有變成治水能臣的。他們是怎麽做的,自學而已。

  但是儒家的很多弊端,讓朱祁鎮很難受。

  所以,如何想辦法在思想方向上做手腳。

  可以說,從朱祁鎮一上台,朱祁鎮就在想。

  但是想是想,卻是找不到出手的地方。

  比較朱祁鎮不可掀桌子蠻幹。

  但是而今南北方在科舉上的不平衡,讓朱祁鎮感受到一點機會,但是不是真的能行得通,卻要朱祁鎮出手試一試。

  怎麽試?

  朱祁鎮沉吟片刻,心中就有了主意。說道?:“先生之計,治標不治本。”

  “朝廷每天水旱蝗不絕,朕深為憂慮,切以為乃是水利不治之故。水利不治,則旱澇不均,旱澇不均,則蝗蟲大起。欲除百姓疾苦,水利為先。”

  “治水之策,決不可存一勞永逸之想,蓋因天時有變,地利有變,今日治水之策,可能就是明日禍害之源。”

  “這一點,先生也是深知的。”

  於謙聽了也不能不讚同。

  因為於謙治河方案之中,對泥沙對三個大湖的淤塞,也沒有什麽辦法處置。

  朱祁鎮說道:“先生也說,百年樹人,朕不敢存一治河則千百年無憂之想,自然也要為後世留下一些人才。”

  “如果以先生之策,河北水利大功告成後,這些人該如何安置?”

  “大抵一部分授官,一部分賜金還鄉,但是幾十年後,如果再想治水,難不成再征召民間人士嗎?”

  於謙隻好說道:“臣愚昧,卻不知道陛下之意是?”

  朱祁鎮說道:“這天下治水之士,還是要下榜征召的,但隻是應急之策。朕準備,在盧溝河邊設一學堂,以阮安為祭酒,沐敬為教授,專門教授治水之學。今後工部治水之事,必須有水利學堂出身的官吏主持。”

  “要當心,朝廷愛民之本意,卻變成了害民之策。”

  “如此治水之道,薪火相傳,朝廷也決計人不乏用。”

  於謙聽了說道:“陛下,如果學堂出身,全部要授官,豈不有冗官之患。”

  朱祁鎮說道:“先生說笑了,先生在京師也清理過胥吏的。自然知道這些人是什麽樣子,而今工部之中,有進士舉人功名的人有多少,剩下都是積年老吏,用他們還不如用水利學堂出來的學生。”

  “今後,吏員不世襲了。朕總要找些人做事才對。”

  於謙想了想,一時間也沒有想出什麽問題來,說道:“隻是臣擔心有一些緩不應急。”

  朱祁鎮說道:“那就立即招生,馬上要開始的修河,就派他們跟著老師上堤壩再說,總能鍛煉出幾個,至於從各地征召出來的治水人才,如果真有本事,朕也將他納入水利學堂之中。”

  於謙說道:“臣明白了。”

  朱祁鎮見於謙如此,心中猛地鬆了一口氣,暗道:“於謙大概沒有見識過後世無數大學,我就不信了,我建立上數百大學,將北京外重建一所大學城,這麽多大學生,將來不會對每三年有三百多進士壓在他們頭上的感到滿意。”

  朱祁鎮深究商鞅變法,悟出一個道理,永遠不要試圖打到一個集團,能打倒一個集團的,隻能是另外一個集團。

  朱祁鎮對文官坐大,感受到危險,但對勳貴的衰落,有一點扶不上牆的感覺。

  而今南北之爭給了他靈感,如果他將這些大學都建立在北京附近,那麽自然而然北方人就會在這方麵占據優勢。

  將來天下吏員都出自北方。那麽北方人的傾向,也就可想而知了。

  對於將來的事情,朱祁鎮隻能猜想。卻也不肯定,反正種子已經落下了,等真的長成,卻不知道什麽時候了。

  不過,朱祁鎮而今最多的就是時間,他還有幾十年,等這些人慢慢成長起來。他心中另外一個傾向,也越發強烈起來,那就是建立學校。

  這個水利學堂僅僅是開始,將來戶部要有會計學堂,刑部也要有刑法學堂,然後再為宗室子弟建立宗室學堂。為海關建立航海學堂。

  等等。

  朱祁鎮心中百萬大學生計劃,緩緩的成型了。

  這個時候陳豫也滿頭大汗的進了宮。朱祁鎮見了陳豫也沒有多說幾句話,就任命陳豫管理直隸兵馬,協助於謙治水。

  陳豫聽了這個任命自然是大喜過望。他不用在京師坐冷板凳了。至於讓平江府中治水人才參與治水之中,朱祁鎮不用,也自然會有人告訴陳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