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5-15 23:42      字數:2701
  第二十六章跳蚤的滋味

  朱祁鎮不得不承認由奢入儉難。

  說實話。

  朱祁鎮穿越過來,生活質量並沒有降低很多。

  乾清宮雖然有很多地方朱祁鎮不習慣,但是說句實在話,後世的居民樓,真要比乾清宮住得舒服,那倒未必了。

  雖然很多電器帶來的享受是沒有了。

  但是古代人工帶來的享受,未必比電器差。朱祁鎮固然沒有了空調,但是他有三海子,北海,南海子,中南海,雖然不能打遊戲,但是卻能狩獵。

  總體上來說,雖然有增有減,但是大體持平。

  但是此刻,他真正睡不著了。

  他兩輩子都沒有住過這差距的地方。

  雖然早已用了帶來的鋪蓋,但是他看著頭上房梁,黑夜之中,居然能聽見簌簌的聲音,不知道是什麽小昆蟲,開始了一天的狩獵。

  上麵的大粱暴漏在外,一根根稻草招搖著,甚至有什麽動靜,還向下麵落土。

  朱祁鎮是真習慣。

  勉強睡著了,卻見得身上有什麽東西在蠕動,伸手去抓,似乎抓到了什麽,隨即一捏,清脆的“啪”。

  本來睡意朦朧的朱祁鎮頓時清醒過來了,有跳蚤。

  朱祁鎮當時就忍受不了了,正要叫人,忽然想到,他不是在乾清宮之中。他如果表現出對這個的不滿意,對這一戶人家未必是一件好事。

  這才生生忍下來。

  卻聽見王振隔著牆壁說道:“陛下,可是有事?”

  朱祁鎮有時候也有些奇怪,真不知道王振到底是怎麽辦到了,朱祁鎮獨自一個房間,但隻要一睜眼,王振在隔壁,就好像是長了眼睛一樣感覺得到。

  “沒事。”朱祁鎮說道。

  朱祁鎮雖然口中說沒事。但是後半夜卻沒有怎麽睡了。

  第二天一早,朱祁鎮給這一家留下幾十兩銀子。這就回城了。

  即便如此,朱祁鎮回到京師之後,還是被太皇太後叫了過去。

  在正統元年的時候,太皇太後就準許朱祁鎮出宮了,但是那僅僅是出宮而已,每月一次,早朝之後出去,日落之前回來。

  而這一次,卻是朱祁鎮在外待了一夜。

  太皇太後聽說之後,自然要讓朱祁鎮過去說說話。

  太皇太後並沒有怎麽訓斥朱祁鎮,這畢竟是明代前期,從太祖,太宗,仁宗,宣宗,沒有一個皇帝是沒有出過宮,沒有在外巡視過的。

  所以,不管是宮中,還是大臣,對皇帝出京巡視河道一件事情,都並不是太抗拒的,大明皇帝真正到出宮不能,卻是到了土木堡之後。

  所以太皇太後並沒有多說什麽?先囑咐朱祁鎮要注意安全,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白龍魚服,恐遭蝦戲,這一類老生常談的話語。

  朱祁鎮自然連連點頭。

  隨即太皇太後話音一轉,將事情放在朱祁鎮大婚之上,說道:“皇帝啊,你上一次看中了錢氏,我已經派人看過了,是一個好姑娘,人已經選定,是不是就準備婚事了。”

  朱祁鎮聽了,滿頭霧水,心中暗道:“我什麽時候選定了。”

  卻見太皇太後身邊掛著一副畫,朱祁鎮才想起當時隨口一說。

  頓時想起是什麽事情了,卻覺得有些莫名其妙,卻又無可奈何了。

  不過,朱祁鎮對婚姻之事,早就看透了。

  他作為皇帝,一舉一動不知道有多少眼睛看著,想學電視劇之中談戀愛,簡直是想都不要想。

  即便朱祁鎮將很多政事由司禮監與內閣分擔,但是朱祁鎮每天要處理的重要奏折,最少也要十幾封之多。

  但凡被朱祁鎮當做重要奏折的,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絕非在上麵批一個準就行的,事情的前因後果,關係到那些大臣,人事上的紛爭要考慮,有些客觀事實要考慮。

  解決問題,是拖著,還是立即處理,處理又要怎麽處理。

  這麽多事情,連這一次巡視河道,朱祁鎮就已經積壓了不少折子了。

  所以,朱祁鎮對自己未來的皇後,就放手讓太皇太後處理了,同樣也是相信太皇太後。所以而今太皇太後既然覺得錢氏可以。

  朱祁鎮自然不會反對,隻是而今就開始準備婚事,朱祁鎮卻不能不說話了。

  “娘娘既然看中錢氏,孫兒沒有話說,隻是婚事卻要緩一緩了。”朱祁鎮說道:“而今的災情實在太嚴重了。”

  “今春大旱,幾乎已經是事實了。很可能北直隸,山東,山西,河南,同時大災,要比去年的水災要嚴重多了。”

  朱祁鎮說到這裏,忽然想起曹鼐所言,百姓寧可被洪水淹死,卻不原因旱死,頓時嘴裏多了幾分苦澀的味道。

  說道;“朕不知道,這一次賑災要花費多少糧食,孫兒已經將內庫的錢,許出去大半了。大婚之事,孫兒想,還是緩緩再辦吧。”

  朱祁鎮知道他大婚之事,決計要花很多錢的。

  畢竟他是大明第一個結婚的皇帝。

  因為之前皇帝在登基之前,都已經結過婚了,所以他的禮儀必定特別重大,少說要花上一百萬兩銀子。

  即便朱祁鎮自己想節省,胡濙也不會節省的。

  因為朱祁鎮的婚禮,決計不是他自己的事情,而是大明王朝的事情,到時候各方使者都到了,乃是朝廷向天下宣揚威儀的時候。

  所以,隻能多花錢,決計不可能省的。

  太皇太後聽朱祁鎮如此說,卻沒有生氣,而是伸出幹瘦的手,摸著朱祁鎮的頭,說道:“我的乖孫長大,我見了仁宗皇帝,也有話說了。內庫雖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天下民心,我大明得天下最正,乃是太祖皇帝驅逐韃虜,恢複中華之故,天下民心在朱,則江山永固,否則縱然內庫有億萬白銀,又有何用之?”

  太皇太後對朱祁鎮這個舉動十分滿意。朱祁鎮有造福天下之心就行了,至於能不能辦成,那並不重要,因為那是大臣的問題。

  在太皇太後看來,楊士奇,於謙都是能辦事的大臣。如果他們做不好,那就換一批吧,大明之大,總能找到為朱祁鎮解憂之人。

  就怕朱祁鎮沒有此心,那就不好辦了。

  朱祁鎮聽著太皇太後說話,頓時覺得身後奇癢難耐。就是夜裏被跳蚤咬過的地方。心思也就不專注了。

  太皇太後又問道:“你而今還想打瓦刺嗎?”

  朱祁鎮聽了這個問題,連身後的瘙癢都不在意了,沉吟一會兒說道:“孫兒倒是不想打瓦刺,但是瓦刺能放過大明嗎?孫兒定然會先發製人的。”

  太皇太後說道:“好,那就好好準備吧,算算大本堂,武學都快要開學了。”

  朱祁鎮聽了,心中一愣,說道:“娘娘,你不反對孫兒打瓦刺?”

  太皇太後微微一笑,說道:“我從來擔心,是你少年氣盛,窮兵黷武,而不是打瓦刺,河北之民大患在於水旱之災,而九邊之民大患在於兵災,我兒既然要做聖君,豈能隻解河北之民水旱之災,而不解九邊之民的兵災。”

  “隻是順序萬萬不能錯,你是為九邊百姓解除兵災,而並不是給他們帶來兵災,這一點絕對不能錯。”

  朱祁鎮說道:“孫兒明白。孫兒保證。”一邊說,一邊忍不住伸手撓癢。

  太皇太後見狀說道:“怎麽了?”一把抓住了朱祁鎮手,將衣服撤開,往裏麵一看,卻見大片大片紅點,顯露在太皇太後眼前。

  太皇太後先是一驚,隨即細細一看,頓時認錯朱祁鎮身上是什麽,隨即大笑起來。說道:“民間的滋味好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