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雲南局勢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5-15 23:42      字數:2748
  第二章雲南局勢

  昆明府外,無數旗幟招展,數萬明軍擺出依仗,沐昂親自出城迎接,身後有方瑾,柳英,王官,陶瓚等人,都是雲南當地的將領。

  而孟瑛身後卻沒有多少將領。

  卻是因為孟瑛作為前鋒得最快。

  甚至大隊人馬還在貴州驛道之中,艱難的跋涉。

  孟瑛並沒有將各部將領都帶在身邊。

  他帶在身邊的隻有一些孟家子弟,孟瑛有七子一女,除卻幾個年少的兒子,前個已經成年的兒子都來,分別叫孟俊,孟傑,孟信。還有以石璟為主的一些前乾清宮侍衛。

  沐昂在孟瑛麵前可不敢擺架子。

  畢竟孟瑛在軍中地位遠遠超過了沐昂。

  孟瑛在靖難之戰之中,就有不小的名聲,如果不是與漢王牽涉在一起,孟家的聲勢決計不如而今如此暗淡。

  沐昂布下接風酒席,一番暢飲不去說。

  酒足飯飽之後,沐昂鄭重的將平蠻將軍印,雙手奉給孟瑛。孟瑛雙手接過,這也說明了。孟瑛正式成為雲南方麵,明軍最高軍事長官。

  其實沐昂心中也很不好受。

  這平蠻將軍印,沐英佩戴過,隨即是沐英的長子,也就是他的大哥沐春也執掌過,之前是沐晟持有。

  這一顆印,幾乎是沐家的象征了。

  而今卻親手交給外人。

  雖然情非得已,沐昂也沒有辦法,說道:“將軍,而今大軍已至,可否立即出並剿滅麓川?為先兄報仇雪恨。”

  孟瑛說道:“不急,我初到雲南,戰情不明,不好輕易出兵,沐將軍還是先給我介紹一下雲南情況。”

  沐昂說道:“是。”他微微一頓說道:“今年夏季,麓川遣使去朝廷,想請和,為朝廷所拒。思任發就知道與朝廷必有一戰,於是就廣派使者,翻山越嶺,糾結各地土司為亂。”

  “又大軍出怒江,攻孟緬府,攻威遠州,各地土司紛紛敗退,有大舉攻景東府之意。”

  “景東知府陶瓚,死守城池,末將帶方瑛,方瑾帶本部萬餘,擊於景東府城下,大破之,斬首五百級,因為賊人有戰象,再加上山高林密,不敢輕易追擊。”

  “事後有招撫刀氏,使南方土司不歸於思家。而今形式已成,可以擊也。”

  孟瑛聽了,心中暗暗搖頭,細細看輿圖。

  他對思任發的心思猜得很明白。

  思任發也知道大明的國力強悍,也明白,他的攻堅力量有限,一旦走出大山之中,進入漢人的地盤,根本就是寸步難行。

  但是朝廷已經下詔,不會放過他。

  思任發自然不肯坐以待斃。不管是為了將來談判桌上掌管更多的主動權,還是為擴張勢力,連接外援。

  思任發就將目的放在景東府上。

  景東這個地方,對思家來說,也算是一處傷心地。當初思任發決議與大明決戰,就是因為景東府的設立。、

  雲南南邊很多府縣都是土司府,而景東府卻是內地府縣。此地的設立,將朝廷的觸角深入雲南南邊,甚至隔斷了麓川與越南之間的聯係。

  景東東南邊都是土司。這些土司未必有能力阻擋麓川,而再往東南,就是安南了,當初伐安南的時候,雲南兵出,就是從這個方向進軍的,甚至在後世對越自衛反擊戰,雲南戰線,就是這一段。

  而安南與大明的關係如何?

  麵子上自然是有來有回,朝貢不斷,但是私下卻不知道了,反正大明朝廷之中,有張輔這樣恨不得滅此朝食大將,安南朝中,難道就沒有恨大明入骨的將領。

  所以一旦麓川與安南聯係上,雲南戰事很可能擴大化。

  這就大大不妙了。

  景東的戰略地位如此重要,甚至當初沐英以三萬大破麓川十幾萬人馬,就是為了保衛景東。

  所以思任發。不直接東進。而轉道東南,這一手棋下的不錯。

  但是這也證明了,孟瑛來到雲南之前,對雲南戰事做出的判斷,那就是麓川雖然號稱十幾萬之眾,但是這些土司兵,在山林之中做戰,堪稱神出鬼沒,的確不好對付,但是他們卻要進攻漢人經營好的城池,卻是打不下來的。

  但是同樣,明軍要進入深山老林之中,進攻麓川,也同樣是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其實在孟瑛看來,雲南的情況,兵不在多而在精,如沐英一般,隻需精兵數萬,就足以大破麓川,人多了未必能用得上。

  孟瑛看了沐昂一眼,心中暗道:“虎父犬子。”

  孟瑛沒有多說話,說道:“這陶知府,今日是否在宴上?”

  沐昂說道:“就在宴上。”

  孟瑛說道:“好,等一會將人帶來見我。”

  沐昂說道:“是。”

  孟瑛說道:“方氏兄弟,可是方政將軍之後?”

  沐昂臉色有些不好看,但是還是說道:“是。”

  孟瑛見沐昂如此,心中暗道:“雲南兵不足為用。”

  如果沐昂臉色如常,甚至向孟瑛推薦方家兄弟,這就說明,方家與沐家的梁子算是解開了。但是看沐昂臉上的不自然。

  就知道兩家的關係沒有那麽簡單。方政是怎麽死的?

  與沐晟有直接關係。

  而沐晟為什麽自殺,與方政之死也是有關係的。

  這樣的情況,讓沐家與方家沒有一點心結是不可能的。

  但是沐昂在這種情況之下,依舊重用方家兄弟,說明了什麽?說明了除卻方家兄弟之外,沐昂找不到人用。

  方政必究久鎮邊疆,與蒙古大軍交戰,不落下風,方政雖然死了,但是當初從九邊調入的大軍,卻沒有全軍覆沒。

  就在方家兄弟手中控製著。

  孟瑛說道:“既然是英烈之後,就不能不見,今後就讓他們兩人在本將軍麾下聽用吧。”

  靖難功臣的圈子說大很大,畢竟太宗起兵少說有幾十萬大軍。但是說小也小,真正混成一方大將的將領,也是可以數出來的。

  說起來孟瑛也是見過方政的,當初也打過交道的。

  而今故人已經不在,對留下來的子孫,總要是照顧一二了。

  沐昂說道:“將軍看重他們兩人,是他們的福分。隻是雲南百姓想除此大患,已經不是一日兩日了,將軍既然已經到了,何不速戰速決,以慰朝廷之心,下官聽將軍在殿前對陛下說過,不過數月之內,解決麓川。想來陛下在京師,已經等得心焦了。”

  孟瑛淡淡一笑,說道:“沐將軍,你是在教我怎麽打仗嗎?”

  沐昂立即行禮說道:“下官不敢。”

  孟瑛說道:“既然不敢,就閉嘴。下去好生準備,大軍到齊之後,自然有用你的時候,到時候不要丟了黔寧王的名聲就行了。”

  “本侯如何行事,你就無須知道了。”

  沐昂何曾遇見過如此不講情麵的訓斥。

  作為沐英的兒子,尚公主,被三代皇帝信任,太皇太後在皇帝剛剛登基的時候,特別讓他成為五軍都督府五都督之一。

  其中信任可想而知。

  一路走來,都是順風順水。

  最大的挫折,大概是之前二兄自殺。朝廷之上不管是誰都給他幾個麵子。

  此刻他怒氣勃發,卻不敢不忍下去。因為沐家雖然紮根雲南,但是雲南還是朝廷的雲南。孟瑛身上有朝廷大義,他無論如果也不能硬頂。

  他滿臉通紅的說道:“是。”

  孟瑛說道:“既然如此,你就下去好好休息吧。明日諸將到齊了,再頒布行軍方略。”

  孟瑛言下之意,沒有與你商議的必要。更讓沐昂怒氣幾乎忍不住了,硬邦邦的說道:“既然如此,將軍好生休息,末將告辭。”隨即不等孟瑛答應,就揚長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