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5-15 23:42      字數:2749
  第一百四十九章忽蘭忽失溫之戰

  武英殿之中。

  朱祁鎮早就令王振張開大幅地圖,這副地圖,就是蒙古地圖。

  從遼東到西域,蒙古萬裏草原大漠都在地圖之上一一標注。

  這是朱祁鎮這數年來的準備之一。

  一部分乃是大明王朝的積累。

  要知道,永樂年間,朝廷對草原數次用兵,即便而今北京城之中韃官遍布,即便是眼前的張輔,少年時候,也是在元朝的嶺北行省待過的。

  所以,這個時代的大明從不缺少了解草原的人。

  同樣,這一副地圖,也是錦衣衛與東廠數年辛苦所致,不知道不少錦衣衛的探子,扮成商人出入大漠之中,就是為了摸清草原情況,為大軍先導。

  張輔進來之後,一看著地圖。就知道朱祁鎮在這上麵下了大力氣了。

  朱祁鎮見張輔進來,一揮手,讓所有人都出去,王振走在最後,關上了武英殿的大門。一是武英殿之中,靜謐極了。朱祁鎮請張輔落座。說道:“英國公乃我朝柱石之臣,今日就在武英殿上,朕想請英國公說一句實話,瓦刺可伐否?”

  三大殿剛剛開始重建,想要重新修建好,大概還是需要好一陣子的。即便三大殿修好了。真正用的頻率也不會太多的。

  而文華殿與武英殿兩座偏殿,就是皇帝處理事務的常用宮殿之一。

  當然了,每一個皇帝習慣也都不一樣,比如正德皇帝,喜歡在豹房。嘉靖皇帝喜歡在西苑,崇禎皇帝接見大臣喜歡在平台。

  等等。

  但是一般來說在,文華殿與武英殿的本意,就是一文一武。兩處大殿在紫禁城的格局之中,就能看的出來,隔著三大殿與紫禁城城中軸線。東西相對。

  隻是朱祁鎮之前活動,一直在文華殿。

  這也誰朱祁鎮第一次啟用武英殿。

  可見朱祁鎮對這一次召見張輔的重視。

  一上來就問張輔如此重大的問題,張輔也滿臉嚴肅,說道:“陛下相問,臣不敢不答,瓦刺不可伐也。”

  朱祁鎮對這一個結果,並不是太意外的。

  因為這個結果,朱祁鎮自己也知道。

  不過,他得出這個結論的過程,未必與張輔一樣。

  朱祁鎮說道:“國公請講。”

  張輔說道:“瓦刺之不可伐,有三。”

  “時機不對。”

  朱祁鎮點點頭,麓川戰事方興。朱祁鎮自己也不原因兩麵作戰。

  張輔說道:“朝廷準備不足。西北之戰,已經說明問題,蔣貴出塞擊阿岱汗,前鋒不過三千騎而已。即便加上後軍,也不過萬餘騎而已。”

  “陝西甘肅如此,宣大,遼東大抵也如此,加上京營可以出塞的騎兵,不過十幾萬,又不能全部出塞。”

  “而瓦刺四萬戶,加上韃靼四十萬戶,這四十四萬戶,可以抽調騎兵,決計在二十萬以上。”

  張輔僅僅泛泛而談,

  準備不足。

  但是朱祁鎮豈能不知道,這個準備不足後麵,有多少事情?

  北方糧食不足,塞外的據點一一不可維持,如大寧城一般,全部放棄。

  在洪武永樂年間,漠南蒙古,也就是而今行政區劃分之中的內蒙。大多是無人區,明軍不能占據,但是蒙古人不敢南下。

  用了古話說,就是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這一點也成為大明的馬場。

  但是隨著大明在草原上的軍事存在不足以維持。

  大明對這些地方的控製,也越來越鞭長莫及了。

  如此一來,這一帶又恢複到了蒙古人控製的地帶。

  這也是正統以來,長長有邊患的原因。雙方的緩衝區就沒有了。

  再加上衛所缺額一百二十萬之多。

  各種問題糾結在一起,軍中缺馬,僅僅是一個表現,而在這個表現之下,卻有著極其複雜的機理。

  不是一個準備不足,就可以說清楚的。

  但是朱祁鎮也明白,張輔能說道這分上,已經夠坦誠了。

  五軍都督府乃是大明三百多衛所的領導機構,而以張輔為首的大明勳貴,從來是占據著五軍都督府的領導權。

  這裏麵很多事情,都是擺不上台麵講的。如果單單是準備不足,內庫太皇太後準備的三千多萬兩銀子,就可以砸進去。

  絕對夠打一場大戰了。

  隻是不行的。

  這些事情,決計不可能是砸錢就能解決的。

  張輔繼續說道:“瓦刺實力也不足輕辱。”

  朱祁鎮心中一動,他對這個非常感興趣,說道:“請國公為朕解說一些瓦刺的實力如何?”

  說實話,朱祁鎮對瓦刺很多方麵,都還是比較了解的。

  比如瓦刺的來源,瓦刺的權力結構,等等。

  但是瓦刺人的戰鬥力,卻不是朱祁鎮能知道的了。

  能打不能打,隻能打過再說。

  沒有親自交過手,很多事前的猜測都是僅僅是猜測了。

  但是張輔卻不一樣,他是跟隨太宗北伐的老將了,對付瓦刺這個老對手,並不陌生。

  張輔沉吟一會兒說道:“陛下,我大明與瓦刺最大的一次大戰,就是忽蘭忽失溫之戰。臣有幸,跟隨太宗皇帝親曆此戰。”

  朱祁鎮打起精神,在張輔幹巴巴的言語之中,去揣摩當初大明在漠北最後一次戰略級別的決戰。

  “太宗皇帝追到瓦刺雙泉海,遇見瓦刺先鋒,太宗意思到瓦刺大軍,就在附近,隨即阿魯台請參戰,為太宗所拒。”

  “臣追隨太宗本陣,北上追擊瓦刺。到了忽蘭忽失溫。瓦刺伏兵大出,共三萬騎,任一騎數馬,僅戰馬就是十幾萬匹之多。”

  朱祁鎮聽了,心中頓時感到強烈的不滿。

  而今朝廷可以動用的戰馬,估計比瓦刺在忽蘭忽失溫之戰動搖的戰馬多不了多少。與而今占據整個草原的瓦刺戰馬,更是不可能相提並論。

  一瞬間,朱祁鎮感到自己太窮了。

  張輔也不住地朱祁鎮心中是怎麽想的,他繼續說道:“馬哈木嚴陣以待,以重騎數萬,衝太宗本陣。我軍重騎比瓦刺人少,太宗乃令故融國公柳升帶領神機營列陣以帶,以火炮轟擊瓦刺重騎-----”

  朱祁鎮說道:“等等,你說朝廷重騎,不如瓦刺?”

  張輔說道:“臣不敢妄言。”

  朱祁鎮說道:“這怎麽可能?”

  瓦刺騎兵多,朱祁鎮可以理解。因為在草原上的養馬成本,與農業種植區的養馬成本,是不一樣的。

  這種成本上的差距,造成了同樣數十萬匹馬,中原王朝就要窮盡國力,但是草原王朝卻是輕而易舉的。

  但是鐵騎重甲,卻不一樣了。

  這是一個國家國力組成。

  唯有一個強盛的國家,才能打造出這樣的軍隊。

  瓦刺三萬重騎,其中用多少鐵,要知道中原地區的鐵,與草原上的鐵,是完全不同的價值,特別是早在太祖皇帝時期,就有禁令,連一口鐵鍋都不能賣到草原之上。

  瓦刺的重騎兵是怎麽打造的,是怎麽樣的國力才能讓瓦刺打造出超過大明精銳的重騎兵部隊。

  這完全不符合朱祁鎮的認知。

  他一直認為,瓦刺騎兵就是那牧民征集起來,沒有什麽甲胄,但是非常機動靈活的,輕騎兵部隊。

  而今從張輔的口中,卻聽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瓦刺。

  讓朱祁鎮不得不對瓦刺進行重新衡量了。

  張輔說道:“臣在戰後也俘獲不少甲胄,一部分都是當年元廷的甲胄,令一部分甲胄,應該來源於西域,不是中原工藝,至於是怎麽來的,臣也不是太清楚的。”

  朱祁鎮心中暗道:“元朝與西域?”隨即他心想很多,也解開不少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