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5-15 23:42      字數:2736
  第一百四十四章襄王監軍

  見如此情況,朱祁鎮反而放下心來。

  如果說,朱祁鎮對襄王在雲南領軍沒有一點憂心,自然是不對的。但是有人比朱祁鎮更擔心。

  就是廣大的文官集團。

  因為朱祁鎮是為了自己的屁股下麵的位置擔心,但是廣大士大夫對此,卻更是恐懼無比。

  文官是維護大一統的立場,是完完全全毋庸置疑的。即便他們再怎麽對皇帝頗有微詞,甚至政見不一。但是維護皇帝本身來說,卻比誰都積極。

  這是士大夫性質決定的。

  這也是文官一直被皇帝支持的原因。

  武將權力大盛,是唐末五代的局麵,但是文官權力大盛,最多皇帝垂拱而治。

  在麵對任何對於皇權的威脅,他們比皇帝本身還要敏感。

  楊榮想讓襄王等打勝之後,再過去就是這個原因了。襄王的身份在這裏放著,不過有沒有職位,他在軍中都會有極大的影響力。

  南征軍畢竟有十幾萬,是一支龐大的力量。

  隻是這個結果,太皇太後卻是不能接受的。太皇太後說道:“襄王今後留在麓川,少不得經曆戰事。而今讓他跟著保定侯曆練一二,也好將來獨擋一麵。怎麽?楊榮你覺得有問題嗎?”

  楊榮被太皇太後不陰不陽的一問,心中頓時咯噔一下。

  楊榮對太皇太後可是畏懼的很。

  當年廢後一事上,楊榮作為宣宗皇帝的謀主,可沒有少被太皇太後蹂躪。自然知道女人不講理起來有多麽可怕。

  不過在原則問題上,楊榮不想多做妥協,說道:“太皇太後所言極是,既然襄王殿下也沒有領兵經驗,貿然領兵,恐怕誤了軍機大事。不如這樣吧,就讓襄王作為監軍。與王驥一並行事如何?”

  真正決定雲南戰事的有三個人。

  沐昂乃是黔國公而今主事之人,也代表了雲南本土的軍事力量,保定侯孟瑛。作為主帥,一切軍事指揮的核心。還有兵部尚書王驥。

  王驥雖然有指揮西北大勝的經驗。但是在軍事上,朝廷還是相信保定侯這一員老將。王驥的就是更多方麵放在後勤維持上。

  楊榮看似給了襄王監軍的權力,卻將襄王與王驥放在一起。

  王驥是誰的人?

  是楊榮的人。

  被楊榮當做自己的代替者。

  楊榮對王驥最為了解,不用去想,襄王與王驥在一起,王驥定然會將襄王給看得死死的。王驥再怎麽說,是士大夫出身,乃是進士及第。在政治立場之上,根本不用懷疑。

  太皇太後對此並不滿意,正要說些什麽?

  楊士奇說道:“陛下,太皇太後,襄王去麓川,按照慣例當營造王府,隻是麓川尚在敵手,又地處天南,大興土木恐怕不好,臣以為要不戶部撥銀三十萬兩,派有司隨襄王去麓川之後,再做計較。”

  “太皇太後以為如何?”

  朱祁鎮聽到三十萬兩,嘴角微微抽搐一下。

  這是什麽?

  這是**裸的收買,行賄。

  不得不說,有時候這一套還真管用。

  萬曆皇帝為了,讓李太後放棄權利,可以花大價錢讓潞王之國。而光緒皇帝為了讓慈禧還政,也是花了大力氣修建頤和園。

  楊士奇心中所想,比朱祁鎮要多一點。

  朱祁鎮猜測,楊士奇恐怕覺得這一件事情,是太皇太後為自己身後事做準備。

  這一段時間之內,有好幾件大事,都是皇帝一人做的。好像太皇太後根本不存在一樣。從這一點上,但凡有一點政治嗅覺的人,都能看出來,太皇太後還政在即。

  也正是太皇太後還政在即。

  所以太皇太後才擔心自己的身後之事。想要將唯一的親生兒子安排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楊士奇在這一件事情上的妥協,恐怕還有這樣的原因。

  朱祁鎮看著楊士奇沉靜如水的目光,心中不住的揣測,卻也不知道對與不對。

  太皇太後卻沉默了一陣子。說道:“既然首輔就這樣說了,就這樣定下來吧。”

  太皇太後與楊士奇是老搭檔,他們之間的合作,最早上溯到了永樂年間。彼此對對方都很了解。

  太皇太後知道,讓襄王接觸南征大軍的權力,楊士奇決計不會允許的。這樣已經是他的底線了。

  內庫之中雖然有錢,但是太皇太後卻知道,看似三千多萬兩銀子,真打起仗來,是萬萬不夠花的。

  一旦有事,朝廷花銷之大,即便是金山銀山,都撐不住。

  故而太皇太後不會動用內庫的錢,這一點大局觀,太皇太後還是有的。

  但是不用這些錢,襄王就不需要用錢嗎?

  襄王真要在麓川紮根,需要的銀子決計不少。

  太皇太後雖然也準備將自己的私房錢留給襄王,但是也沒有多少。即便是算上襄王在襄陽的產業,也沒有多少。總共也不可有三十萬兩之多。

  大明前期銀子還是很值錢的,隻有到了隆慶之後銀子流通量大增,才貶值不少。

  這些銀子夠襄王做很多事情了。

  也算是這個當娘的最後給襄王一點東西,將來如何,她是真的管不了了。

  太皇太後這一句話說了之後。

  這一場大會議已經到了尾聲。草草結束了。

  從表麵上來看,這一場會議僅僅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將襄王封到麓川,如國初塞王之例,封三護衛,並將麓川一帶的土司都歸為襄王統領。

  但是圍繞著一場會議的餘波,卻沒有那麽容易平靜下來。

  內閣之中,張輔與胡濙都走了。

  楊士奇與楊榮,楊溥三個人相對而坐,屏退左右。

  楊榮歎息一聲說道:“不管怎麽說,太皇太後此事之後,太皇太後大抵不會幹預朝政了,也算是對先帝有了一個交代。”

  楊士奇說道:“隻是封襄王於麓川是一件小事,但是將來,如果陛下真想將宗藩外遷,卻不知道要惹出多大的亂子。勉仁,你沒有想過嗎?”

  楊榮說道:“一張一馳,文武之道,太宗年間四處征伐,而從洪熙年間到而今,一心一意休養生息,也該到改弦易轍的時候了。”

  “瓦刺的動靜,錦衣衛幾乎十日向我這一個遞上一分報告,皇帝的心思,東裏公真不知道嗎?”楊士奇歎息一聲,說道:“皇帝少年意氣,想要大作為於天下,攔是攔不住的,隻是兵事一開,豈能想結束就結束的,恐怕又要延綿幾十年的戰事,到時候生靈何辜?”

  楊榮說道:“東裏公多慮,你我都老了,還能支撐幾年?皇帝也是有分寸的人,不過是為將來落伏筆而已。”

  “真要與瓦刺大戰,卻不知道那時候我們還在不在了,一代人又一代人的責任。你不是有好學生於謙,將來能不能攔得住宮裏,就看於謙了。”

  楊士奇說道:“你不是也有王驥?”

  楊榮歎息一聲說道:“王驥不成的,我本想讓王驥督師麓川,將來也主持兵部,誰知道太皇太後棋高一籌,將保定侯給拉出來了。”

  “估計今後,張輔在內,保定侯在外。可不好對付了。”

  保定侯資曆戰功,也隻有張輔比他強上一籌而已。而張輔為了在京師為勳貴占台,萬萬不可是出外領兵的。而且張輔富貴已足,再立功勳,難免有功高蓋主之嫌。

  而保定侯卻不一樣了。

  真因為他身上有汙點,才有拚命立功,才能讓孟家成為勳貴之中。排名在前的將門。

  雖然保定侯是皇帝啟用,但是皇帝一登基,太皇太後就將保定侯從南京調到北京,雖然一直賦閑,但是其中意味誰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