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5-15 23:42      字數:2756
  第一百二十六章巡城二

  朱祁鎮翻出了一個數目,都是百萬兩左右。

  朱祁鎮翻倒最後,隻看結餘,卻是三千二百萬兩之多。

  一時間,朱祁鎮都驚呆了。

  朱祁鎮不是不通時務的人,朝廷每年的稅入,不過在二千七八百萬石,再加上幾百萬兩白銀而已。

  這三千二百萬兩,根本就比大明朝廷一年的賦稅還要多。

  朱祁鎮說道:“這------”

  太皇太後說道:“這是內庫的數目。”

  “太宗晚年,內外空虛,內庫銀兩也不過數百萬兩之多,這是仁宗,你父皇,兩代十幾年積蓄所致。”

  朱祁鎮細細翻翻,頓時有些泛酸,這是一筆總賬,裏麵記載,永樂年間內閣最高峰的時候,有六千多萬兩

  不過,太宗還真沒有給子孫留下多少錢財。

  仁宗宣宗之際,也都在千萬兩之間徘徊,也都是宣德之後,放棄安南之後,才有大筆進賬,但是宣德十年也不過一千五百萬兩左右。

  真正讓內閣暴漲的,卻是太皇太後秉政的宣德十年,到而今。

  朱祁鎮心中感動。

  這是一個奶奶特有的關愛。讓太皇太後與朱祁鎮後世的奶奶重合起來。

  他小時候聽過,父親說過奶奶的事情。

  那個時代,大家都過著很苦,都沒有餘錢。但是真遇見事情之後,奶奶還是能拿出好幾百元,都幾角幾角拚湊出來的。

  讓家中渡過難關。

  就好像是而今的太皇太後一般。

  雖然太皇太後秉政或許有這樣那樣的弊端,不得不承認大明軍力雖然衰弱了不少,但是國力依然處於上升期。或者說恢複期。

  而太皇太後秉政這一段時間,恢複的尤其快。

  否則太皇太後也不會在有名一代都享有尊榮。

  朱祁鎮說道:“娘娘-------”朱祁鎮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他當然知道,這代表什麽。

  太皇太後將內庫都交給了朱祁鎮,就代表將宮中大權交出來的。

  王振這一段時間,已經成為實質上的大內總管,金英雖然能與王振分庭抗禮,但是實際上,王振依舊能壓金英一頭。

  人事權已經在朱祁鎮掌握之中了。

  而內庫再交出來,內廷的財權到了朱祁鎮手中,太皇太後再想製衡朱祁鎮就不大容易了。

  太皇太後自然知道其中利害,淡淡一笑,說道:“我兒長大了,這本來就是交給你的,隻是你要記住一件事情。”

  朱祁鎮說道:“娘娘請講。”

  太皇太後說道:“內庫數目乃是機密,決計不能讓外臣知道。哪怕是於謙。”

  朱祁鎮說道:“孫兒明白。”

  太皇太後說道:“你真明白?”她有一點疑惑。

  朱祁鎮說道:“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即便是我皇家用人,也不能沒有賞賜。隻有財力充裕,朕能繞開內閣做事,但是如果沒有錢,隻能事事與內閣商議,到時候主動權,就到了內閣手中了。”

  “哦,”太皇太後說道:“那麽內庫充裕,為什麽不讓臣子知道?”

  朱祁鎮冷笑說道:“天下臣工,都覺得皇家的就是天下的,但是天下的卻不是皇家的,天下水旱蝗災不斷,臣子們知道皇家有錢,定然遇事必先請撥內庫。但是內庫即便再有錢,有如何能經得起消耗?”

  “而且下麵人是什麽樣子,朕也不是不知道,以收稅為酷吏,以不收稅為清官。朕就是有金山銀山,又能經得起如此消磨?”

  朱祁鎮太明白不過了。

  因為他成為大明皇帝之後一直揣摩後世大明亡國的原因。

  不得不承認,大明王朝死於枯血症引起的並發症。財政就是一個王朝的血脈。所以,越明白大明體製,再對照大明朝的現實,他越發有新的認識。

  為什麽萬曆皇帝要貪財,很多時候他發現,所掌控的權力與財力息息相關的時候。

  太皇太後聽了,感歎一聲,對朱祁鎮更加滿意了,說道:“你明白就行,並非我皇家就沒有善心,但是有時間這並非內庫可以解決的。”

  朱祁鎮說道:“孫兒明白,這三千二百萬兩,孫兒絕不輕動。”

  “你怎麽用,是你的事情。”太皇太後說道:“今後朝中事務,不用來問我,你自己看著辦吧。”

  太皇太後帶著輕笑說道:“我隻關心一件事情,就是你的親事,總要我去之前抱上重孫吧。”朱祁鎮從慈寧宮出來,依然有一種夢幻的感覺。

  朱祁鎮真不知道,內廷居然有這麽多錢。

  三千二百萬兩,足夠做上很多事情了。

  朱祁鎮估計在北京城之中所有倉庫,大抵有一千多萬石糧食,還有大量糧食不貯存在北京,淮安,南京,等好多地方都是有糧倉。

  再加上各府縣的倉庫。

  這些倉庫大多數都是滿的。

  滿到什麽程度。

  土木堡之變之中,通州可能遇敵,但是通州有不少糧食,但是有人建議燒掉,但是有人提議給九邊提前發餉。

  一口氣給九邊發了兩年的糧食,才將通州倉庫給搬完了。

  隻是太祖皇帝的體製,各縣賦稅並非是歸於朝廷,而是按照路途的遠近,送到各地地方,比如北方送到軍前,南方送到南京,等等的。

  如此一來大明中樞的財力是相當有限的。

  也就是漕運運到京師的四百萬石漕糧。

  朱祁鎮不能想大明的財政問題,一想就頭大。

  簡直是一團亂麻。

  涉及了政治體製,財政思想,交通條件,官員的執行力,地理原因等等,這是一係列的問題,糾結在一起的問題。

  朱祁鎮不知道該怎麽下手才好。

  他索性不去想。

  先麵對眼前的事情。

  等朱祁鎮離開後宮,王振已經準備好儀仗,這些儀仗還算是消減版。但是已經少說有三千士卒前後打著儀仗,朱祁鎮的乾清宮侍衛三百人,更是一個也不少的出動。

  這樣的情況,朱祁鎮也習慣了。

  朱祁鎮做出好多努力,也不過讓他睡覺的時候身邊沒有人而已。

  除此之外,朱祁鎮身邊什麽時候都沒有少過人。即便他暗地裏出皇宮,所謂的微服私訪,他身邊也沒有少過一百人。

  這一百人還是在朱祁鎮身護衛,在朱祁鎮相距不遠的地方,決計有千餘人等候。

  不管朱祁鎮這邊出了什麽問題,一根穿雲箭,立即有大隊人馬出來保護。

  這種比淨街虎來要厲害的待遇,也讓朱祁鎮也養成了除非必要,自己不出來跑了,一般是聽身邊的侍衛太監說了。

  事實證明,所謂微服私訪,大抵是做不成的。

  畢竟白龍魚服,恐遭蝦戲。

  朱祁鎮掃了一眼,內閣五位都已經準備好了。

  朱祁鎮對張輔說道:“英國公,你回去休息吧,張兄不幸,朕也挺傷心的,朕準你一月假。”

  英國公顫顫巍巍的說道:“臣遵旨。”

  朱祁鎮將英國公勸退之後,翻身上馬,讓後麵的內閣大佬乘車,他們畢竟都上了年紀。不過朱祁鎮也讓於謙上前,與朱祁鎮幾乎並韁而行,於謙僅僅落後朱祁鎮半個馬身。

  兩個人身邊都有人打傘,身上也都穿著鬥笠蓑衣。看上去倒是有一陣江湖氣。,

  似乎天公做美,這個時候,大雨微微停歇一陣子。

  出了皇宮朱祁鎮第一感覺,就是路麵上的積水。

  在皇宮之中,不知道有多少明渠暗渠,所以大雨即便再大,宮中大部分地方,還是存不住水的。

  但是宮外麵卻是不一樣了。

  朱祁鎮看著眼前的街道,根本不覺得,這是一條街道,而覺得這根本就是一條河。雖然有些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