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5-15 23:42      字數:2778
  第一百二十五章巡城

  於謙進入大殿的時候,所有人都嚇了一跳。

  於謙渾身濕透,衣服全部貼在衣服之上,一根根頭發都貼在臉上。一時間根本就認不出是於謙。

  於謙走過地麵上,都流下一道清晰的水漬。無數水滴還順著於謙的身體向下流淌。

  朱祁鎮也大吃驚,說道:“於先生,你這是------”

  於謙說道:“臣失禮,請陛下責罰?”

  朱祁鎮說道:“先生可是去巡城了?”

  於謙說道:“昨日地動之後,臣就帶人巡視全城,各處損害房屋有數千餘座,死傷百姓近千人。而且昨夜大雨瓢潑,百姓無處安身,臣已經征用全城寺廟,令百姓暫居,臣已經開順天府倉,賑濟災民。”

  朱祁鎮聽了,暗地慚愧。昨日朱祁鎮僅僅是擔心宮內,完全沒有想到外麵的事情。須知的,紫禁城乃是經過精心選址,又是不知道工匠精心建造出來的,即便如此,在這一次地震之中,也倒了幾座舊房子。

  外麵的百姓,又是一個什麽樣的情況。

  決計比紫禁城中要難過的多。

  朱祁鎮說道:“於先生辛苦了,朕這就下令戶部賑濟災民。”

  於謙立即說道:“臣以為此刻最重要的事情,並非賑濟,而是速速想辦法泄洪,北京城已經開始內澇了。”

  “昨日地震,雖然僅僅有數千座民房受損,但是還有大量房屋,勉強可以住人,此刻有不少百姓居住。”

  “一旦被水泡了,估計也難免倒塌。”

  “所以,臣立即工部立即挖掘泄洪通道,甚至可以扒開城牆一段。”

  朱祁鎮大吃一驚,說道:“居然到了這個地步了?”

  於謙說道:“陛下,北京選址的時候,北有潮白河,南有盧定河。”

  “宮城所在,乃是兩河分水所在,屬於最高處,宮城中的水,也能排入三海之中,畢竟在宮中自然不知道,外麵百姓苦楚。內澇最多的地方,就是各城牆腳下,最深處,已經近丈了。”

  “臣雖然已經命令大開城門,但是還有很多地方的積水排不出去。”

  “臣以為問過北京老人,看著天色,這雨水估計還要再下幾天。”

  “那時候的情勢更加危急。”

  朱祁鎮萬萬沒有想到,事情已經危急到如此地步了。

  城市排水工程,即便放在後世也是一個大問題,不要放在這個時代了。

  雖然贛州城宋代城市排水工程,遠勝過後世一些豆腐渣工程,但就覺得古代城市排水工程,就非常好,這是一個大大的錯覺。

  尤其是對這個時間的北京城來說。

  為什麽?

  因為北京城是一座新造的城市。

  從永樂年間大興土木,到正統四年,北京城的收尾工程都還沒有完工。排水工程並非沒有。

  北京城中,有一部分是原來大都城,郭守敬當年營造的大都排水工程,有一些還發揮出作用。

  但是更多早就被城牆擋住了。

  北京城之中也有排水渠,最大就是從金水河,與三海工程,他們就是一個天然排水係統,營造北京城的時候,也有大小排水溝。

  但是人們的設計與現實是有差錯的。

  即便是現代,還有很多設計,說得頭頭是道,一旦遇見事情,滿不是那一回事,比如那些被淹的地下停車場,就很能說明問題。

  北京城也是這樣。

  這個一次與地震一起來大雨,估計是北京城修建以來,第一次大水。

  北京城在設計上的種種弊端,在這一次暴漏無疑。

  朱祁鎮看樣楊士奇,楊士奇立即會意,說道:“陛下,一事不煩二主,這一件事情,就交給於大人吧。”

  朱祁鎮說道:“朕正有此意。”他轉過頭對於謙說道:“於謙。”

  於謙立即行禮說道:“臣在。”

  朱祁鎮說道:“朕命你為京城治水大使,京城各衛所,五成兵馬司,工部各司,內廷各營造處都歸你管理。朕也會讓阮安去協助你。”

  “為朕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於謙說道:“臣遵旨。”

  朱祁鎮說道:“王振。”

  王振說道:“奴婢在。”

  朱祁鎮說道:“準備儀仗,朕與於卿出去巡城。”

  朱祁鎮此言一出,楊士奇立即說道:“陛下,萬金之軀,不可輕易涉險。”

  朱祁鎮說道:“如果連京師於朕來說,還是危險之處,那麽天下之間,何處是安全的地方?”

  楊士奇也不過是處於本職勸說一句,見朱祁鎮如此,楊士奇也就不多話了。

  畢竟,今日之事,任誰一看,就知道對於謙大大有利。

  如果之前,於謙在朝廷百官之中,還覺得是將來的重臣,一定會被皇帝重用的大臣,但是而今任誰看來,於謙就是重臣了。

  楊士奇說道:“既然如此,臣等願意扈從。”

  朱祁鎮說道:“各位閣老願意,那就跟著來吧。”朱祁鎮隨即說道:“諸位稍等,朕去見一下太皇太後。”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忽然反應過來。

  這一次,太皇太後其實也沒有來。

  人們似乎也都慢慢習慣,太皇太後從朝堂之上撤出。朱祁鎮從文淵閣下來,頓時覺得饑腸轆轆的,昨天忙了大半夜,今天天一亮,又與朝臣商議賑災。

  剛才精神高度緊張,朱祁鎮才沒有感受到餓。

  而此刻一放鬆,頓時感覺到所有腸胃,道開始造反了。

  王振最有眼色,頓時將一包油紙配捧了出來。

  朱祁鎮打開一看,卻是一包牛肉幹。

  朱祁鎮僅僅是吃了一兩條,墊墊肚子,就覺得好多了。

  王振說道:“陛下,要不要傳膳?”

  朱祁鎮捏著牛肉幹,說道:“不用了。正事要緊。”

  不多時,朱祁鎮就到了慈寧宮之中。

  太皇太後已經不在慈寧宮正殿之中,因為慈寧宮正殿,昨天被砸出一個大窟窿,此刻正有工匠在修補。

  太皇太後早就等著朱祁鎮了,一見朱祁鎮到了,就是說坐。

  卻見太皇太後麵前,已經擺著早飯了。

  就是四菜一湯。兩葷兩素。

  這就是朱元璋定下來的標準。

  太皇太後在宮中用餐,一般都不會超過這個標準的。除非是大宴,否則尋常時節,都是如此。

  也算是對朱祁鎮的言傳身教。

  朱祁鎮也都習慣了。

  隻是他而今有一點急,說道:“娘娘,孩兒就不吃了。”

  太皇太後說道:“什麽事情都要吃過飯再做不遲。你不就是想與於謙一起巡城嗎?我準了。不過,吃了飯再去。”

  朱祁鎮一聽,心中微微吃驚。

  朱祁鎮雖然有信心說服太皇太後,但是那也是在一番言辭之後,卻不想太皇太後連聽都沒有聽,就批準了。

  朱祁鎮隻能坐下來,與太皇太後對坐。

  朱祁鎮吃相很好,畢竟是從小訓練出來的,幾乎一舉一動都透漏著雍容華貴。隻是他吃得很快,他心中裝著事情。

  不過片刻,就放下筷子了,說道:“娘娘,孩兒吃好了。”

  太皇太後其實並沒有吃多少,也不知道是老人上了歲數,吃得自然就少了,還是太皇太後的心思都在朱祁鎮吃飯上麵。

  自己反而不多吃了。

  太皇太後也放下筷子,淨手,說道:“你跟我來。”

  朱祁鎮說道:“娘娘,外麵還有事------”

  太皇太後說道:“耽擱不了你多少事情。”

  朱祁鎮也沒有辦法,隻好跟著太皇太後。

  太皇太後倒也沒有走多遠,不過在內室之中,翻出一個本賬冊,遞給了朱祁鎮說道:“我兒長大了,有些事情,我也該交代給你了。”

  朱祁鎮拿著賬冊,隨手一翻頓時吃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