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5-10 16:05      字數:2763
  第一百零八章麓川

  朱祁鎮看著從雲南傳來的軍報,深吸一口氣,將心中的怒火給壓抑下去。

  不僅僅少要逢大事要有靜氣。也是朱祁鎮深入了解大明的內內外外,知道如果每出一件事情,

  就大動肝火,恐怕還不等大業將成,就已經先被氣死了。

  他細細看過戰報,心中輕輕一歎,說道:“黔寧王,真是虎父犬子。”

  黔寧王就是沐英。

  現任黔國公沐晟,乃是沐英次子,說起來也是久經戰爭的大將。但是讓朱祁鎮評價虎父犬子,的確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他一輩子最大的戰功,就是從張輔攻安南。

  但是他是在張輔的調度之下,立下不少功勞。他這一輩子的上限,也就是這樣的,當一員部將,哪怕是副帥,都是合格的。

  但是讓他獨擋方麵之任,屢屢讓人失望。

  宣德年間,放棄安南,也就是因為鎮守安南的主將柳升戰死。而沐晟在得知柳升戰死之後,在沒有得到朝廷命令的情況之下,退兵了。

  他這一退,讓朝廷即便先反攻安南都很難了。

  這陳年舊事就不說了。

  單單是而今。

  方政之死,最大的問題就是沐晟。

  在征討麓川的時候,沐晟與麓川大軍隔著怒江對峙,遲遲不戰。

  朱祁鎮對沐晟這個戰略並沒有什麽意見,因為朝廷上下其實都不願意在雲南大動幹戈。對麓川的放縱也不是起源於今日。

  所以朝廷上下可是一點也沒有督促沐晟速戰的想法。

  沐晟想拖著就拖著吧。

  但是他卻鎮不住方政。

  方陣乃是老將,見蔣貴在北方立功,封平西伯,世襲罔顧。他心中能沒有什麽想法,他數次向沐晟請戰。

  都被沐晟拒絕了。

  結果方政最後決定撇開沐晟,單獨出戰。

  方政決定並不能算錯,最少他連戰連捷,破潞江,攻上江,連敗麓川思氏大軍。隻是上江乃是思任發所在,方政攻之不克。向沐晟求援。

  沐晟派兵到了夾象關不前。

  隨即麓川象兵攻方政所部於空泥。

  方政所部轉戰疲憊,已經不能支持。方政派兒子方瑛向沐晟求援,自己親領本部,陷象陣死。

  如果戰事僅僅是這樣,沐晟也不用畏罪自殺。

  雖然,沐晟不能約束方政出擊,又支援不力。但是沐晟畢竟是國公,不看在沐家在雲南的影響力,也要看在沐英的麵子上。

  朝廷不會重罰沐晟的。

  最少,也不會要了沐晟的小命。

  但是下麵的事情,卻朱祁鎮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

  方政一部不過是偏師,即便全軍覆沒,也不過數千人,最多不過萬餘人而已。沐晟所部有數萬大軍。

  損失一部,大不了轉攻為守。

  但是沐晟怎麽做的,將怒江西岸的糧草輜重全部焚燒,大軍退還永昌。

  雖然僅僅退後了數十裏,但是將怒江天險拱手相讓。滇南各地土司恐怕就要首尾兩端了。整個局勢向不利於朝廷的局麵發展。

  更不要說輜重了。

  要知道雲南本地本來就是比較貧瘠的,在雲南用兵糧食都要從南方運來。

  大明對貴州的統治也很薄弱,糧草要從湖南起運,進入貴州驛道,這樣的山路要走上千裏,才能到雲南。

  糧食耗費之大,前線損失一石糧食,後方就要起運數石糧食。才能補上。

  這都是大明的民力國力。

  當然即便這樣的大敗,也未必要了沐晟的命。

  畢竟大明對勳貴都是優待的。

  但是沐晟依舊自盡了。是什麽原因,讓沐晟絕望到了自盡。

  朱祁鎮想起之前沐晟數次向朝廷請兵,心中不由一寒,他這幾年在太皇太後的指導之下,大明各方奏折,全部看過,也能看出誰虛誰實。

  麓川坐大,並非起源於今日。

  乃是仁宗皇帝登基之後,大明在戰略轉向的影響。

  但是即便如此,朝廷之上,對沐晟屢屢請兵叫苦,朱祁鎮在心中也是打了折扣的。因為這樣的事情太多了。

  地方上很多時候,非將有七分的事情,喊出十二分的苦楚。這就是為自己預留退步。

  所以內閣大佬們也覺得,麓川雖然有些跋扈,但是還沒有他說的哪裏厲害,也派兵了,將久鎮山西的方政派往雲南。

  也帶了相當部分北方邊軍。也就是方政本部。

  而今看來,雲南的情況要比朱祁鎮想象的困難。最少沐晟並不覺得,單單靠雲南之力,能夠平定麓川,甚至未必能守住雲南。

  這才決定自殺。

  即便到了而今,雖然有部分邊軍參與進去,但是與麓川作戰的主力,依舊是雲南地方軍隊。

  朱祁鎮說道:“王振立即去告訴內閣,定下黔國公的後事,記住,黔國公是帶病征戰,勤於王師,病死軍中的。本朝的國公可以戰死在韃子手中,決計不可喪師於區區小國,決計不可。”

  “是。”王振說道:“奴婢明白。”

  朱祁鎮又問道:“太皇太後怎麽說?”

  王振說道:“太皇太後請陛下速速回京,他已經派了沐昂星夜往雲南而去。換人不換馬,數日之內,必到雲南。接管軍中事務。”

  張輔聽了,說道:“陛下請安心,沐昂能力遠勝乃兄,有沐昂在雲南,仗黔寧王餘威,攻或許不可,但是守決計有餘。”

  朱祁鎮深吸一口氣,說道:“既然如此,王振回稟太皇太後,就說,區區小事,何足掛齒,按照原來的行程,後日回京。”

  王英說道:“陛下英明。”

  雖然這一場敗仗,讓雲南的局勢有崩潰的嫌疑,但是越是如此,朱祁鎮越不能亂,他很清楚,北京作為中樞,很多消息都瞞不住的。

  不出兩日,北京城上上下下都會知道這一件事情。

  越是如此,朱祁鎮越不能亂。

  既然沐昂已經星夜兼程去雲南了,麓川一時半會兒,也不敢侵犯大理。

  隻要滇北,滇東這數個府縣,還在朝廷控製之中,雲南局勢就不算崩潰。

  朱祁鎮與兩位國公,又回到了木台之上,觀看下麵的人射柳,隻是朱祁鎮雖然麵色鄭重,但是眼神卻不知道飄到什麽地方去了。

  他心中所思所想的就是麓川。

  從正統元年麓川其實就開始擴張了,吞並各地土司。黔國公沐晟也不是第一次與麓川交戰了。

  但是戰事已經局限在雲南境內。

  不是朝廷不重視。

  而且朝廷這個地方,土司太多了。土司之間各種矛盾,大亂小亂從來沒有斷過。

  太皇太後擬定的國策,停一切不急之務。這樣一來對麓川大舉征伐的想法,自然不得到允許。

  朝廷對麓川的政策,也是從正統元年的撫。

  隻要麓川思氏安安分分的,朝廷給一些好處,也不是不行。

  但是麓川思任發一心一意,想要擴張版圖,恢複麓川全盛之勢。甚至說,在這數年的時間之內,他已經做到了。

  但是麓川坐大,卻是雲南方麵萬萬不可能準許的,自然雲南方麵即便是想安撫,也不可能這樣安撫,所以從正統元年到正統四年間,朝廷對雲南政策,從剛剛開始的撫,到剿撫並用,到而今,先示以兵威,然後再安撫。

  隻是而今這一場敗仗,讓朝廷沒有選擇了。

  朝廷在這一場戰事之戰,戰死一員大將,也讓一個國公自殺。如果不找回場子,雲南南方三宣六慰,誰還在乎朝廷。

  這也是仁宗以來戰略轉向的惡果。棄安南的直接影響。安南可以放棄,但是雲南難道也要放棄嗎?

  雲南放棄,貴州自然就沒有存在的價值,邊界線直接推進到了湖南。這是萬萬不可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