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5-10 16:05      字數:2742
  第九十八章風波定

  時間與往常一般溜走。

  太皇太後帶著朱祁鎮走出文淵閣之後,內閣輔臣都恭送太皇太後離開。

  楊士奇目送太皇太後離開之後,目光落道楊榮身上,微微一頓,說道:“諸位,既然太皇太後這樣說了,我們就好好善後吧。”

  太皇太後雖然一錘定音,但是上上下下還有很多事情要收尾的。

  雖然不是難事,但是楊士奇對楊榮積極向太皇太後靠攏的態度,並不是多滿意的。

  楊士奇等人是太皇太後倚重的重臣。

  甚至可以說,楊士奇等人與太皇太後是相互需要的。太皇太後固然需要三楊來穩定天下,但是三楊也需要太皇太後還穩定內廷。

  畢竟而今是大明天下,大明體製之中,真正決策權都在一人身上,那就是皇帝,當皇帝不能履行職務的話,就是內廷。

  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並不意味著楊士奇與太皇太後之間,並非一點矛盾都沒有的。

  凡是真站在內閣之中,都是一方大佬身後有自己的人脈與圈子,代表很大一批人的訴求,不可能給別人做小弟。對任何一個人俯首聽命。

  楊士奇對太皇太後非常敬重,但是並非太皇太後所有決定都舉雙手讚成的。

  最少在開海一事上,並非如此。

  於謙是楊士奇的學生,那一點小伎倆,楊士奇豈能看不明白。不管海禁這一張法網多嚴密,而今看似開出一個針尖大的口子,但是往後看十年,這張法網,決計無法維持了。

  這是大勢所趨。

  楊士奇倒不是堅決反對海禁。

  隻是他不讚成如此草率的決斷朝廷大事。如果沒有楊榮,他還能拖一下,但是楊榮近乎諂媚的樣子。讓楊士奇分外看不管。

  真是失大臣體。

  楊榮似乎明白楊士奇心思,說道:“真是,楊首輔請了。”楊榮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但是不知道怎麽的,讓人聽來“首輔”這兩個字,聽起來分外別扭。

  楊榮窺視首輔之位,已經不是一次兩次。

  隻是兩人依舊是鬥而不破,在下麵看來,三楊依舊是一體的。

  楊士奇與楊榮麵和心不和的善後,太皇太後也在教育皇帝。說道:“今個你看明白了嗎吧?”

  朱祁鎮說道:“孫兒明白一點,似乎,似乎今日所有事情都沒有出乎楊首輔預料之外吧?”

  太皇太後聽了,輕輕一歎,說道:“被你看出來了,不錯,楊士奇乃天下有數的智謀之士,當然能在太宗怒火之下,保全仁宗皇帝,楊士奇是出了大力的。”

  “老婆子我雖然也經曆過不少事,比起楊士奇還差了幾分道行。今天如果不是有楊榮在,很多事情,並不是太容易定下來的。”

  “之所以,這麽順利,其實也是楊士奇也不願意在朝廷之上弄出什麽風波來。”

  朱祁鎮說道:“孫兒,將來麵對楊士奇這樣的大臣該怎麽辦?”

  太皇太後歎息一聲,說道:“也不知道是你的幸,也是不幸,楊士奇年紀大了,兒孫不肖,心中早存退步之心。所以,將來你親政的時候,不用怎麽擔心楊士奇。”

  “他很有眼色的,隻要你給一個暗示,他就會上折子請告老還鄉,決計不會與你麵子上鬧不好看的。”

  “你不用擔心他攬權。”

  “隻是朝廷之上,沒有這樣的定海神針,你的麻煩可就多了。”

  朱祁鎮說道:“孫兒決計沒有疑心楊首輔的意思,隻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將來孫兒麵對這樣的大臣,該怎麽辦?”

  太皇太後看著朱祁鎮,說道:“你倒是有一點自知之明。”

  朱祁鎮說道:“娘娘莫笑孫兒了。”

  經過這一場風波之後,朱祁鎮徹底清醒了。明白一件事情,很多時候,大臣們的能力與政治智慧都要在皇帝之上。

  這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朱祁鎮生在紫禁城,卻也可以想象,很多人為了能進一趟紫禁城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朱祁鎮含著最大的金鑰匙出生,隻是這金鑰匙並不能換算成能力。麵對這種過五關斬六將,從大明各地方挑選出來的最聰明的人。

  都是一個時代的天之驕子。

  朱祁鎮有什麽自信,一定能勝過他們?

  太皇太後輕輕一笑,說道:“我們祖孫兩人手談一局。”

  楠木棋盤,上麵描著金線,棋盤有如鐵石一般,輕輕敲擊上麵,聲音沉重悅耳,就好像是一件樂器一般。

  黑白玉子光滑細膩之極,如果不是有一絲清涼的感覺,都讓朱祁鎮感受不到玉質的感覺,反而好像是美人的手。

  琴棋書畫,君子四藝。朱祁鎮並不是全部精通的,但是有一個很有藝術家天賦的父親。朱祁鎮對這些僅僅是粗粗涉獵而已。

  下起棋來生澀之極。

  不過,似乎太皇太後的在下棋上麵也沒有多少天分,棋到中盤,卻是朱祁鎮站了上風。朱祁鎮看著兩條絞殺在一起的大龍,細細盤算一番,終於落了一子,說道:“娘娘,該你了。”

  朱祁鎮早就算好了,他隻需一子,就能屠了太皇太後的大龍,但是太皇太後如果想殺他的大龍,非要兩子不可。

  怎麽算都來不及了。

  所以,這一子,就鎖定了勝局。

  太皇太後看在眼裏,輕輕一笑,說道:“皇帝有幾分棋力,隻是你覺得到了這一步,就贏定了。”

  朱祁鎮說道:“孫兒看娘娘,如何回天。”

  太皇太後說道:“看好了。”太皇太後捏了兩個棋子,連續落在棋盤之上,將朱祁鎮的大龍給堵死了。

  朱祁鎮大吃一驚,說道:“這不行?”

  太皇太後說道:“怎麽不行,這就行。”

  朱祁鎮先是有些憤怒,隨即明白了,太皇太後即便下棋差勁,也不會這麽沒有棋品。做這樣的事情。

  太皇太後是借此教育他。

  朱祁鎮小心翼翼的說道:“娘娘的意思是?對付外廷可以這樣?”

  太皇太後說道:“有些大臣,你實在拿捏不住,自然可以這樣,要知道天子金口玉言,口含天憲。該用的時候,就要用。”

  “治民有大明律,治官也有祖宗成法,按百官所言,天子垂拱而治天下。有什麽不好嗎?”

  “這就是最大的不好之處?”

  “隻要有成法,有條例,定下規矩,天子是玩不過百官的,哪怕是英明神武如太宗皇帝,將楊士奇等人下獄的時候,有什麽罪名?”

  “根本沒有。”

  “這是皇帝最大的權力,就是所有規矩之外的權力,也是掀盤子的權力。”

  “這個權力自然不能常用,否則就是桀紂之君,但是如果根本不能用,或者說就沒有,就是漢獻晉懷。”

  “如果你有意做一個守成之君,我不會給你說這個的。”

  “但是你既然有心效仿太宗皇帝,而今你能做到的嗎?太宗皇帝可以一日間將朝廷六部官員換一個遍。你能嗎?”

  朱祁鎮說道:“孫兒明白了。孫兒再也不敢有所妄想了。”

  太皇太後將棋盤上的棋子一個個收起來,玉子相互撞擊發出清脆的聲音。太皇太後歎息一聲,說道:“想什麽並不重要,重要是你想了,你居然還說出來。你之前不是說,做事之前,先分清敵我嗎?”

  “你現在說說,你如果想做到你想的事情,你的敵人是誰?”

  朱祁鎮思忖一番,說道:“瓦刺。”

  太皇太後輕笑一聲,說道:“不對,再想。”

  朱祁鎮說道:“軍中各級衛所軍官?”朱祁鎮覺得想要大敗瓦刺,自然要先整理軍方,相當一部分衛所軍官都不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