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5-10 16:05      字數:2745
  第五十九章北方戰略構想

  “娘娘,我召見亦失哈是因為女真的事情,今年女真大旱,故而孫兒想在遼東開市,以糧食換皮毛人參馬匹,安撫建州三衛,畢竟建州三衛不管怎麽說,也是我大明百姓。”朱祁鎮說道。

  太皇太後說道:“這事我準了。讓亦失哈先用遼東軍糧,今年往遼東補上便是了。”

  遼東兩萬頃地,以這個時代產量如果沒有天災的話,也就是三百多萬石到四百多萬石的糧食產量。

  當然了,但是遼東軍戶合起來有十幾萬人,加上家眷,不過是堪堪夠用而已。

  “謝娘娘。”朱祁鎮連忙說道。

  “你召見亦失哈不會僅僅說了這一點事情嗎?”太皇太後說道。

  “娘娘明察秋毫。”朱祁鎮笑道,他想做事,必須經過太皇太後的批準,這一點他早就知道了,心中也在醞釀言語。

  後世人對東北最基本的概念是什麽?是老工業基地,還是商品糧基地?

  但是朱祁鎮一直所想的都是東北糧倉。

  大明北方比南方凋零太多了。

  支撐九邊的糧食,雖然一部分是北方省份支撐,但是相當大一部分都是從南方運過來。

  這也造成了大明對蒙古在戰略之上的劣勢。

  一旦打仗,大明的補給線不應該在北京開始算,而是在南京開始算。這樣的情況之下,大明如何能對草原發動攻勢。

  所以,想真正的將蒙古打跨。千頭萬緒有很多事情要解決。

  比如從永樂以來,衛所的**墮落,士卒成為軍官的奴仆奴隸。大明邊軍的戰鬥力已經下降了不知道多少。

  與國初,甚至永樂時期都差了不知道多少。

  比如將領的青黃不接,等等。

  但是有一件事情,在朱祁鎮看來最為重要。

  那就是對北方的開發。盡量能讓北方支撐起草原上的戰事。這樣一來,要減少不知道多少戰爭成本。

  也不至於五征蒙古,就弄得天下動蕩。

  隻是北方從遼金元到而今,動蕩不休,早就不如漢唐之時了,經濟中心南移,可以說非人力可以挽回的。但是能挽回一分是一分。

  北直隸情況不好辦。

  朱祁鎮通過門頭溝煤礦就知道一件事情。

  門頭溝的煤礦,都少不了勳貴的身影,那麽北京附近的土地,會在手裏?這也不言而明了。所以在土地上做手腳,在京城這個地方。朱祁鎮要小心謹慎。

  但是遼東就不一樣了。

  遼東地廣人稀,耕地開墾的潛力極大。而今又在衛所管轄。而衛所就有屯田的責任。

  “娘娘。”朱祁鎮說道:“京師所需的糧食從南方運過來,全部通過運河轉運,這樣一來,太危險了,一旦運河出了一點問題。京師就有斷炊之險。孫兒想來想去,總是絕對不保險。”

  “孫兒一直想遼東地廣人稀,如果能加以開辟,遼東之地的糧食也可以通過海路支撐京師。豈不方便。”

  太皇太後搖頭說道:“遼東可以糧食隻能種一季,又多種栗米。又多為生地,能自給自足就不錯了,如何能支撐京師。”

  “孫兒是你想差了?”

  “娘娘,遼東是可以種植水稻的。”朱祁鎮說道。

  太皇太後聽了,心中一動,說道:“這是真的。”

  水稻比起栗米之類的作物高產太多了。南方糧食產糧之所以勝過北方,水稻的大規模推廣站了很大的原因。

  朱祁鎮說道:“孫兒不敢欺騙娘娘,朝鮮與遼東相連,而朝鮮人多種水稻,遼東又多水,想來也是可以的。”

  朱祁鎮繼續說道:“如果娘娘不信,可以從江南招幾戶農戶在遼東種植水稻。即便一年一季,如果是水稻所產也不少。”

  北方栗米的產量,一石多一點就不算錯了。有甚至產幾鬥的。所以遼東兩萬頃土地,產三百萬石,其實朱祁鎮往高裏估計的。

  因為他估計,遼東耕地數量,未必僅僅有兩萬頃,不可能沒有一點私田。

  但是這兩萬頃改種水稻,一下子就能提高一倍產量。水稻一季兩石屬於基本操作,江南一些地方,水稻一畝能到五石六石之多,當然這並非普遍現象。

  但是江南水稻一季三石卻是有的。

  太皇太後想道:“這事情先放一放,我會從南方找幾家人分到遼東種稻。”太皇太後掌握大明所有的資源,這些小事,不過是太皇太後一句話的事情。太皇太後說道:“隻是遼東人口太少,你覺得該怎麽辦?”

  朱祁鎮說道:“從今以後,朝中大下刑犯全部刺配遼東,並招攬女真人出山種田。”朱祁鎮小心翼翼的抬頭,說道:“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從北方各地受災的地方,遷徙一些災民。”

  太皇太後臉色微笑,不見絲毫變化,說道:“你問大寧的事情,是不是將來準備,以遼東的糧食接濟大寧,重建大寧都司。”

  朱祁鎮知道,他在乾清宮之中,說得每一句話,都逃不過太皇太後的耳朵。

  其實這種到底是關愛還是監視的東西,讓朱祁鎮心中有些厭煩,但是他畢竟不是小孩子,知道有些事情是難免的。

  故而他從來沒有將這些情緒帶在臉上。

  說道:“正是,大寧太重要了,太宗皇帝說過,有開平,大寧在,北虜不能窺京師。隻是如果開平,大寧紛紛放棄,北虜直抵大同,烽煙達於塞上。實在不是盛朝氣象。”

  太皇太後說道:“那你將來準備,如何對付瓦刺?可曾想好了。”

  朱祁鎮在太皇太後的溫暖的微笑之中,似乎正當太皇太後僅僅是一個慈祥的老奶奶,而且從登基以來,朱祁鎮在太皇太後的指導之下,漸漸的熟悉了大明朝政。

  對朝政不敢說事無巨細一一了解。

  但是大提之上,也都明白了。

  已經具備了鍵盤政治家的風範。

  他畢竟在大位之上,而今自然有躍躍欲試之像。太皇太後問起來,朱祁鎮也沒有多想,說道:“孫兒想了,太宗皇帝五次北伐,雖然多有斬獲,但是不過數十年間,瓦刺坐大,但是朝廷的元氣還沒有恢複。”

  “以孫兒之見,這種大舉征伐一戰而定的想法,萬萬不能有了。”

  “孫兒想,我大明九邊戰略,還是要尊太祖舊策。”

  太皇太後說道:“太祖舊策,卻不知道什麽策?”

  朱祁鎮說道:“太祖當初見速下草原不可能,就拉攏草原各部,並建立九邊,向草原進逼,建立遼海屏障,甘肅藩籬,隻是瓦刺崛起,這些地方紛紛有動搖之像,孫兒應該出兵兩地,以兩地藩籬遏製瓦刺。”

  “甘肅那邊,暫且不論,但是東北多山林,草木既然能生,則必能耕種,孫兒想開阡陌於奴兒幹都司,且屯且戰,將奴兒幹都司化為行省,則以此為根基西進,重建大寧。開平,東勝衛,盡占漠南之地。”

  “將北虜驅除到漠北之地。”

  太皇太後說道:“那麽漠北怎麽辦?”

  朱祁鎮說道:“這個孫兒沒有想好。”

  太皇太後淡淡的說道:“你不是沒有想好,是你想的太好了。”太皇太後的臉色一變,厲聲說道:“跪下。”

  朱祁鎮一懵,看太皇太後的臉色不好,頓時覺得自己失言了。但是一時間也不知道自己的戰略之中到底什麽地方出錯了。

  隻能聽從太皇太後的命令,立即起身跪在地麵之上。

  太皇太後臉色鐵青。說道:“你可知錯?”

  朱祁鎮連忙說道:“孫兒知錯?”

  “錯在哪裏?”太皇太後問道。、

  朱祁鎮哪裏知道自己到底什麽地方不入太皇太後的眼了,怎麽能說得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