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瓦刺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5-10 16:05      字數:2754
  第四十九章瓦刺

  而後麵的情況,朱祁鎮就不大了解了。

  這個時候蒙古大汗由裏八刺擔任。

  裏八刺乃是元惠宗嫡孫。不過,也不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或者說,北元到了他這裏,想要有作為,已經不可能了。

  在建文四年,也就是永樂定的洪武三十五年,被瓦刺部落首領所殺。

  朱祁鎮看到瓦刺這兩個字,立即打起精神來。

  在永樂初年,草原上的形式複雜,不僅僅有瓦刺一部,可以分為三大集團。

  首先是韃靼,乃是東蒙古各部。東蒙古從來是大汗直屬,其首領也是大汗黃金家族出身。固然被蒙古人認為是正統。

  其次,才是瓦刺。

  瓦刺的來曆就有一點複雜了。

  瓦刺其先人為林中人,成吉思汗崛起的時候,林中人先與劄木合一起與成吉思汗做對,又與乃蠻連兵與成吉思汗作對。

  甚至成吉思汗稱汗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討伐林中人。

  在這一次大戰之中,有一部分人投降成吉思汗,並為成吉思汗先導。這些人就是瓦刺的先祖。

  成吉思汗論功行賞,分封四千戶。

  後來元朝皇室世代與瓦刺通婚,瓦刺算起來也算是黃金家族的外戚。

  再次就是兀良哈三衛。

  不過,兀良哈三衛力量在韃靼與瓦刺之間,還是太單薄了一些。而且在靖難時期,跟隨太宗皇帝南下。這裏可以不提。

  靖難期間,中原固然打成一團漿糊。但是草原上的紛爭也從來沒有終止過,太祖將黃金家族給打翻在地,蒙古各部失去了主心骨,又經過十年的修養生息,中原內亂,有了他們一決雌雄的餘地。

  當時亂成什麽樣子。

  亂到錦衣衛的記載之中,從元惠宗以下,北元六個大汗沒有一個可以得善終的。

  到了永樂初年,蒙古分為瓦刺與韃靼兩部,先後交戰不計其數。

  而在甘肅附近,還有鬼力赤一部,鬼力赤乃是黃金家族,似乎是窩闊台一係,鬼力赤在瓦刺的擁立之下為汗,他與瓦刺聯合,與東蒙古首領阿魯台交戰。鬼力赤後為部下所廢,立為本雅失裏為汗。

  本雅失裏與瓦刺還有阿魯台之間,分分合合一時間說不清楚,簡直要唱一部草原三國演義。

  但是天下非草原一隅,永樂大帝入局了。

  永樂七年,明廷聽本雅失裏與阿魯台侵瓦刺,為瓦刺所敗,令丘福率兵十萬奔襲之。為本雅失裏所敗。全軍覆沒。

  這才是明朝用兵草原以來,最大的敗仗。

  此戰一敗,激起了永樂親征之意。也擱淺了很多計劃,比如說當時張輔正在安南,戰事還沒有打完,隻能安撫安南,先行撤軍。

  永樂八年,太宗皇帝擊敗本雅失裏,又東向擊敗了阿魯台。

  本雅失裏奔瓦刺,為瓦刺馬哈木所殺。

  永樂九年,瓦刺立搭裏巴為汗,阿魯台立阿岱為汗,蒙古進入兩汗並立。

  不過,瓦刺與東蒙古都明白一件事情,決定草原勝負的不是他們,而是明廷,這個時候,他們紛紛派遣使者,說對方不是,向太宗皇帝請兵。

  太宗皇帝還是覺得瓦刺驕橫,於是乎於永樂十二年出兵,與瓦刺大戰,太宗皇帝以火銃擊敗瓦刺三萬眾。

  當時明軍也損失不輕。

  不過,瓦刺更是元氣大傷,其首領馬哈木不久兵敗而死。

  隻是太宗皇帝的策略並非要扶持東蒙古一統草原,在不久後就扶持脫歡,將戰爭的苗頭指向了阿魯台。

  脫歡曾經被阿魯台俘虜,百死才算是逃回了瓦刺。

  繼位之後,一心報仇,在永樂十五年,終於大敗阿魯台。

  不過,當時瓦刺算是緩過勁來了,當時瓦刺的勢力大多在西域,固然太宗皇帝依舊將阿魯台當做大敵。

  之後三次親征,都是打阿魯台。

  隻是阿魯台學乖了,都閉而不戰,但是也元氣大傷。

  脫歡乘著機會,數次大敗阿魯台。

  這還是比較遠的事情。

  朱祁鎮看到這裏,放下文書,心中默默思索。暗道:“太宗皇帝製蒙古之策,就類似於英國對歐洲大陸的策略一般,就是聯合次強打擊最強。”

  “在太宗皇帝看來,草原之上,真正有號召力的,還是黃金家族,瓦刺不管怎麽說,也都是外姓,不可能坐大,真正有危險的,還是黃金家族嫡係阿魯台。”

  “而且阿魯台所部多在遼東一帶,距離北京最近,豈能不被打擊。”

  “這樣的策略,不能說不好。但是有兩點卻是錯了,一是親自下場,耗資巨大,五次親征,特別是後三次,親征很難說有什麽戰果,卻耗盡了天下民力,二是草原上此起彼伏,強弱不定,難不成朝廷就年年征戰,這不是一勞永逸之法。”

  什麽是一勞永逸之法?朱祁鎮一時間也想不出來。他遐想片刻。

  繼續看下去。

  脫歡也算是瓦刺雄主。

  在宣德年間,他做了好幾件大事,首先將瓦刺四部粘合為一。

  成吉思汗封瓦刺為四千戶,瓦刺也就從此分為四部,脫歡雖然強橫,但是在此之前的瓦刺更多體現在部落的聯合。

  脫歡將瓦刺內部的割據勢力一一摧毀。建立起一個統一的瓦刺部。

  其次,就是擊敗阿魯台。

  就在宣德六年,瓦刺與阿魯台之間的勝負終於分出來了。阿魯台敗北逃往遼東。瓦刺將勢力延伸到蒙古東部。

  他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迎立脫脫不花。

  脫脫不花乃是元惠宗之後,投降明朝之後,被與兩個弟弟被安置在甘肅放牧。

  脫歡多次去信,想立他為蒙古大汗,在宣德七年,脫脫不花叛去。

  脫歡擁立脫脫不花之後,在草原大義之上有了名分,就於宣德九年,終於在遼東殺死阿魯台。但是阿魯台死後,阿魯台擁立的蒙古汗阿岱卻沒有找到。

  朱祁鎮看到這裏,忽然問道:“宣德九年,也就是去年七月份,我記得去年父皇也曾出塞。卻是與誰交戰?”

  馬順聽了,低頭說道:“先帝有救阿魯台之意,隻是兵危戰急,與兀良哈一戰,就回軍了。”

  朱祁鎮一聽,就明白馬順話語之中,未盡之言。

  什麽話?就是為尊者諱。

  也就是宣宗皇帝這一次軍事行動,恐怕不能說是順利。

  朱祁鎮說道:“而今大同這一支軍隊,乃是瓦刺嗎?”

  馬順說道:“臣還沒有得到大同線報,不知道是何人,不過而今草原上隻有瓦刺一部,連兀良哈三衛都已經臣服瓦刺。”

  “不過,臣以為瓦刺並沒有大舉入侵之意。這一兩年間,之所以邊關紛亂,卻是因為瓦刺正在清理阿魯台餘黨,蒙古各部紛亂。其次就是瓦刺正在到處找阿岱汗。也無心南下。”

  朱祁鎮已經笑不出來了。

  他淺薄的曆史常識告訴他,凡是能統一草原的部落,都是中原王朝的大敵,從匈奴,鮮卑,蒙古,就可以看出來。

  而今又出來一個瓦刺。

  這是一個十足的爛攤子。立刻讓朱祁鎮有了戰戰兢兢之感。越發明白一件事情,不管親征不親征,不敢他想不想。

  將來與瓦刺的征戰,是免不了的。

  原因很簡單,就是一山不容二虎。

  “阿岱汗在什麽地方?”朱祁鎮立即問道。

  “臣不知道。”馬順額頭見汗說道。

  後世將錦衣衛,東廠,西廠說的神乎其神,但是實際上他們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在大明本土或許還有一些能力,但是對於草原實在是鞭長莫及。

  “去查,否則朕要錦衣衛是做什麽用的,如果鷹犬不能捕獵。”朱祁鎮冷笑道:“朕就將它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