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真相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5-10 16:05      字數:2732
  第二十章真相

  於謙這個人有多重要。

  在後世即便是普通人,都知道。

  不過,朱祁鎮來到這個時間一兩月了,也明白一件事情。很多人物流傳後世的形象,與他的本來麵目,其實是相差很多的。

  即便如此,朱祁鎮也將於謙納入了候補大學士名單,而今或許無用,將來三楊老去,接替三楊大臣,就從這個名單裏麵出。

  當然了李時勉也在其中。

  於謙是洪武三十一年生,永樂十九年進士,而今不過三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已經是一地巡撫了。

  當然了,這個時代的巡撫,乃是初設,與後世的巡撫,還是有些區別的。

  更多在監察方麵,是都察院外派官員,而不是地方官員。

  即便如此。三十七歲,就是省部級高官。不管怎麽說,都是年輕了。

  朱祁鎮也想過調整一下於謙,當是想想,還是算了。有時候拔苗助長未必是什麽好事,三楊還是值得信任的。

  於謙有什麽功勞,也很難被淹沒。

  而且朱祁鎮而今的權力更都是假借太皇太後的權力而行之。

  他對這一點很清楚。

  所以朱祁鎮擅自提拔於謙,對於謙來說,未必是好事。等親政的時候再說不遲。

  不過,即便如此,朱祁鎮對於謙也是特別在意。

  “孫兒。”太皇太後說道:“我今個,還要給你說一個案子。”

  朱祁鎮立即回過神來,說道:“奶奶您講。”

  太皇太後看出朱祁鎮走神了,但是也沒有深究,在他看來朱祁鎮畢竟是一個孩子,這其中很多東西,即便是成年人也未必能夠明白。

  太皇太後對王振說道:“將呂整的案卷拿來。”

  王振立即說道:“是。”

  王振不過片刻就回來,手中呈上一卷文書,正是所謂呂整案卷。

  朱祁鎮先看呂整案卷的文書,乃是兵部的,隨即再看呂整履曆,就知道是靖難功臣二代,當然了,他祖上也沒有什麽大功。

  再看下麵的內容,卻是呂整在擔任山西都指揮僉事的時候,有韃子十數騎來降,呂整殺之意報軍功。

  被兵部複核的時候,說是殺降。因為首級之中有女子。

  朱祁鎮看過下麵的供文書,還有各種證物描述,其中有對呂整報得十幾顆頭顱中,七顆頭顱詳細描寫,從各個方麵指出這是女人的頭顱。

  當然了,朱祁鎮雖然看不懂,但是看起來,卻是鐵證如山。

  太皇太後說道:“看完了。”

  朱祁鎮說道:“看完了。”

  太皇太後說道:“可看出什麽來了。”

  朱祁鎮想了片刻,說道:“這呂整應該不是冤枉的,即便不是殺降,但是虛報軍功,也是免不了的。”

  太皇太後搖搖頭說道:“僅僅看出這一點。”

  朱祁鎮一時間也不大明白了。

  太皇太後說道:“人都說,皇帝日理萬機,明察秋毫,但是唯有太祖皇帝能做到日理萬機,太祖以後,誰也做不到了。”

  “必然要讓臣下分擔。”

  “皇帝每天要處理的事情是有限的,你覺得冒功十幾顆頭顱,牽扯一個都督僉事,這樣的事情,我為什麽要你看?”

  “這樣的事情自然有流程,我為什麽特地要拿給你看?”

  “當然了,將來你要想,為什麽下麵的人,要給你看這個?”

  朱祁鎮心中暗暗思索。都督僉事看似不大,但也不小。但是正如太皇太後所言,內閣之中有張輔,有三楊,胡濙,他們都是老臣,這樣的事情,早就有慣例了。

  為什麽要特別報上來。

  難道他們意見不合?

  朱祁鎮一想到這裏,再去翻了一遍文書,首先確定的是,兵部。

  這個案子是兵部發動的。

  而各地兵馬說起來,也是五軍都督府管轄的。而今雖然兵部漸漸強大,一直在侵犯五軍都督府的管轄範圍。

  別的不說,這一次三楊要整頓各地兵馬,就是兵部主導,五軍都督府與都察院聯合辦理的。

  五軍都督府在兵部的攻勢之下,漸漸向一個養老機關轉變。

  難道是五軍都督府與兵部的職權衝突?

  或者是呂整乃是靖難後人,他有後台,想來他的後台就是張輔了?

  兵部已經將人給逮捕下獄了,張輔覺得過重?

  朱祁鎮想了想,將他所想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太皇太後?

  太皇太後也沒有說對,也沒有說不對。而是說道:“所以報到你這個來的案子,你要知道三重真相,第一重真相,就是這案子的真相,第二重,就是為什麽這個案子能報上來,第三重,就是你要的真相。”

  “這一件事情,你自己去查清楚。”

  朱祁鎮說道:“孫兒如此查?”

  太皇太後說道:“錦衣衛沈指揮使也算是靖難功臣,隻是他做不得這些精細活,我已經將他調入五軍都督府了,這錦衣衛指揮使你就找個人來擔任吧。”

  朱祁鎮說道:“石璟如何?”

  太皇太後搖搖頭說道:“石璟這孩子,是不錯。雖然我朝沒有限製駙馬的條例,但是曆代慣例如此。你如果願意提拔他,將來許他帶兵就行了,錦衣衛就不要交給他了,恐怕他鬥不過那些老狐狸。”

  “反而害了他。”

  朱祁鎮心中明了,如果錦衣衛不做事還好。隻要做事,這錦衣衛指揮使都沒有什麽好下場,但是不做事的錦衣衛指揮使,又有什麽用處?

  石璟此人,朱祁鎮通過王振查出來的資料來看,卻是一員驍將,從小習武,十數個寒暑不絕,也通文墨,雖然不能說文武雙全,但是領兵打仗卻也是夠了。

  將來能不能擔任大將,不好說。但是作為一名千戶,或者指揮使,卻是足夠的。

  隻是年紀尚輕需要磨礪。

  朱祁鎮說道:“孫兒明白。”他見太皇太後不說話,問道:“奶奶,瓦刺之事不說一說嗎?”

  太皇太後皺眉,看了一眼王振。

  王振頓時覺得渾身上下冷颼颼的。

  太皇太後說道:“孫兒,有些話,我本不應該說,但是卻要告誡你,太宗皇帝五征漠北,要想清淨胡塵,但是結果如何?”

  “天下府庫為之一空,百姓疲於轉運。天下百姓本就夠苦了,還要興無名之師,奪不毛之地。人死政消,草原之上,依舊此興彼衰。無有終止。”

  “太宗皇帝一世英明,唯此為大誤。”

  “王振等人常在宮廷,隻見赫赫兵威,哪裏見到民脂民膏。而今父親剛去,天下隱患四伏,我兩月之內,數次調整五軍都督府,賞賜過三,是為了什麽?”

  “將來的事情,我管不了。但是有我在一日,一日不要言草原之事。”

  朱祁鎮連忙說道:“奶奶息怒,孫兒有自知之明。決計不會有此無妄之想,隻是北虜乃是我朝世敵,孫兒又如何能視而不見?總要搞清楚明白才是。”

  太皇太後聽了之後,臉色稍稍緩和,說道:“錦衣衛不是給你了嗎?你自己去查吧。”

  太皇太後有時間也有一種無奈,他這孫兒看似百依百順,但是內地卻很有主見,有時候她也不知道,他能將能大明帶往什麽方向。

  對皇帝來說,不聰明固然不行,太聰明也是讓人擔心的。

  很多大錯,都是聰明人才能犯的。

  所謂,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說得就是這種人。

  這一件事情,就這麽過去了。朱祁鎮決口不提瓦刺之事。在慈寧宮用過午膳之後,又在慈寧宮中呆了一個下午,天快黑了,才回到乾清宮之中。

  朱祁鎮一個人躺在錦被之中,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