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蹇公去矣
作者:名劍山莊      更新:2020-05-10 16:05      字數:2720
  第十章蹇公去矣

  朱祁鎮對這一出早有預料,說道:“蹇公說便是了,朕聽著。”

  蹇公一隻手顫顫巍巍的握著了朱祁鎮的手,這一隻手,幹癟之極,骨節一根根的爆出,黑瘦之極,上麵還有老人斑,與朱祁鎮潔白的,粉嫩之極的小手相比,形成鮮明的對比,看老人的表情,似乎用足了所有的力量,但是朱祁鎮卻隻感到輕輕的抓力,似乎隻需一伸手就可以掙脫開來,他說道:“臣知太皇太後,乃女中豪傑,太皇太後的安排與苦衷,老臣知之一二,但太皇太後,絕非呂後之流,陛下登基之事,已經昭告天下,隻要陛下正人正己,則天下人無人能夠動搖陛下之位。親近太皇太後,即便是彩衣娛親,也在所不惜。隻要兩宮和睦,則天下大幸。”

  朱祁鎮見即便是這個時候,蹇公所想的依舊是國家大事,為自己著想,心中也明白,為什麽祖父,父親,為何這麽看重蹇公了,他忍不住問道:“襄王之事,蹇公是怎麽看的?”

  這一件事情是朱祁鎮與太皇太後的心結所在。

  即便太皇太後說了,她取襄王金冊不過想以襄王以親王的身份監國,並沒有其他意思,但是朱祁鎮就信了嗎?

  不管信不信,當前的局勢他不得不信而已。

  “有些事情,陛下還是當做不知道為好。”蹇公猛地咳嗽了兩聲,說道:“陛下隻要記住,而今陛下是皇帝。些許細務無須多想。”

  朱祁鎮雖然竭力維持臉部表情,但是還是是被蹇公看出了端倪。

  “這都是細務。”蹇公強調,說道:“陛下乃是一國之君,隻要耐心等下去,這天下總有一天是陛下的。”

  “難道朕什麽也不做嗎?”朱祁鎮說道。

  登基為帝之後,朱祁鎮心中有無數事情想做,他要整理軍務,他要清理吏治,他該漕運為海運,他要遼東設省,永訣女真之患,等等。

  以後的眼光看這個時代,有太多可以做的事情了。

  “對。”蹇公說道:“多做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而陛下隻要不犯錯,勤修道德,待有親政的一日,自然可以有作為於天下。”

  “在這之前,什麽事情都不要做,就做孝子。”

  蹇公的想法,朱祁鎮明白了。隻要什麽也不做,安安心心的侍奉太皇太後張氏,隻要張氏護住他,則天下沒有人能威脅的了朱祁鎮的位置。

  而太皇太後畢竟年事已高,又能活多少年啊,太皇太後其實並不必蹇公年輕多少。

  歲月無情,總是雨打風吹。

  夏原吉,解縉,蹇義,三楊,甚至仁宗皇帝,大體年歲相差不大,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人。

  而且歲月無情,解縉死於非命,夏元吉已經死在宣德五年,蹇義與之齊名,恐怕也過不了而今這一關了。

  三楊,太皇太後,又能支撐多少年啊?

  年齡是朱祁鎮最大的優勢。

  隻是這樣憋屈的等待,卻不是朱祁鎮想要的,他說道:“蹇公對子弟有什麽安排嗎?朕可以為蹇公安排一下?”

  “無須如此。”蹇公聽了朱祁鎮的話,立即感覺到朱祁鎮內心的不情願,心中微微一歎,再也多說。說道:“臣之餘蔭已足,子孫不成器,也足以溫飽,不勞陛下顧念了。”

  蹇公似乎有些疲倦,靠在被褥之上,一副似睡非睡的樣子。朱祁鎮輕叫兩聲,道:“蹇公,蹇公。”

  忽然蹇公的手,從朱祁鎮的手腕之上垂落在錦被之上。

  一直站在蹇公身後的王振,立即上前一步,細細探視一下,在朱祁鎮身邊,說道:“陛下節哀,蹇公去了。”

  蹇公一去,作為少數幾個洪武年間入仕的大臣。他的離去,代表洪武年間已經遠去了,緩緩的凝聚成為了曆史。朱祁鎮也不好在蹇公府上多待,畢竟有一個皇帝在這裏,蹇公的喪事也不好安排。

  蹇公的子女早有了準備。

  畢竟老爺子的年紀到了。

  在一片哀聲之中,朱祁鎮離開了蹇公。

  內閣很快給出封贈,蹇公贈,光祿大夫,太師,諡忠定。

  蹇義的去世,在一片國喪之中,並不顯得多麽醒目,畢竟因為大行皇帝之去,整個京師都在一片白色之中。

  在回皇宮的路上,朱祁鎮陷入沉思之中。

  蹇義的意見,朱祁鎮陛下認真思考,覺得其實很有道理的,按著這一條路走,他定然能順順利利的到親政的那一日。

  到時候,即便出了什麽事情,也沒有人能廢了他。

  但是朱祁鎮心中卻依然有一些不甘心。

  不過另外一件事情,更讓朱祁鎮感到不安。

  蹇義與夏元吉齊名,都是永樂年間的老臣,而今一個在宣德五年去世了,一個在宣德十年去世了。

  三楊與之相比,或許年紀稍輕,但是也是老人了。

  他們能支撐多長時間?

  連張輔也不是當初接替主將征伐安南的青年才俊了,那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張輔在靖難功臣之中,依然算是年輕的了。

  但是即便如此,張輔也老了。

  這一批在洪武末,建文,永樂初年興起大臣,支撐了大明朝三十多年風風雨雨,一個個都到落幕的時候了。

  隻是接替他們大臣,到底在什麽地方?

  一時間朱祁鎮心中冒出四個字:“青黃不接。”

  曆史上有一個怪現象,似乎人才都不是單個出現,而是一批一批的出現。就如而今的洪宣輔政集團一般。

  三楊放在明朝曆史上,也是一等一的人才。

  朱祁鎮心中忽然想到一個名字,就是於謙。

  他依稀記得十幾年後,土木堡之變,於謙當時是兵部尚書,隻是不知道於謙而今是什麽位置。

  不過,這事情並不是太急的。

  隻能暗中留意即可。

  朱祁鎮不知不覺之間,已經適應了皇帝的身份。

  回去之後,立即有人來報,說皇太後,已經數次派人過來問陛下行蹤了。

  朱祁鎮自然知道,她這個母親最近心緒不佳,大抵是他這個兒子,親近太皇太後,與她疏遠了不少。

  要知道之前,朱祁鎮一直在孫氏身邊。

  之前,宣宗皇帝在的時候,孫氏還可以憑借宣宗皇帝寵愛,在皇宮之中有自己的勢力,隻是宣宗一去,皇宮內外,早就被太皇太後整頓的如同鐵石一般。

  不管是誰的人,隻要有一絲異動,都就地處決。

  就在宣宗皇帝去世到朱祁鎮登基這不到十日之內,宮中無聲無息之間消失了多少人。

  倒不是說太皇太後,專門對付孫氏。

  而是非常時期,寧可嚴苛一些,不可放縱。

  隻是孫氏卻擔心這些事情,是太皇太後要處置自己的征兆,而她此刻,唯一的依靠,就隻有朱祁鎮了。

  倒不是朱祁鎮避開她,隻是守孝期間,朱祁鎮作為皇帝,有太多禮儀要他露麵了。

  剩下的事情,他也要在太皇太後身邊,就是為了按太皇太後之心。

  而是而今二十七天孝期,就快到頭了。

  朱祁鎮倒是有時間,去看看母親了。

  朱祁鎮看了看天色,發覺還一些時間,直接讓王振引路,向坤寧宮而去。朱祁鎮這一段時間,都在乾清宮偏殿之中休息。

  所以隻要過了交泰殿,就是坤寧宮。

  朱祁鎮還沒有到,就有人將他要來的消息,傳給了太後孫氏,太後孫氏派了心腹迎接,將朱祁鎮引入宮中之後,孫氏再也顧不得其他了,一把抱住了朱祁鎮,幾乎要將朱祁鎮揉進身體裏麵,說道:“我的兒啊------”

  居然哭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