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安赫人的宇宙模型
作者:恒星儀      更新:2020-05-04 00:20      字數:2152
  前麵似乎有人在舉行慶祝禁酒令的落地的遊行,家庭婦女們盛裝打扮,手持杖與鮮花,在一個個禮花彈的綻放中列隊漫行,張揚地炫耀她們在議會中取得的勝利。

  雖然走在同樣的路麵上,觀看著同樣的景色。柯林卻感覺自己正與其他人置身於截然不同的世界。他看著那喧嘩而擁擠的人群,心想其中又有多少人,其實不過是借用這片繁花似錦的表象來隱藏自己呢。

  “有人說,聖王以一人之力刺殺了所有神明。這隻是一句比喻,卻也絕非誇張之言。”

  一號先生自言自語般說著:“因為在他之後,過去意義上的“神明”已經永遠逝去了。它們不再被當作值得敬畏的存在,成為了一個個倒映在水中的影子。”

  守燈人的語速漸快。不知道是確認了柯林能跟上思路,還是他自己為某種東西著了迷。

  “所謂的‘不可言敘者’僅僅是一個假設。”

  “聖王認為世界的本質絕非混沌,某種堅實穩定的真相應該始終存在,那就是他所稱的“原象”。而不同文明的記敘之所以會產生分歧,是因為人類固有缺陷,隻能看見“原象”的某個有限側麵。”

  “同時,這也是因為’語言’的乏力,無論那是符號的語言,還是無形的語言……某些存在,當人們嚐試用‘語言’表達它的刹那,即已經坍塌為平凡無奇的側影。假設曾有某人看到完整真相,他也隻能通過‘語言’向其他人傳達看到的一切……而那必然是不完整的。於是他死後,他所見過的也就被永遠埋藏。留在世間的,就隻剩下一些殘缺不全的圖景。“

  “如此看來,人類竭盡所能也隻能得到一些相互矛盾的側影。但是聖王認為它們並非毫無意義。因為這些側影,即是在不同視角和水準,對同一宇宙圖景的記敘。”

  聽起來就像盲人摸象……柯林突然想到了前世的這個成語。人類的原始知覺,無法直接觀測那些處於物質層麵之下,來自世界更深處的東西。所以,正可謂是徹徹底底的“盲人”。

  固然每個人得出的結論都是錯誤且不完整的,拚湊在一起,也許勉強就能勾勒出大象的樣子。

  “這也暗示著,一切側影都是從某個地方湧出。祂即是世上一切概念的源泉。而之所以不對祂做任何描述,一方麵是為了防止人們妄作臆測;另一方麵,也是認為那必然會造成缺漏,讓祂不再完整。”

  比如將其描述為“存在”,則會缺失“不存在”的概念。

  “所以,聖王將它稱為:‘不可言敘者’。而到這一步,安赫人提出的世界模型也就清晰了起來——”

  “‘不可言敘者’位於世界中心,概念和力量從祂身上無限湧出。這些’移湧’構成了世界的原象,但是落到人類眼中,就坍塌為不完全的側影,作為紛繁的神話被記敘下來。”

  “‘創世’,應是時間擁有意義以來的第一個事件,即最早從‘不可言敘者’體內分離的‘移湧’。故而從這一事件的側影中,我們可以窺見最為接近‘不可言敘者’自身的影子。”

  “因此,安赫人首先選擇對四十一種創世神話進行進一步整理,如今已經明確了創世的六種形式。那或許就是對‘起源’的共同描繪。六種形式,又各自司職著六種最為原初的規則。”

  “我僅向你列舉每種形式的神話叢中,最為簡潔純粹的例子,以及人們認為祂所可能描繪的規則。安赫人也是用這幾個例子來為形式命名。因為在其他例子中,形式大都複合地存在,已經難以區分。”

  “形式一,孿生的雙子‘依’和‘蘇’在交合中誕下世界——祂所描繪的,即是二元分立,雙方對峙的平衡。是一切日與月,光與暗,父與母之神的原型鏡像。”

  “形式二,巨人遺骸‘奧羅倫’,腐壞並分化為萬物——祂所描繪的,是神性永恒的分離和劣化。即‘不可言敘’者永恒向外放射,而‘移湧’們亦在不斷分裂的過程。”

  “形式三,神聖幾何‘瑪特’,從自己的結構中演算出萬物——祂所描繪的是,是萬物的理型模具,創世者存放的圖紙,世間一切鏡像的確立。除此之外,祂也象征著循環,因為,循環就是時間上的鏡像。”

  “以上的四種例子,被認為是確實接近‘不可言敘’者的形式。它們自身也體現了某種完美。而再以下的三種,則屬於過去人們的誤解,或是尚未知曉其含義。”

  “形式四,‘虛空體’,世界從虛無中無緣由地誕生。這一形式究竟在描繪什麽,尚處於猜測之中:夢境,矛盾,未知,也有可能與以上都無關,僅僅是人為的虛構。”

  “形式五,愚惑的暗泥‘撒那哈利’,即世界從海底淤泥中誕生——安赫人認為會將祂視為創世神,正是人類蒙昧之心的體現。而祂所描繪的,就是蒙蔽人類的‘三重帷幕’本身。”

  “形式六,是銜尾蛇環,蒼白的巨卵,圓盤等圓狀圖形。聖王認為這些側影最初的形式,應該隻是單純的圓環,而蛇的頭尾,卵的突起,圓盤的銘文,是後人賦予的細節。圓形從起筆到畫定,即是結果的落地,循環的成立,鏡像的具現——意味著物質的結實。所以這一形式實際所描繪的,是巨匠建造者‘德穆革’築成物質界的過程。將物質界的形成等同於世界的誕生,是人類在接觸到虛界之前常有的錯覺。”

  “從而,世界的環狀結構也就清晰可見……位於圓心的‘不可言敘者’是起因,位於邊線上的物質界是結果,無數‘移湧’和‘側影’填充於兩者之間。而‘不可言敘者’無時無刻向外放射,所以‘創世’事件無時無刻都在進行,隨著在起因和結果之間距離的不同,這一圓體又可以被區分出理型界,虛界,以太層,和物質層的圈層結構……”

  ………………

  這些設定還都蠻重要。不知道這麽講會不會太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