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第 91 章
作者:老草吃嫩牛      更新:2020-05-02 00:34      字數:7165
  十貫娘子最新章節

  (九十一)

  陳大勝不記得自己怎麽衝出小院的,就瘋了般的往宮門跑,路上他摔了好幾跤都沒覺著疼,爬起來就跑,嚇的路上遇的親衛就跟了一長溜兒。

  穿過那條昂長的宮道,他就眼睜睜的看著宮門緩緩閉合起來,而他今日的出宮的令牌還沒有換好。

  摸摸空空如也的身上,他就吸吸氣,叉著腰艱難的喘氣幾下,轉身又往幹爹的小院跑,待跑到院子裏,這邊卻給他預備了裏衣,注滿澡桶,而幹爹就安靜的站在台階上看著他說:“你今日什麽都做不了了,時辰已到,宮門已關,再過一會兒滿城宵禁,自內宮,外宮,內城,外城,燕京出而後一路三百裏,你就預備這樣去?”

  陳大勝木然的站著,渾渾噩噩中就聽到萬春陽說:“哎呦小祖宗,這個時辰你出去也沒用啊,您看您這膝蓋都摔成這樣了,這不是招惹咱老祖宗心疼麽?”

  陳大勝一愣,低頭這才看到兩膝的地方,已經摔的沒有布料了,而露出的膝蓋卻已經是血肉模糊。

  佘青嶺看看兒子,便微微搖頭道:“去收拾一下自己。”

  陳大勝點點頭,由著幾個小太監侍奉著下去,待他去了浴房,佘青嶺才歎息了一聲,看著漸黑的月色蹉歎道:“家啊!”

  說完,他就攏著袖子看著日落月升,天色漸昏。

  沐浴完畢,陳大勝便披頭散發的躺在交椅上,而他的兩條腿就架在腳蹬上,由著旁人擺弄他。

  萬春陽跪著給陳大勝上藥,陳大勝好半天才說:“爹,是我的不是……。”

  佘青嶺沒有抬頭,隻關心的看著兒子膝蓋說:“卻有些冒失了,一家父子,無事的,才將皇爺遣人來問,我支應過去了,倒是你,怎就這般不小心?”

  膝蓋終於刺疼起來,陳大勝便吸吸氣,坐起來看著自己磕破的幾層皮道:“爹,我三堂哥還說別的了麽?”

  佘青嶺從桌上取了白布遞給萬春陽,他看看陳大勝的臉色,見他努力平靜,終說:“他說,洪順末年那場洪水過去,你們全族搭伴出去逃荒,不到三月的功夫又因土匪作亂人便衝成了兩股,你家一股,那剩下的族人又一股,你家的事情便不說了,就說與你們失散那些族人,他們慌不擇路的跑了半月,後看世道實在太亂,也找不到活路,就商議著出去也是死,不若,便回老家一起等死吧……”

  陳大勝當下呆愣,簡直難以置信的看向幹爹問:“他們,他們回去了?可,可我老家……”

  還在水裏淹著呢。

  佘青嶺也覺著這個消息太過殘忍,卻不得不告訴他真相道:“是,你老家還在水裏淹著,又遇兵災,四處也在抓丁,你的那些族人沒辦法,便一起上了附近的山躲避戰亂。”

  佘青嶺站起來,走到陳大勝麵前說:“如此,除了年老體衰的沒有熬過饑荒的,你的族人卻保全了很多,現下分了兩批,一批依舊在你故鄉的山上生活,而福和縣主封邑上那些是你家遠房的血親,現下是田地不缺,卻失了種地的農戶,這樣福和縣主家的管事才會四處招募佃戶,也不知道你這一支族人如何出來的,你三哥並未交待清楚,因還要去找你大哥,他便先過去了,約你明日十裏亭會合。”

  忽如其來的消息令陳大勝神思破碎,他張張嘴,好半天才苦笑道:“也就是說,若不是被衝散,我們就會隨著族人返回家鄉,最後躲在山裏熬過這場戰亂?”

  佘青嶺長長吸氣,擺手讓屋子裏的人退下,待人都退盡,他才無奈的拍拍養子肩膀說:“兒啊,有時候人就得認命,一條大路向左即生,向右是死,差之毫厘謬以千裏,你得認!就是心裏疼死,你也得認!你哥還說……因你故鄉四處沼澤,便從未有兵家來爭,幾次戰亂,你族人會躲,便終未被波及……也,也是祖宗有德,到底庇護了一些血脈。”

  陳大勝歪歪頭,吸吸氣,嗬嗬笑了幾聲,又將牙齒咬的咯吱作響,他脖子上的青筋忽隱忽現,憋了半天他才艱難的說:“這,這是……好事對麽,啊?爹?是好事對吧!”

  他滿眼都是那個破廟,那個慘不忍睹的河灘,那新兵營,那不斷的骨肉分離,不斷的血肉橫飛,不斷的風霜雪雨,還有不斷在耳邊號角……

  去了,走了,離了,總是失去,越來越遠……一切人就笑眯眯的與他告別,最後便猛的紮入故鄉村莊老樹下的霧靄當中……也看不到人,就偶爾有若隱若現的牛鈴鐺脆響一下……叮鈴!叮鈴在他夢裏纏繞。

  佘青嶺知道這件事對養子是多麽大的刺激,他這一生都很少露出柔軟的樣兒,且也不希望養子是柔軟的,可到底……他伸手摟住養子,到底摸著他的腦袋說到:“我兒可憐,爹心疼呢,我兒,就哭吧,沒事兒,沒人看到……”

  懷裏的肩膀聳動幾下,終究一聲近似於野獸的悲愴悶悶的響了起來……

  第二日一大早,陳大勝就腫著眼泡,坐著佘青嶺的官車出宮,車子一氣兒行駛到燕京城外十裏長亭,陳家兄弟幾個才會合起來。

  陳大勝扶著童金台的手,膝蓋僵直的下了車。

  從亭裏出來的陳大忠便麵色一緊,陳大勝看哥哥緊張,就故作輕鬆的笑笑說:“哥,我沒事兒,昨晚走夜路,不小心就摔了一跤。”

  陳大忠低頭看看他膝蓋,又上手摸摸,這才點點頭悶聲說:“以後小心些,疼麽?”

  陳大勝搖頭:“不疼,用的是宮裏的好藥,路上就能跟你們並馬走著了。”

  他說完四處看看,就找到靠在樹上,眼神不聚的陳大勇喊了聲:“三哥,你找到那些族親,是哪一家的?”

  陳大勇愣怔下,這才看向他說:“好幾家,帶頭是九爺爺家的高粱伯,你還記得九爺爺不,最喜歡跟咱爺曬陽兒,抓虱子那個。”

  一張老人的麵孔在腦子裏閃過,陳大勝就點點頭道:“那,那九爺爺好麽?”

  陳大勇失神搖搖頭,回手解下馬韁繩說:“除咱阿奶,還有九爺爺家的兩個伯伯,咱族裏沒有五十以上的老人了。”

  陳大勝啊了一聲,半響才語氣有些踟躕的說:“那,那有嬸子,伯娘麽?”

  陳大勇咽下吐沫,牙齒咬碎了一般的憋了半天方說:“有,好,好些呢。”

  陳大勝聽了,又忍,就看著他勉強笑說:“那,那還挺好,是吧,哥?”

  陳大勇嘴唇顫抖,最終點點頭哭般笑著說:“嗯!”

  說完,看著他膝蓋問:“疼麽?”

  陳大勝搖頭。

  陳大勇走過去,摟住自己弟弟拍拍他背說:“弟,咱認命了好不好?人還能活全喚了?是吧?老天爺都安排好了,總要給你缺一門呢,是吧?”

  一聲哽咽從亭子裏傳出來,眾人看去,卻是背對著大家的陳大義。

  族人活著這件事對這四兄弟是個巨大的刺激,又是以那樣的方式生存下來,難免他們的心裏,就有了各式的假想,若是沒有那場水,若是沒有被衝散,若是他們反抗了,若是他們勇猛些……卻沒有若是了,就得認下。

  作為長兄的陳大忠吸吸鼻子,用馬鞭敲了下他的官靴似歎似笑道:“成,都收收心,就走吧,時候不早了,有二三百裏路呢。”

  他是長兄,也不能帶頭難受,就加倍忍耐。

  如此,兄弟四人又各自帶著親兵上了路。

  驚蟄剛過,萬物複蘇。

  薑竹山福和縣主封邑地,石東,石西二縣交接處,自燕京西門出三百二十裏的一個小矮坡,一大群衣衫襤褸,短褐穿結,足下無履,骨瘦如柴,滿目風塵的農人便坐在薑竹山的山口等待著。

  從出來奔口吃的佃戶變為官眷,也不過才三日,而三日不做農活,這群可憐巴巴的田舍人便已是滿腹虧心,東家不用他們了,說是不敢用了,他們這才知道,從前被管事們掛在嘴上皇帝老爺家的高貴親戚,其實也就是嚇唬他們這樣的人。

  什麽活兒都不許他們做了,春耕到了,主家能高價請人,都不許他們賺那幾個錢兒,也無處可去,他們便隻能坐在此地等候。

  與陳大忠他們同輩的陳全銀,就小心翼翼的問自己老爹陳二梁:“爹,你說他們會來麽?”

  陳二梁不知道會不會來,倒是慚愧於自己從前沒有幫人家做過什麽,如今自己家這般艱難,人家卻已飛黃騰達了,那,那這樣……再扒上去這不是惡心人麽?這不是給人添麻煩麽?

  他們這般不堪,這不是丟人孩子們的臉麵麽?他此刻已然後悔,為何那天要去河邊取水,他就抱著罐子走到河邊,還沒一會兒呢,便見到大道上塵土飛揚的來了一群官爺,人家也要飲馬呢,便在他附近下了馬。

  陳二梁不敢看,就躲的利索,還跪的遠遠的。

  那些官爺並不看他,就說笑著貴人們才能說,他卻聽不懂的官話。

  隻是……跪著,跪著,他就偷看了一眼,本想漲個見識晚上棚兒裏吹個牛的,卻看到一位官老爺也在看他,最後官爺竟然走過來了,還慢慢走到了他麵前,陳二梁嚇的當下癱軟。

  那官爺俯身問他:“你是?九爺爺家的二伯伯?”

  陳大勇並不知道長輩們的姓名,而村子裏的孩子也隻有個小名被叫到死,人多了,大家隻論輩分喊著,認識臉,知道人,可能到死了,家裏寬裕給置辦個墓碑,族人才會知道,哦,原是有大名的。

  陳二梁不懂官話,就使勁磕頭賠罪道:“大老爺饒命啊,大老爺饒命……小的,小的不是故意看您的……”

  可那官爺卻一把扶起他,又是一番上下打量,最後才確定,語氣發顫著用老家話說:“就,化成灰,化成灰也記得,這才幾年啊,怎麽就認不得了,啊?不會認錯的,我認得你,你是九爺爺家的二伯伯,我記得你好像叫梁?”

  甭看是族人,從前一個姓氏住在一個村子裏,太近便不親了。

  陳二梁家兄弟三人,分別叫做高粱,二梁,三梁。哦,三梁全家餓死了呢,也沒幾年呢。

  聽到熟悉的家鄉話,陳二梁才穩了心神,提了膽子,仔細去打量麵前的官爺,這官爺好麵嫩,十五六姑娘的皮子都沒他細,他還穿著綾羅綢緞,身上還有香氣,身後還有好高的大馬。

  這老實的鄉下人也不知道怎麽應付,就一直說著:“啊?啊?啊……”

  看爹想事不說話,陳全銀便又問了句:“爹,你說他們會來麽?”

  陳二梁家的全銀今年都二十七了,從前沒災沒難他家也窮,就聘不起媳婦兒,就隻說等等看,誰能想到這人世要動刀兵,還要發大水呢?

  現下便更窮了,若不是為了下一代是滿屋的光棍,二梁他哥高粱也不會咬牙帶著全族男丁出門尋一頓果腹的食兒,好掙紮著活下去。

  而在從前,臭栓子他家卻是村裏可以的,他家給自己種地,隻佃一點土地就聘的起媳婦兒。

  心裏隻有畏懼,丁點沒有遇到親戚的欣喜,想想從前,陳二梁便歎息了下說:“我,我哪兒知道啊。”

  那日認了親,又大哭了一場,臭栓子便隨自己去了莊子裏,又見了全家親戚,平時拿腳踹,用鞭子抽他們的管事們匆忙來了,在人家麵前頭低的就像吃屎的野狗,還眼巴巴的求自己別告狀。

  自己哪敢告狀啊,啥也不確定不把握呢。

  如今人家當官了,身上有差事,那夜便隻能走……哦,便是留下他們也招待不起,百十多個醃臢人,難不成招待親戚住地窩子麽?

  後臭栓子也不知道怎麽跟管事說的,從此便不許他們幹活了,每天還能吃兩次飽飯了。

  一家受苦的爺們,打出生就沒有吃飽過呢……

  這都吃了三日白食,陳二梁便越來越不確定,他反複想,若是人家不認親戚呢?若那日是大家夥一起做夢呢?癔症了呢?會被管事的逼著寫成契約奴吧。

  可陳二梁卻不知道,他們眼巴巴等的人,卻在距離他們不遠的大道邊停了車馬,又一起坐在野地裏商議起他們的前程來了。

  陳大忠放馬去嚼吧春草,他就坐在親兵給他端來的馬紮上說:“咱兄弟幾個先商議一下,以後就怎麽安排這些族親,也不是一大堆人稀裏糊塗就帶回家的事兒,那是人,還是正兒八經的親戚,養活他們簡單,可養好了到底難。”

  陳大勝最小,也懶的說話,就下了車接了葫蘆,邊喝水邊聽哥哥們商議。

  陳大義想了下就說:“不若,就給置辦個莊子吧,從今往後,不管是出來給人做佃戶,還是讓長輩們躲在山上做山民躲避賦稅,那都不成的,這樣,我出五百貫。”

  陳大勇看看不吭氣的四弟弟,就無奈的搖頭道:“就不是出錢買莊子的事兒,你隻說買莊子了,是這邊的莊子,還是老家的莊子?若是這邊的咱們能照顧到,可若是老家的,就怕他們護不住財產,咱從前被人賣的時候啥樣,他們現在啥樣。

  那天高皇帝遠的,一下子看不好就是一堆爛事兒,從前咱們家啥樣子你們也清楚,能招惹的起誰?再說,咱幾個才多大芝麻綠豆,就怕地方上主官不給麵兒……”他抬眼看看陳大勝問:“老四,福和縣主那邊?能說的上話麽?”

  陳大勝就點點頭道:“沒事兒,老縣主今年都六十多了,她家也就吃這一代的封邑,宗室家旁支遠親而已,還是個外嫁的老姑姑,就幾個佃戶的事兒,不能與咱們為難。到不必與她家說什麽話,我叫人回家報信去了,回頭讓我媳婦兒再預備一份兒厚禮送去就是。”

  陳大勇點點頭,雙手就拍拍膝蓋站起來歎息:“哎,老家的,這邊的合起來咱家還有根兒的,一族就活了五房人,幫襯不幫襯的,好歹得先集齊族人,把咱老陳家祠堂立起來,這才是大事兒!我這都不知道祖宗叫個啥,逢年過節上個香就隻能從咱爺那邊開始燒,哎,不孝啊!”

  陳大忠聽弟弟說完,又低頭想了會便道:“成!我讓他們附近打聽一下,就這邊吧,咱兄弟幾個就攏攏錢兒,這邊田畝該當不貴,一畝地至多二三百文,便每一房給置辦個百十來畝田,再給他們起個宅子,等把老家的親戚接了來,起了祠堂,請了祖宗,立了根兒咱也不飄零了,到那會兒再說旁個話。”

  陳大勝把葫蘆遞給二哥,也坐下想想,最後才道:“錢是小事兒,咱幾個花了幾年,被逼著換了個魂魄,這些學會應付。可咱爺他們從前啥樣,咱這些族親便是啥樣,倒是不怕他們闖禍,硬是學都學不會的滿門老實疙瘩,如今當緊的事兒除了祠堂,是咱這一代甭管多大,得給莊子造學堂了,再請個先生教起來才是正經,不然咱就是在附近,他們也護不住家財。”

  陳大忠點點頭,又去看二弟。

  陳大義想了會,到底笑道:“挺好,該使錢便使去!這下好了,以後我兒子生出來也有個實在親戚走了,好事兒,咱這一代顯不出來,可下一代是能得上濟了。”

  陳大忠笑著點點頭,站起來收了馬紮,塞進馬兜裏,一扯馬韁翻身利落上馬道:“就這麽著,走著吧,以後便好了,再也不是那孤魂野鬼,好歹有族親了,就倒了這些年背運,總該咱家發市了……”

  福和縣主莊口,幾個莊頭管事的就坐在避風的地方,遠遠的看著那群發市的人,實話說,個個都羨慕死了。

  而就在他們不遠處,一塊氈墊攤開,上麵就擺滿了嶄新的衣衫鞋襪,可那群前佃戶就隻敢放肚子吃點吃食,這些新東西是一件都不敢沾的,他們而今也不能嚇唬,更不敢抽打,人家不要你能怎麽著?就陪著笑臉等著唄,這些東西也要擺好,讓貴人來了好看到,是盡心了的。

  甭看他們是管事的,卻是福和縣主家的家生世婢,人家又是誰?從此就高門官眷了。

  福和縣主到是個皇親,可皇爺家就拐彎親戚多了去了,他們家這位老縣主在宗室算個啥?皇爺都不知道姓名的遠房外嫁老姑姑。

  得封邑還是從宗室那邊均下來的,薑竹山這邊哪裏就算得好地方,離著燕京整三百裏呢,還是個拐彎山凹子,土地也不齊整,水源都是現挖渠。

  人家這家人的親戚又是誰,是祖宅那邊挨著身份不能主動來見,心裏卻十分巴結的人,就家裏的大老爺講話,趕緊伺候好了,巴結好了,也不求拉上關係,就求別出錯漏。

  這家最顯赫的子弟,是宮裏太監女官們的小祖宗,是佘家承繼血脈的撐梁孫,是天下讀書人敬仰的門第,是皇爺當半個兒子養的人……貴人圈子沒有多大,不過幾天的功夫,陳大勝等人的根底早就被挖出來了。

  幾個管事正羨慕著,低聲議論著,就看到那些蔫巴巴的前佃戶,忽然呼啦啦的都站起來了。

  幾個管事連忙蹦起,出了避風處,便看到遠處來了好一堆威風的車馬。

  打頭的是十幾匹高頭大馬,那馬上的人皆穿著黑色的披風,一路跑著,那披風揚著,看上去便不一般。

  跟著快馬的那輛車,是二馬高頂,周身銅件兒錯金花兒的官車,而跟在這架官車後麵的,卻是一溜兒十多輛的桐油頂,青布棚兒的體麵車兒。

  除卻這,這馬隊左右還足足護了四五十名親衛,也騎著馬隨著跑,黑披風匯集在一起,遠遠的撲壓過來就嚇人的很。

  一直默不作聲的陳高粱緩緩站起,他嘴唇哆嗦著,從高處走下,一邊走一邊依舊不相信的跟自己弟弟嘮叨:“還,還真來接了?還真是,真是大牛他們家娃子?”

  那日他帶著孩子們去挖溝渠了,本就不在莊上,要等溝渠完工才能回去,誰能想到,累了一天才在窩棚睡起,便被人恭恭敬敬的請了回去,從此便吃上飽飯了。

  十多年了,陳高粱再次吃到了肉食,他貪嘴就多吃了幾口,一氣兒拉肚子拉到今日。

  而就在這幾天裏,他弟二梁就反反複複的與他說,是,就是六爺爺家的子孫呢,可是怎麽就不敢相信呢,哪有這樣的好事兒啊?

  那群天上來的人就停在不遠處,各自就下了馬,陳高粱眼神好使,就挨個認真去看。

  他看他們的綾羅綢緞,看他們整整齊齊的發髻上戴著官老爺的發冠,他看他們束著的金帶,就連他們騎著的高頭大馬都穿金戴銀,他,他一個都不認識啊。

  如此這人便慌張了,慌張極了。

  他承受不起三日的飽飯,就哭一般的對那些管事告饒說:“不,不,不認得啊,這可,這可咋辦啊?認錯了啊!”

  陳大勝兄弟四個下了馬,下了車,一起緩慢的向麵前這一大群人走去。

  他們不認得自己,可自己卻認識他們的,如此熟悉的打扮,如此熟悉的,雖陌生卻總在記憶裏泛起的麵孔,邋遢,黑糙,為難,苦澀,眉頭沒一日舒展,就總不斷往中間擠壓,不到二十的人,都能早早愁出幾道溝壑。

  如,阿爺,阿爹,死去的哥哥們一模一樣。

  陳大勝再次恍惚起來,他努力尋找,想於那些差不離的臉龐裏,翻找出自己的親人,許就跑丟了,跟錯了呢?

  許,看到自己,就高興的蹦出來,指著自己喊:“嘿!你個傻臭頭!還認得哥哥不?”

  可是沒有啊。

  百十張麵孔看過去,就沒有自己家屋簷下的人。

  拿兩堆人各自邁著步伐匯集,一處赤腳,一處有鞋,一處有力沉穩,一處踟踟躕躕……

  待終於緩慢相聚,陳大忠便伸手把脖子下披風的帶子解開,單手一甩,帶頭整理了一下衣衫,緩慢對著最老的陳高粱撩袍跪下後說:“伯爺爺,我們來接你們了。”

  還是不認識啊?

  陳高粱揉了四回眼睛,反反複複,就使勁認真的在他們臉上找,找來找去,就哭泣般說:“你們,你們是誰啊?別是認錯了啊,老爺們……小老兒擔待不起啊。”

  哭著說完,他也撲通跪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