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 49 章
作者:老草吃嫩牛      更新:2020-05-02 00:34      字數:8947
  十貫娘子最新章節

  譚守義離開皇宮,出宮就上了馬車,讓車夫把他往三家溝送。

  老車夫跟了譚守義很多年了,便說了一句:“老爺,這樣的天氣,全家都在府裏……”

  他隻說了半句話便憋住,扶著譚守義上了馬車,揚鞭慢慢往城外走。

  可出了城門往前走十幾裏,也就沒有路了。

  譚守義跳下馬車站在白茫茫一片大地上,沒回頭的吩咐老車夫道:“你回去,讓士元帶著家裏的男丁,都去你家二爺的祠堂,就說我有事說,再請南渡先生帶著老夫那幾個得用的人也過來……。”

  老車夫又想說點什麽,可看到譚守義表情猙獰,到底是忍耐住了。

  等到老車夫走遠,譚守義扭臉看不到人,這才伸出手放在眉毛頂端擋著風雪,,忽發一聲蒼老的悲愴道:“兒兒啊……兒啊!”

  他開始嚎啕大哭,在沒膝的雪中一步,一步的掙紮著向著三家溝走去……

  三家溝未建成的武肅公祠還沒有門窗,不時有風雪吹入祠堂,偶有積雪被風吹到一尊蒙著紅布的雕像前,顯得這裏淒淒冷冷。

  雕像前的香爐裏孤寡幹淨,竟一炷香都沒有。

  朝廷封給譚家冥地的時候已經初冬,譚士澤的棺槨就沒有入土,隻是被磚瓦臨時封在祠堂右邊的空地上。

  祠堂左邊立著幾頂軍帳,大冷的天氣,幾個軍士正圍著篝火,一邊取暖,一邊翻著一隻整羊在烤。

  無論如何,這地方是譚士澤的停棺之地,這樣肆無忌憚的殺生害命,就著實不像話,然而就在軍帳後麵,看骨頭成堆的樣兒,這些人如此做顯然不是第一次了。

  該是天天如此。

  翻羊的軍士拿著一把刀子片了一塊肉,看了看熟透的狀態,確定好了,他不敢吃,便對著帳篷裏麵喊:“大人!大人烤好了!”

  好半天兒,烏秀一臉狼狽,裹著一床被子從帳篷裏邋裏邋遢的出來,迎風就是一個噴嚏。

  這廝滿麵無奈的坐好,接過屬下給的酒囊先是喝了兩口,接著開始罵罵咧咧說老譚家忘恩負義,等到身上暖和了,他才揚手把被子一取,丟入身後的帳篷,抓著不肥不瘦,油汪汪的羊肋肉啃了起來。

  烏家在前朝門第確比譚家高,可是今時不同往日,他們現在開始看人家譚家的眼色過活,想自己也是鞍前馬後的出牛力氣,就為了幾個臭軍奴,大老爺竟然讓自己看祠堂贖罪?

  媽的!

  寒雪加燒酒,冷風一吹,烏秀就酒勁上頭,他舉著酒袋子,搖搖晃晃的來到祠堂麵前。先是對著祠堂門口灑了一些酒,接著拉開褲子,對著祠堂門口笑眯眯的說:“來!譚老二!喝爺尿來……”

  他哈哈大笑的在祠堂門口灑著拐彎的水,隻尿得一半,便聽到下屬顫抖的說:“大,大人……”

  烏秀提好褲子,扭臉大罵道:“小x養的,喊什麽喊!有事不能等本大人舒爽完再說……”

  可惜,他的下屬卻沒像以往一半,又是賠笑,又是說好話,他們反倒看著一個方向,話音都嚇的拐彎了。

  “大,大人,那!那有個人!”

  烏秀一愣,順著他們的方向看去,果然,天地蒼茫間有身影正一動不動的看著他們。

  “去!去把爺的刀拿來!誰,誰在那裏!不知道這是什麽地方麽?找死!找死你就過來!”

  烏秀顫抖著吩咐,他的屬下連滾帶爬的跑到帳子裏,半天才抱著幾把腰刀跑出來。

  譚守義周身血液都凍住了,眼淚與鼻涕在他的臉上結成了冰條,他也不覺著疼,就憑著一股力量,一步一步的向著有他二兒的地方走。

  他終於看到了地方,便趟著雪又一步一步的走了過去……

  烏秀跟他屬下舉著刀一直在恐嚇,可人卻縮成一團,等到這雪人近了,他們才勉強認出這,這竟是一位穿著朝服的人?

  烏秀顫抖著過來仔細打量,終於認出人來,心便道一聲壞了。

  他手中的鋼刀落地,撲通跪倒,就喊了一聲:“親家,親家老老爺……”

  譚守義腦袋僵硬的四處看了一圈,終於看到烤羊的地麵上丟著一個酒囊。

  他憑著本能走過去,撿起酒囊,又慢慢的走到祠堂門口,艱難的扶著門框坐下,拔了好幾下,才打開酒塞,仰頭灌了起來……

  雪又開始下了,烏秀等人跪在譚守義不遠的地方,一動都不敢動……

  一直等到天色漸黑,譚守義的幕僚謝南渡才帶著他的親兵過來。

  人過來一看譚守義的樣子,謝南渡便立刻解下身上的狐裘過去給他披上。

  如此,祠堂前的空地上,又燒起十多堆的篝火……等到天色全黑,譚士元才帶著家裏大大小小十數位男丁過來。

  遠遠的看到篝火,譚士元便一把拉住自己長子譚唯同的手道:“一會,你們爺爺若是打為父,不管打多狠,就是骨頭斷了!你們也萬萬不敢求情。”

  譚唯同大驚失色:“父親!何至如此?祖父他……?”

  譚士元那張總是自信的臉上,終露出一絲驚恐的神色道:“你不了解你祖父,哎,今日過了這個坎,為父的再給你細細講從前吧……”

  他緩緩伸出手,摸著已經長成的兒子笑道:“你爹我那時候就發誓,若有一日我為父,我身上受的那些罪!定然不讓我兒受一分半毫……為父的沒有什麽能力,做爹,卻比他強多了嘿!嗬嗬!”

  何至如此?就是如此啊!

  哼!這段時間自己不是一直就等著這一天麽,人家老爺子死了最愛的兒子,自己要不給人家出了氣,這事兒是過不去的……

  譚士元被兒子扶著來到祠堂門口,他先是四處看了一眼,看到那邊架在火上已經焦黑的羊,再看已經跪的要昏過去的烏秀,心中暗罵了一句後,就帶著孩子們跪在了祠堂外麵請罪。

  他最小的孫子如今才三歲,路上已經凍的麵色發青,這會見長輩都撲通,撲通跪下,又一驚便撕心裂肺的大哭起來。

  孩子的哭聲喚醒正在祠堂門口發呆的譚守義,他睜開昏花的老眼,對南渡先生說:“去,小點的孩子讓他們進帳子暖和暖和……”

  幾個親兵過去,抱走了孩子,孩子哭聲漸止……

  跪在地上的譚士元小心翼翼的窺視自己父親,他努力分辨父親的表情,以及他說的每一個字。

  果然帶幼兒來是正確的,孩子的哭聲總能讓父親心裏軟和些。

  微微鬆了一口氣,他終於鼓足勇氣道:“父,父親!”

  譚守義抬臉看看他,竟笑了,他用一種很少在他身上出現,蒼老而慈愛的語氣開口說:“我記得,士元你的生辰是在七月,你母親生你那天,風雷電閃,我那天還說呢,這是什麽樣的孩子落到我家了?如何這般大的聲勢……說起來,我兒也有了第三代,是做爺爺的人了,你看為父的常年奔忙,有幾個曾孫我都認不全呢。”

  譚士元心內咯噔一聲,趴在地上語氣帶著淚意道:“父常年在外,兒以往也望雲思親,恨不能就陪在阿父身邊時常孝順,這幾年,孩子們也一天天長大,撫養他們不易,兒自己獨坐也會想當初,阿父養我育我應是一般辛苦……”

  譚守義衝他笑笑,鼓勵讚賞說:“我兒孝經悟的不錯。”

  譚士元仰臉滿是濡慕之情道:“阿父,您忘了,這是兒三歲,您親自教的。”

  譚守義想了下,恍然大悟一般的點頭道:“這樣啊,是,是這樣啊!我到忘記了,倒是我兒……可還記得我教你的那些東西?”

  譚士元抬頭,靜默片刻才顫抖著語調問:“卻,不知道,阿父說的是什麽?”

  譚守義慢慢站起來,回身走到祠堂內,吸吸氣,他一把抓住蒙著雕像的紅布,猛掀開……

  紅布剝離,譚士澤橫刀立馬的看著遠方,譚守義一動不動的看著他的二兒,半天才說:“這,雕的挺像的,像!像我的兒……我兒如此威風!這馬,還是我送的呢,難得你記的你弟弟的喜好……”

  他緩緩的伸出手,沒回頭的擺了一下,幾個親兵便一起圍上按住了譚士元,還堵住了他的嘴。

  譚守義依舊沒有回頭的說到:“我兒,其實,我也教過你弟弟,我對他說……”

  譚守義拚命掙紮,嘴巴裏嗚嗚作響,他驚恐的看著一個老親兵表情冷漠的從腰下皮囊裏,取出一把短刀,又喝了一口老酒對著那刀子一噴……他掙紮的更加劇烈,以為自己的父親要殺自己。

  譚唯同等人大驚失色,卻全部被人按住,不能動亦不能言。

  那老兵一步一步走到譚士元身邊,打去他的貂帽,抓住他的頭發便是一下,一下,一下……譚士元花白的頭發就這樣,一束一束的落在地上……

  祠堂裏,譚守義用他蒼老的聲音大聲朗誦起來:“……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後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

  那老人一直背完整一篇孝經,而後他靜默,擦去眼淚,再扭臉已經是神情堅毅。

  他一步一步走到已經沒有頭發,頂著禿頭神色木訥的大兒麵前,低聲說:“我教過你們,都在三歲!你弟弟記住了!可你沒有……

  所以,為父再教你一句,長者命!不可違!你弟弟做的很好!我兒一生卻都在逆我,人說,骨肉孩兒有兩種,一種是來討債的,一種是來報恩的!你弟弟報了恩他就走了……可我兒這債,為父卻還不起了,下輩子吧……兒啊,你就從此便在廟裏好好給你弟弟念經贖罪吧……”

  他低頭俯身在兒子耳邊道:“你真當你弟弟沒了,便從此什麽都是你的了?便是我不送你去,那楊藻也早晚尋你!我怎麽生了你這麽傻的蠢貨!”

  譚士元麵露驚恐,劇烈掙紮,卻被幾個老親兵抱上了早就預備好的馬背。

  天地滿目厚雪,便是深夜也是一片銀白……譚守義就這樣看著遠處,一直看到他的兒看不到了,他才慢慢走到已然嚇傻了的孫兒們麵前微微擺手,那些親兵鬆開手,祠堂前便是一片哭聲。

  譚守義一步一步走到穿著一套綢緞衣袍,衣領還有紫貂的譚唯心麵前,一腳將他踢倒問他:“汝父剛死!為何身著綢衣?”

  卻沒想到譚唯心卻爬起來,對他祖父大喊起來:“綁走那個才是我爹!我不是誰的兒子!我是我爹的兒子……我是我爹的兒子!!”

  譚守義卻笑道:“好!像你爹!有股子決然之氣……”

  譚唯心剛要反駁,他身邊卻傳來更大的哭聲:“爹!!!”

  譚唯同總算從震驚當中清醒過來,他掙脫開人,向著自己父親被帶離的方向,沒命的跑了過去……

  “爹……”

  南渡先生剛想讓人阻止,卻被譚守義攔住了:“讓他去!人家是父子,跟上他……跑不動了……便帶他回來。”

  譚守義就這樣再次坐在篝火邊,默默的等著,一直等到天色漸明,幾個老兵才架著已經跑不動被凍僵的譚唯同回來。

  篝火邊,譚唯同身上被人蓋了被子,他劇烈發抖,又被灌了一頓老酒才緩了過來。

  永安元年十二月九日,大雪過後雪卻停,雪麵刺的人張不開目。

  譚守義就背著手看著遠處,用他已經嘶啞的聲音說到:“我譚氏出自姒姓,乃於上古崇伯,大禹,勾踐同血!曆朝曆代,我們譚家從未落於人後,而今卻逐漸邊緣……”

  他回頭看看滿麵迷茫的孫子們,就走到篝火邊,撿起幾根幹柴丟入火中才繼續道:“原本,憑著你們二叔與新帝的交情,憑著這些年我譚家鞍前馬後傾家蕩產,族親折損過半才有一些新勢頭,偏偏你們父親不容你們二叔活著……”

  一直沉默的譚唯心抬頭爭辯:“我父就是再狠!也不會害死二叔!”

  譚守義看著他淡淡道:“那不是你父親,祠堂裏的才是……”

  譚唯同大聲爭辯:“我才不是小娘養……”

  這話還沒說完,他便被譚守義拿著一節還帶著火星的幹柴,對著右臉便是一拍。

  孩子立刻半麵臉青腫撩傷,又吐出一顆牙齒。

  譚唯同掙開被子,上去就摟住弟弟,對自己的祖父怒目而視。

  譚守義無所謂的笑道:“讓你做澤兒的兒子,可不是老夫說的,是陛下說的,若不是不願,當初做什麽去了……?”

  沒人說話,隻有幹柴聲劈啪作響。

  許久,譚守義才道:“今日起,你便在你父麵前結蘆守墓三年,當日你父如何成為戰神,老夫也會派人一般無二的教導你……”

  譚唯同譏諷:“祖父不是當初送二叔做了和尚麽?不如送三弟去與阿父作伴可好?”

  譚守義瞥了他一眼,哼了一聲道:“我倒想!他若聽我的,便沒有這一天了!可惜啊,他有個遠大的誌向……你們啊……”

  他站起來,看著祠堂裏的雕像說:“禍在眼前卻不自知,難道你們就沒察覺,自從你們二叔沒了,陛下便再也不信任譚家軍了麽?”

  這次沒人說話了。

  譚守義扭臉看著譚唯同道:“也不傻麽,嗬你是宗子,所謂宗子,便得把心放在心中,不偏不倚,不悲不喜,公平合理才能帶著宗族長長久久的生存下去!譚從不是一個簡單的稱呼,而宗子卻是我邵商譚氏幾千族人定盤之星,你可知?”

  譚唯同不說話了,他看看祠堂,又看看自己的祖父,再看看父親去的方向,最終他咬咬牙,狠狠盯著譚守義道:“……孫兒知道了!”

  譚守義看著他的臉輕笑道:“慢慢來,我等著你把老夫弄下去,再把你爹接回來……”

  “孫兒萬不敢這樣想。”

  “你盡管這樣想!我願意你這樣想!老夫高興你這樣想!如今譚家軍已然失去聖心,這聖心倒是無所謂,無非你有用,聖人總會偏愛你幾分……汝父無用,站著地方便是麻煩!”

  看大孫子被凍的發抖,譚守義便把酒葫蘆遞給他道:“如今當務之急,卻是譚家軍的軍心……你可知?”

  “軍心?”

  “對,沒了長刀營,譚家軍便沒了軍心,你爹是個傻子,非要邊沿你二叔,甚至你二叔死了他都不願意用他的人,你可知,我若是你爹該當如何?”

  “……如何?”

  “要麽讓他們消失!要麽……便恭恭敬敬奉養起來,不過幾兩銀子買個名才是有始有終!人家當兵賣命,誰不想要個好下場!好麽,吃都吃不飽,誰還跟著你們出力流血?你們真當自己是神仙不成,隨便來一句,這世上的人所受的苦難皆是今生修煉,你越苦來世福報越大……可惜了,你們不過是肉眼凡胎,給不了人家來世的福報!最後倒是讓那楊,吾皇站了個大便宜!”

  這一次,譚唯同沒再問什麽了。

  也不知過了多久,一隊人馬帶著兵士總算開了一條容一車的雪路。

  譚守義被人扶著上馬車,譚唯同愣了一下,就上去攙扶。

  譚守義看看自己的長孫,到底笑了起來。等他坐到車裏,譚唯同在車外行禮道:“還望,祖父教我如何成為合格的宗子!”

  說完他緩緩跪下。

  譚守義探身撩起車簾,又看看譚士澤的宗祠道:“今日起,陪你弟弟守孝吧,會有人來教你的……至於你父身上的爵位,明日我會寫好折子降一等,這家,你願意不願意,都得背起來了……”

  譚唯同恭敬的雙手高舉過頭,緩緩拜別道:“喏!”

  回去的道路順暢很多,譚守義閉目養神,車子一搖一晃間,他的幕僚南渡先生道:“主公莫要心傷,不破不立,總要有個過程的,待少主們到了年紀自然會懂了。”

  譚守義捏捏眉心歎息道:“但願如此吧,士元這三個崽子,除了那沒骨頭的二小子,別的我看還成,也不愧是老夫的骨血!嗬老夫等著他們,沒了便沒了,隨他們亂葬崗安排就是!隻……那幾個老刀……”

  南渡先生想了一下便道:“此事不難,咱們老宅那邊已經供養了不下二十名宗師,也該讓他們出出力了。”

  可譚守義卻道:“可,九思堂新出了止鬥令,再不能如從前一般隨意了,畢竟,那幾個可有聖心了。”

  南渡先生卻笑著說:“這個不難,依照新的律令,下民貼約鬥便是。”

  譚守義摸著胡子想下點頭:“倒是個好辦法,隻是澤兒訓練出來的人,可不容易輸……”

  “主公安心,非戰場比鬥,一人對一人才是規矩!”

  “若,比鬥依舊輸了呢畢竟江湖技跟戰場技是有區別的……”

  “再下帖!再再下帖!”

  “恩,便這樣吧,畢竟,老刀不折!我譚家軍便不能再立新刀……便是對不住那些人,也隻能這般了。”

  大雪第二日,清晨雪停,慶豐城滿城歡慶。

  這天大早,七茜兒剛從秋先生那邊送糧回來,便又在房頂看到那倆九思堂的傻子。

  倆傻子丟給她一張新告示轉身就跑。

  七茜兒拿著告示讀完便莫名其妙的回到了家。等她從房頂蹦下來,便看到自己家牆頭趴著一個雪姑。

  雪姑拎著兩隻野雞早就等在此處,將她回歸便高興的把雞丟在她院子裏道:“雞肉給我,雞湯便宜你。”

  七茜兒撿起野雞笑著說:“明明雞湯最補。”

  雪姑滿麵無奈道:“哎,小女婿最愛啃骨頭!家門不幸,養女不賢,隻能退一步跟他一起啃。”

  七茜兒心情好,便大笑起來,套好鞋又從懷裏取出告示擲給雪姑看。

  雪姑接住告示問她:“是什麽?”

  “哦,官告,說是從此民間再不得隨意械鬥,明年春日之後,大梁凡有城者,會建造民鬥台。從此若有械鬥,就要互發民貼,約日期在鬥台簽生死狀後以論輸贏。”

  是這個啊!雪姑一聽便沒了展開的想法,隨手就把官告丟還給七茜兒道:“我們從前也是給人看病的郎中,從不是江湖人。再者,難不成你就是江湖人士了?”

  這幾日,七茜兒總是聽到江湖這個,江湖那個,這些消息都來自屋頂上的那兩個傻子。

  這倆傻子很執著,就一直在做一件事,希望七茜兒可以去九思堂登記為隱者。

  不可能!難不成能蹦躂幾下就江湖了?七茜兒是死不承認的。

  回到屋裏,七茜兒便手腳利落的燒了一大鍋水,預備殺雞燙毛,卻不想門外傳來敲門聲,老太太語氣帶著驚喜喊著:“茜兒,茜兒!有貴客上門了。”

  七茜兒忙走出去打開門,卻看到老太太背著喜鵲,正一臉驚喜的看著她。

  這老太太自拿了孫子的東西,就每天在家裏看著,很少主動出門,這是咋了?

  老太太一見七茜兒便道:“老陶家大媳婦去我那邊報信了!你趕緊去巷子口,說是小花兒他家送年禮來了……哎呦,燕京就是講究,年禮送了三大車呢!”

  七茜兒恍惚了一下,是了,是了!作為一個合格的賢婦,現下正是年根,是該給各種關係預備年禮,才是掌家之道。

  真是,太失禮了。

  她趕緊換了衣裳,扶著老太太進了屋,囑咐幾句,這才自己到巷子口喊人。

  沒多久,常家派來的婆子就進了屋,先給老太太磕頭問好,又把年禮的禮單送上。

  這婆子姓趙,進門便悄悄四處打量,嘴邊略微彎彎有些不屑,可一見老太太卻誇獎,說老太太麵相慈善菩薩轉世,又說七茜兒國色天香,一身的氣派。

  七茜兒這種人見的多了,就笑笑接了禮單,低頭一看,便見上麵寫著:活羊十頭,雞鴨各十隻,各色菜幹一百斤,醬料二十斤,粗糧十石,精米二十斤。

  這才是官宦人家的生活,來來去去,互相捧著,親親近近便為世交。

  這是按照家裏的情況給的實在年禮,如今這個年頭,能找到這些不知道有多難呢!

  難為老伯爺跟小花兒在外麵平叛,走時依舊鄭重吩咐了。

  七茜兒隻看了一眼,便把東西放在桌邊,並沒有露出太大的欣喜。老太太倒是眼巴巴的,可是知道自己不識字,隻能忍耐了。

  七茜兒親自給趙婆子拿竹筒杯子倒了一杯水。

  趙婆子趕忙說不敢,又雙手接過便坐在屋子裏的小板凳上回話。

  七茜兒端正的坐著笑問:“你看,原我是晚輩,該當去家裏先給老太太,還有各位長輩,嫂子們問好,隻是我們剛落腳,什麽都不方便,就失了禮數。”

  趙婆子趕忙笑著說:“瞧太太說的!現在哪兒不是這樣?今兒出來的時候,我們太太還說呢,請府上的老祖宗跟少奶奶千萬不要多想,如今什麽時候,萬不能計較這些枝枝蔓蔓,還說咱們倆家是實在的親戚,要看以後,不看現在的……哈哈。”

  七茜兒心裏稍安,便又問如今家裏的情況。

  她這樣問,倒是引得趙婆子眼神一動,便笑著介紹說,如今家裏四位爺們都出去平叛了,府裏就老太太,太太在主院,這年禮也是主院給的。

  常家因讓了侯爵,皇爺就多封了兩個子爵,這就必須分家,如此常家雖住在一個院子,卻是一門三家。

  兩位小奶奶各自管著自己的院子,家裏已經有了第三代的少爺小姐,大房那邊的孫少爺今年十歲,兩個小小姐一個八歲,一個三歲。大少爺還有兩房妾氏,因是新納還沒有身孕。

  二房有個小少爺今年五歲,還有一個在二奶奶的肚子裏呢……

  七茜兒聽完,便立刻讚歎,真是滿門興旺。

  老太太最羨慕人口多的人家,也是滿口讚歎。

  七茜兒問清楚人口就去了偏房,沒多久便捧著一個大包袱進來,打開給趙婆子看。

  趙婆子低頭一看便傻了,沒辦法,宮錦總是耀眼的。

  七茜兒可是有錦山的人啊。

  這些錦都是七茜兒收拾過的,不成卷便選好的裁剪下來。

  她都選了有一丈的錦,一塊一塊的細細吩咐趙婆子道:“也說了,我家剛安置好,現下也沒得牙市,打雜的尋不到就沒法派人去府上,真是失禮失的大了!”

  趙婆子趕忙又安慰。

  七茜兒繼續道:“雖家裏有幾樣祖傳的滋味,隻是莊子也沒置辦,隻能明年秋後孝敬到老祖宗麵前了。現下啊,便隻有這幾樣一般的東西,還望家裏的長輩不要責怪,我們也是羞臊的不成了……”

  趙婆子聞言就咂舌,趕緊道:“哎呦我的奶奶!我都活了四十多了,還沒有見過這麽好的緞子呢,這還一般……哎呦,我這身上穿的莫不是稻草不成?”

  七茜兒笑了,家裏現在確實不成,可也不能在外麵露了窘迫,隻能多多還禮,萬沒有討人便宜的事兒,有來有往才是正經交往的意思。

  她捧出兩塊顏色沒那麽鮮豔的錦道:“這是宮裏賞的內造錦,這兩塊色穩當暗花的,是給老太太,太太的孝敬。這下麵遍地金的,是給兩位少奶奶的,都是一丈,足夠做一身的。剩下這幾塊青花是孫少爺們的,桃紅的是孫小姐們的,各都是五尺。

  你回去替我跟太太奶奶們請安,就說明年春暖花開,我就跟我們老太太門上討厭去!隻是那時候,可不敢嫌棄我們,我們家人就一樁好處……人實在,特別能吃!!”

  趙婆子一愣,便與七茜兒哈哈大笑起來。

  最後,七茜兒又從包袱最底下翻出一個小布包,打開卻是一包小珍珠。

  這珍珠是馬二姑巴結小嫂子的,他就孝敬了一隻珍珠鞋,七茜兒隻得把小珠子都拆了下來,卻不想用在今日。

  陳家剛剛起步,就絕不敢吃別人一點施舍,

  她笑著對趙婆子道:“這是五兩小珍珠,孔兒都打好了,顏色也漂亮一色,全是新珠子!是我們老太太給府上老太太的,雖說東西不貴,卻實在是難找!這個啊,就拿去給老太太鑲一雙珍珠鞋兒,明兒新年待客,穿出去也體麵不是!”

  趙婆子是跟常家從外麵來的,如今也是剛見了富貴,便萬想不到,這世上還有拿珍珠往鞋上鑲嵌的。

  她走的時候真是倒退著再三施禮,原有的幾分傲氣丁點兒都不敢露了。

  等她們走了,七茜兒返回院子卻看到老太太背好喜鵲要走。

  這次好稀罕?老太太竟然是兩手空空的就肯走了?

  七茜兒便站在門口笑著逗她:“呦?咱們老太太這次不占了?”

  老太太大怒,滿麵肉疼的回頭罵道:“我,我占個屁!我,我給不起回禮!這都是什麽人啊,給咱一點兒,粘回去那麽老些還,還是不要走這門貴親的好!她給我一粒米我倒要給三粒回去,我又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