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 7 章
作者:老草吃嫩牛      更新:2020-05-02 00:34      字數:4693
  十貫娘子最新章節

  深秋剛至,人才跑了沒幾日的泉後莊遍地的野草,舊屋上橫生的藤蔓將往昔的熱鬧與故國遮的嚴嚴實實。

  大軍圍城之後,泉後莊原住著的人家早就都不知道躲到了哪兒了,概如霍家人般的奔命去了吧。

  七茜兒也離開這地方並不久,就三四日的樣子,如此,不用老太太帶路她就熟門熟路的奔家去了。

  一路上來,時光不同,看到的東西便不一樣

  又想想也妙,前幾日自己還是這泉後街最厲害還無人敢招惹的老太太呢,一轉身她竟然又活成了個小姑娘。

  那時候,她沒子女,沒丈夫,沒親戚,沒子侄,她無所求便無所畏懼,最後的時日她活的一點都不差,那是什麽話都敢說,什麽人都敢罵,招惹了她就去京裏敲登聞鼓,畢竟,皇家欠她一個丈夫。

  陳大勝苦守邊關二十栽,外敵壓境,他又領軍死守左梁關三十二天,最後以身殉國,是寫在史書上的忠勇之臣。

  後來文人墨客提筆歌頌,也有那無聊的將她七茜兒寫成一個罪人,嫌棄她連個後都沒給臭頭留下,倒是那臭頭就是死還給她賺了一個誥命。

  四房的喬氏都想把自己的孫子過繼給臭頭,七茜兒並不願意,宗族裏便百般難為,最後她吃的粥飯裏都有了□□。

  若說她不好招惹,也就是從那會子開始豁出去的吧。

  她想,既不得活了,就去掀了天兒吧,她半夜出逃,雇了驢車直奔燕京敲了登聞鼓。

  喬氏當年害死了她的安兒,他陳四牛還想把孫兒送到三房繼承臭頭的香火爵位?

  就做夢去吧!

  反正最後大家誰也沒如意,臭頭墳頭無人燒紙,她霍七茜無人送終,喬氏吞金自盡一人攬下全家的罪過……,現在想來,便宜就都被他陳四牛沾了。

  繞過宗祠,七茜兒看著現在的泉後莊就緩呼出一口,她想,這次的開頭到底是不一樣的。

  那世上活的好的婦人,要麽有丈夫心疼,要麽子女爭氣,前倆個她沒想倚仗,卻是個兜裏有錢兒,家裏有底子的了,那她害怕啥呢?啥也不怕了。

  她怕是要成為這泉後街,第一難纏的小媳婦兒了。想到這裏,七茜兒便周身舒爽,充滿了難以言說的幹勁兒。

  “這丫頭,沒頭蠅子般的亂闖什麽啊!”老太太陳吳氏緊趕慢趕的攆上七茜兒,看她往莊子右邊的土路走,便又大聲喊了句:“你這丫頭!走錯了!這邊……哎呀!那邊連個人影兒都沒有,你去逮耗子去呢你?真是的……”

  七茜兒住步,自己都笑了,她還是往老房兒走呢。

  是了,是了,現下那兒還不是家呢。

  不好意思的笑笑,七茜兒轉身又牽著羊,拖拽著奔著老太太去了。

  那羊兒不忿,便留下一串兒黑棗般的粑粑球兒。

  看熱鬧的嬸子們算是撿了大樂,覺著著實有趣兒,竟笑的頭頂上的喜鵲都撲棱亂飛起來……

  她們才不住後莊的老舊屋子呢,她們現在住的地方,都是莊子裏最上等的官宅,那沒有個好花園兒,她們都不稀的撬門去呢。

  月半前,陳吳氏與隨軍的那群婆娘就占了這莊,她們人不多,就選那青磚有井的奢華院落搭伴住一起,往日做活閑磕,日子也算不得寂寞。

  這泉後莊可比霍家莊夯實多了,霍家莊就是個給皇家看護農莊的家仆莊子,而住在泉後莊的人家卻是不同的,它是由燕京後起官宦,二等勳貴人家,一戶一戶修別院方自形成的莊子。

  往昔甭管哪年入冬,隻要下雪就必有燕京的貴人牽狗縱馬成群的來,人到就在莊裏別院休整,轉日又呼朋喚友的上山狩獵去。

  也如此,這泉後莊便做兩等人,一等是原本的莊戶,他們住在莊子右邊的平常房舍內,還有一等便是祠堂周遭,環境優雅的地段,那真是一棟一棟,一巷一巷的體麵官宅。

  這群婦人沒有忌諱,自然是哪兒好住在哪兒,才不管是不是自己該住的地方呢。

  四四方方的青磚路三車寬,二十幾個婦人帶著自己家的娃兒熱鬧的跟隨。

  老太太又攆了幾次,她們依舊皮厚不走,便也罷了。

  又走了一段,老太太總算與七茜兒走到一起,她領路,還頗有氣勢的指揮幾段兒,許是想起自己那鼓鼓囊囊一大袋糧食添那叮叮當當十貫銅錢子兒去了,她就沒依沒靠的心空了。

  按老太太的道理,這毛稀的小媳婦是她拿五十斤糧食,十貫錢兒換來的,小媳婦的東西就該著是她的,可看這妮的厲害勁兒,怕是個難弄的,她萬一弄不過,以後在喬氏麵前就更立不起來了。

  咋辦呢,老太太走一路,心裏一直在翻著鄉下老太太的小賬,手段想了無數,可走著,走著那前頭遠遠就看到老四媳婦兒喬氏領著喜鵲兒,站在家門口正笑眯眯的等人呢。

  呸!看到這糟心的就來氣兒。

  這就不是個好玩意兒,臭頭他們托人捎回多少東西!到她手裏就不見了!

  不,不能要!這家裏早就不分也分,各房個管個了,那臭頭媳婦兒的東西就是人家的,她要是給保管了明兒就說不得是誰的了。

  她四兒仿爹,是個耳根子綿軟,沒見過女人的下作東西,更給自己的娘撐不起腰杆,與其想著四牛,還不如跟這妮從頭就好,也好過她自己以後無人照應。

  想到這兒,陳吳氏心裏患得患失的不是滋味,她也不知道這幹瘦的家雀兒能不能守住門戶……

  潤軟軟的白玉鐲子在小家雀的腕子上晃蕩著,覺到陳吳氏打量自己,七茜兒便仰臉笑。

  陳吳氏不與她慣熟,她卻是熟的。

  熟到老太太死了,身上的裝裹老衣都是她換的。

  遠遠的那喬氏笑著喊:“哎呦!來啦!來了!可算到了!娘!您趕緊帶臭頭媳婦兒過來,我這水都幫您燒好了!”

  老太太與七茜兒一起住步,眼內具寒光一閃,都想,遭雷劈的缺德玩意兒,就賣個嘴兒!燒水作甚?蛻豬毛兒麽?

  來?來你奶奶個腿兒,她不這樣喊還好說,她這樣一喊,陳吳氏腳踝一拐帶著七茜兒就進了邊上的巷子。

  看她腳下拐彎,七茜兒心內就歡喜起來。

  從前也是有這一遭的,隻那會子她年紀小不懂事,老太太讓她自己住,她當時就嚇哭了。

  老太太沒辦法,這才帶著她去了那邊的三進大院兒裏去。

  一個大鍋裏攪勺兒就不算分家,四叔又是唯一的長輩,那臭頭得了東西,便得算公中的,自那之後吃喝花用低人半頭,臭頭不在,她們母子皆靠施舍,看人眼色過活。

  老太太那時候是嫌棄她不爭氣吧,偏自己對老太太畏如蛇蠍,就躲的遠遠的……

  阿奶,也是為自己著想過的,七茜兒後來才明白這道理的。

  老太太走了幾步,見七茜兒沒跟上就扭臉罵:“你是個傻子麽?趕緊過來!你還指望那好人管你吃不成?也是,那頭水都燒好了,就等著你這幾根稀毛兒兒下鍋呢,等她?賣了你,你都不知道!”

  七茜兒聞言莞爾,便脆生生的應了一句:“哎!知道了娘!”

  周圍婦人便又哄堂大笑起來。

  老太太一肚子氣,聽七茜兒喚她娘,便啼笑皆非起來,她撇撇嘴兒,摸摸她桃花紅的抹額,最後也笑了。

  “叫錯了!什麽娘!你看我像你娘麽?我都這麽大的歲數了,還你娘?我是你奶!這沒見識的小玩意兒,怎麽瞎咧咧,還娘呢!七老八十了我還娘?娘你祖先個腿兒,孫子我都十來個了!”

  邊說,這老太太還用手拽拽自己的綢緞衣裳,還矜持的抿抿發髻上的銀扁方兒。

  竟?竟這麽好哄?

  七茜兒驚愕,繼而又脆生生的喊:“哎!知道了,奶!”

  這嘴兒甜的,到底不是鄉下丫頭,認字的就是不一樣。

  於是大家夥又笑,都誇老太太這孫媳聘對了,老太太也覺著這毛稀的瘦歸瘦,卻也有好處,恩嘴巧是一樁兒,識字又是一樁兒。

  這人年輕那會兒就覺著老實孩子招稀罕,可是年紀大了吧,就稀罕活泛點的孩子,也不是圖他們多能幹,就圖個熱鬧唄。

  哎,往後費點勁兒,她沒有長輩關照教育,就慢慢調理吧,好莊稼都得精心打理不是。

  她們祖孫走不幾步,就看到一戶頗體麵的宅子,那宅子門前左右各有須彌座兒頂的四方箱五福門墩兒,那大門上方還排了齊齊整整四根門檔,最體麵的是,門前匾額還寫了幾個大字兒,五世耕讀第,看提款人,竟是前朝老太師名諱。

  好家夥,這屋子來曆不凡,誰敢住?

  光看這門匾便知來曆,這戶人家世代有人中舉,又大多是外放的官吏,這才在慶豐城外置辦莊子。

  可惜了,從前體麵的門兒如今緊鎖,還上著封條,可院兒圍牆卻是半塌著的,想是這院兒早就被人洗劫過了。

  老太太左右看看,就順手從牆頭起下一塊磚,對著人家的門鎖就開始搗,老太太力氣大,隻搗了七八下,那門栓便掉下半個。

  就聽得咣當一聲,老太太活土匪般的用腳踹五世讀書人家的大門,她還指著那裏麵雕琢精美的青磚影壁牆道:“臭頭家的,以後這就是你屋了,進去吧!”

  嘿,您這話可真大!

  印著新衙門官印的封條兒可憐的耷拉著,老太太回頭一再示意,七茜兒卻站著不動彈。

  她腦袋亂的很,想著該如何跟這老太太相處才是好。

  這老太太是個全然豁出去的,她不要臉麵,也不給旁人臉麵。

  自己呢?

  自己也許也是個不要臉麵的了,她從前就豔羨老太太的樣兒,她誰也不怕,誰也不懼,誰也敢訓斥……

  可現在她要是進了這門兒,就是個大笑話。

  這可是給她安兒找麻煩呢。

  風打通堂,不開花的臘梅從牆內探出枝葉,七茜兒一時間就想的癡了。

  老太太喚她:“咋還不進來?”

  七茜兒就站在樹下笑,她指著那巷尾巴處的青磚屋子說:“奶,這屋我不要!咱去那邊吧,那邊屋好!”

  周圍立時又笑……

  有多少日子沒人敢逆反自己的意思了?陳吳氏愣在那兒看著麵前這個毛稀的……她習慣的摸摸腰後的煙袋杆子,想著,不然就先敲一頓?

  一頓不成,便兩頓?三頓?就總有她服氣的時候。

  這兩年,這老太太是越發不願意跟人細細掰扯道理了。

  打洪順末年起,一場大洪澇毀了陳吳氏的老家。也就是眨眼的功夫,幾代祖宗給後代攢的那點兒家業是丁毛沒剩。

  無奈,陳吳氏她們全村剩下的人口便一起搭了伴兒往北邊逃荒,卻是越走越荒。

  不到三月的功夫,陳吳氏在逃荒路上沒了老頭子,接著又一場匪亂,一個村子被衝成兩股人各奔東西,家中四房媳婦兒帶大點的孫女兒們俱都被人擄走……

  而老陳家一家的男丁就沒有一個扛事的,見人被搶了也就隻會窩囊的哭。

  那一夜陳吳氏都瘋魔了,她就握著一把磕了牙的柴刀,對著家裏的爺們兒嘶吼,反正不能活了就都一起死去!

  沒有人跟陳吳氏出死去,他們就抱腰鎖腳的攔著她哀求。

  從哪之後,陳吳氏的內心裏是看不上天下爺們的,尤其是老霍家的爺們。

  轉日,那剩下的老老小小又棲棲遑遑的上路,走沒二裏地……就看到那老河道邊兒上白花花的死一大片……那家裏被擄走的親人死不瞑目橫躺著。

  渾渾噩噩又走了幾月功夫,這家人稀裏糊塗的又被義軍,哦從前叫做叛軍的卷裹走了。

  其實也不算是卷裹,算是被騙了。

  騙他們的是當地的地主家,起先兒是說給男丁們找伐木的苦工,等到契約簽好,全家老少爺們打了手印到了地方,才知道是頂了那地主家男丁們的名兒上戰場了……

  那年,陳吳氏最小的孫孫十二歲,頭將過腰,瘦瘦小小跟他爹上了戰場就再也沒有回來。

  幾年下來,陳吳氏先後沒了三個兒子,五個孫兒,也自那之後老陳家上上下下便添了心魔,就覺著人就不能退,退一步死自己,退兩步就死全家,老天爺是瞎兒聾子它什麽都看不到!

  除了不能退,還有一個心魔就是人得識字兒,隻要餓不死,那就想法兒識字兒去!

  如此,如今誰要是識字識數,到了陳家就是被供起來的待遇。

  老陳家想的到美,兩腳泥的鄉下漢進了官身,他們再想賣一步,再向上就比登天還要難了。

  用陳四牛的話來說,他腦袋掉八次的功勳,都頂不住跟上司一頓小酒,眉眉眼眼就對了路的花腔兒。

  人家讀書人算計他們,就跟耍猴兒一般,耍了他們都不知是咋回事兒,就憋屈死人了。

  兒子常喝醉了嘮叨,老太太就記在心裏了。

  如今這毛稀的登天梯子就梗著脖子,硬邦邦的看著自己,死丫頭這是丁點兒都不知道怕啊!

  老太太陳吳氏皺著眉眼,後手緊緊握著自己的眼袋鍋子,這是打,還是不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