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局勢
作者:林清字北野      更新:2020-07-16 08:23      字數:3303
  戰爭的陰霾籠罩在潁川人民的頭上,黃巾軍大肆進攻潁川,他們的作戰意圖很簡單,拿下潁川作為自己前進的跳板,進而攻取洛陽,黃巾軍起於青兗二州,潁川就是他們前往洛陽的必經之地。

  在潁川郡地圖上看,鄢陵縣,長社縣,新鄭縣勉強可以連成一條直線,長社在中間,鄢陵在下麵,新鄭在最上麵,而黃巾軍已經拿下了鄢陵和新鄭,隻要再攻下長社,就可以長驅直入,可以說拿下這三縣,就相當於拿下了大半個潁川。

  皇甫嵩盧植朱儁率領的漢軍都在鎮守長社,和張角三兄弟的主力展開拉鋸戰,曹操和黃巾大將波才鏖戰於鄢陵,雙方暫時僵持不下,新鄭縣卻是防備空虛,被黃巾大將管亥攻陷。

  隨著戰爭的進行,出現了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各個州郡都有黃巾軍,他們殺人放火為非作歹,當地百姓深受其害,有很多原本信仰太平道的人,已經脫離了太平道的控製,也有很多人被裹挾在黃巾起義的浪潮中,成為了黃巾賊中的一員。

  而在最激烈的戰場潁川,不管是張角三兄弟的部隊還是黃巾大將管亥波才率領的軍隊,那都是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甚至在他們攻陷的城池中,百姓們生活的都更好了。

  在張角攻陷的郡縣中,就流傳著許多莫名其妙的話:什麽“打土豪!分田地!”“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諸如此類。

  而在鄢陵城外軍營中的項清也得到了王蜀的秘密情報,就是關於張角在黃巾占領區施行的政策,名叫:《黃天王朝田畝製度》。

  在仔細的翻閱過後,項清對此嗤之以鼻,一個抄襲後世太平天國運動的製度,一個已經失敗的製度,你放在東漢末年就能成功了嗎?在軍事會議上,項清也給眾將士和曹操詳細的分析了這個政策的利弊。

  對比東漢的政策,這個政策已經領先了千年,就像是把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權製度放在原始人時代一樣,那是必不可能成功的。

  現實不是小說,小說裏的主人公穿越之後,在擁有權勢的情況下,就喜歡把後世的製度放在古代施行,認為後世成功的製度,就能帶動古代社會的發展,比如二十一世紀的製度,不說大家都知道,這樣的製度放在現代那是成功的製度,放在古代那可就不一定了,那是百分之百的失敗,萬分之一的成功幾率都沒有。

  抵抗黃巾造反的漢朝將軍們,人人心知肚明,真正的黃巾軍,都聚集在潁川,而那些打著黃巾旗號,實則殺人放火的勢力隻不過是跳梁小醜,有這些跳梁小醜在,正好抹黑黃巾賊,如果黃巾軍都像是張角的部隊一樣,那漢朝直接滅亡算了。

  黃巾軍在潁川的戰術布局也是很簡單,長社縣肯定無法在短時間之內拿下,所以張角就命令管亥和波才各自率領一支偏師,波才攻取鄢陵,管亥攻取新鄭,這兩個地方被拿下之後,就可以左右夾擊長社,張角的胃口還是蠻大的,他想一口氣吃掉這波漢軍主力,然後實行下一步計劃。

  長社戰局

  焦灼,鄢陵方向也被曹操攔住,毫無進展止步不前,現在戰局的焦點就該轉移到新鄭縣,而管亥剛剛拿下新鄭縣,就已經遇到了難題。

  城牆上的缺口還來不及修補,城內的各項守城措施都沒有準備,人數也隻有八千人,他們就遇到了一支超過兩萬人的漢軍。

  這支軍隊的統帥,就是袁紹袁術兩兄弟,在接到了曹操的求援信後,他們利用自己四世三公的家族勢力,臨時拉起了一支兩萬人的軍隊,在謀士許攸的建議下,直接趕往新鄭。

  而袁紹和袁術的帳下先鋒將軍,就是未來的江東猛虎孫堅!孫堅帳下也有四員猛將,分別是黃蓋程普,甘茂韓當,孫堅率領他們趕到新鄭城下,看到新鄭的城牆還未修補,趁機發動猛烈的進攻。

  這場攻城戰進行了一天一夜,異常慘烈,當第二天清晨孫堅撤兵的時候,雙方的士兵近乎是人人帶傷,而在第二天的傍晚,袁紹袁術已經趕到了新城城下,一聲令下,新鄭的三座城門都被死死圍住,隻留下了一個缺口,這就是著名的“圍三缺一”。

  第二天的黑夜,袁紹袁術就將所有將領都召集到了中軍大帳,準備討論明日的攻城策略。

  這次袁家將統帥之權交給了袁紹,倒是給了袁術不少好處,所以袁術對統帥之位也是不太感冒了,所以坐在首位的是袁紹。

  袁紹身後站著的是顏良文醜,武將第一人坐著的是孫堅,再往後就是孫堅手下的四位,然後還有未曾露臉過得紀靈,麹義等將領,而坐在文臣首位的是袁術,後麵是許攸,還有審配逢紀,郭圖辛評等人。

  文臣武將濟濟一堂,偌大一個中軍帳,都已經有人站到外麵去了,而就在中軍帳的外麵,有兩個人就站在賬外,與賬內熱熱鬧鬧的氣氛格格不入,他們並不是袁紹或者袁術的謀士,而是前來拜訪的人。

  其中一位年長,身上的衣衫整理的一絲不苟,穿著寬大的衣衫,腰間係著寶劍,背著手耐心的等待著。

  而另一位年輕些,倒是有些不拘小節,雖然身上穿著儒士袍,但是頭發散亂,衣衫不整,看上去倒不像是個儒生,手上還抱著個酒壺,滿臉潮紅醉醺醺的樣子,雙眼都有些迷離。

  年輕人拍了拍旁邊的人,張口就是滿嘴的酒氣,他迷迷糊糊的問道:“文若啊,我們還要等到什麽時候?奔馳百裏跑到這,就是為了站在這裏等著?”

  年長者無可奈何的搖搖頭,幫年輕人整理了一下衣冠,接過了他手裏的酒壺卻發現酒壺已經空空如也了,也隻能歎了口氣笑道:“再等等吧奉孝,我聽說這位袁公子在洛陽的時候就有禮賢下士的美名,我等奔馳百裏,也不差這一時半刻了。”

  “那好吧,那就等等再說。”

  年輕人將酒壺係在腰間,也不顧地上塵土,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年長者也不管他,還是端端正正的站著,紋絲不動。

  此二人,年長者姓荀名彧,字文若,就是未來大名鼎鼎的“荀令君”,而在他年少的時候,就被稱

  為“王佐之才”,就是說他是個輔佐君王的大才。

  年輕者姓郭名嘉,字奉孝,他就是傳說中的“鬼謀!”也有一句流行的話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臥龍就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了,雖然這句話得不到證實,但是這句話也可以側麵看出郭嘉的水平至少是能和諸葛亮比的。

  “奉孝,現在潁川局勢這麽亂,你還沒下定決心嗎?”

  郭嘉搖了搖頭:“我不想離開潁川。”

  “那好吧,不過我還是要說。”荀彧說道:“潁川乃是四戰之地,天下若是有變,潁川就是經常遭受兵災的地方,最好還是離開潁川避一避吧,等到天下太平的時候再回來也不遲。”

  “哎呀我的文若兄啊,你又不是不了解我,我現在肯定是離不開潁川的,你就不用再說了。”

  兩人站在原地等候,而賬內已經爭吵的熱火朝天。

  “主公,明日我為先登!一個時辰之內,定能拿下新鄭!”

  “不妥!城內足足有八千守軍,我們不能在新鄭損失這麽多兵力,主公,新鄭縣附近田園荒蕪,城中存糧定然是捉襟見肘,我們隻需斷掉糧道,圍城數日,黃巾賊不攻自破!”

  “某不認同許軍師所說,正所謂兵貴神速,黃巾賊剛剛攻占新鄭,城牆都來不及修補,守城器械也沒有準備,此時不趁機攻城,更待何時!”

  “非也非也,黃巾賊沒有守城器械不假,難道我軍攻城器械已經完備了嗎?我們現在連一架雲梯都沒有?將軍你拿什麽攻城?”

  “我不同意,明日必須攻城!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主公速速決斷!”

  “主公,萬萬不可,此事應該從長計議!”

  ……

  眾位文臣謀士吵來吵去也沒個結果,大帳裏唾沫紛飛,武將一邊力主攻城,文臣一邊力主圍城,兩邊誰也說服不了誰,隻能看誰的嗓門大,兩邊對著喊,喊得臉紅脖子粗,聲音都已經喊到沙啞。

  袁術老神在在的坐在座位上,眯著眼睛偷瞄袁紹,心裏暗自竊喜,他就是想看看袁紹怎麽收場。

  袁紹鐵青著一張臉,怒拍帥案喊道:“夠了!別吵了!”

  主帥發話,兩邊互相翻白眼,都轉過頭去不看對方。

  袁紹憤怒的說道:“新鄭縣的黃巾賊看到你們在這裏吵得麵紅耳赤,都笑開花了!丟不丟人!”

  眾將默不作聲,袁術這時候就站了出來,笑眯眯的說道:“本初莫怪他們了,他們也是為了攻下新鄭才吵起來的,本初還是快快拿個主意吧,你是一軍主帥,大夥兒都等你呢。”

  雖然名義上袁紹是袁術的哥哥,但是袁術可從來都沒承認過袁紹這個庶出的人是他哥哥,就一直叫他袁本初,袁術心裏一直就瞧不起他,我袁術才是嫡長子!你袁本初算個什麽東西!

  難題甩給了袁紹,袁紹看著意見不一的眾人也是犯了愁,這新鄭縣就擺在眼前了,繞肯定繞不過去,那怎麽辦呢?要攻城呢還是要圍城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