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剪除姚黨
作者:晨曉晨      更新:2020-06-30 21:08      字數:4324
  蕪歌還是決定搬去神鷹別苑。她有喜的消息,也被嚴令保密。

  翌日,拓跋燾就陪著她,搬回了神鷹別苑,各自安置在原先的住處。

  拓跋燾總有種物是人非的感覺。明明舊年早春時,他們也是這樣隔壁而居,隻心境是大不相同了。

  他依舊是無賴地黏著阿蕪,事無巨細,體貼入微,甚至比以前更多了一份小心翼翼。他早不是那個脫韁野馬一般的男子了。他錯覺自己的命門都被這個清冷如骨的女子捏死了,無處遁逃,且甘之如飴。

  可是,無論他如何甜膩,他們之間還是有了隔閡。雖然他們之間從前也不見得兩情相悅到此誌不渝的地步,但如今卻像隔著一層看不見摸不著的牆。

  拓跋燾覺得阿蕪像一隻刺蝟,牢牢把自己捆裹著,無論他如何靠近,都是徒勞。那種感覺說不明道不清,阿蕪對他的好意,甚至是觸碰,並未抵觸,但他總感覺從前明明都已經走進去的心門,似乎已經對他關閉了。

  自作孽不可活。

  他自覺是咎由自取,好不容易才捂熱的心被他傷了個透心涼。回想起玉娘的事,他也道不清自己是存了僥幸之心,還是鬼使神差,他分明知曉阿蕪的性子,眼睛裏揉不進半點沙子。她沒明說容不下玉娘,隻是她不屑於開口吧。

  拓跋燾覺得阿蕪像是他命定的劫數。他從未想過會因為鍾情哪個女子而解散後宮。可如今,他連自幼陪伴他長大的玉娘都顧不得了。

  他苦笑,如此說來,阿蕪算是他命定的救贖。他與玉娘的過去雖談不上不倫,卻是折磨他多年,掙不脫放不開,解不清理還亂的關係。

  他不容阿蕪說出口的分手,逼得他不得不斬斷那段過往。似乎連疼痛都不曾有,隻剩些許涼薄的不忍和愧疚。

  “阿蕪,這些錦鯉自從你搬回來之後,肥了好多。拓跋燾為阿蕪置備的院落,和她在永安侯府的閨房相似,相似的假山流水,相似的湖心亭。他在蕪歌撒完一袋子魚餌後,又遞給她一包:“喂完這包不好再喂了,它們不知饜足的。

  蕪歌從涼亭探頭瞧著簇群著搶食的錦鯉,勾唇笑了笑:“人也不見得知曉饜足。總是得隴望蜀的。

  拓跋燾的臉不自然地紅了紅。

  蕪歌這才驚覺似乎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了。她撒完那袋子魚餌,拍了拍碎屑,接過拓跋遞過來的帕巾擦了擦手,岔開了話題:“你怎麽這麽早就來別苑了?朝堂不忙嗎?

  朝堂是很忙的。封妃大典後,拓跋燾就開始大肆剪除姚氏一族的勢力。蕪歌在大典上是親眼見到新帝和姚氏一族魏晉分明的陣營。

  拓跋燾從前對養母的母族還存了幾分忌憚和隱忍,如今,卻有些不管不顧的絕然了。先是以皇帝親征期間,太傅太保姚振海監國不力,縱容佛教風行,子民出家,耕地減少為由,對姚振海連貶三級,褫奪太傅太保頭銜。

  繼而又有人告發姚家嫡三子為陣前假意有疾,臨陣脫逃,陣後又冒領戰功,陷害功臣。在大魏,全民皆兵,男子若非家中獨子,或有殘疾和頑疾,是必須服兵役上戰場的。逃避兵役已是可恨,奪人軍功,更是民憤滔天。

  拓跋燾一聲令下,直接從姚府拿了人,直接在菜市口斬首示眾,姚振海甚至沒來得及入宮求情,姚太後得到消息時,侄子的屍首已經送回了姚府。

  姚太後氣得直衝太華殿,指著拓跋燾的鼻尖,儀態全無:“你……你怎可如此?浩兒是你的兄弟,你們從小是一起騎馬長大的,難道你忘了不成?!

  禦案前的帝王清清冷冷地抬眸:“王法麵前無手足。朕要治國治軍,非得令出必行不可。正因為浩三曾是朕的兄弟,才更要以儆效尤。

  “你——姚太後氣得周身亂顫。

  “母後,姚家子嗣太不成器了,靠祖蔭能享富貴,卻享不了權貴。母後不如勸勸姚太傅,哦,不對,是姚侍郎,既然兒孫不成器,又何必強求?他們入政,是丟母後您的臉,入軍,是丟朕的臉。

  “嗬,皇上別忘了,您能登上皇位,還多虧了姚家這幫不成器的臣子。飲水思源,皇上這樣做,就不怕寒了臣子們的心嗎?

  拓跋燾爽聲大笑:“母後,所謂飛鳥盡彈弓藏,更何況姚國舅從來算不得朕的弓。他起身,走近姚太後:“母後,朕並不需要弓,因為朕就是這天下最利的劍。朕從前敬著姚家,隻因朕愛重母後您。可惜。他微微搖頭。

  “你不就是怪哀家壞了祭天禮嗎?你是不是魔障了?那是敵國派來的妖女!你竟然為了那個妖女連家國都不要了!姚太後已經是孤注一擲的歇斯底裏,冷笑,“陛下你護不了她一輩子的。你上戰場了,難不成還能帶著她不成?

  拓跋燾的麵色因為赤果果的威脅而微紅。他冷聲:“是啊,朕的確是要上戰場了,故而,在朕出征之前,姚家必須倒。他笑眯了桃花目:“謝謝母後提醒。

  蕪歌對太華殿的母子爭吵,有些耳聞。一切似乎都在她的預料之中,也是她推波助瀾的。目睹一個鼎盛家族的步步淪落,她並沒有太多暢快,反而有種似曾相識的兔死狐悲之感。

  拓跋燾把帕巾扔給宗和,扶著蕪歌落座在廊椅上,又在她身後塞了個軟墊,才不以為意地哼笑道:“朝堂那些事,說忙也忙,若想不忙,多殺幾個人,便也不忙了。他笑著舀一勺親手燉的燕窩粥,送了過去:“嚐嚐,今日的味道有沒有更好些。

  蕪歌含下那口燕窩粥,咀了咀,點頭道:“嗯,似乎是甜一些了。

  拓跋燾眨眨眼:“朕添了幾顆枸杞,子安說添這個好。說著,又一勺一勺地喂著。

  蕪歌看起來與從前並無不同,接受著身邊男子的殷勤,一副漫不經心的慵懶神色:“你就不怕姚振海狗急跳牆,你還有六個兄弟呢。我聽說拓跋丕武功謀略不輸陛下。

  “哈哈,阿蕪眼光不錯,除了朕,拓跋丕確實是最會打仗的。與其由著他被姚振海拉攏了去,不如派去柔然替朕打頭陣。拓跋燾喂完最後一口粥,一臉戲謔地擱下碗,“阿蕪,還想吃點什麽?為夫去做。

  近來,蕪歌的胃口見長,她慵懶地搖頭:“再吃都要成肥婆了。

  拓跋燾爽笑出聲,起身走過來,單膝跪在地上,伸手覆上蕪歌的小腹。暖春的驕陽斜入涼亭,正正曬在蕪歌的身上。拓跋燾覺得掌心下,暖暖的,像種了漫天的霞光。他抬眸,笑眯了桃花眼:“阿蕪怎樣都是好看的。再說如今是兩張嘴了,自然是要多吃點。

  他輕輕撫了撫阿蕪的肚子,那裏似乎是有些微微隆起,有些顯懷了。

  蕪歌看著腹中孩兒的父親,心緒翻湧,麵色卻是一味的恬靜:“又要北伐了嗎?

  “嗯。拓跋燾的目光落在掌心下的那片霞光,那是他今生的幸福指望,他淺笑,“這回,朕不會再姑息他們了,柔然也好,胡夏也好。他抬眸,笑意褪去,眸子裏洶湧的都是誌在必得,“朕都要一並拿下。北地安生了,明年此時,朕才能整軍南下。

  蕪歌的心顫了顫,慵懶絕美的神色卻無一絲波瀾,甚至關切的話語都是無波無瀾的:“那你小心些。

  拓跋燾順勢摟過蕪歌。他單膝跪著,微微傾身,麵頰貼著蕪歌的:“朕會趕在孩兒出世之前回京的。他偏頭,抵著蕪歌的額,柔聲道:“你放心,朕出征前,京裏的豺狼虎豹,朕都會把他們的爪子和獠牙都卸了。去年的事,絕不會再發生。

  他從腰封處抽出一塊碧玉令牌,塞在蕪歌手裏:“這是神鷹令。你拿著它,可以調遣神鷹營。

  玉佩分明很溫潤,似乎還帶著拓跋燾微熱的體溫。蕪歌卻覺得掌心有些膈人:“你又不是明日就出征,這麽著急給我防身做什麽?她不會拒絕神鷹營,也不會拒絕拓跋燾,雖然神鷹營對於她想做的事,有些遠水接不了近渴,但是聊勝於無。神鷹營比處處受掣肘的火凰營要好用多了。

  拓跋燾捏了捏她的手,一臉赤誠地看著她:“不止是給你防身的。你需要人手用。他們,你隨便使喚。

  蕪歌的眼角微不可察地顫了顫。她斂眸,笑了笑:“這樣不合規矩吧。

  “你先頂著用用唄。不止皇祖父可以訓練女兵的。阿蕪。拓跋燾正色,揉著她的手裹在掌心,“其實,早在舊年你出京城去雲中找朕,朕就開始訓練女暗衛了。目前還欠些火候,等到春節,應該差不多可以頂些用處了。

  蕪歌的眸光點了些訝異的亮光。

  拓跋燾笑著捏了捏她的下巴:“朕原本想訓練好了,給你個大大的驚喜的。可是。他輕輕啄了啄她的唇,解嘲地笑道:“朕有些等不及了。

  “現在,也挺驚喜的。蕪歌笑了笑,這恐怕是這些時日以來唯一舒心的笑容了。

  拓跋燾瞧著暗舒一口氣,笑著又啄了啄她的唇,無賴附體似的說道:“阿蕪,朕馬上要出征了,朕想多陪陪你和孩兒,朕今夜就搬進你房裏,嗯?拓跋燾自認當下的行徑,很有些上不得台麵,但他著實也是顧不得臉麵了。他當真受不了那堵隱形的銅牆鐵壁。

  蕪歌臉上的笑褪去了幾分,雙頰泛起一絲恰到好處的羞紅:“禦醫說頭幾個月是絕對不能同房的。

  拓跋燾趕忙點頭:“這個朕知道。旋即,他有些哭笑不得地道:“阿蕪,你想哪兒去了。朕沒動那種心思,隻是想陪在你身邊而已。

  如此,蕪歌似乎沒理由再說不了。她笑得輕描淡寫:“隨你吧。

  拓跋燾笑得眉眼彎彎,用力地啄了啄她的唇,似是不夠,摟著她好一番悱惻纏綿。

  蕪歌也道不清現如今對拓跋到底是何心境了。心底是膈應的,卻也不知道是為了謀心謀權而隱忍,還是存了幾分不舍,抑或隻是得過且過的慵懶,對於拓跋的親近,她並未多加抵觸。

  她並不反感拓跋如此形影不離地膩乎她,甚至是有些喜歡的。隻是,經過那場不值當的生氣之後,她意識到曾經立過的誓似是動搖了。

  她不容自己再動搖。她再不會把心交付給誰了。拓跋燾也好,誰都好,她隻當他們是人生裏的匆匆過客。少了誰,她還是她。

  拓跋燾當夜就搬進了隔壁。照著外人看來,帝妃前段時日的別扭,是徹底翻篇了。連拓跋燾也漸漸覺得,阿蕪對玉娘那樁事漸漸淡然了。雖然,他們之間還似隔著什麽,但拓跋燾覺得假以時日,滴水石穿,他是能再捂熱阿蕪的。

  神鷹別苑,除了定時來把脈的心一,鮮有訪客。

  自月華宮一別,蕪歌有些時日沒見到弟弟了。這日,是三嫂帶著閨女入京采辦,順道來別苑探望,便拉著慶之一同來了。

  三嫂同蕪歌說了幾句貼己話,便拉著月媽媽去下廚張羅午膳,特意給姐弟倆騰出空間來。

  婉寧陪著蕪歌的侄女芳兒,在不遠處踢毽子。十一歲的少女,身材纖細,踢起毽子來,神采奕奕。婉寧也是踢毽子的高手,兩人你一來我一回,花式百出。吸引了丫頭婆子們一並圍了過去,嘰嘰喳喳地好不熱鬧。

  暖春的和風吹著,暖陽曬著,蕪歌側倚在涼亭裏,噙笑看著嬉鬧的女子。曾經,她也喜歡踢毽子,建康城裏的貴女,鮮有花式多過她的。

  慶之站在一旁,也是一臉癡惘地看著那邊。他的目光多半落在婉寧身上。許久,他才斂眸,偏頭看向蕪歌:“我記得,從前姐姐踢毽子是踢得最好的。

  蕪歌笑了笑,眸子蒙著繾綣的清霧:“我除了刺繡,什麽都是最好的。

  慶之也笑了:“從小到大,哪怕入了太學,身邊的人議論最多的都是你,那時候我都不曉得是該揍他們呢,還是該踢他們呢。大宋之歌嘛。

  兩人臉上的緬懷笑意,都因那四字而褪了去。

  “慶兒,你要當舅舅了。蕪歌抬眸看著弟弟,眼神裏帶著希冀和竭力掩藏的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