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博豫之亂
作者:香山湖      更新:2020-04-24 19:41      字數:6108
  神秘武則天最新章節

  博州聊城琅琊王府,王妃周友芝坐在榻上,一邊抱著狸花貓小黑,不停地撫摸著,一邊監督指揮家僮們幹活。

  狸花貓小黑慵懶地躺在王妃懷裏,好不愜意,微閉雙眼享受著王妃給它按摩。過了一會,小黑覺得按夠了,喵了一聲,從王妃懷裏掙紮著跳了下來,在地毯上走起了貓步。

  周友芝關心地叫道:“嘿,小黑,別走遠了!”小黑不耳她,跑到門外去了。周友芝命正在打掃衛生的家僮朱常順照顧小黑,不讓它跑不見了。

  朱常順立即出門去看小黑。這時客堂傳來了琅琊王李衝的責罵聲,周友芝過去看是怎麽回事,原來是長史蕭德宗募集兵馬的進度太慢了,引起李衝的不滿,所以責罵他。

  周友芝勸說道:“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大郎稍安勿躁,不要氣壞了身子!”

  李衝怒氣稍息,令蕭德宗退下。周友芝又說:“反抗朝廷,大郎考慮清楚了嗎?妾並非貪生怕死,隻是咱們的實力和朝廷比起來明顯是雞蛋碰石頭,這是和尚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大郎為什麽要繼續幹呢?”

  李衝說:“不是我要蠻幹,是聖母神皇咄咄逼人,逼著我這樣幹!如果不幹,等到十二月份趕到神都朝拜,就象羊入虎口一樣送死啊!”

  周友芝說:“妾以為,如果我們主動認罪,大不了免官流放,總可以保住全家性命!”

  李衝搖搖頭說:“沒用噠,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聖母神皇已經下定決心要篡奪我李唐江山了,作為李唐宗親,宗祠所托,隻有舍命反抗一途!否則無顏見祖宗於黃泉啊!”

  周友芝默然良久,才說:“如果大郎有什麽三長兩短,妾也準備三尺白綾隨君而去!被沒入掖廷宮為奴婢比死還痛苦。”

  李衝緊緊地握住她的手,說:“哎,事到如今,隻有奮力一搏了,搏擊而死,總比送肉上砧板——找刀挨,要光榮吧!”

  周友芝滿臉愁容,回到後花園,連呼:“小黑,小黑!朱常順,朱常順!”朱常順聽到了,急忙趕來說:“唯!”

  周友芝問:“小黑呢?”“小黑?俺也正在找呢?”朱常順小心地說。

  周友芝大怒道:“從我出門開始你就在偷懶不是?”說著拿起雞毛撣子抽打朱常順,打得朱常順腦殼起皰。朱常順兩手抱頭躲閃哀叫。

  周友芝邊打邊教訓道:“你也曉得痛舍?我隻問你還偷懶不?”“不敢不敢了,俺再也不敢了!”朱常順求饒道。

  周友芝說:“給你一刻鍾時間,再找不到我的小黑,看我不打死你?”朱常順急忙出去找小黑,找遍了各個角落都沒有看見,一刻鍾很快就過去了。

  周友芝命管家責罰朱常順。管家帶了幾個人將朱常順背朝天捆綁在長條凳上,褪去他的褲子,用荊條抽打他,打得他鬼哭狼嚎,大叫人不如貓!

  這時丫鬟小紅到衣櫃裏拿衣服,發現狸花貓小黑正躲在衣櫃裏睡大覺呢,於是抱起小黑送給王妃。

  周友芝大喜,接過小黑不停地撫摸著,寶貝寶貝地叫著,竟忘了朱常順正在挨打這回事!

  管家責罰完了來向周友芝報告,周友芝這才記起來了,說:“本妃的小黑已經找到了,饒了他吧!”

  朱常順無端挨了一頓痛打,走路都一拐一拐的,在宿舍裏休養了幾天。王府的人對他漠不關心,他也傷心透頂,不想再呆在王府了。

  朱常順反複思量著到哪裏去打工,忽然想起有個親戚住在附近的莘縣,便決定到莘縣去投靠親戚。

  過了些天,朱常順的傷好了一些,能夠起床走動了,便悄悄收拾行李,打了個外出的借口,離開了王府。

  朱常順到達莘縣後,找到了親戚家,暫時住在親戚家裏。親戚幫他找工作,恰巧莘縣縣令馬玄素家缺少仆人,便介紹朱常順到他家打工。

  馬玄素是一個精明強幹的人,對待下屬比較寬容,朱常順在他家幹得很舒心。轉眼中秋將至,馬玄素派朱常順出去采辦中秋月餅。

  回來後,馬玄素分了一包中秋月餅給他,問他聊城琅琊王府的近況。

  朱常順將李衝派長史蕭德宗招兵的事告訴了馬玄素。馬玄素問:“到你離開王府時,他們招到了多少兵馬?”

  朱常順回答:“聽說招到了五千兵馬!”馬玄素立即寫了加急報告,蓋上縣衙印章,派人騎快馬上報洛陽,又派人到聊城去偵察消息。

  琅琊王李衝通過其他宗室的渠道了解朝廷的動態,得知朝廷已經知道自己招兵買馬的事情,大驚失色。

  李衝詢問王妃周友芝:“最近王府失蹤了什麽人沒有?”周友芝回答:“隻有奴仆朱常順離開王府一直未回!”

  李衝長歎一聲說:“哎,糟了、糟了,這個奴仆肯定是去告密去了!事情緊急,不能再等待下去了。繼續等待等於坐以待斃!”

  中秋節,李衝厲兵秣馬,在沙場上舉辦了盛大而隆重的中秋月餅宴,殺豬宰羊,分發月餅,有的士兵舍不得吃,偷偷地將月餅藏在懷裏,準備路上當幹糧。

  八月十七日,博州刺史、琅琊王李衝被迫在博州聊城倉促起兵,反對聖母神皇。因為過於倉促,準備不足,連討伐對手的檄文也沒有來得及寫,而且派遣出去那麽多的使者,居然沒有一個宗室王響應,相當於是零回複。

  莘縣縣令馬玄素得知李衝起兵的消息後,立即派出加急驛馬到洛陽報信,自己召集全縣兵馬約一千七百人,整裝待發,計劃在半路上邀擊李衝。

  聖母神皇收到博州急報後,命令左金吾將軍丘神勣為清平道行軍大總管,率兵討伐叛亂。不過這已經是幾天後的事情了。

  李衝和長史蕭德宗、魏司馬、典軍董玄寂等官員率領五千兵馬渡過黃河攻擊濟州,先攻打武水縣。

  李衝聽說濟州刺史薛顗正在打造兵器,準備響應他,所以計劃打到濟州,和薛顗會合,壯大聲勢,再向西麵進攻。

  武水縣縣令郭務悌聽說李衝的軍隊已經渡過黃河,急忙率領一隊衙役騎馬出城,跑到守備森嚴的魏州求救。

  莘縣縣令馬玄素得到密探的報告後,迅速率領一千七百兵馬趕往武水縣,朱常順也跟隨前往。

  距離武水縣三裏路時,密探趕來報告說李衝的兵馬已經到達距離武水縣五裏路程處。馬玄素問手下官員道:“我們是在此地埋伏邀擊李衝好,還是衝進武水縣城內,代郭務悌守城好?”

  手下官員道:“李衝有五千大軍,而我部隻有一千七百人,即使從兩邊突然襲擊,恐怕也是寡不敵眾,還是代郭務悌守城為好!”

  馬玄素大叫一聲:“好!”率領部下跑步急速前進,奔入武水縣城內,閉門登城拒守,不讓李衝過境。

  馬玄素指揮兵士正在關閉各麵城門,李衝大軍兵臨城下了。魏司馬遠遠看見武水縣南門正在合攏,急忙率兵拍馬而前,等趕到南門時,南門恰好關上了,吃了個閉門羹。

  蕭德宗命手下人推出草車塞住武水縣南門,想借著東南風的風勢縱火焚燒城門,然後乘火突破城防。

  哪知點火後風向突轉,由東南風變為西北風,大火反而燒到了自己的兵馬,前麵的人慘叫急退,部隊的士氣受到沉重打擊,眾人都很沮喪。

  典軍董玄寂原本就是被脅從的,心不甘情不願的,看到風向突轉以後,對手下戰士們說:“琅琊王與朝廷交戰,這是謀反呐!謀反得不到上天的保佑,連風也不幫助琅琊王啊!”

  李衝正在心急火燎,茫然無措,聽到董玄寂的泄氣話後,勃然大怒,當場下令殺死董玄寂。

  誰知那些招募來的董玄寂的部下,看到風向突轉、自己的首領被殺,都不聽指揮了,全部一哄而散,逃入草澤,無法阻止。

  長史蕭德宗和魏司馬看到士兵嘩變,進攻武水縣城無望,考慮到自己的一家老小,也率兵逃跑了。

  李衝急得嗷嗷大叫,阻止不住,最後身邊隻剩下幾十個家兵了。馬玄素和朱常順在城門上看到這一幕,都哈哈大笑,譏笑李衝無能!

  李衝的處境十分尷尬了,再不跟著逃跑就要被馬玄素活捉,去邀功領賞了!

  李衝隻好帶著幾十個殘兵敗將往後逃跑,渡過黃河,退回博州。馬玄素的使命已經完成,沒有率兵追擊李衝。

  二十三日,當李衝和幾十名家兵失魂落魄,十分疲憊地走進聊城城門時,沒想到守門的士兵們也反了。

  守衛聊城城門的隊正是孟青棒,隊副是吳希智,手下也有幾十人。孟青棒是典軍董玄寂的表弟,聽逃兵說表哥被殺了,發誓要為表哥報仇雪恨!

  孟青棒率領手下將刀劍等兵器打磨得油光鋥亮,遠遠地看見李衝一行走來後,指揮手下人打開一半城門,讓李衝和家兵進來一半,再突然關上城門。

  然後,孟青棒、吳希智率兵在城門內關門打狗。李衝見城門突然關上,知道中計,馬上拔出寶劍應戰。

  無奈孟青棒、吳希智以逸待勞,養兵多日,早有準備,現在在人數上又占了上風,很快將李衝手下的家兵全部殺死。

  李衝倉皇失措,一邊怒罵孟青棒忘恩負義,一邊拚命砍殺,眾人將他包圍起來。孟青棒從背後一刀砍中了李衝的大腿,李衝慘叫一聲倒地。

  孟青棒割下李衝的頭顱裝入木匣中,和吳希智一起騎上李衝的高頭大馬,直奔神都,去向聖母神皇邀功領賞去了。

  王妃周友芝聽說琅邪王已死,痛哭失聲,家裏的奴仆們爭搶寶貝,再一哄而散。周友芝看著滿地狼籍,萬念俱灰,用三盡白綾掛在梁上上吊自盡了!

  等丘神勣神氣活現地率兵到達博州時,已經無叛可平。但如果空手而回,恐怕被治勞師動眾之罪,丘哥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但博州的官吏們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仍然以為自己代朝廷平了叛、立了功,一定會有賞賜呢!

  博州的官吏們都高高興興地穿著素服,走出城門迎接丘神勣。丘神勣突然大喝一聲:“來人,將這些通敵的反賊全部殺掉!”

  可憐這些出迎的官吏們,稀裏糊塗地全部掉了腦袋。丘神勣又率部衝進城去殺了一千餘家,借博州百姓的人頭來邀功領賞。

  再來說李衝的父親豫州刺史、越王李貞,他是越國太妃燕蘋的兒子,在太宗的兒子中排行第八,所以人稱八郎,大九郎李治一歲。

  武後的姐夫賀蘭安石曾經在李貞手下當差,任職越王府功曹。垂拱四年,武後下達親拜洛水的詔書後,李唐宗室驚惶失措,互相驚擾。

  越王李貞見這位弟媳咄咄逼人,不是善類,也開始響應兒子李衝,積極備戰。他奏免豫州一帶百姓的租賦,以收攏人心。

  他又收買家僮一千人,駿馬幾千匹,對外界宣揚是畋獵用馬,其實是在加緊訓練騎兵。

  當時參與訓練騎兵的官員有:汝陽縣丞裴守德、典軍趙成美、司馬閭弘道、諮議參軍安摩訶、兵曹參軍王孝誌和蔡州長史韋慶禮。

  其中,汝陽縣丞裴守德在訓練中的表現最為突出,他長得高大結實,作戰驍勇,又善於騎射,訓練的騎兵最厲害。

  李貞和戴妃看了裴守德的表演後,十分讚賞,將女兒良鄉縣主許配給他為妻,並舉辦了熱鬧而隆重的婚禮。婚後,李貞將女婿裴守德作為心腹爪牙看待。

  李貞秘密命令裴守德到豫州境內各縣招募兵馬,打造兵器,積極備戰。

  李貞到境內各縣視察,行至蔡州城西水門橋時,看河水清澈見底,便下馬走到水邊,臨水照鏡子,結果看到水裏的倒影竟然沒有頭,心裏十分害怕,立即回身上馬而去。

  李貞收到李衝寫給他的起兵親筆信後,也寫了一封親筆信派人送給壽州刺史、駙馬都尉趙瑰,說:“本王打算總率義兵,來入貴境。敬請接洽為宜!”

  趙瑰收信後很高興,寫了一封回信,答應率兵響應。常樂公主看了信,也很高興,邀請使者進入客堂,賜茶長聊。

  常樂公主說:“為我轉告越王,本公主願與他共同前進,而不會與他共同後退。你們李唐宗親諸王如果真是大丈夫,不應該拖延至今還沒有起兵的動靜!

  我聽說北周大象二年時,大丞相楊堅攝政,欲行篡奪之事,宇文泰的外甥相州總管尉遲迥,猶能起兵相州,連結突厥,使天下響震!

  你們李唐宗親諸王,是國家懿親,宗社所托,不學尉遲迥舍生取義,還想做什麽呢?人臣麵對國患以同仇敵愾為忠,不同仇敵愾為逆,希望和李唐宗親諸王一起共勉!”

  使者將她的話都認真地記載下來,回報李貞。

  兒子李衝已經起兵了,造反的事兒已經不能再拖延了。八月二十五日,越王李貞不得不在豫州起兵響應,派裴守德率領一千騎兵攻陷了上蔡縣城。

  九月一日,消息傳到洛陽,聖母神皇任命左豹韜衛大將軍麴崇裕為中軍大總管,內史岑長倩為後軍大總管,發兵十萬討伐李貞,又派鳳閣侍郎張光輔為諸軍節度,削去李貞、李衝父子的屬籍,改姓虺氏。

  這時,李貞接連聽到李衝失敗和麴崇裕大軍即將壓境兩個不利的消息,惶遽不安,想自帶枷鎖前往神都向聖母神皇負荊請罪。

  李貞正在四處尋找枷鎖,恰巧新蔡縣令傅延慶招募到勇士二千餘人,趕來助戰。看到勇士如雲,都是來讚助自己的,李貞忽然又覺得有了造反的底氣。

  李貞改變主意,向勇士們宣告說:“諸位不要慌張,琅邪王已經攻破魏州和相州,麾旗下集兵二十萬,很快就要攻到這裏與咱們會合了!”勇士們一齊鼓掌,歡呼雀躍!

  李貞又派韋慶禮、王孝誌等人征發豫州屬下各縣兵五千人,加上二千勇士,合計七千人,分為五營。

  李貞自為中營,任命女婿裴守德為大將軍、內營總管,新蔡縣令傅延慶為副總管。以趙成美為左中郎將,押左營。

  任命閭弘道為右中郎將,押右營;安摩訶為郎將、後軍總管;王孝誌為右將軍、前軍總管。又以蔡州長史韋慶禮為銀青光祿大夫,行王府司馬。

  當此危急之時,李貞也顧不得許多,大肆派發官帽,任命九品以上的官員五百餘人,隻求能夠為自己出力即可。

  為了鼓舞部下的信心,李貞邀請道士孫文俊、恒道彥等到沙場來設壇醮祭。孫文俊、恒道彥頭戴元始冠,身穿黃裙、紫褐和五色雲霞帔,登上籙壇念咒畫符、步罡踏鬥、超度亡靈,施法畢,留下大量的辟兵符而去。

  李貞又邀請高僧雲宣、和智大德到軍中誦經祈福,並為辟兵符開光點眼。雲宣、和智大德身披七衣袈裟,一邊念咒,一邊用朱砂筆點擊辟兵符,意思是將靈力注入其中,可以保證佩帶辟兵符的人刀槍不入!

  送走高僧大德後,李貞把辟兵符分給家僮和眾將士佩帶,大力宣揚道:“這些辟兵符都是經過開光點眼的,帶上此符,太上老君和如來佛祖就會保佑你噠!”

  不久,麴崇裕大軍到達豫州城東四十裏處暫駐,李貞派遣幼子李規和女婿裴守德率領騎兵迎戰,結果一觸即潰,大敗而歸,又逃回汝陽城。

  李貞嚇得麵如土色、兩腿篩糠,趕緊關上城門閉門自守。

  九月十一日,麴崇裕兵臨城下,李貞束手無策,城門很快失守。李貞的家僮們拿起刀劍在王府門口保衛李貞。

  李貞歎息著對家僮們說:“哎,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本王怎麽能夠讓你們坐待戮辱?都散了吧,各自逃生去吧!”

  說完,李貞回到臥室找出毒藥,服毒而死!

  家僮們見狀一哄而散,碰上衝進城來的軍隊,紛紛丟下兵器投降!

  李規縊殺其母戴妃後,也上吊自殺了。裴守德和良鄉縣主互道珍重,黃泉再見後,也一起上吊自殺了。

  麹崇裕率兵殺進越王府,斬下李貞、李規父子和裴守德的首級,裝入匣子中,傳首東都,梟於闕下。

  博豫之亂至此平定!

  事後,聖母神皇任命文昌左丞狄仁傑為豫州刺史,以安撫豫州百姓。張光輔在豫州收治亂黨,定罪六七百家,籍沒五千餘口。司刑使催促狄仁傑行刑。

  狄仁傑認為判決有誤,請求延緩行刑,上密奏說:“這些人都是被脅迫作亂噠,並非本心所為,請加仁恤。”聖母神皇同意,將他們免死流放豐州。

  張光輔又縱容部下將士恃功勒索,狄仁傑拒絕了他們。張光輔大怒道:“你這州官怎麽敢怠慢元帥?”

  狄仁傑義正辭嚴地回答:“明公放縱將士,暴掠百姓,以殺降為功!越王李貞禍亂豫州,可是現在死了一個李貞,卻又生出了一萬個李貞!狄某恨不得尚方斬馬劍,加於明公之頸,就算狄某死了,也心甘情願!”

  張光輔懷恨在心,回朝之後報告聖母神皇,說狄仁傑出言不遜,毀傷大臣。狄仁傑因此被左遷為複州刺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