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萬象神宮
作者:香山湖      更新:2020-04-24 19:36      字數:5453
  神秘武則天最新章節

  明堂是儒家經典所記載的周天子布政宣教之所,國家祭祀、朝會、慶賞、選士等盛大典禮均在明堂舉行,不僅神聖而且神秘。

  自隋開皇以來,關於明堂的爭議以曆四帝而無果。不是因為國力不盛,而是因為一百個學士就有一百種意見,各抒己見、群議不決造成的!

  巨儒碩學也不清楚這明堂到底是什麽樣子,應建在哪裏,有多大規模,查遍曆朝典籍也找不到具體線索,隻有一些零散的碎片。

  東漢講學大夫淳於登曾說:“明堂應該位於國都的南邊,皇宮三裏之外,七裏之內處,屬於八卦圖中丙巳巽之地,在西南方位!”

  “明堂的外形應是上圓下方,八窗四闥。它是天子布政的宮殿,所以稱為明堂!明堂雄偉盛大,周公曾經在明堂祭祀周文王,以上帝五精之神配享!”

  《盛德記》說:“明堂,自從古代的夏朝就有了,共有九殿,每殿有四門八窗,共三十六門七十二窗。古代是用茅草蓋屋,上圓下方,用來接受諸侯朝拜!明堂的殿基周圍有水池環繞,就象周天子設立的大學辟雍一樣!”

  《明堂月令》說:“明堂,高三丈,東西寬九仞,南北長七丈,上圓下方,四堂十二室,每室有四門八窗。明堂的宮殿呈正方形,每邊三百步長,位於近郊三十裏處!”

  《周禮·考工記》說:“明堂,是周文王的宗廟,夏朝稱為世室,殷朝稱為重屋,周朝稱為明堂。明堂東西長九丈,南北七丈,堂高一丈。共有五室,每室二丈,用茅草蓋頂。”

  儒士許君謹說:“天子建造明堂,是用來通神靈,感天地,正四時,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顯有能,褒有行的啊!”

  武後決心建成明堂,因為建成後,不僅可以祭祀祖先、發揚國威,還可以為她登基營造神聖的氣氛。

  但她查找的古代資料都是零散的,沒有具體的形製,巨儒碩學關於明堂的爭論也是喋喋不休,那麽她該怎麽辦呢?

  武後認為,既然巨儒碩學也不知道,那麽就沒有必要跟他們浪費時間,所以武後不問諸儒士,隻與北門學士商議明堂製度,明堂的建設方案被很快確定。

  周思茂說:“如果明堂修建在丙巳巽西南方位,離皇宮太遠,出宮布政十分不便,不僅擾民,還要加強保安工作,顯然十分不便!”

  胡楚賓說:“我覺得明堂可以建在皇宮以內,就在南邊正殿位置很好!”

  苗神客說:“關於明堂的外形,我認為可以建設三層,底層建為正方形,象玉印一樣方正。中層可以建為八邊形或十二邊形,頂層可以建為二十四邊形或圓形,覆以圓蓋!”

  武後說:“你們的想法都很有建設性、啟發性,下一步要形成建設方案,確定下來,然後請畫師設計圖紙,準備破土動工!”

  到了垂拱年間,武後命著名畫師毛婆羅根據北門學士討論確定的明堂建設方案設計施工圖紙。

  那毛婆羅是新羅人氏,喜歡手工藝技術,擅長繪畫和鑄造,是尚方監工匠,著有《圖繪寶鑒》。他接到任務後,立即按照建設方案進行設計繪畫。

  施工圖紙畫好後獻給武後。武後召集尚方監、將作監官員進行討論修改並商量動工建設事宜。

  當時,白馬寺寺主薛懷義已經完成了白馬寺和佛授記寺的修繕擴建工程,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所以也被邀請參加了明堂的建設會議。

  薛懷義學過木工,建過豪宅,有大量的實踐經驗,加上他頭腦靈活,不愛儒家經典的約束,在會議上侃侃而談,口若懸河,提出了很多新穎的構思。

  薛懷義說:“明堂既然是明天道之堂,那麽就要按照天道行事。天子與天相通,體現在都城布局上就是洛水貫都,體現在明堂建築上,就是天圓地方!”

  “正殿夯土基址設計為正方形,象征地方和一年四季。第二層設計為十二變形,象征一天十二個時辰。第三層設計為二十四邊形,象征二十四節氣。上麵兩層都用青琉璃瓦覆蓋為圓形,象征天圓!”

  “第一層方正台基上可以圍繞圓形大堂建設四座宮殿,至於每夜宮殿是采用四門八窗,還是兩門七窗,臣以為都行!”

  “台基采用三層漢白玉台基,再在明堂的殿基周圍挖掘水池環繞,在水池上麵修建橋梁通達四周,和大學辟雍一樣!臣以為古人正確的就應該采納,不好看的可以更改,不需要拘泥於古人。”

  武後連連點頭讚許,誇獎薛師對建築有巧妙的構思。最後綜合各方的意見,對明堂設計圖紙進行修改定稿,命毛婆羅重新繪製。

  到了垂拱四年,武後加快向帝位衝刺的步伐,必須盡快建成明堂,作為登基稱帝布政之所,根據以前討論的結果,秉持我的地盤我作主的理念,按照怎麽方便怎麽來的原則,決定就在乾元殿台基上營建明堂。

  仲春時節,武後下令拆毀神都太初宮的乾元殿,就在原址修建明堂,由白馬寺寺主薛懷義大師入宮主持督辦,營建明堂。征集全國的名工巧匠匯聚神都,前後役使工匠數萬人。

  左補闕王求禮對一個沒被閹割的大男人跑到皇宮裏和一群女知識分子在一起工作感到不滿,雖然宮內有羽林軍守衛,但還是有些不放心。

  他上表說:“太宗時,有位樂工羅黑黑善彈琵琶,太宗將他閹割以後,才讓他入宮指導宮女。陛下如果認為薛懷義有巧性,想在宮中驅使,臣請將他閹割,免得擾亂宮闈!”

  表上後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正直朝士們有些義憤填膺,但也無可奈何。

  薛懷義任命阿舅苗大興為明堂監工,和能工巧匠們一起入宮營建明堂。他給苗大興開出了每月十萬個銅錢的天價工資,反正內府庫裏有的是錢!

  苗大興高興得合不攏嘴,用這錢在洛陽和長安都購買了房子,還買了馬車、田產和奴仆,過上了土豪式的生活。

  建築明堂最重要的就是夯實地基插好通天柱,明堂的地基平麵是八邊形。薛懷義指揮工匠在八邊形的中間挖了一個巨形大柱坑。

  大柱坑裏計劃填進四塊巨大的柱礎石,作為通天柱的支撐。工匠們在周邊的石山上找到了巨石,想辦法用車子拖進洛陽城,進行切割打磨。

  苗大興指導工匠在切割打磨好的四塊巨石上開鑿圓形的榫眼,然後用工具吊入大柱坑裏填埋好。

  通天柱需要用到三根千年古木,千年古木到哪裏尋找呢?苗大興認為嵩山和江淮一帶盛產古木,薛懷義決定分頭尋找。

  薛懷義帶領木匠乘坐馬車前往江淮一帶搜尋古木,沿路有蘇常侍和金吾衛陪伴保護。薛懷義一行走到盱眙,聽一位老農說附近的山上有古木,於是帶隊前往察看。

  進入一片原始森林,但見山水相連,古木遍坡,高大的巨樹拔地而起,淺青的草地上鑲嵌著大片的墨綠,飛濺的溪流打破了森林的寧靜,清芳拂麵,鳥鳴悅耳,各種粗細不同的藤纏繞在樹木上形成不同的形態。

  薛懷義手持一根竹杖,一路打草驚蛇,走到山頂舉目四望,忽然看見遠處有一棵高大而粗壯的樹木,立即歡呼奔往。

  下山時,一個木工突然慘叫一聲,眾人圍攏來查看,原來是腳被一條毒蛇咬傷了,毒蛇見眾人動靜大,掉頭鑽進灌木叢了。

  薛懷義仔細查看了木工的傷痕,命藥童捆紮他的小腿,割肉放毒血,自己去找草藥。不一會兒,薛懷義扯了一把半邊蓮草過來,把它敷在木工的傷口上,可以起到抗菌、消毒和止血的功效。

  木工的傷口漸漸有了好轉,薛懷義派藥童留下來照料他,其他人繼續前進。

  來到樹下,一個木工驚叫後退,指著樹上叫道:“蛇,好大的蛇!”薛懷義定睛一看,說:“哪裏有蛇?分明是纏繞在樹幹上的藤條嘛!”

  這棵樹高約四十米,直徑約有五米,十個人才能合抱過來,碗口粗的藤條纏繞在樹枝上,就象巨蟒一樣。

  幾個木工不禁跪下叩頭,稱為樹神。薛懷義繞著古木走了一圈,用鋸子在樹幹上拉了幾下,十分滿意,決定將它鋸倒運往洛陽。

  木工們用墨鬥彈線,然後從四麵八方一齊用利鋸平行切割,鋸了很久也隻是割了一淺層而已。

  當地人說這座山上有老虎、野豬和毒蛇出沒,薛懷義看天色已晚,便帶領眾人回城了。回城後,拜訪縣令,縣令見到蘇常侍和金吾衛,知道是宮裏的貴人來了,趕緊下拜。

  薛懷義說明來意,請縣令派遣衙役,帶上大刀和弓箭,在千年古木周圍保護,防止虎狼侵擾,又聘請一個捉蛇師。

  第二天,薛懷義帶領眾人在千年古木附近安營紮寨,白天由衙役提刀帶弓在周圍巡邏,敲鑼打鼓驚嚇猛獸。夜晚在營地附近點燃火把,埋伏陷阱。

  這樣一來連續多日安然無事,木工們順利鋸倒了千年古木,然後將巨大的樹幹拉到山坡上往下一推,發出一陣轟隆隆的大聲,巨大的樹幹滾入河中,一直漂流到寬闊的淮水。

  水上有船夫跟蹤,巨木順著淮水漂流到通濟渠,再轉運到洛陽。

  薛懷義又到其他地方砍伐了兩根古木,順河東下,轉動洛陽。苗大興在神都指揮、監督工匠們切削各種宮殿構件,完成各種榫卯結構木器,等巨木一到即可進行架設拚裝。

  明堂營建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端午節後,群臣請為武後加尊號為“聖母神皇”,武後欣然應充,命尚方監製作了三方玉璽。

  薛懷義回到神都,將三根巨木運到伐木場進行加工,運用楔釘榫工藝將三根巨木拚接為一根通天柱,全長86米,然後吊裝到柱礎石上插牢。

  通天柱一立,其他鬥拱梁架就可以迅速搭建了。原乾元殿的柱子、棟梁、窗格、地磚等都可以重新利用,因此明堂的建設進度非常快。

  十二月二十七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巍峨高聳、金碧輝煌的明堂建成了,僅僅曆時十個月。這是集舉國之力傾情打造的結果。

  當薛懷義向聖母神皇報告明堂大成時,聖母神皇讚揚了他,說要給他一個大大的驚喜!

  聖母神皇興致勃勃地帶領文武百官參觀剛建成的明堂。

  隻見明堂建在三層台基上,台基是正方形的,每邊長88米。明堂非常高,有88米高,是當時最高大的木結構單體建築。頂部是一丈高的飾金寶鳳。

  文武百官從水池上的白玉橋走過,進入明堂參觀。台基上東西南北有四座大殿,東邊稱為青陽,南邊稱為明堂,西邊稱為總章,北邊稱為玄堂。

  每座大殿都有左右房,深長寬闊。中間的圓形大殿是端扆殿,走到裏麵可以看到十個人才能環抱的通天大柱,飾以紅漆,上麵有龍風盤旋。

  裏麵高闊空曠,富麗堂皇,氣象萬千,地麵鋪設有金磚、花席,擺置有黼扆、熏爐、香案和燈台。

  明堂堂體共有三層,下層為平麵正方形,象征四季,是天子在四季頒布政令、舉行朝會的地方。

  中層為十二邊形,象征十二時辰,是供奉祭祀祖宗的地方。上層為二十四邊形,象征二十四節氣,是供奉祭祀五方天帝神位的地方。中、上層均為圓頂,圓頂上還裝飾有金龍。

  這輝煌的建築令文武百官感到耀眼眩目,文武百官紛紛表示驚歎,就象阿裏巴巴進入藏滿珠寶的山洞一樣,被珠光寶氣炫耀得睜不開眼睛!

  聖母神皇十分滿意,稱讚明堂有方正,有圓通,方圓相間,氣象萬千,象征天地萬物蓬勃生長,當場賜名“萬象神宮”。

  萬象神宮的牌匾和楹聯題字由三十歲的大書法家、直鳳閣鍾紹京書寫。

  鍾紹京寫的《靈飛經小楷字帖》流傳至今,他的書法峻利豐秀,筆勢圓勁,筆法遒勁精妙,回腕藏鋒,得到王獻之的神髓。

  聖母神皇在萬象神宮接受群臣朝賀,然後設宴賞賜群臣,當眾稱讚薛懷義的營建大功,冊封薛師為左威衛大將軍、梁國公。

  薛懷義受寵若驚,大喜過望,他終於有了正式的官職和崇高的社會地位了!他激動地三呼萬歲,拜謝聖母神皇。但文武百官卻露出鄙夷的神情,並不以為榮。

  聖母神皇又在會上宣布準許普通民眾參觀萬象神宮。

  公開允許神都婦人及諸州父老進入皇宮中參觀宏偉的金碧輝煌的萬象神宮,毫無疑問是石破天驚的一個創舉,體現了她順天應人、包容天下的寬宏胸襟!

  普通民眾參觀萬象神宮的活動一直持續了九天。老百姓參觀後到宮外大力宣揚萬象神宮“鐵鳳入雲,金龍隱霧”的奇觀。有的人傳得更神,說他站在離神都一百裏外的山上,還能遙望到萬象神宮!

  聖母神皇和文武百官正歡宴間,一隻鸚鵡飛過明堂,一道金光照在聖母神皇的身上,這道金光隻有她一個人能夠看見。

  聖母神皇順著金光看去,隻見無量光佛在距此十萬億刹西方極樂淨土講經說法,廣度無邊眾生,成就無量功德。

  無量光佛身高約有五百丈,從下仰望,直入雲天。那道金光就是無量光佛發出的大慈光,遇見者能夠避免一切痛苦。

  聖母神皇感動不已,即令梁國公薛懷義在明堂的北邊十六米處再修建五層高的天堂,以貯存無量壽無量光大佛像。

  又下達《令禮官詳定享明堂禮儀詔》,說:明堂開乾坤之奧策,法氣象之運行,能使災害不生,禍亂不作,自己將於來年正月一日宗祀三聖,以配上帝,宜令禮官博士祥定祭祀禮儀,務從典要,速以奏聞。

  禮官博士們當然不敢怠慢,趕緊連夜討論,擬定大饗萬象神宮的禮儀程序獻上。聖母神皇派有司按禮儀程序安排布置,提前準備好祭祀物品。

  朝臣們參觀萬象神宮後紛紛賦詩讚頌,有的說:“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清樂動千門,皇風被九州。”

  有的說:“穆穆聖皇,雍雍明堂。天子臨禦,萬玉鏘鏘。”還有的說:“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佩鳴相磨。”

  左補闕王求禮卻冷不丁地給興奮的她潑了一瓢冷水,上書將萬象神宮比作夏粲的瑤室和商紂的瓊台,希望她能象古聖先賢一樣居住在茅屋裏治理天下。

  聖母神皇閱後一笑了之,並不怪罪他。

  轉眼到了正月一日,聖母神皇在萬象神宮舉行祭祀大典,

  她身著袞冕,腰搢三尺長圭,手執二寸鎮圭為初獻,先祭祀昊天上帝座,然後祭祀高祖、太宗、高宗,然後祭祀魏國先王,最後祭祀五方帝座。

  禮畢,李旦為亞獻,接著上場進行祭祀大禮,李成器為終獻。

  大饗禮畢,聖母神皇走出明堂,騎上寶馬,拍馬衝上太初宮則天門,然後在高頭大馬上展開七彩祥雲錦緞聖旨,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永昌。

  休息一天,聖母神皇坐在明堂中間高高的禦座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然後在萬象神官布政,頒發九條臣規以訓示百官。

  聖母神皇又在萬象神官大宴群臣,吐蕃、吐火羅、朱俱半國、播仙城使者等也前來祝賀拜壽,湊個熱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