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後漢書注
作者:香山湖      更新:2020-04-24 19:36      字數:4979
  最快更新神秘武則天最新章節。

  當天後召喚武承嗣來京,並組建北門學士政治班底的時候,雍王李賢已經二十歲了。他認真研究過天後建立政治班底的方法和過程,也開始試著招攬人才。

  上元二年六月五日,雍王李賢被立為皇太子,天皇、天後在洛陽為他舉行了盛大的立太子禮儀。這也是天皇第三次冊立太子了。

  數月前,朝廷討論過天後攝知國政的問題,雖然被郝處俊諫止,但不久太子李弘的病情持續惡化,於四月病逝於合璧宮綺雲殿,那麽在李賢剛剛被立為太子之際,天皇必然繼續依賴天後的政治班底治國理政。

  李賢成為太子後,也慷慨激昂,俯視天下,逐步建立自己的人才庫,他的方法就是為範曄的《後漢書》作注。

  為什麽要為《後漢書》作注而不為其他的史書作注呢?因為《後漢書》所記載的曆史和當時的政局頗為相似,李賢和他手下的東宮官員都對《後漢書》很感興趣,想借注釋《後漢書》來警醒天後,並供天皇借鑒!

  在東宮崇教殿,李賢召開了注釋《後漢書》的動員大會,參會人員注要有:太子左庶子張大安、太子洗馬劉訥言、洛州司戶格希玄、學士許叔牙、史藏諸、成玄一、周寶寧等文化人才。

  李賢指著案幾上擺放的一大堆卷軸,說:“這套《後漢書》記述了自後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元年到孝獻皇帝劉協建安二十五年的曆史,共計一百九十五年!”

  “內容繁多,需要注釋的地方也很多,工作量很大,所以希望各位同仁勤奮勞動,努力工作,抓緊時間,爭取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所有的工作任務!”

  眾人一起鼓掌。張大安補充說:“這套《後漢書》不僅包括了本紀列傳,還包括了從律曆上到輿服下的三十卷誌文,需要博學多才的各位學士共同參與,才能編輯完善。”

  劉訥言也發言道:“劉某不才,精通《漢書》,曾教過很多學生。和《漢書》比較起來,這套《後漢書》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增加了《文苑傳》《宦者傳》《黨錮傳》《獨行傳》《方術傳》《逸民傳》《列女傳》等七個類別,值得各位學士仔細品味,刻苦鑽研呐!”

  眾人稱是。李賢作了總結發言,張大安進行了任務分工。

  接下來,各位學士領取自己職責範圍內的《後漢書》卷軸,先行謄抄,再在疑難問題後和需要訓詁之處用朱筆作注解。

  李賢和張大安負責注釋《皇後本紀》,謄抄到“自古雖主幼時艱,王家多釁,必委成塚宰,簡求忠賢,未有專任婦人,斷割重器。唯秦羋太後始攝政事”這一句後,李賢提朱筆為羋字注音,說是“羋,音亡爾反”。

  繼續讀下去,“故穰侯權重於昭王,家富於嬴國”。張大安查找古書,李賢看後終於明白了,太後攝政的故事始於秦昭王的母親宣太後羋八子,宣太後攝政後,任命同母弟魏冉輔政,封為穰侯。

  李賢對此詳細注釋,心想:這不是和天後重用武承嗣很象嗎?後麵更令人心驚膽戰,“漢仍其謬,知患莫改。東京皇統屢絕,權歸女主,外立者四帝”。

  後漢仍然延續了權歸太後的錯誤政策,知患不改,導致安帝、質帝、桓帝和靈帝四帝外立。

  “臨朝者六後”,李賢注釋道:自章和二年後漢孝和皇帝劉肇開始,先後有六位太後臨朝稱製,分別是:章帝竇太後、和熹鄧太後、安思閻太後、順烈梁太後、桓思竇太後、靈思何太後。

  太後臨朝稱製後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賢以專其威。

  張大安注釋道:殤帝駕崩,鄧綏太後和她的哥鄧騭等迎立安帝,隻有十三歲。衝帝駕崩,梁太後和她的哥梁冀迎立質帝,年僅八歲。質帝駕崩,又迎立桓帝,十五歲。桓帝崩,竇太後與其父竇武迎立靈帝,也隻有十二歲。

  這樣做的結果是“任重道悠,利深禍速。身犯霧露於雲台之上,家嬰縲絏於圄犴之下。湮滅連踵,傾輈繼路。而赴蹈不息,燋爛為期,終於陵夷大運,淪亡神寶。《詩》《書》所歎,略同一揆。故考列行跡,以為《皇後本紀》”。

  這段話有些隱諱之詞,張大安翻查古籍經典,好不容易才弄明白,寫成通俗易懂的注釋,讓李賢看明白,意思是:

  太後掌管天下的任務很重大,道路很長遠,不是誰都能駕馭得好的。權力大,帶來的利潤也大,外戚無功受祿,遭受到的禍患也來得很快。

  中常侍曹節矯詔誅殺大將軍竇武和太傅陳蕃,幽禁竇太後於南宮雲台。郎中謝弼上封事給靈帝說:“竇太後援立陛下您這個明君,而您卻讓她幽居空宮,如有疾病駕崩,陛下有什麽麵目以見天下?”

  這隻是太後當權失敗的一個例子,外戚身陷囹圄的情況還有很多,一旦天下失禦,就象翻車一樣,一輛接著一輛。因為利益的緣故,外戚們都願意飛蛾赴火,自取滅亡,最終導致國運交替,帝位傾覆!

  李賢看後,如獲至寶,誇獎了張大安,將《皇後本紀》精心編撰成書,準備獻給天皇禦覽,以逼退天後。

  《皇後本紀》中記載的和熹皇後鄧綏治理天下很不錯,安民有功,天後奉她為楷模。鄧綏入宮時,身材修長,姿顏姝麗,左右驚為天人!

  她當太後,臨朝稱製終身,號令自出,非常勤政務本。每次聽說發生饑荒,她都要自責減膳,半夜起床處理政務,達旦不寐,以救災厄,所以國家雖然出現了十年的水旱災害以及四夷外侵,但都被鄧綏平定下來,百姓重新豐衣足食!

  即使是鄧綏這樣難得的太後楷模,也受到後世道德人士的指責,說她不能學周公還政成王,使嗣主側目,斂衽於虛器。而且鄧綏駕崩後,她的哥大將軍鄧騭和太尉楊震等都被宦官譖殺了。

  李賢的結論是:無論如何,天皇都不應將權柄交給天後,太後當權不可能完美無缺,都會留下各種後遺症。

  李賢在著書立說的時候,和叔叔曹王李明和七伯蔣王李惲有來往,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愛好,都對文化藝術有興趣,都對太後當權表示不滿。

  但這兩位王爺在外麵的名聲都不太好。李明的母親就是巢刺王李元吉的妻子楊妃,楊妃被李世民收納後生子李明,李明被過繼給李元吉為後嗣。

  李明出任刺史時,不愛遵守國家法律規章,任性而為,受到長史孔禎的勸諫,而他很不耐煩。平時沒事就在書房練習飛白體書法,翻看古籍,能為《後漢書》注釋提供一些資料。

  蔣王李惲便是和滕王李元嬰一起被天皇賞賜麻繩來穿銅錢的那位王爺,他貪婪成性,實封八百戶還不夠,喜歡橫征暴斂,治下百姓愁苦不堪。他的好處是有錢,能夠為李賢提供一些經費。

  天後自從代理政事後,注意培養耳目,監控朝廷各級官員的動靜,東宮的一舉一動自然也逃不過她的千裏眼。

  天後密切注視著李賢的動靜,發現李賢在注釋《後漢書》的過程中,言論有些激進,有逼自己退居後宮的意圖,便利用以前掌握的黑材料,指示有司彈劾慈州刺史、杞王李上金有罪。

  李上金因此解官,於澧州安置。李上金是天皇第三子,宮女楊氏所生,是李賢的三哥。三哥被貶,李賢能不警惕並反省嗎?

  天後這樣做的意思是敲山震虎、殺雞儆猴,借貶李上金一事給了李賢一個下馬威,讓李賢知道她的厲害。

  李賢有些害怕,便想撂挑子不幹了,對天皇說了些想遜位的話。天皇為他打氣加油,勸他不要顧慮。

  重陽節前,按天皇的安排,左仆射劉仁軌、右仆射戴至德、侍中張文瓘、中書令郝處俊並兼太子賓客,以宰相身份兼職東宮,輔導太子李賢。

  這是原來輔佐李弘的一套班底,現在都給了李賢,顯示了天皇鞏固李賢太子地位的決心,打消了李賢的顧慮。

  第二年春天,大地脫下了白色的棉襖,換上了綠色的新裝,小草和樹枝都長出了嫩芽,鴛鴦戲水,蝴蝶雙飛,各色鳥兒叫鬧枝頭!

  天皇和天後在杏園中欣賞著滿園春色,忽然收到陳州刺史的奏報,說是有幾萬隻鳥兒跟從一隻美麗的鳳凰自東往西飛過,前後翔從,行列整齊,五顏六色分為十幾群!當地人都是頭一次見到這種奇觀,真是我大唐祥瑞。

  天皇十分高興,天後說:“這種奇觀不就是有鳳來儀嗎?恭喜九郎,九郎治下國阜民安,請改年號為儀鳳如何?”天皇點頭讚許。

  天後又說:“九郎可曾記得,東嶽封禪前,曾答應要遍封五嶽,如今離東嶽封禪已經過去了十年。時不我待,趁天賜吉祥,趕緊封禪中嶽吧!”

  天皇笑道:“好啊,娘子的每一條建議都很好,都符合天地神明的意思,我豈能不從?嗬嗬。”於是下詔準備封禪中嶽。

  不料到了閏三月,吐蕃侵犯鄯州、廓州、河州和芳州,天皇命令右監門中郎將令狐智通征兵抵禦吐蕃,又下詔停封中嶽。

  這段時間,李賢和東宮學士們都在抓緊時間注釋《後漢書》。崇賢館學士許叔牙和周寶寧負責《列女傳》的注釋工作,

  許叔牙是一位眼睛近視的老先生,有七八十歲了,他擅長《毛詩》《禮記》,曾經編撰《毛詩纂義》十卷獻給李賢。李賢賜帛百段,將《毛詩纂義》交付司經局抄寫傳播。

  許叔牙說:“《詩經》《尚書》說女德的曆史很久遠了,例如《關雎》就是講後妃的道德!老夫眼睛不好使,就由寶寧執筆朗誦,老夫講解吧!”

  周寶寧表示同意,於是由周寶寧讀,有疑問就問許叔牙,許叔牙講解,周寶寧執筆記下作注。

  周寶寧讀到“梁嫕、李姬各附家傳”時,不知梁嫕、李姬是誰?許叔牙說:“梁嫕是梁竦的女兒。李姬是李固的女兒。”這樣注釋一下就很清楚了。

  講到鮑宣的妻子桓少君,雖然出生富豪家庭,但嫁給清苦的鮑宣後,能和鮑宣一起共挽鹿車步行拉回鄉村,行拜姑禮,然後提甕從井裏汲水。

  鄉鄰都稱讚她夫妻同心,安貧樂道。鮑宣在賢妻的輔助下官至司隸校尉。她的孫子鮑昱曾經從容問她道:“太夫人還記得共挽鹿車的時候嗎?”

  桓少君回答:“先姑有言:存不忘亡,安不忘危。我怎麽敢忘記呢?”先姑的意思不好懂,許叔牙講:“《爾雅》說:舅姑活著稱君舅、君姑,死了稱先舅、先姑。存不忘亡,安不忘危,是《易?係辭》裏講的。”

  洛州司戶格希玄路過書房,聽到了,連聲叫好。周寶寧又講薑詩的妻子龐紅梅的故事,說龐紅梅的大孝感動了東海龍王,使其屋舍旁邊出現了湧泉躍鯉的奇觀!連赤眉軍散兵經過,都恭敬地說:“驚大孝必觸鬼神。”

  學士史藏諸過來幫忙朗讀周鬱的妻子趙阿的故事。趙阿對左右人說:“我無樊衛二姬之行,故君以責我。”史藏諸表示不懂樊衛二姬的意思。

  許老先生搖頭晃腦,說道:“楚莊王愛好田獵過度,樊姬故意不吃新鮮的野雞肉,以此進諫楚莊王,勸他少田獵。齊桓公愛好音樂過度,衛姬故意不聽五音,以此進諫齊桓公,勸他少聽音樂。”史藏諸這才明白了。

  又共同學習曹世叔的妻子班昭的事跡,成玄一感歎道:“班昭博學高才,在東觀臧書閣續寫其兄長班固的《漢書》,皇後拜她為師,稱呼她為大家!四方貢獻奇珍異寶,由班昭創作賦頌,宮女朗讀,令我輩汗顏呐!”

  許老先生接口道:“她寫的《女誡》七篇,有助於內訓呐。天後寫的《內訓》也有其中的痕跡。不過婦行第四: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出自《禮記》,還有引用《論語》孔子的話。”

  眾學士都說:“一個女人,飽讀詩書,能學成大家,實屬不易呀!難得。”

  初夏,太子李賢帶領東宮學士們,跟隨帝後,從洛陽西還,回到長安。帝後到九成宮避暑,期間命李賢監國。

  李賢監國時,留心政要,撫恤災民,對於刑綱處罰反複審察,在聽政和批閱奏表的餘暇,積極組織和推進《後漢書》注釋工作,還組織學士們編撰了《君臣相起發事》《春宮要錄》《修身要覽》等書。

  天皇認為李賢符合接班人的要求,賜帛五百段以獎勵。

  天後感受到了威脅,又拿皇子撒氣,這次輪到皇四子郇王李素節倒黴了。

  早在東嶽封禪那年,天後就以李素節有舊疾為由,不讓他入朝拜見帝後。時間一長,李素節思念父皇,寫下《忠孝論》一卷,郇王府倉曹參軍張柬之將此卷密封起來,混在奏抄中,派人進獻給天皇看。

  後來,天後也看到了《忠孝論》,更加不高興,便留心收集李素節的黑材料,在時機成熟後派人奏稱李素節貪贓受賄。

  天皇看到證據確鑿,自然同意天後的處理意見,降封郇王李素節為鄱陽郡王,削減三分之二的食邑,於袁州安置。

  十二月三日,李賢組織張大安、許叔牙等學士們注釋《後漢書》完工,獻給天皇,天皇表揚了李賢,並賜帛三萬段,將《後漢書》注保管於皇宮秘閣。

  儀鳳二年四月,李賢的助手張大安被晉升為同中書門下三品,表明李賢的努力沒有白費,天皇開始重用東宮官員了。

  張大安能夠在東宮官員中脫穎而出,一是因為他的才華優秀,二是因為他的出身很好,他是鄒國公張公謹的兒子,而張公謹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不久,帝後照例前往九成宮避暑,留李賢在長安監國。李賢在東宮開頭兩年幹得不錯,但天後接二連三對他進行旁敲側擊,他想要動搖天後的地位顯然是難上加難的!

  最快更新神秘武則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