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東嶽封禪
作者:香山湖      更新:2020-04-24 19:36      字數:4111
  最快更新神秘武則天最新章節。

  十二月十九日,鑾輿從靈岩寺出發,來到泰山腳下岱嶽觀臨時行宮歇息。

  帝後推開柴門,在泰山下觀望,見山丘原野上冠蓋雲集,原來是諸州都督、刺史已經遵旨齊集東嶽之下了。

  李治笑說:“真是萬邦來朝啊!”武後也笑道:“明明是萬鳥來朝嘛!”李治道:“也好,萬鳥來朝,星鬥呈祥!嗬嗬。”

  休息一天,二十一日,李治和武後在行宮牙帳接見讚襄大典的文武百官和諸蕃酋長使節。

  衙內五衛帶刀捉仗,列於兩側。樂隊擂鼓三通,螺號長鳴,參加朝拜的官員使節在音樂的伴奏下魚貫閃亮入場。

  讚禮官高聲唱道:下麵是安西都護府下屬諸國入場,於闐王尉遲璥覲見!讚者承接傳話,一直傳到長長的隊伍末端。

  於闐王尉遲璥昂首挺胸,精神抖擻地走了進去,麵對帝後恭敬地行禮下拜,遞上國書、賀貼。帝後收到國書後,會交給有司按朝拜順序發放禮品。

  於闐王尉遲璥退下後,讚禮官又高聲唱道:康國王泥涅師師覲見!拜,再拜,再拜,起,趨,退!引導諸蕃酋長使節行朝拜大禮。

  安西都護府拜完後,讚禮官繼續高聲唱道:下麵是熊津都督府入場,帶方州刺史劉仁軌覲見!李治一見身穿緋紅袍衫的劉仁軌,立即關心地問起海東方麵的情況,對他指揮的白江口大戰讚不絕口。

  劉仁軌說:“臣不過是貫徹了陛下的戰略意圖,上假天威,下籍兵力,才得以成功,臣豈敢居功自傲?這次臣浮海西還,並不是一個隊伍,臣還邀請了新羅、百濟、耽羅、倭國四國使節一起西還,讚襄大禮!”

  李治大喜過望,看了坐在身後的武後一眼,武後也很高興,李治命宣召新羅王子金仁泰、百濟太子扶餘隆和耽羅、倭國使者覲見!

  覲見之後,帝後覺得劉仁軌特別會辦事,使朝拜的國家多了四個,為盛典增光添彩了,交口稱讚劉仁軌超過了古代的老將廉頗和黃忠,兼有老將和謀臣之美,是我大唐的棟梁和柱石!擢拜劉仁軌為大司憲,穿紫色官服。

  接下來,帝後又接見了北庭都護府和安北都護府下屬諸國朝拜使者。

  這次隆重的接見,從日出之處到日落之處,從滄海到高原,各國使節、諸藩酋長無不前來讚襄大禮,見證了大唐帝國的巔峰時刻!

  燕太妃和越王李貞到達泰山腳下後,找到朱俱半國王斯阤勒的營地,和斯阤勒、葉城郡主一起把酒言歡,在氈帳裏跳舞,又共同遊覽山下的風光。

  葉城郡主擅長繪畫,隨身攜帶紙筆,將山下風光和各國營地描繪出來,獻給武後,自己也留存一份。武後稱讚葉城郡主的畫很有特色,當國寶收藏。

  紀王李慎騎馬在雪地上行走,碰到越王李貞,雙方互相打了招呼,各自離去。李慎找到播仙城主何伏帝延的營地,也和黑衣勇士們一起把酒言歡。

  次日,李慎、何伏帝延一起出行觀看山下風光,然後來到斯阤勒的穹廬。進入氈帳後,看到裏麵坐了很多人,煞是熱鬧。

  李貞向他們作了介紹,客人當中有石國王子石忽那和吐火羅王子特勤羯達健。何伏帝延的目光不時掃向美麗的葉城郡主,對她動了心,走過去和她攀談。

  賓客們一起喝著春暴酒和奶茶,品嚐烤全羊和清油餅,其樂融融。膳後,何伏帝延、石忽那和特勤羯達健一起邀請葉城郡主跳舞,郡主興奮而羞澀,拉來已婚的姐姐和漂亮的侍女一起跳舞。

  前來朝拜的王公大臣和酋長使者們在山下玩得高興開心不亦樂乎,帝後的臨時行宮內卻始終是一片**肅穆的氛圍。

  休息兩天後,帝後、太子、燕蘋、李勣等參加初獻、亞獻和終獻大禮的人在各自的齋房裏開始齋戒。這種齋戒要持續幾天。

  李治穿通天冠服,武後穿鈿釵禮衣,李弘穿遠遊冠製服,在薜荔席上參禪打坐,澄心淨意,以至誠敬畏之心感念昊天上帝!

  有司在泰山下南邊四裏處修建圓壇,號封祀壇。

  在山巔天柱峰築壇,廣五丈,高九尺,四出陛,號登封壇。

  又在社首山上修築八隅方壇,號降禪壇。

  在皇帝行宮前不遠處修建朝覲壇。

  還要準備玉策、石匣、玉匱、金匱、金繩和金泥玉璽等用品。

  帝後齋戒結束後,正月初一,乘坐鑾輿前往封祀壇,儀仗隊扈從。

  那封祀壇有一丈多高,參照圓丘之製,象征天圓,有三重圍牆,壇東南外牆之內設有燎壇,用來燔柴生煙,讓濃煙直達九天!

  李治身穿大裘冕天子製服,腰佩鹿盧玉具劍和白玉雙珮,腳穿朱襪和赤舄,在禮官的引導下登上封祀壇祭祀昊天上帝,以高祖、太宗配享。

  按禮儀程序行完祭祀大禮後,李治親封玉策,放置在石匣裏,然後送到燎壇,放在柴上焚燒。木柴點火燃燒後,濃煙滾滾,直衝雲天。

  玉策隨著火光化作一縷青煙,送到天帝的手中,李治用這種方式來實現和上天的溝通。

  告祭禮畢,李治和武後一起乘坐鑾輿回到行宮休息。用過午膳後,準備好飲水、點心,李治和武後率領群臣攀登泰山,準備在岱頂夜宿。

  經過天宮洞、萬仙樓等景點,來到鬥母宮,觀賞三潭疊瀑的奇觀,旁邊還有蒼翠的臥龍槐和高大的漢柏,淩寒而立,為遊客遮風擋雨。

  葉城郡主拿出紙筆迅速寫生,將沿途看到的美景奇觀都勾畫出來,回去再描繪加工。石忽那、何伏帝延等陪著她,看她寫生。

  登山隊伍從山腰一直綿延到山腳,眾人走累了就歇會,喝水吃點心。李治走得氣喘籲籲,武後倒是身手矯健,時時走到隊伍的前麵。

  走過雲步橋,來到十八盤,看著陡峭的石階,李治奮力攀登。休息時,李治喘著氣,指著路邊的懸崖峭壁,對武後說:“良辰美景,為什麽不賦詩一首?”

  武後環視一遍崇山峻嶺,緩緩吟詩道:

  峨峨東嶽高,秀極衝青天。

  岩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複非匠,雲構發自然。

  器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

  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

  眾人拍手稱好。李治笑道:“這是東晉才女謝道韞的《泰山吟》嘛!意境自然天真,確實是難得的佳作呀!”

  走過天門雲梯,走過風魔峪,走過山呼門,登山隊伍一直走了兩個時辰才到達天柱峰登封壇,在臨時行營暫住。

  那登封壇建築在天柱峰頂,圓徑五丈,高九尺,四出陛,有一重圍牆。

  黃昏,帝後漫步泰山之巔,一起觀賞了晚霞夕照的美景。夕陽霞光萬道,跟著羲和渡過天津,漸漸沉入雲海。

  李治感歎道:“誰持彩筆染長空,幾處深黃幾處紅。”武後也描繪道:“是誰打翻了調色板?搞得天空五顏六色、絢麗多彩呀!”

  翌日卯時,帝後攜手走到日觀峰觀賞泰山日出,遠遠望去,隻見雲海升紅日,金光映彩霞,好似大唐蒸蒸日上的國勢!

  辰時,李治回到天柱峰,在登封壇上封裝玉牒。上帝的玉冊放在玉匱裏,配帝的玉冊放在金匱裏,都用金繩纏五圈,封上金泥,加蓋玉璽,藏入石匣中。

  李治把石匣放入事先挖好的深坑中,再用鐵鍬緩緩地聚五色土封埋起來。封埋時,山穀間隱隱傳來山呼萬歲聲。

  萬歲聲以東嶽為中心向周圍傳播激蕩,一直傳向****。李治口中念念有詞,向昊天上帝報告天下太平,並許下心願!

  《泰山玉牒文》是公開的,李治對昊天上帝許下的心願是:大寶克隆,鴻基永固,凝薰萬姓,陶化八紘!

  接下來,以太子李弘為亞獻,司空李勣為終獻。李弘和李勣也要聚五色土封埋玉冊,隻不過規格不一樣。

  王公大臣和諸藩酋長遵守待禦史的導引,排成整齊的隊列觀看大典!

  封天禮畢,李治和武後又率領群臣走下泰山,回到山下齋宮夜宿。

  正月初三,帝後乘坐鑾輿從泰山腳下行進五裏路,到達社首山下,

  社首山上築有降禪壇,它是八角方壇,象征地方,高一丈二尺。每邊長四步,設八陛,三重圍牆。

  李治率先登上降禪壇祭祀皇地祇,按照夏至方丘祭地禮儀行事,以太穆皇後和文德皇後配享,聚五色土封埋禪地玉冊。李治初獻完畢,執事者都退下。

  武後為亞獻,在尚宮引導下登上降禪壇祭祀,宦官撐起錦繡帷帟,尚儀酌鬯酒,司醞往俎、豆裏裝入祭品,司樂演奏功成慶善樂,掌樂唱歌。

  一時間,絲竹笙簫鳳鳴九天,清風徐來,彩雲飄飄,白鶴起舞,孔雀飛翔。

  武後先拜皇地祇,再拜太穆皇後和文德皇後,然後聚五色土封埋禪地玉冊。又手執圭璋玉勺舀起鬱香鬯酒,灌注於地,表示通達黃泉的意思,以這種方式祭祀皇地祇。

  亞獻畢,燕太妃在典讚引導下升壇祭祀,按照事先編排的舞蹈履行終獻儀式,禮儀程序跟武後類似。

  高宣儀、徐婕妤和千金公主、常樂公主、諸藩王後、葉城郡主等內外命婦都站得整整齊齊,在司讚的高聲唱禮下,進退有序,起舞有節。

  天上白雲飄飄,社首山上好象仙女下凡,群臣遠遠環繞瞻望,有的看到自己的夫人也在降禪壇下一本正經地排隊,不禁笑了起來,雙方放電傳遞眼神。

  禪地禮畢,各自歸營,次日休息一天。

  初五,帝後在泰山腳下的朝覲壇接受群臣朝賀,改元乾封,大赦天下,賜酺七日。文武百官普遍加官進爵,鑾輿經過之地免除今年賦稅徭役。

  王公大臣和酋長使者們振臂高呼道:“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其後幾天,李治設宴與文武百官飲酒同歡,武後設宴與六宮內外命婦同樂。太子李弘也設宴款待群臣。

  夜晚,斯阤勒在廣闊的草地上生起篝火,男女老少翩翩起舞。李貞、李慎也來了,帶著樂工來為貴賓們助興。

  何伏帝延、石忽那、特勤羯達健、王後、葉城郡主也加入了狂歡的隊伍,和眾人一起載歌載舞!

  為了紀念這次封神大典,李治詔命兗州設置紫雲觀、仙鶴觀、萬歲觀三所,封巒寺、非煙寺、重輪寺三座。

  十九日,鑾輿從泰山腳下出發,準備先參觀孔子和老子的故鄉,再回長安,臨行前改封祀壇為舞鶴台,登封壇為萬歲台,降禪壇為景雲台。

  武後望著漸行漸遠的東嶽,戀戀不舍,又吟詩一首雲:

  泰宗秀維嶽,崔崒刺雲天。

  岞崿既嶮巘,觸石輒遷綿。

  登封瘞崇壇,降禪藏肅然。

  石聞何噸藹,明堂秘靈篇。

  幾天後,帝後來到孔子故鄉曲阜縣,參觀孔府、孔廟和孔林,追贈孔子為太師,派遣司稼正卿扶餘隆用羊豬致祭先聖孔宣父之靈,並修造堂宇。

  二月,鑾輿暫駐亳州,帝後一同參觀老君廟,追贈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在老君廟設置廟令、丞各一員,並修建老子祠堂。改穀陽縣為真源縣,縣內李氏宗姓免除賦役一年。

  三月十一日,鑾輿回到洛陽,休息了幾天,十八日,帝後又前往西苑合璧宮。然後繼續西行,四月八日,鑾輿終於回到闊別一年多的長安,帝後先到皇城拜謁太廟,而後回到蓬萊宮休息。

  最快更新神秘武則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