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天上掉下個師父
作者:不忘綻放      更新:2020-04-24 11:01      字數:3296
  道長是位心善之人,同情她自幼無父無母,又淪落青樓。道長年紀約莫三十歲上下,可以做她的父輩了。道長出身世家,家底豐厚,可自幼身體羸弱,被同行的小夥伴笑話欺辱,道長父母老來得子,怕有天兒子不能常伴左右。四方打探,最終被得道高人指點,年方五歲的的他被送上了王屋山學道。

  王屋山弟子眾多,像道長這樣自小就上山學道的真不是很多。道長身體羸弱,起初時常被師兄嘲笑,膽小無能,無大氣。張祖師已經七十有餘,見他小小年紀前來修道,甚是疼惜,日日把他留在左右,教他讀書寫字,背誦抄寫藏書閣道家經典。

  道長剛上山那幾年經常夜裏流淚,想念年事已高的父母親朋。在家的日子每天都是小少爺的待遇,想吃什麽玩什麽穿戴什麽都有仆人伺候,每頓飯食都至少四素四葷,一湯一糕點。

  道士乃長安人,初唐時期雖有些不如從前,但大戶人家還是有些家底的。長安也是比普通城市繁華絢麗不少,畢竟據不完全統計,至今為止,長安已是十五朝古都。

  道長父親是前朝老臣,正五品。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了解父親為人的官宦世家與其交好眾多,不了解其人的大臣,覺得其父說話不懂變通,經常上疏奏請,遂被一些墨守成規的保守臣子排擠。但其父並不生氣,他覺得報效國家,各得其所,不足為奇。

  道長其母,美麗大方,溫柔賢淑,出身名門,但其父早故,被叔父撫養長大。叔父也為朝廷官員,有一兒一女和她年齡相仿。叔父的兒女對她不太友好,可能是寄人籬下的緣故,讓他學會了隱忍和謙卑,對於弟弟妹妹的嘲諷,從來都是不去抱怨。

  母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餘暇時光還喜歡研習廚藝,經常做幾樣拿手菜肴,要說她最拿手的要數胡麻餅,櫻桃畢羅(一種帶餡燒餅)還有醴魚臆了。

  時間飛逝,一轉眼道長在山中已經三年,這三年間他常伴祖師左右,端茶送水,抄送道家經典,打掃庭院,一有空閑就觀賞師兄師叔們練功,每天聽晨鍾暮鼓,食素齋,可身體卻好了很多,精氣神也提升了不少。

  一日祖師讓山中弟子都下山聽學去了,祖師在閉關修煉,祖師對道長說,道長道號清塵,“清塵,你已入門三載,這三年你的努力我看在眼裏,你是一懂事、心細,善良的孩子,可為師擔心你年紀太小,做人又太過隱忍,如若為師哪天不在了,你是最讓為師牽念的。從今天起為師要教會你做人處事之道,其實我們道家比起習武,最重要的還修身養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發法自然。你要遵循自然界的規律,與自然和諧共生,不要追名逐利,本末倒置。”

  今天為師就給你一天的時間,你去好好認識一下自然,認識一下咱們王屋山周圍的自然環境,你且去吧,萬事小心,切莫大意!”

  清塵向祖師身鞠一躬,道:“徒兒謹遵師父教誨!”高高興興地奔向山中。清塵這三年裏還是第一次走進大山深處。

  說這光景,風中有一絲涼意,山中的草木有紅有黃,錯落有致,有風吹來,吹得樹葉沙沙作響,搖曳生姿,美得太過動人。他心跟著景走,仿佛進入夢境,夢裏他依偎在爹娘身邊,笑容是那樣甜。忽然聽見不遠處有叮叮咚咚的水流聲,打碎了他的夢境,原來不遠處有一眼泉水。泉水顏色為淡淡的藍綠色,泉水還冒著熱氣,引來好多動物嬉戲於此。

  兩隻野鴨在鳧水,用嘴互相啄著身上的羽毛,似一對夫妻,好生恩愛。清塵生怕打破了這一曲紅塵戀歌,悄悄然,繼續前行。又走了大概幾百步,映入眼簾的是一棵參天的銀杏樹,樹像一座塔,樹粗大概有七八個人環抱起來的樣子。因為已然是秋天的光景了,銀杏樹的葉子有的黃有的紅,有的零落,清塵仰望了半餉,被它的美沉醉了,走了一個小時的山路了,他頓時有些疲倦,靠在大樹上不知不覺睡著了。

  有一陣風吹過,他薄衫被風吹起,不禁打了個寒顫,醒來了。看那光景已經是下午了,他想活動一下筋骨,就隨手撿起一樹枝,在樹上寫起字來,清塵到此一遊!孩子畢竟是孩子,沒人管束真的是放飛心性了。

  忽然四周揚起塵土,他感覺周身一緊,身體頓時不能動彈,他想起祖師的話,讓他萬事小心,他後悔萬分,都怪自己貪玩,如今周圍無人,更別說求救了。他想想自己在人間這八年,除了身體羸弱之外,父母雙全,又有祖師愛護,如今身體也一日強過一日,就算今天就這樣離開也並無什遺憾,隻是三年未見父母,有所牽掛。

  “清塵……“突然聽見一個有力低沉的聲音,卻不見人影,他想自己一定是墜入鬼門關。祖師說過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生死有命,他看開,就是不知到了冥界人怎麽還有感知。那個聲音又來了,“別瞎猜了,你轉身,我在你的身後。”

  他轉身一看,跳了三尺來高,是大樹,它在說話。他趕忙回答,“樹爺爺,我錯了,不該打擾您清修。”立刻屏氣凝神,嘴裏嘮叨著,大不敬,然後低頭鞠躬致歉。

  "哈哈哈,既然如此,何苦當初,罷了罷了,你年少稚氣,已然知錯,老夫就不怪罪了,何況我已經三千多歲,一切都已經看淡。”

  清塵麵色發白目瞪口呆,半餉說不出話來,他定了定神想到,都說萬物有靈,卻未曾見識,如今在這王屋深山,親眼所見,才回過神來。他連連作揖致歉,卻又好奇,一棵樹怎麽會修成人形。他坐在那裏聽樹爺爺娓娓道來。原來這大樹是夏朝時候就植根於此,當時軒轅黃帝來到此處嚐百草,看見此樹幼小,一吹就要倒下,他重新載種此樹,為其培土澆水。這棵小樹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它想要努力讓自己變成參天大樹,他想追隨軒轅黃帝的腳步。

  一顆堅強不服輸的心,讓它在此紮根,深深地汲取大地母親的養分,心懷感恩之心,任憑風吹雨打,任憑滄海桑田,地殼運動,風蝕水侵也打不倒它。不知這樣過了多少個年頭,他的眼睛對光有了感覺,慢慢地不再畏光,它能看見春花秋月,聽見風聲雨聲讀書聲,它有了雙腳,能感受大地溫暖,感受冬日的刺骨,它愛生活愛命運給予它的一切。

  清塵聽地都入神了,這世間竟然會有如此奇遇,看來心誠則靈,修為道法盡在人心。清塵握緊拳頭,大吼一聲,給自己加油。他擁抱了樹爺爺,謝謝他讓他頓悟,讓它好好保重身體,承諾將來好好學道,學有所成,必會歸來看望。

  要想修道必須先學會做人,隻有參透世間紛擾,在紅塵中不染塵埃,才能與道結緣。他在山中修行二十載,不知改朝換代,不知情為何物,隻牽念家中年邁的父母。

  自那山中一遇,清塵茅塞頓開,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了不少,麵對師兄弟的嘲諷,他通常一笑置之。除了日常修道,他都喜歡把自己關在道觀,日日夜夜冥想,終於學有所成,練就一身好武藝。他覺察時機已到,緣起緣滅自有定數,他決定下山,期待一路的奇遇。回去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看望父母。道長下山之時已接近而立。他懷著萬分的期許與掛念回到家中。

  可是眼前的一幕讓他驚恐萬狀。家中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他飛也似的,穿過一座座房間,來到最裏間,看到兩位互相攙扶的老人,臉上掛滿笑容,他剛要上前擁抱,可是往前一走,瞬間察覺,涼氣逼人,煞氣縱橫。再向前輕輕一觸,二人倒地,身體僵硬,原來二人已經過世,身體自然僵硬,死去之人正是清塵日思夜想的父母。清塵瞬間怒發衝冠,聲嘶力竭的發出呐喊,想聽聽看是否有留下來的生命,可是隻聽見穿梭房間內回響。他四處找尋,終於在一櫃子中發現一都哆嗦嗦不敢出聲的小兒,大約四五歲的年紀。他剛想要問這小兒事情始末,突然意識到了什麽,背起小兒,騰雲駕霧疾走飛奔。原來他怕有人等待時機,甕中捉鱉。

  聽了這麽長一段故事,隻見清塵道長淚流滿麵,雙手緊握,怒發衝冠。宛若真的好想上前擁抱一下他,如此血海深仇,堂堂七尺男兒怎能相忘於江湖。

  宛若上前道:"見道長其人,就知道道長父母親朋定然本分厚道,莫非祖上有什麽恩怨亦或朝堂之上與誰朋黨之爭還是生意場上得罪了某些權貴?還是家中有什麽寶藏亦或是有什麽典藏秘籍?”

  清塵說:“我自幼離家,印象中父親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母親溫婉持家,二人對待家眷尚且寬容周到,未曾看出有什麽仇家。父母族人過世近十年,這些年我一直在探尋,希望找到屠殺他們真正的凶手,希望他們能含笑九泉。”

  宛若說:“道長生不逢時,如此爽快善良俠義之人竟有如此遭遇。雖然小女子也不是什麽大家閨秀,但是敬重道長為人,想要拜道長為師,學習武藝,希望將來也能鋤奸扶弱。希望除了師徒以外,道長也能把我當做朋友,相逢是緣,無論身在何方,多了一份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