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作者:明日當歌      更新:2020-06-28 17:56      字數:2168
  又一千年後,華朝晉級聖庭後,當天便殺入域外邪魔腹地。

  萬曆末年,諸天多位聖尊聯手,把域外邪魔打回老巢,重創其他,最後封印了通道。

  域外邪魔是永遠殺不完,滅不禁的。

  就如世界有光明即有黑暗,有善良就有邪惡,相互依存。

  陰陽為兩儀,在天平的兩端。太極圖上黑色最濃的地方有一點白,白色最多的地方有一點黑。沒有什麽是最最強大的,有的隻是在這個時刻所表現出來的某種形象。好比有白天黑夜之分,但是太陽月亮還是在轉天下的貪嗔之人是殺不盡。

  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製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織著,廝殺著,這就是我們為之眷戀而又萬般無奈的人世間。

  結束戰鬥後,即便是強大如李寧,也未免有些疲倦,傷痕累累。

  華朝修整一下就班師回朝了。

  當踏出華朝界域時,數不清的歡呼聲響起,無數的百姓夾到相迎,鮮花滿天。

  李寧突然笑了出來。

  廝殺幾十萬年,確實很累,可是看到這片淨土,就也沒有什麽了。

  守護一開始的意思是指看守保護,出自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榆白楊:“能種一頃,歲收千匹。唯須一人守護、指揮、處分。”

  後來這個詞越來越神聖。

  一開始李寧為夢想奮鬥,後來,李寧為守護而戰。

  人人如龍,李寧笑了笑。

  任何一種社會狀態都會存在敵我兩個方麵,如果沒有敵我,大千時間學習道術和武術還有什麽用處。既然存在敵我,那麽就肯定要區別對待。對待敵,肯定要金剛怒目,要用龍的力量去鎮壓。對待友,就應該讓他們人人如龍。

  可是李寧至少做到這裏的人人如龍、人人如君子,是在所以的朋友在一定的規矩能自由自在的提高自己,人人都可以獲得力量,人人都可以學習道術,人人都可以學習武術。

  而不是把所有的武術和道術到禁錮在少部分人身上人人如龍,人人如君子並不是要取消皇室,取消聖地宗門,取消世家,反而要增強他們,隻不過不允許他們獨占各種武學和道術而已。

  包括李寧自己,人心易變,誰知道她是否也有變的一天。

  不管是生活,還是人心,都處在千變萬化之中,人心易變,生活易變。她相信的從來不是人心,而是上天和真實的發生。

  形容人心的難測,過去的評書藝人常用一句話:“畫人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

  著名的推理小說作家東野圭吾的作品白夜行中,也有類似的名言:“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一是人心。”

  若是說人心的不足之處,也隻是易變而已。

  客易受傷的人,多半是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誠信和義氣想的太美好。

  他們覺得人和人之間就應該有真誠的感情、純潔的友誼,互相誠實守信,講究義氣。可現實擊碎了他們的幻想,把他們精心構建的完美世界徹底摧毀。而他們也受到重創,盡管仍然想去守護那個支離破碎的幻想世界,但他們明白,那隻能是幻想,永遠不能實現。所以隻能哀歎人心難測了。

  人的許多感歎和幽怨,都是緣於對現實想像的太過美好。或者說是對現實的要求太過完美。

  一直以來李寧都堅守信念。

  理想是力量的源泉,智慧的搖籃,心中有理想,就會有力量。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地方向;沒有方向,就不會有成功。

  追逐理想的路程是漫長的,誰也不能預料下一刻會發生什麽,我們隻能鼓足勇氣,用自己的方式去實現它。在成功的那一刹那,告訴它,我贏了,我沒有放棄。

  而如今,李寧可以自豪的說一聲,她做到了。

  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很多人與天鬥,與人鬥,掙紮一生,鬥爭一生,其實鬥來鬥去都是在與自己爭鬥,這是一個人需要用一生來理解,體會的事,尤其是自己內心的信念與自身的軟弱,懶惰等等一些因素做的鬥爭,是一場最艱巨的鬥爭。

  李寧是人,也會怯弱,想過放棄,可是最後又都堅持下來了。

  於是不管前路再怎麽艱難,隻要她堅定信念,就沒有闖不過去的。

  如今,她站在這裏,不就是最大的證明嗎

  “恭迎帝尊回朝,帝尊與世同在,壽與天齊,神威蓋世,橫掃千軍。”

  “恭迎帝尊回朝,帝尊與世同在,壽與天齊,神威蓋世,橫掃千軍。”

  “恭迎帝尊回朝,帝尊與世同在,壽與天齊,神威蓋世,橫掃千軍。”

  綿延不斷的祝賀聲排山倒海一般襲來,李寧卻笑意越發濃。

  百姓知道感恩,總是好的。

  回到帝宮後,李寧處理些事情,對功臣論功封賞,然後才閉關去了。。

  “能做到嗎”李寧動手施法前還是有些忐忑不安,回家,回母星,回祖國。

  這儼然是李寧的執念,多年來,除了為夢想拚搏,餘生所願,就是回去。

  華朝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算她出事了李澤也能立刻登基。

  畢竟也是打了幾十萬年的仗,威望實力都沒有得挑,性格也相對溫和一些,大臣都是極為滿意這位太子殿下的。

  對,李寧回來就順便給封了,免得她真的出事群龍無首之類的情況發生。

  當然為了不引起其他人的注意,還有朝廷的擔憂,李寧就是宣布閉關,也不找別人一起幫忙之類的。

  大戰過後回來閉關,都是身心疲憊,傷痕累累,多閉個十萬八千年都很正常。

  所以一時之間她就算真的出事了也發現不了,給華朝更多的發展時間。

  而現在都厭戰得很,幾十萬年來大概都不會有搞事的,她出事了,一時之間更不會有人冒險對功臣下狠手。

  這些時間,都是李澤接手華朝,穩定朝綱的時間。

  李寧是算計的好好的,再也沒有比現在更合適的時機了。

  隻見密室內,隻留下一個分身,正主悄無聲息的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