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作者:明日當歌      更新:2020-05-27 22:51      字數:2140
  第二就是思念家鄉的鄉土情結。

  這種情結是蘊藏在國人血脈裏的情結,擁有這種情結的人在內心對家鄉懷有濃濃的思念之情。

  這種鄉土情結在國人的心中有著不同的表現形態:舉頭望月,吟唱“月是故鄉明”的詩句,是思鄉;一生回味家鄉的土特產的滋味,是思鄉;在異國他鄉仍然將庭院布局保持著故園的麵貌,是思鄉;帶一撮故鄉的泥土到異國謀生,是思鄉;至死也渴望將遺骨安葬在家鄉,也是思鄉。

  這種思鄉之情,形成了國人所獨有的一份情結。

  無論是對於意氣風發的年輕人,還是對於風燭殘年的老人;無論是對於病入膏肓的病人,還是對於身體健康的普通人,這份濃濃的情結都深深地烙在每個人的心中。對於老人,家鄉是他的最終的回歸之所,“樹高千丈,落葉歸根”。

  例如八十六歲高齡的賀知章從長安返回家鄉會稽,寫下了《回鄉偶書》兩首,其一雲:“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其二雲:“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在詩中詩人描寫了經過的磨練和塵世的是是非非,終於回到了有濃濃鄉音、鄉情、親切的故鄉。

  從這首詩中,可以讀到歲月流逝、人生易老的哀婉與惆悵外,還有一份濃濃的情愫也從詩的字裏行間裏表現出來,即對故鄉的熱愛,尤其是“惟有六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表現得非常明顯。

  賀知章大半生在朝廷作官,經曆了多少人事間的消磨,最後找到了最終的回歸地——家鄉。

  年輕人對於家鄉的思念往往把家鄉作為自己停泊的港灣,所以當自己漂泊在外時,心中總是時刻牽掛著家鄉的人和物,正如家鄉的人也牽掛在外的人一樣。

  對家鄉思念的鄉土情結往往會表現出對身邊的事物的感懷。

  陶淵明一度出仕,離家鄉不過百裏之遙,卻已有濃厚的思鄉之情:“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孟浩然遊覽至錦繡江南,慨歎:“我在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對家鄉思念的鄉土情結也會展現出對家鄉事物給予過度的讚揚和美譽。

  杜甫認為故鄉的月色比他鄉的更加明亮:“月是故鄉明。”這種情結已經深深的印在了中國人的心中。

  最後一點就是衣錦還鄉的鄉土情結。

  這種情結是與人的**和人的價值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的,是人的**和價值擴大化的一種體現。

  在社會中這種隱藏在成功者的身上。

  《史記·項羽本紀》:“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敗,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凡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築,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謂沛父兄曰‘遊子悲故鄉,君雖都關中,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沛,且以沛為朕自沛公以誅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為朕湯沐邑,複其民,世世無有所與。’”

  作為同時代的英雄人物,在自己誌得意滿的進修,都有了回家炫耀一下、展示一下的心理。

  因為在國人眼裏,成功的事業隻有得到鄉人的認可才是最大的滿足。

  項羽、劉邦作為叱吒風雲的兩位人物,也同樣擺脫不了這種情結對他們的影響,這種情結已深深地紮在人們的心中,而當無法做到衣錦還鄉,就會“近鄉情更怯”而無法去麵對四方的鄉親。

  在古代,即便是在貪的官,麵對鄉親也會克製著不出手。

  就是因為如此,人死後要落地歸根,怎麽能讓自己在家鄉也留下滿身罵名呢。

  可惜古代擔心地方官員與地方勾結,所以官員是不能回戶籍所在任職的。

  謔謔別人家的東西,誰會心疼?

  鄉土情結的文化根源大致上有三個方麵:農耕文明的傳統;重視親情倫理;缺少探險精神。

  自古以農為本,一直重農輕商,甚至揚農抑商。

  在國人的心中,農民是最誠實純樸可靠的象征,商人則是唯利是圖無情無義的代表,甚至是“無奸不商”的說法。

  由於這種深厚的傳統觀念,中國的商業一直不發達,商人的地位也排在“士農工商”的末尾。

  這種情況反過來使農業更加“穩定、保守、重要”,長期維持著自給自足、家庭似的農業經濟。

  農業得不到商業的引導和刺激,就不可能有長足的發展;農民的思想觀念也隻能是坐井觀天,不求進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外麵的精彩世界。

  直到後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並沒有根本動搖,形勢發展到今天,事實證明農村部分勞動力完全可以向城市轉移,而且確實也有大批農民工進城,甚至長時間在城市謀生。

  但他們內心裏總認為,自己不是“城裏人”,而是進城打工農村人,他們的家在遙遠的地方,“城裏人”也總是把這些農村人看作一種異類。

  這裏有國家戶籍製度的原因,但更重要的還是一個觀念意識的問題,因為即使把一個農村戶口轉為城市戶口,戶口本換了,但觀念意識還會有相當一段時間才會隨戶口而轉變。

  說多了,總之到現在,就是就是談戀愛不找周圍的人,要不然大家交際圈一樣,分了之後得多麻煩啊。

  看,現在惡果出來了。李寧看李安各種糾結,表臉,也不在意,她說的實話,除了孩子,他了什麽關係沒有好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