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作者:明日當歌      更新:2020-05-21 23:16      字數:2246
  而天玄大千世界的水更混了,既意味著攪局的人多了,也意味著他們同樣有渾水摸魚的可能。

  凡是都有利和弊。

  事物都有兩麵性。事物既有好的一麵,也有壞的一麵。

  如果以在哲學的角度來看,任何事物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麵,任何事物都有兩點,而不是一點。

  就如同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同一性和鬥爭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

  矛盾的鬥爭性,這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麵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相互聯結、相輔相成的。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鬥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無條件的絕對的鬥爭性與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相結合,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推動事物的發展。

  當然矛盾是有主次之分的,兩者同屬矛盾特殊性的兩種情形,都是由於事物發展的不平衡性引起的,都存在於事物的發展過程中。

  在研究複雜事物矛盾發展過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麵,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麵,二者不可偏廢,這就是兩點論。

  而一點論與此相反,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隻看到一種矛盾情況或一個矛盾方麵,而忽視甚至抹煞另一種矛盾情況或另一個矛盾方麵。

  這種觀點從根本上否認了矛盾的存在。

  重點論是一種辯證的思維方法,與均衡論相對立,是指在研究複雜事物的發展進程時,要著重地把握它的主要矛盾。

  在研究任何一種具體的矛盾時,要著重把握它的主要方麵。反對把各種矛盾情況或各種矛盾方麵平均看待或在實踐中平均使用力量,而陷入均衡論的錯誤,使問題得不到解決。

  重點論與兩點論是相統一的。在研究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麵和非主要方麵之間的辯證關係時,特別要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在堅持兩點論的前提下,堅持重點論。這是唯物辯證法必須牢固堅守的一個基本的理論陣地。

  沒事對研究研究哲學,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道理,在哲學上以已經足夠看透了。

  哲學,哲是一個折,一個口。

  折,一個整體對折,分為兩部分,中間的折線代表分界。但是,不是裁剪開。

  所以,對折以後,既對立,又統一。

  在辯證的角度,就是正或者反,陰或者陽,因或者果,正或者負,是或者非,好或者壞等等。既是兩部分,又是一部分。

  口,說出,講述,描述,分析,言辭等。

  所以,哲,就是將宇宙的所有道理,比作一個對立又統一的整體,然後用言辭的方式描述出來它的對立和統一性。

  哲學,就是關於這方麵的學問。

  因為,人是存在於宇宙之中的。

  因此,按照科學來說,是逐步去探索宇宙的道理。

  公式就是從未知的零無線趨向於宇宙的真理,中間不間斷。

  而哲學,則是穿越了時空的限製,利用天人的感悟,映照出宇宙的真理。

  例如古代的道家,就是中國最早的哲。

  所以,哲學的存在,對於人類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就好比,一個孩子,在一個黑暗的房間,探索的每一個過程,都是恐怖和危險的。

  而哲學,則是人類的本能,所感悟出來的超乎於時間和空間的對於宇宙這個“房間”的前置判斷。

  隨著科學與哲學的不斷統一。

  就好比人類這個孩子在探索房間的過程中發現“咦,我的自我感知竟然和我探尋出來的結果十分接近呢”。

  因此,哲學可以說是從思想上的前置引導。

  沒有什麽是絕對的。

  李寧深知這個道理,並且牢牢運用著。

  如果局麵變得糟糕難纏,那麽就去找到能夠幫助你的。

  天道尚且留一線生機,何況隻是這個場麵。

  從古至今,宇宙萬物,自然界都有一個潛在的自然規律,一種平衡,這種規律和平衡一旦被打破,就會有製約他的新的事物或規律出現!

  所以說萬事萬物沒有絕對的,隻有相對的!

  是因為有對比,有參照物,有平衡!

  這水,別人能攪渾了,可是他們也能混進去,攪風弄雨。

  若是清澈見底,別人沒有動手腳,他們一進去,也備受矚目不是嗎?

  這其中的利弊,李寧思量的清楚。

  於是下起手來,也不客氣。

  朝會一開,立下百年國策,李寧就放手讓手下的臣子各自施展。

  作為一個君王,要充分發揮臣子的能力,而不是把他們的活攬了自己用。

  李寧之前其實是有點這樣的傾向的。

  主要是她的班底比較薄弱,偏偏她邁的步伐大,下麵的跟不上,所以才會出現什麽事情都是她自己幹的錯覺。

  但是李寧有時間調教下屬了,也有讓他們試手並且失敗了也敗的起的身家了。

  自然也就放開了。

  大漢的開國皇帝,哪裏都讓她看不順眼,但是有一點卻是值得說道稱讚的。

  任何的生命的存在,她相信都是天命所為,有其為必有其用。隻是大小好壞不同而已。

  能一統華夏,造就傳承400多年的大漢,就是劉邦的天命。

  因其命才成其才。

  他有高於常人的智商、情商、膽商,更有高超的權謀之術。

  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寬厚仁愛,性格十分開朗,他為人豁達大度,不拘一格的用人,有高超的戰略眼光和布局能力,胸懷大誌、腹有良謀。

  對全局的掌控能力,對權力和軍隊的駕馭能力,對時機的洞察能力,判斷力和悟性。會用勢、造勢,能當機立斷,幹淨徹底,做什麽都很到位,一點也不黏糊。判斷力極強,也敢拍板,而且豁得出去,敢拿生命去豪賭。

  劉邦更知人,懂得人情人性,既知道人性中的優點,也知道人性中的弱點,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又能孤立敵人各個擊破,終於運天下於股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