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作者:明日當歌      更新:2020-05-21 23:16      字數:2119
  可以說這是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寢,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

  整個紫禁城,在建築布置上一磚一瓦都在表現著皇權至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

  其實她是沒有這個意向的,是後來建宮的臣子為了效果最好自己加的驚喜。

  膽子還挺大的,也不怕她不喜歡被知罪。

  。。。還別說,這種無聊的事情她也不可能特意去治罪吧。

  總之是一座在功能上符合社會的等級製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

  祖國建築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故宮建築中同樣如此,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

  以3大殿為例,屋頂各不相同。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

  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它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彩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

  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

  前部宮殿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征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生動形象,栩栩如生。

  皇城的設計者認為這樣才能顯示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

  後部內廷卻要求庭院深邃,建築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宮燈聯對,繡榻幾床,都是體現適應豪華生活需要的布置。

  內廷之後是宮後苑。後苑裏有歲寒不凋的蒼鬆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瓏假山,樓、閣、亭、榭掩映其間,一定要納後宮。。。

  咳咳,她是絕對沒有這個想法的。

  此外為了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皇城有一條貫穿宮城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前朝後寢”的古製,布置著帝王發號施令、象征政權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後居住的後三宮(幹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在其內廷部分(幹清門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條以太上皇居住的宮殿--寧壽宮,和以太後太妃居住的宮殿--慈寧宮為中心的次要軸線,這兩條次要軸線又和外朝以太和門為中心,與左邊的文華殿,右邊的武英殿相呼應。

  兩條次要軸線和中央軸線之間,有齋宮及養殿,其後即為嬪妃居住的東西六宮。

  出於防禦的需要,這些宮殿築的外圍築有高達10米的宮牆,四角有角樓,外有護城河。

  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皇城有四個門,正門名為午門。

  午門有五個洞。其平麵為凹形,宏偉壯麗。

  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

  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

  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角樓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簷迭出,四麵亮山,多角交錯,是結構奇麗的建築。

  午門,俗稱五鳳樓。東西北三麵以12米高的城台相連,環抱一個方形廣場。有1組建築。正中有重樓,是9間麵寬的大殿,重簷廡殿頂,在左右伸出兩闕城牆上,建有聯簷通脊的樓閣四座,明廊相連,兩翼各有13間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輔翼著正殿。

  這種形狀的門樓稱為“闕門”,是古代大門中最高級的形式。

  這組城上的建築,形勢巍峨壯麗,是宮殿群中第一高峰。

  午門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讀皇帝聖旨,頒發年曆書,文武百官都要齊集午門前廣場聽旨。

  午門從南麵看有三個門洞,從北麵看則是五個門洞,這種“明三暗五”的形式更為吉利。

  其實南麵另外的兩個門洞位於午門東西兩側城牆上。

  午門當中的正門平時隻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後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文武大臣進出東側門,宗室王公出入西側門。

  神武門,又叫“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

  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簷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隻有五開間加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製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

  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

  東華門與西華門遙相對應,門外設有下馬碑石,門內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橋1座,橋北為三座門。

  東華門與西華門形製相同,平麵矩形,紅色城台,白玉須彌座,當中辟3座券門,券洞外方內圓。城台上建有城樓,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城樓麵闊5間,進深3間,四周出廊。

  四門中,隻有東華門門釘的規製與其他三門不同,古人認為奇數為陽數,九則是陽數。所以其他三門的門釘都是“橫九縱九”,九九歸一,代表皇權至高無上。

  但是隻有東華門是“橫九縱八”,**七十二為陰數。

  之所以采用這種建築規製,是因為考慮到五行學說。

  皇帝死後其靈柩就從東華門運出,故俗稱“鬼門”。

  皇城大致布局就是這樣了,李寧打算以後運朝晉級就把規模擴大一倍,幹脆省事,不同折騰太多。

  咳咳扯回話題,總之就是,男子以及他徒弟很神武門下船,進皇宮。

  靈均隻覺得有一種莫名的感覺指引他繼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