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作者:明日當歌      更新:2020-05-21 23:16      字數:2172
  李寧其實還蠻喜歡這種等待瓜熟蒂落的感覺。

  豐收的快感,是與眾不同的。

  “豐收的秋天”是人們在一年中的期盼,金黃的豐收時節更是讓人們沉醉其中,秋天是美麗的季節,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秋天給人帶來美的感受,秋天給人以豐收的快樂。

  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給人一種春華秋實的感受。

  李寧是極喜歡秋天的,豐收了百姓才有吃的,才有收入,才能買新衣。

  那是一種與平時不一樣的感覺。

  很充實,仿佛人都更有意義了。

  說起來,她空間李的水果好像也都可以收了,李寧打算回去就去收東西了。

  她是做過農務的,不管是小時候幫忙為了有一口吃的,還是進入官場作秀給大眾看,她都算得上是有經驗的。

  而作為她很喜歡的水果,李子也是她精心挑過的品種。

  李對氣候的適應性強,對土壤隻要土層較深,有一定的肥力,不論何種土質都可以栽種。

  對空氣和土壤濕度要求較高,極不耐積水,果園排水不良,常致使爛根,生長不良或易發生各種病害。宜選擇土質疏鬆、土壤透氣和排水良好,土層深和地下水位較低的地方建園。

  生於山坡灌叢中、山穀疏林中或水邊、溝底、路旁等處。海拔400-2600米,為重要溫帶果樹之一。

  要種的話也特別簡單,嫁接,扡插,分株這些常見的方法即可。

  就是砧木上的選用要注意一些,選用矮化砧木,與所嫁接品種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宜選用果色鮮豔、豐產、生長勢稍弱的品種。

  李子的品種十分豐富,常見的優良品種有“夫人李、嘉慶李、攜李、紅香李、玉黃李、密李、五月李”等。

  在她的世界生產中推廣應用的國產和引進的國外李子品種主要有:大石早生、日本李王、密思李、玫瑰皇後、黑寶石、美國大李、昌樂牛心李、先鋒李等。

  品種是相當之多的,各有各的美味,最好都試一遍,才知道自己最喜歡哪一種。

  當然,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是事物相衝因此出事的不在少數。

  李子去骨節間勞熱,肝有病的人宜於食用。曬幹後吃,去痼熱,調中。

  但是不能經常吃,否則會使人發熱。

  喝水前吃李子會使人發痰瘧。不能與麻雀肉同時吃。

  合蜜吃,會損五髒。

  在水中不下沉的李子有毒,食用害人,不能吃。

  等等,李子的好吃壞處都不止這些,這種事情告訴我們,食譜藥理沒事多看看,不要死了隻能作為一個典型的反麵例子。

  一句話就是,吃東西要適度,痰貪多不宜,一般隻吃少量的東西是沒就是有問題也不大。

  此外李也可以做成盆景,放心,種出來的李子一樣是好吃的。

  但要特別注意盆土配製。

  李子盆景因容器有限,必須在有限的盆土裏含有充足的肥力,才能維持李子生長與結果的需要,一般應用腐爛樹葉4份、腐熟的圈肥、碎骨2份和園土4份混合,適當混入少量過磷酸鈣、磷酸二銨等,增加土壤肥力。

  將盆土充分混合均勻,碾細過篩。培養土在使用前應灑入15福爾馬林溶液消毒。定植時讓根係舒展,培土壓實,做到“三埋二踩一提苗”,灌透底水,放置於陰涼處緩苗。

  還有其他諸如換土倒盆,整形修剪,越冬防寒,田間和肥水等等的管理。

  種植這門學問,高深的很好,李寧也隻是入門而已。

  這世界上其實也沒有哪一門學問是簡單的,想要深入鑽研,都是有難度的。

  “華皇看起來是很滿意這番布置啊。”

  李寧抬眼,吞下果肉,拿起絲巾吐出果核,然後擦擦嘴,才看向對麵的男子。

  明思院的院長,儒家的一個小派別,不過放在北域,也算是大勢力了,位主一境之地。

  長得人模人樣的,可惜不是什麽好貨色。

  別以為儒家是諸天顯學,最強大的勢力之一,就什麽都是好的香的。

  嗬嗬,那是不可能的。

  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

  這是一種偏貶義的說法,指社會或者某個圈子裏麵人很多的時候,總有一些奇怪的甚至是令人討厭的人在其中。

  這位明思院長,就是一個特別奇怪的家夥,你要說他十惡不赦,那倒也不是。

  否則儒家也容不下這一脈。

  例如她的世界,隻戰國時期,儒家內部便分化而形成的八個學派。

  孔夫子長期從事教育活動,學生眾多,有所謂“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之譽。

  而孔夫子的思想學說體係所涉及的範圍又相當廣泛,孔門弟子對孔子言論和思想的理解不盡相同,難免會產生歧見。

  所以,孔夫子逝世以後,孔門弟子就開始逐步分化。

  到了戰國時期中後期,儒學在成為“顯學”的時候,在儒家內部同時也形成了八個不同的派別。

  儒家“八派”之說,始見於《韓非子》的《顯學》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

  而明思院的思想是偏向於子思之儒的。

  子思是孔子的孫子。關於“子思之儒”的學術或政治主張究竟如何,已難知其詳。

  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從否定的角度略有論及,說:“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猶然而材劇誌大,聞見雜博。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其僻違而無類,幽隱而無說,閉約而無解。案飾其辭而祗敬之曰:‘此真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盂軻和之,世俗之溝猶督儒曜曜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傳之。”

  按大多數宋儒的觀點,“子思之儒”發揮了孔子的中庸思想,把儒家道德範疇“誠”這一精神實體提高到世界本原的地位,對儒家的心性之學有重大貢獻。

  而明思院,他們如今的作風吧,其實有點走偏了,更像是。。。嗯牆頭草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