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作者:明日當歌      更新:2020-05-21 23:16      字數:2192
  心性堅韌如李寧,也不過是沮喪一會,便又重新投入新朝的建設。

  隻是,方樂原先的事務,要讓誰領去呢。

  李嵐。李寧摸著下巴想著這個人。

  若憑能力,接手方樂原先的政務是沒有問題的。

  李嵐以及其身後的李家也是挺早就跟著她是。

  李寧倒也不是不看重他,隻是總感覺有一點微妙的地方,讓她無法完全信任李嵐,也不知道為什麽。

  但是她的預感直覺是極其準確的李嵐身上,肯定還有什麽是她沒有察覺的。

  要說世家身上沒有什麽糟心事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投靠她以前的事情,自然不可能再去追究。

  否則人心還要不要,誰還敢再來投靠她。

  李寧能感受到李嵐是真心效命於她的,所以她猜測那點不協調,應該是被他身後的家族拖累的。

  世家,一個世子可見必是傳承數代以上的,繁榮昌盛的很。

  世家,指門第高貴、世代為官的人家,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仲子,齊之世家也。”

  《漢書·食貨誌下》:“世家子弟富人或鬥雞走狗馬,弋獵博戲,亂齊民。”

  世家大族擁有顯赫的地位和雄厚的財力,這為他們的子孫提供了更多的晉升機會和更好的教育條件,使他們從出生開始就贏在了起跑線上。尤其是在科舉製度出現前,普通家庭出身的人幾乎沒有跨越階層的機會。而且當時的書籍非常昂貴,尋常人家根本買不起。所以,這些世家大族就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壟斷社會最上層。

  即便是經曆了改朝換代,新皇帝想要重建國家秩序,也需要得到這些傳統士族的幫助,因為擁有治國能力的人才,全部都出自這些世家大族。

  其次,世家大族既是地方上的豪強勢力,也是曆朝曆代統治者依仗的重要力量。

  在一些特殊時期,士族的實力甚至要超過皇權。比如西晉末年天下大亂,晉元帝從北方逃到建康建立了東晉,主要就是依仗了琅琊王氏的王氏兄弟鼎力支持。所以當時民間有一句話叫“王與馬,共天下”,這裏的王就是指琅琊王氏家族,馬是指以晉元帝司馬睿為首的皇室。

  王在前,馬在後,孰強孰弱一看便知。

  除了上述原因外,不少世家大族能在改朝換代後依然興旺,還有一個重要訣竅,那就是“把雞蛋裝在不同的籃子裏”。

  世家大族擁有政治和經濟方麵的巨大優勢,所以他們的家族中往往人才濟濟。

  當遭遇亂世的時候,這些家族在各方陣營中都會有自家的子弟。這樣一來無論是哪方陣營最終取得勝利,都能保證家族不會因改朝換代而導致沒落。

  這就是為什麽世家長盛不衰的原因。

  未必就好。

  潮,有起有伏,才是正理。

  自古以來有一個鐵定的潛規則,那就是盛極必衰。

  《呂氏春秋·博誌》:“全則必缺,極則必反。”

  程頤曰:“如《複卦》言七日來複,其間無不斷續,陽已複生,物極必反,其理須如此。”

  即便是世家要也要倒,大規模不可抗力災害,朝代更替,政權更迭,政治鬥爭失敗等一係列因素被清洗更替輪換。

  即便不到上麵的情況,可是一個勢力有些年代傳承了,就不可能家中清淨都是好人。

  總有傻逼亂來,家裏一堆破事。

  要抓把柄,肯定一抓一個準。

  可是,問題來了。

  李寧一臉深沉,她短時間內都完全沒有打算對下麵的人開刀啊。

  出身世家的不止李嵐一個,家裏有破事的肯定也不止這個,可是為什麽就李嵐讓她覺得不對勁呢。

  “再看看吧。”李寧揉揉額頭。

  然後把目光轉到接下來最重要的一件事。

  開辦科舉考試。

  這個是國策,她直接強勢通過。

  科舉製度,又稱科舉、科舉製,是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製度。

  士子應舉,原則上允許自己報名參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這一點是科舉製最主要的特點,也是與察舉製最根本的區別。

  科舉的作用太大了,能解決她目前的許多麻煩。

  這個在她的故國幾得到確認的,科舉製度大幅度的改善了封建王朝的用人製度,使得一些擁有真正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當中擔任職務。

  而且有效的促進了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壯大,使得許多平常百姓家讀書的風氣盛行。並且起到了一定的促進文學藝術的發展作用,同時進士科重視考察詩詞歌賦。

  她正缺人才呢,科舉分科考選文武官吏及後備人員的製度,也有利於她以後的擴張。

  李寧打算照搬原先的科舉考試製度,共分四級:院試,各地考生參加縣府的考試,由省提督學政蒞臨主持,及格者稱生員,俗稱秀才;鄉試,即省級考試,三年一考,逢子,卯,午,酉年秋季舉行,由皇帝派主考官主持,及格者為舉人;會試,鄉試的第二年春季舉行,由禮部主持,及格者稱貢士;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分三甲出榜。

  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幹,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幹名,賜同進士出身,統稱進士。

  一甲三名,一二三名分別叫狀元,榜眼,探花。

  本來她是想第一次科舉,到不必那麽麻煩折騰。

  不過被阻止了,第一次科舉,就是為以後的的科舉定下行文條例,方方麵麵都不能馬虎,這可不是小事。

  而文武舉肯定是要分開的,並且凡人一樣可以參加科舉。

  科舉製,使得任何參加者都有成為官吏的機會,這絕不是玩笑話。

  凡人,無論是文采還是軍略,但凡有一方麵出眾,李寧都會錄取。

  她建立運朝,不就是要改變凡人的命運嗎。

  凡人,照樣可以登高。

  誰說世界一定就是修真者主宰。

  李寧便是要證明,凡人亦可成仙,什麽天賦,什麽條件,都是虛的。

  三千大道總有一條,可以讓凡人闖過這扇門。

  我要這天下,人人如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