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作者:明日當歌      更新:2020-05-21 23:16      字數:2094
  說要走肯定是要走的。

  李寧在宗門留了半個多月,又重新把芥子填滿。

  須彌芥子,意思是形容佛法無邊,神通廣大。

  《維摩經不思議品》:“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無所增減。”

  芥子的出現,是遠古修士探索仙道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因著是佛家先搞出來的命名權也就給了佛家。

  為此,須彌芥子還多了個故事。

  傳說江州刺使李渤,有一次問智常禪師:“佛經上所說的‘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我看未免太玄妙離奇了,小小的芥子,怎麽能容納那麽大的一座須彌山呢?這實在是太不懂常識了,是在騙人吧?”

  智常禪師聽了李渤的話後,輕輕一笑,轉而問:“人家說你‘讀書破萬卷’,是否真有這麽回事呢?”

  “當然了!當然了!我何止讀書破萬卷啊?”李渤顯出一派得意洋洋的樣子。

  “那麽你讀過的萬卷書現在都保存在哪裏呢?”智常禪師順著話題問李渤。

  李渤抬手指著頭腦說:“當然都保存在這裏了。”

  智常禪師說:“奇怪,我看你的頭顱隻有椰子那麽大,怎麽可能裝得下萬卷書呢?莫非你也在騙人嗎?”

  李渤聽了之後,立即恍然大悟,豁然開朗。

  一切的禪理,有時從事上去說明,有時從理上去解釋。

  所以,要知道宇宙世間,事上有理,理中有事;須彌藏芥子是事實,芥子納須彌是禪理。如果能明白理事本無障礙,那麽這就是遊刃有餘地理解禪理了。

  對,佛家的話永遠都是聽上去有道理。

  而其中說到的須彌山,那更是非同凡響。

  須彌山又譯為蘇迷嚧、蘇迷盧山、彌樓山,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

  即便是在她的世界,古神話傳說中,也是格外不一樣的。

  在神話傳說中,位於世界中心的山位於一小世界的中央。

  這裏涉及到諸天萬界,即一千個一小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來,一開始也不是佛教最先出現這個說法,後才後為佛教所采用。

  傳說在須彌山周圍有鹹海環繞,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須彌山由(金、銀、琉璃、水晶)四寶構成,高84000由旬(1由旬可能約13公裏,即110萬公裏),山頂為帝釋天,四麵山腰是四天王天。

  《起世因本經》卷第一〈閻浮洲品第一〉描述了須彌山的具體景象:

  諸比丘,須彌山半,四萬二千由旬中,有四大天王宮殿……須彌山上,有三十三天諸宮殿,帝釋所住。三十三天,向上一倍,有夜摩諸天宮殿住。其夜摩天,向上一倍,有兜率陀諸天宮殿住。其兜率天,向上一倍,有化樂諸天宮殿住。其化樂天,向上一倍,有他化自在諸天宮殿住。其他化自在天,向上一倍,有梵身諸天宮殿住。其他化上梵身天下,於其中間,有魔波旬諸宮殿住。倍梵身上,有光音天。倍光音天,有遍淨天。倍遍淨上,有廣果天。倍廣果上,有不麤天。廣果天上,不麤天下,其間別有諸天宮住,名為無想眾生所居。倍不麤上有不惱天。倍不惱上,有善見天。倍善見上,有善現天。倍善現上,則是阿迦尼吒諸天宮殿……阿迦尼吒上,更有諸有,名無邊虛空處天、無邊識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此等盡名諸天住處……如是之處,如是界分,眾生所住,若來若去,若生若滅,邊際所極,是世界中,諸眾生輩,有生老死墮在……

  佛教宇宙觀主張宇宙係由無數個世界所構成,有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一佛之化境。

  每一世界最下層係一層氣,稱為風輪;風輪之上為一層水,稱為水輪;水輪之上為一層金,或謂硬石,稱為金輪;金輪之上即為山、海洋、大洲等所構成之大地;而須彌山即位於此世界之中央。

  據長阿含經卷十八閻浮提洲品記載,須彌山高出水麵八萬四千由旬,水麵之下亦深達八萬四千由旬。其山直上,無所曲折,山中香木繁茂,山四麵四埵突出,有四大天王之宮殿,山基有純金沙。此山有上、中、下、七重行樹,其間之門、牆、窗、欄、樹等,皆為金、銀、水晶、琉璃等所成。花果繁盛,香風四起,無數之奇鳥,相和而鳴,諸鬼神住於其中。須彌山頂有三十三天宮,為帝釋天所居住之處。

  據立世阿毗曇論卷二數量品記載,以須彌山為中心,外圍有八大山、八大海順次環繞,整個世界之形相團圓,有如銅燭盤。須彌山周遭為須彌海所環繞,高為八萬由旬,深入水麵下八萬由旬,基底呈四方形,周圍有三十二萬由旬,繼之為八山,山與山之間,隔著七海。

  真要細說,那真的是太源遠流長了,即便是李寧也會吃不消,其實還有一個更簡單的說法,看破這一招,打碎重生。

  有一小部分猜測,為什麽會有須彌山呢?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個人的世界都是自己推動的,每個人的世界的起點都一致的,都是真心自性,都是一念無明,生出我執,然後貪嗔癡出現,推動力出現,一開始就是一個惡性循環,越來越強烈,然後世界就越來越複雜。世界的中心,就是無始以來的貪嗔癡形成的須彌山,每個人都一樣。當這些人的世界開始融合在一起的時候,須彌山就變得越來越堅固,越來越大。

  別說,自古以來信念信仰這些虛無的東西,未必不存在。

  當然,這個和她明知道是錯的說法,但是如果要踢館,那麽這個也算是好的突破口。

  須彌山,是佛主所在之地,是萬佛供奉之所,是佛教的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