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作者:明日當歌      更新:2020-05-21 23:16      字數:2191
  孝敬完各位長輩,又被噓寒問暖,關心了一會,李寧才回到自己的院子。

  她估摸著最少也要在宗門待個十天半個月的才能走,所以就讓留守的仆人去信通知一下她在天宇大陸的勢力。

  隨後在確認幾個宗門給的仆人百年來都安分守著,幾次有其他搞事的都被他們壓下去了,頗為滿意。

  於是她就出手把抑製他們修煉提高修為的那層禁製抹掉。

  她進步太大了,他們幾個現在完全落後,若是修為再不精進,對她也就沒有什麽用了。

  都是資質還可以的天才,李寧自然也不想這麽浪費。

  甚至等他們立功了,確認對宗門沒有記恨之意,她也不介意給他們自由。

  其實他們在原本的宗門也不是感情很深,才進宗門多久啊,正處於被考驗的時期,宗門高層沒有見到幾個,還有老人打壓,要說傷感,兔死狐悲,憤怒是有的,可是都這麽多年過去了。

  沒有什麽是時候不能抹去的,包括並不算刻骨銘心的仇恨。

  事實上在感覺到禁錮著修為的禁製消失後,他們十個,是真的既茫然又震驚。

  雖然還是沒有自由,可是比起之前,真的好太多了,至少放在麵前最大的困境——老死的問題暫時不用擔憂了。

  事實上他們現在的心裏,反而有點像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斯德哥爾摩效應,又稱斯德哥爾摩征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人。

  人質會對劫持者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他們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裏,劫持者讓他們活下來,他們便不勝感激。他們與劫持者共命運,把劫持者的前途當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視為自己的安危。

  於是,他們采取了“我們反對他們”的態度,把解救者當成了敵人。

  “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是一種心理疾病,緣自患者與綁架者共同生活,對其產生某種程度的認同感,也可稱為“人質情結”。

  根據調查,大約27的人質表現出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證狀。

  據心理學者的研究,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若遇到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依據心理分析學的看法,新生嬰兒會與最靠近的有力成人形成一種情緒依附,以最大化周邊成人讓他至少能生存(或成為理想父母)的可能,此綜合征可能是由此發展而來。

  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是角色認同防衛機製的重要範例。

  “斯德哥爾摩綜合征”一詞源於73年在斯德哥爾摩發生的一件銀行搶劫案件。

  那一天,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一家銀行突然闖入兩名全副武裝的劫匪。

  劫匪扣押了4名銀行職員作人質,與警察對峙了6天之久。6天後,警方設法鑽通了保管庫,用催淚瓦斯將人質和劫匪驅趕出來,狙擊手同時作好了危急情況下擊斃劫匪的準備。

  然而,離開保管庫後,3名人質反而將劫持者圍了起來,保護他不受警方的傷害。

  被警方營救出來後,人質非但沒有控訴綁架者,相反卻為劫匪辯護,對警察的調查取證工作也采取堅決不合作的態度,致調查取證工作困難重重。

  其中一位女人質甚至還愛上了一位劫匪,並和他訂了婚。還有一位人質居然在全世界為綁架者籌款,建立了為綁架者辯護的基金會。

  此等咄咄怪事讓舉國上下一片嘩然。

  之後,為了解答人們心中的疑惑,那個國會撥出巨款,成立專門機構對此事件進行研究。

  結論在十年後才出來:這些人質之所以表現出如此怪誕的行為,是因為他們患上了一種心理疾病。從此,人們把這種心理疾病命名為“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而這其中的病因是在這起事件發生後幾個月,這四名遭受挾持的銀行職員,仍然對綁架他們的人顯露出憐憫的情感,他們拒絕在法院指控這些綁匪,甚至還為他們籌措法律辯護的資金,他們都表明並不痛恨歹徒,並表達他們對歹徒非但沒有傷害他們卻對他們照顧的感激,並對警察采取敵對態度。

  這兩名搶匪劫持人質達六天之久,在這期間他們威脅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時也表現出仁慈的一麵。

  在出人意料的心理錯綜轉變下,這四名人質抗拒政府最終營救他們的努力。

  這件事激發了社會科學家,他們想要了解在擄人者與遭挾持者之間的這份感情結合,到底是發生在這起斯德哥爾摩銀行搶案的一宗特例,還是這種情感結合代表了一種普遍的心理反應。

  而後來的研究顯示,這起研究學者稱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事件,令人驚訝的普遍。

  研究者發現到這種症候群的例子見諸於各種不同的經驗中,從集中營的囚犯、戰俘、受虐婦女與**的受害者,都可能發生斯德哥爾摩綜合征體驗。

  專家深入研究:人性能承受的恐懼有一條脆弱的底線。

  當人遇上了一個凶狂的殺手,殺手不講理,隨時要取他的命,人質就會把生命權漸漸付托給這個凶徒。

  時間拖久了,人質吃一口飯、喝一口水,每一呼吸,他自己都會覺得是恐怖分子對他的寬忍和慈悲。

  對於綁架自己的暴徒,他的恐懼,會先轉化為對他的感激,然後變為一種崇拜,最後人質也下意識地以為凶徒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

  這種屈服於暴虐的弱點,就叫“斯德哥爾摩精神症候群”。

  人是可以被馴養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是的。李寧望著窗外,也不過是幽幽一歎。

  就如同很多人骨子裏存在奴性一樣。

  為什麽有那麽多覺得自己高高在上,會有高人一等的想法呢。

  因為他們就是打從心底認為,人有高低貴賤之分。

  李寧想要做的,就抹去這種跟根裏壞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