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七章
作者:明日當歌      更新:2020-05-21 23:16      字數:2223
  李寧仿佛什麽也明天聽見,看著那張熟悉又懷念的嘴唇張開,蠕動。

  啊,老師在叫她呢。李寧露出一絲淺淺的笑意,老師在提醒她上課別走神呢。

  李寧笑意盈盈的想。

  可是轉頭她又想起了什麽,臉色刷的沉了下去。

  她眼睜睜的看著課堂進入尾聲,眼睜睜的看著老師喊下課,眼睜睜的看著老師叫她留下來幫忙。

  李寧知道,待會老師會給她開小灶,然後再過一會,老師的男朋友,或者說是前男友,就會來。

  現在已經是放學時間了,加上老師的前男友之前又總是來接老師,保安都是認識的。

  他們不知道,這個男人已經和老師分手了,更不知道,這個男人是個精神病患者。

  家有遺傳史的那種。

  即便老師,也是在去做婚前檢查,才知道的。

  這個結果一檢查出來,頓時石破天驚,老師的父母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這樣一個有病的女婿。

  老師一開始還堅持,但是後來她前男友在知道了他的可能有精神病後,從一開始的不可思議到後來的越發敏感,各種猜忌。

  他知道老師父母的態度,也打從心裏覺得老師不可能會和他在一起。

  無論老師如何解釋,他都聽不進去。

  分手,是他先提出來的。

  老師已經他是最近各種事情弄在一起才這麽疲憊不堪,也願意體諒體諒他。

  老師當時隻道是可以暫時分開冷靜一下。

  但是在老師心理,他們其實還沒有粉分手的。

  這個事情來的太突然,他們都需要一個接受和緩衝的時間。

  可是,老師不知道,人心竟然可以惡心至此。

  精神障礙指的是大腦功能活動發生紊亂,導致認知、情感、行為和意誌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總稱。大體可分為功能性精神障礙、器質性精神障礙。

  研究表明,精神障礙具有較高的遺傳傾向,受較複雜的多因素影響;多種精神障礙共享遺傳易感基因。

  各類神經遞質、神經肽、神經營養因子與精神障礙有關,但具體機製尚不清楚。

  內分泌功能障礙與精神障礙特別是情感障礙具有高共病率現象,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與精神障礙發生發展可能相關。

  腦的機構和功能與精神障礙相關,但具體機製仍在研究中。

  還有社會、心理等環境因素對精神障礙的發生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這種人會產生各種妄想、幻覺、錯覺、情緒障礙、哭笑無常、自言自語、行為怪異、意誌減退等知、情、意障礙。

  他早就已經發病了!

  精神病的危害有被害妄想:這是所有精神病人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多數病人采取忍耐、逃避的態度,少數病人也會“先下手為強”,對他的“假想敵”主動攻擊。

  這種時候最重要的是弄清病人的妄想對象,即:病人認為是誰要害他。

  如果病人的妄想對象是某個家裏人,則應盡量讓這位家屬遠離病人,至少不要讓他與病人單獨在一起。

  剛檢查時所有人都以為那雖然是遺傳病,但是從他父親身上也沒有表現出來,所以他這也隻是潛藏的危機而已。

  可是卻沒有人想到,這個平時溫文爾雅的男人,內心早就潛伏無數的黑暗心裏。

  那是無數一點點的小事,最後量變引氣質變。

  這個男人,對他的女友,產生各種殺意。

  他覺得,她會認為交了他這麽一個男朋友說一件惡心,令人羞恥的事情。

  他覺得,她會不想看見他,進而想要害他。

  畢竟,人隻有死了,才能真正算是塵歸塵土歸土,不是嗎?

  於是他便想到一個辦法,他要先下手為強,殺了女朋友。

  於是他帶著一把水果刀,來到了校園。

  這本該是學習的聖地,本該是孩子玩樂的樂園。

  可是卻因為一個人的自我猜忌,染上了鮮血。

  和毫無疑問,他當時已經發病了,不然也幹不成在校園,在青天白日之下殺人的事情。

  而李寧她自己,當時腳裸不小心被扭到了,老師是要送她回宿舍的。

  也正因為,多了她這麽個包袱,老師無法跑掉,被生生捅了十幾刀,死了!

  當時,老師明明察覺到他的不對勁,明明可以自己跑了的,可是男人和女人的體力本來就有所差距,再加上當時她根本跑不快,所以老師隻能盡量和他周旋,想要拖延時間,引來其他人。

  是她害死了老師。

  李寧清楚的知道這個事情,如果老師沒有想要幫她,給她多講點知識,如果她當時教沒有扭到,可以跑,如果老師丟掉她,自己跑了。

  有太多的如果,有些事情經不起一遍又一邊遍的想,因為那隻會更加自責,更加愧疚。

  即便她清楚的知道,這本來就是衝著老師來的,即便她可以安慰自己,她才是被牽連的那個,即便她可以猜測就算沒有她,老師也說不定跑不掉。

  可是,所有的這些,都沒有意義。

  老師的父母隻有她一個女兒,後來李寧時不時就會去看他們,給他們養老送終。

  而那個人,即便殺了人,可是因為是精神病患者,所以不用死。

  對於完全的精神病人,即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製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若實施了《刑法》規定的危害行為,造成危害結果的,不負刑事責任。

  這是因為精神病人的危害行為,缺乏犯罪構成的主觀要件,精神病人由於不具有辨別是非、判斷善惡以及對自己行為的控製能力,他對自己的行為,就談不上故意或過失,沒有主觀上的罪過。同時,對犯罪人判處刑罰,也是為了對其進行教育改造,而這對於精神病人來說,也沒有實際意義。

  而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製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真好,因為有病,不是故意殺人的,所以殺人也不用被判刑。

  後來李寧有權了,第一件事就是讓人好好招呼他。

  有時候,生不如死,遠比死亡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