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作者:明日當歌      更新:2020-05-21 23:16      字數:2193
  事實上,但凡關於拜啊,經文什麽的相關的,人們想起的永遠是佛。

  在她的世界,佛道之爭一度慘烈無比。

  佛教傳入中土,傳統文化之衛道者一則以佛教來自印度,乃夷狄之教,以為夷狄文化低落,不及華夏,故不當信從。二則以華夷地域不同,益證老子序中以東為木,屬陽,為道之所出;西為金,屬陰,為佛之所生。陽尊陰卑,故道教優於佛教。三則以華夷之間,種族不同,夷人始信佛教,華人不當信。四則以佛教之流入中土,每致國家之衰亂,故不應信。

  自道教初興,佛教東來,初期頗有互相利用之處,因兩者所標義旨,間有相同。

  佛教傳入之初,譯天竺文為漢字,嚐襲用道家字義,後道家亦有襲用佛教教義者。惟道家對於佛教之輸入中土,因信奉者日多,遂與之發生衝突。

  佛道之爭曆漢、魏、晉、南北朝迄於隋唐明清而未衰。

  佛道之爭,雖屬宗教衝突,然二者之興替,皆不離帝王之愛惡親仇,結果有力者較易獲勝,失敗者,每遭毀滅之厄運。

  佛道之爭最早見於東漢,迦攝摩騰與諸道士論難;三國時代,曹植作‘辯道論’批難神仙說之詐妄;西晉時,帛遠與道士王浮間亦有佛道之爭,王浮乃作‘老子化胡經’,為後世論爭重要材料;然爭論之白熱化則在南北朝以後,北魏太武帝時寇謙之開創新天師道,並使之國教化,確立道教之宗教教團;南朝宋之陸修靜、梁之陶弘景對教學整備及道教經典整理予以體係化,對社會之影響亦相對增加,而足以與佛教相抗衡,其論爭焦點係以‘夷夏論’為中心,爭論舍華夏固有宗教而信奉夷狄之教(佛教)之是非;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道士顧歡著「夷夏論’,引致明僧紹著「正二教論’、慧通著「駁顧道士夷夏論’以辟之,又有張融著「門律’,主張道佛一致,而以道教為本,佛教為跡,提倡本跡說,然就二者優劣而言,主張道教居優位。

  於北朝,孝明帝正光元年,宮中亦有佛道二教之論爭,即清道觀之道士薑斌與融覺寺之沙門曇無最,以老子與佛陀二人之出世先後為對論主題,論爭結果,薑斌被論破,流放至馬邑。

  其前,甄鸞之‘笑道論’與道安之‘二教論’二書為當時有關佛道優劣論爭之重要論著,此二書皆以強烈之論點大力論難道教之低劣。

  然於北朝,佛道之抗爭不僅為雙方之論爭而已,更加上當權者之政策壓迫,此即曆史上著名的‘三武滅佛’中,北魏太武帝與北周武帝之摧殘佛教。

  三武滅佛即指:北魏太武帝得道士寇謙之清靜仙化之道,及司徒崔浩之慫恿,乃下詔諸州,坑沙門,毀諸佛像。

  北周武帝欲以符命曜於天下,聽信道士張賓與元嵩之言,決心滅佛。

  唐武宗寵信道士趙歸真,拆佛寺四千六百餘所,迫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還俗,收充兩稅戶。

  唐祚代興,以老子與唐室皆李姓,予道教以特殊禮遇,太宗更明詔道教居於佛教之上,定道先佛後之席次,成為唐朝一貫方針,道教乃得蓬勃發展。

  其實李寧覺得這裏可以劃重點,因為在此以前,佛家一直都是被道教壓著挺慘的。

  但是佛教能在現代社會這個弘揚科學的時代,依然影響非凡,壓下道教,就可以看出後來佛教的逐步崛起。

  不過事實上,佛道二教各有其特色與信眾,對立結果往往意氣用事,各成派係,排斥異己,或互相詆毀,如佛徒著笑道論,道流亦作笑佛論以敵之,各揭彼短,以揚己善,極盡對罵之能事。

  然佛道二教經魏晉南北朝、隋、唐數代之發展而更深入民間,牢不可拔,影響後世學術思想甚巨。

  如現代新字體、詞匯之廣及學術領域,儒、釋、道三教融合而產生宋代理學等,可謂思想文藝上之重大刺激。

  嗯,題外話,儒家在這場綿延千年的道佛之爭裏麵肯定是有參活的。

  甚至有時候不僅僅是佛道之爭,而是儒、釋、道之爭。

  隻是儒家到底有別於佛道,不是宗教信仰的問題。

  所以很多時候說起來是把儒家一筆帶過而已。

  在她的世界,佛道之爭,其實得到誰勝誰敗,已經顯而易見了。

  不用說其他,看看人們信啥就可以了。

  道家不少經文都是借鑒佛家的,要不然怎麽是佛教經文更深入人心。

  例如她現在抄寫的這篇道教經文。

  《太乙救苦護身妙經》裏麵就有些許佛教詞語,甚至其中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億萬等描寫,有借鑒普門品中的觀音之處。

  事實上,她知道的這些道教經文還是有一陣子她對佛道很感興趣,所以專門百度找的道教經書。

  嗯,佛教的反而不用特別找,因為寺廟有不少。

  她拜過的寺廟不少,小時候就看過一些了。

  咳咳,拜佛求神這種事情,信則靈不信則無啦。

  現在一看,穿越都穿越了,早知道當初拜的時候要更誠心一點。。。那是不可能的。

  神佛也是從人修煉出來的,所以她把自己變成“神佛”就好了,拜什麽拜,浪費時間。

  不過她現在倒是多少相信,科學的盡頭就是玄學了。

  發展總是要有個過程的,也行她的家鄉是新生的世界呢。

  盡管很多玄幻小說裏麵她的家鄉曾經各種牛叉,最後一場大劫過後才會靈力寂滅啥的。

  總而言之,不管是怎麽回事,都和她無關。

  李寧也沒有叫人,自己就無聲無息的出了城。

  反正不管有沒有叫人,她身邊都有人保護。

  這就是特權的待遇!

  李寧開始掏家底了,布陣,把抄寫的經文圍繞臨江城十裏埋好,然後連成一個圓。

  嗯,這裏涉及到五行八卦,李寧自己也說的不是很清楚,但是就是懵懵懂懂知道該怎麽做。

  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所以李寧打算先做,接下來再看看有沒有用,該怎麽改進。

  反正她人就再在這,又不管埋不管售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