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盛讚黑旗軍
作者:清風老田      更新:2020-04-23 08:57      字數:2871
  第245章盛讚黑旗軍

  行走在黑旗軍營地裏,魏長武看到絕大部分黑旗軍士兵依舊在訓練拚殺戰術,通過劉永福介紹,營地內除了站崗或外出公幹的士兵以外,士兵們每天都會抽出一般時間自動訓練。

  自從去年十二月份抵達花城後,修建營地就花費了大半個月時間,因此,目前黑旗軍的訓練強度比平時要大一些,為的就是不會建營亂費的時間,盡快恢複戰鬥力。

  看著饅頭大汗的黑旗軍士兵,魏長武不停的點頭稱讚,雖然他們的訓練和國防軍相比,存在的差距很大,訓練戰法更是不能適應未來的戰爭,但他們這種精神還是值得魏長武讚賞。

  “劉將軍,黑旗軍不愧是一支經曆過戰火廝殺的英雄勁旅,個個血氣方剛、殺氣騰騰的,值得我來拜訪。”魏長武停下腳步對劉永福講。

  在遍地民變時,劉永福帶領著黑旗軍脫穎而出,他不像太平軍其他那些領袖有很大的政治理想,僅僅是為了博得一線生存機會而已。

  劉永福從小懂事,因為漁民家庭出身,自小就熟悉水性,五歲能自製釣魚杆,在小河裏釣魚填補家中飯桌肉食,為父母減輕負擔。

  雖然是貧苦漁家,日子過得也還算安逸,但在他八歲那年,家庭遭難破產,年幼的他隻好隨父母上岸,遷居到十萬大山對麵的上思州新圩八甲村(後世上思縣平福),以種地為生。

  隨著年齡的長大,十三歲憑借對水性的熟悉,在明江的船上找到當水手的工作,因為用心專注,做工之餘對明江仔細觀察,牢記航道水深,清楚如何行船能確保安全,在十五歲時被船主雇為“灘師”(引航師傅)。

  當水手和灘師期間,劉永福海拜了不少武術高手為師,學得了一身好武藝,日子重回愜意。

  好景不長,禍不單行,在他十七歲那年,父母和叔父在幾個月內相繼因病去世,劉家留下他一個人孤苦伶仃地生活在世界上。

  埋葬完幾位至親老人,劉永福變得一無所有,連家徒四壁都做不到,借住別人的茅屋落腳,白天做工填補肚皮,晚上棲身茅屋,貧困至極,內心也是極度茫然。

  廣西本來就窮,此時土地兼並又非常嚴重,突破了矛盾爆發的邊界線,窮人日子越過越難,幾乎看不到活路。身懷武藝的他,在一次上山砍柴躺在山間的石板上午睡中,冥冥之中想明白出路,反正沒活路,倒不如何其他人一樣造反起義。

  想清楚出路之後,丟下柴火下山加入天地會,投身農民起義軍,反抗地主官府剝削。那年,劉永福二十歲。

  劉永福先在天地會首領吳淩雲部鄭三手下當先鋒,身先士卒,率部打垮巫必靈為首的地主武裝,隊伍越來越壯大。

  四處征戰,也遭受朝廷大舉清剿,吳

  淩雲戰死,再投身黃澤宏部,又與吳鯤部匯合,劉永福部獲擴編,組建一旗,被任命為旗頭。劉永福親手操練士兵,整肅紀律,選擇人才,統一軍令,因“膽藝過人,重信愛士”,在吳鯤農民軍中建立起很高威信。

  行軍打仗中,紮營歸順州一北帝廟,被神像邊周公手中的鑲狗牙白邊的黑色三角旗上的“北鬥七星”圖案所吸引,隨後為自己的隊伍仿造了一麵黑旗,黑旗軍從此誕生。

  第二年,桂西南農民軍遭受廣西提督馮子材重兵圍剿,農民軍意見不統一,出現很大分歧,最後隻得分道揚鑣,各自逃到越南境內。

  太平軍失敗以後,國內開始恢複秩序,黑旗軍在國內無法立足,劉永福隻好率部屯墾北圻西北部山區一帶,自成一係。後被阮朝招安,先後擊敗盤文義的白旗軍和黃崇英的黃旗軍,立足寶勝,以保勝到河陽一帶為根據地,頻繁活動於越南北部。

  1883年,法軍頻頻在國境線活動,唐景嵩代表朝廷聯絡、招安劉永福,並進駐黑旗軍,充當軍師,讓黑旗軍從流寇變成大清帝國正規軍,先後發動了河內、山西兩戰役,並獲得“紙橋大捷”,擊斃法軍北圻艦隊司令李威利上校。隨後又配合雲南農民,越南人民義軍作戰,取得臨洮大捷,乘勝克複十數州縣。

  清法兩軍止戈息武,流寇始終是流寇,即便被招安成為正規軍,遠在千裏之外的朝廷不會忘記黑旗軍的流寇身份,九令急招,裁軍移軍,雖有榮譽加身,劉永福即便清楚自己的處境也隻能無奈歎息接受。

  魏長武的讚賞自然是對黑旗軍的肯定,但劉永福清楚大清朝廷的做派,命運已定,很難改變,讚賞收下,聊表安慰吧,臉上的疲憊依舊不減。

  劉永福客氣的拱手回答:“多謝魏將軍的讚賞,這是對黑旗軍最好的禮物,劉二愧領了。”

  魏長武似乎沒有看到劉永福臉上的鬱結,依舊鎮定自若,對劉永福說:“劉將軍,能否召黑旗軍眾軍官找個地方一起坐坐,讓晚輩也能與眾英雄們親近親近?”

  魏長武的要求算不上過份,但此舉卻顯得有點突兀,劉永福從來沒有遇到過,隻好將目光投向兵備道李必中,想要從他這裏得到一些準確的信息。

  李必中對魏長武此舉是心知肚明,勸勉道:“劉將軍,不必介懷,此事已經通報過製台大人,對您,對黑旗軍來說都是好事。”

  勸勉完後再提點劉永福:“蘭芳國防軍崛起於南洋,也是戰功赫赫,先後全殲英國皇家海軍炎黃艦隊,俘獲法國遠征軍遠東艦隊,侵緬英印軍和北圻法軍全部在緬甸和北圻覆滅。”

  “另外,蘭芳國防軍再度出征,在收複上海租界、花城沙麵租界和港島租界,三地所有洋人全數俘獲,無

  一逃脫。劉將軍,黑旗軍能得蘭芳國防軍最高指揮官親睞,我想這應該是劉將軍最近最大的喜訊了。”

  來頭這麽大?

  李必中透漏出來的信息徹底將劉永福和身後的陳尚發震住,什麽時候冒出這麽一支強大的軍隊啊。剛剛被魏長武的誇讚還有一絲絲竊喜,突然之間,兩人感覺臉頰在發燙,滿心懺愧。

  “劉二唐突了,宗陶,去通知所有的軍官前來老夫營帳。魏將軍,請隨我來。”劉永福說完立即伸出右手,掌心朝上,在身前對著自己的營帳。

  陳尚發是劉永福的參將,黑旗軍在文山南溪裁減到1200人之後,有些軍官不願離開,就地卸甲,陳尚發跟隨劉永福十多年,感情深厚,無怨無悔的緊隨劉永福身後,隨劉永福一同來到這裏。

  陳尚發和劉永福一樣,也是貧苦家庭出身,在當時被社會視為最底層的賤民,賤民不得入庠致仕①。

  他是澄海城西(汕頭)人,不願在家鄉碌碌無為,也對自己前途被身份所限製而憤怒,與哥哥陳宗柏一同離開家鄉來到花城,進入花城武術館,拜在“嶺南拳師”黃光英(黃飛鴻之父)門下習武,在武官苦練武藝,三年時間練就一身好武藝。

  離開武館後,了解到清越邊境有一支由綠林好漢組成的軍隊,隨即遠走廣西,投身黑旗軍首領劉永福麾下,隨軍入越抗法。先後於1873年和1883年兩度赴越馳援河內,屢創法軍於紅河兩岸,擊斃了法軍將領安鄴和李維業。

  身懷武藝又英勇奮戰的陳尚發屢獲戰功,很快被擢升為參將,並獲得“一把關刀、威懾紅毛”之稱,算是劉永福親信的親信。

  曆史上,陳尚發跟隨劉永福去南澳鎮,去台島,在劉永福身邊與侵台扶桑軍激戰,抗法禦倭戰爭中,從來沒有退縮過,驍勇善戰,屢建奇功,是黑旗軍中稍有的悍將。

  對劉永福的吩咐,陳尚發絲毫不會打折扣,快步離開人群,召集黑旗軍中所有百長以上軍官,帶著他們一同先後腳進入劉永福的營帳。

  注①:入庠:明清時,儒生經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為生員,謂之“入庠”。也就是說讀書考試的權力。

  入庠致仕:讀書後被主官延聘入官衙或營轅,以其知識與經驗佐助主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