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特區新見聞
作者:清風老田      更新:2020-04-23 08:57      字數:4786
  第219章特區新見聞

  在六十個後世青年主導下的蘭芳任何事務都是奉行規劃先行,來到上海之後也不例外,寶山特區的第一個動工的項目是移民消毒體檢中心,但體檢中心隻是一個完整規劃項目中很小的一個部分。

  事急從權,體檢中心最簡單,小項目而已,先選址,簡單規劃後就開始開工建設。

  體檢中心隸屬於蘭芳移民管理局的遠東移民管理處,遠東移民管理處因為距離蘭芳本土太遠,又是整個大清東部地區移民的樞紐中心。這幾天,胡書達和前來支援的蘭芳建設集團遠東負責人一刻都沒有停歇,終於將寶山特區第一個大型項目規劃完畢。

  遠東移民管理處的規劃師按照未來能容納五萬學生的大學來進行規劃的,一期項目除了移民消毒體檢中心之外,還需要修建40棟樓房,每棟7層,每層30間房間,每個房間按照後世能居住6人的宿舍來設計。

  一期項目中還包括兩棟擁有100個教室的教學樓,以及兩個足球場、10個籃球場、10個網球場、50個乒乓球台等體育設施的運動場所。除此之外,預留足夠修建滿足大學教職員工宿舍樓的大麵積土地。

  這個規劃完成之後,剛剛就由蘭建總遠東規劃設計處處長進行了詳細的匯報,通過PPT展示出的圖片,美輪美奐,大氣磅礴,讓上海的一眾官員大開眼界,滿堂驚呼。

  大手筆,真正的大手筆,項目整體規劃占地麵積達到3000多畝,建築麵積120萬餘平方米。目前上海最大的學校---聖約翰大學也才占地80畝,單單規劃和占地麵積而言,聖約翰大學就是一隻醜小鴨。

  何況目前上海的學校無論是大學還是公學,絕大部分都是教會學校,這也是上海官員心中難以釋懷的一件事,有了這個移民管理處項目,至少在教育上有了一個可喜的念想。

  而且,據蘭建總那位遠東規劃設計處楊處長所言,這個規劃完成以後,下一個規劃就是在移民管理處項目北麵馬路對麵會盡快規劃一個師範大學、一所高級中學、一所初級中學、一所小學。

  而且,上海的學校除了格致書院、梅溪書院和上海廣方言館這三所大清人自己創辦的學校沒有聽課,其他所有學校都已停課,畢竟學校內的所有洋人教員和傳教士全部被抓捕關押在跑馬場。

  至於這些教會和傳教士創辦的學校,目前也正在清理改製中,根據徐茂和胡書達等人的建議,這些學校會逐步改為小學和中學。目前,因為任課人員大量缺乏,正緊急從蘭芳本地調集,已經隨同最新一批遠洋船隊從棉蘭出發。

  格致書院相對梅溪書院和上海廣方言館而言有點複雜,倡始者是當時的英國駐滬領事麥華陀,

  促成者是晚清重臣李鴻章。

  設在租界,但不是租界公立學校;學校有書院之名,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書院;有傳教士參與其中,但又不是教會學校;學院出資中有官方資金,但又不是官辦學校;一個特殊文化交織的新型學堂,中西合辦,係統傳播自然科學知識,培養科技人才。

  正因為其複雜性,差點被蘭芳人關停了,最後聽課了三天。時任書院院長的王韜在聽課第二天找到莫祥芝,要求複課。在曾國荃和莫祥芝的建議下,書院剔除傳教士,並承諾配合書院改製之後,格致書院更名為“上海格致中學”後在原址複課。

  當然,徐茂也當場承諾租界重新規劃的時候,上海格致中學在原址進行擴建,占地麵積至少要擴建三倍,完善教學和運動設施,並提供完整科學的中學教材。

  教育先行,蘭芳從上到下都是在認真踐行,不隻是在南洋如此,在上海同樣如此,蘭芳國防軍和建設大軍隨著學識的提高體會更深,因此,對同文同種的上海人,他們絕不會有絲毫吝嗇去分享學習的重要性。

  學識和薪酬掛鉤,關係到自身利益,學習起來非常自覺,根本不需要外人來督促,即便是在外執行任務,他們依舊在閑暇時間爭分奪秒的識字學習,有不懂的想盡辦法請教比自己懂得多的戰友或同事。

  在上海官員眼中,蘭芳人不僅素質高,還特別愛學習,不得不心生敬佩之情,更想效仿。

  古城方案基本思路確定以後,就等具體實施方案和合作合同的文本了。隨著新城建設的提出,鬆江知府姚丙吉有了新的想法。

  他說:“胡部長,既然要建新城,上海境內的官衙都要進行搬遷,倒不如一步到位,將你們蘭芳的城市管理經驗一並傳授給我們吧,雖然不一定能做到寶山特區那麽完善,至少也能少走一些彎路吧。”

  胡書達嗬嗬一笑:“姚知府,你可要想清楚哦,真要一步到位,上海的整個官製都會發生改變,相當於重建一個與大清完全不同的新體製,你們真的能頂得住朝廷的壓力?”

  葛慶同插言道:“頂不頂得住先放到一邊,胡部長,我就想知道能不能一步到位,一步到位之後對轄區管理有沒有好處?寶山特區設立這幾天時間的工作讓我感觸很深啊,在這裏,我跟各位同仁分享一下幾天的體會。”

  胡書達對葛慶同這幾天配合當中的動向有所了解,特別是他從第一天的茫然到第二天的積極主動參與,啥事都會在事後請教蘭芳臨時官員做出決定後的依據和意義,可謂是相當的謙卑和好學,實在是看不出他是清政府的一位七品知縣身份。

  胡書達沒有急著回答葛慶同的問題,笑著鼓勵道:“雖說特區成立不到一周時間,據我的官

  員匯報,葛大人很是了不起啊,事事親力親為,比我們的官員要辛苦一倍。我看你這幾天下來都瘦了不少,借此機會,你就和各位大人講講你這幾天是怎麽熬過來的吧。”

  葛慶同這幾天下來,原有的知縣氣勢蕩然無存了,身上多了一絲蘭芳官員的氣質,比原來自信很多。

  “我自光緒九年登進士以後,一直是以知縣即用,直到去年我接替吳觀樂任寶山縣知縣一職,才算是我大清實質官員,相比在座的各位大人,我對知縣這個位置的經驗多有不足,但大清基本的為官之道多少還是懂一些的。”

  葛慶同喝了一口水繼續說:“七品芝麻官也是官,一縣知縣權力有多大,各位大人比我清楚得多,無論是明麵上的還是隱形的權力。”

  “在我們大清的官員體製中,知縣所管的事務實在是太多了,刑名、錢穀、治安、教化等都要麵麵俱到,在整個縣衙中,除了知縣之外,隻有縣丞、主簿、巡檢等職位,加上三班六房的衙役,就這麽一點人,一縣這麽多繁雜事務真的能管得過來嗎?即便能管,管的效果又能怎麽樣?這幾天我學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詞,這個詞叫效率。”

  “各位大人對縣內政績和治安之間的矛盾應該深有體會吧,想要在賦稅方麵有所政績,又要維持治安穩定,這個壓力有多大,大家不會不清楚吧。”

  “三班六房的衙役都是本地人,聽話配合還好,要是不聽召喚,麻煩還是很大的,最後出事還得知縣來背。你們上任的時候應該都帶了自己的家丁、長隨,也聘請了幕僚師爺來協助自己處理事務吧,這都要自己花錢來養活,我們那點俸祿可不夠用了,怎麽辦?唯一的辦法就是多少的貪點來補貼家用,一旦開了這個頭,就沒有停下來這一說。”

  “那麽問題就來了,最後的負擔還是要落到轄區內百姓身上,如此循環下去,能搞好一個縣才怪。”

  聽到葛慶同這麽一說,不說其他各縣的知縣,就是知府姚丙吉也感同深受,大家都是這樣做的,哪怕上升到知府,依舊逃不脫這個怪圈。而且,葛慶同還有很多沒明說,逢年過節還要向上司和京城吏部官員打點打點,錢從哪裏來,還不是要到下麵去搜刮啊。

  葛慶同微微將目光轉了一圈,看著大家若有所思的樣子,心裏還是非常痛快的,要你們當時特區成立的時候幸災樂禍的,現在難受了吧。

  “這幾天啊,我啥事都沒幹,除了參加特區蘭芳官員的會議以外,就跟在苗區長後麵,看著他做事,邊看邊琢磨,琢磨不透的就問,問到明白為止,我估摸著苗區長都向胡部長抱怨了,抱怨我這人很煩,實在是太煩了,像狗皮膏藥似的。”

  葛慶同很是自嘲,他也知道自己這幾天

  確實很遭人討厭的,但他不能不這麽做啊,拜托苗區長將自己的家丁和長隨安排到一些崗位去做事,僅僅留下師爺在身邊有個商量和討論的人。

  “各位大人,你知道苗區長是這麽管的嗎?他下麵設了四個副區長,各自管一攤子的事,每個副區長管的事情相對比較集中,而且還不用親力親為的去辦,隻需要按照規章製度去檢查,或者下麵解決不了的事情進行拍板決策簽字就行。”

  “做事的人比我們縣衙多了好幾倍,不同的崗位有不能的權力,也有不同的責任,做得好不好一目了然,該教育的教育,該懲罰的懲罰,也一目了然。”

  “最為重要的是,做事的人根本不需要考慮錢從哪裏來,該花錢的地方,隻要不是亂花,不是貪汙,根本就沒人什麽負擔,做起事情來很是順心。”

  姚丙吉聽到這就說:“就特區目前的賦稅收入情況看,特區政府根本沒錢。特區政府有蘭芳銀行的貸款,自然資金充沛,花起來當然沒問題了。”

  葛慶同搖了搖頭回答:“姚大人,我第一天也是這麽想的。其實具體情況很我們想的遠不同,我也是想不明白之後問苗區長才搞明白的。”

  “我們投錢修水利,搞城市建設,需不需要交稅?”

  “這怎麽需要交稅?都是朝廷或者是縣衙自己的錢,哪有需要自己向自己交稅的事情,這不是多此一舉嘛。”莫祥芝立即反駁道。

  “特區就要交稅,想不明白吧,我當時也想不明白這是什麽原因。苗區長解釋說,財政和稅收是兩碼事,稅收隻是財政收入的一部分,是對所有經濟活動的一種再分配調節,在法律的範疇內,納稅人必須依法納稅,政府的投資也不例外。”

  “就拿遠東移民管理處的項目來說吧,遠東規劃設計處的設計方案是需要向項目承建公司收錢的,收錢後也是需要向特區稅務局繳納一定的稅費;承建公司需要的建材要向建材供應商采購,建材供應商也同樣需要交稅;建築工人的工資收入達到一點額度,同樣要承建公司代繳個人所得稅;至於最後項目建設完畢,承建公司管理得好,盈利部分還要按照相應的稅種報稅。”

  姚丙吉有點搞不明白了,又問:“遠東移民管理處是一個沒有收入的項目,未來開展移民工作,還要繼續投入,所花經費可不少,全部是政府投入,這樣的項目怎麽還要收稅?”

  “我也不懂啊,苗區長說,遠東移民管理處的移民工作和項目建設同樣是兩碼事。移民工作是政府項目,概要撥付的資金自然要撥付,這是由蘭芳移民管理局撥付的;項目建設是項目承建公司建設,項目總預算包涵了成本和相應利潤,遠東移民管理處項目的建設資金也是由由蘭芳移民管理

  局撥付,這個特區收不收稅沒有關係。”

  莫祥芝問:“葛大人,你這麽說,我大概有點明白了。移民管理處項目有點特殊,那麽複興大道項目呢?是不是也需要交稅?”

  “當然,複興大道項目承建公司在建設中所需要繳納的稅務一樣需要繳納。這個項目規劃中分了不同的標段,目前是一標,也就是移民管理處南邊的這一段,這段路的建設資金是特區政府的公用事業投資,目前的建設資金是以特區未來的財政收入為抵押向蘭芳銀行貸款的。”

  “那特區政府現在不是一直在負債,財政負債可是會將特區政府拖垮的,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是很危險的。那位苗區長可有良策?”莫祥芝緊張的看著葛慶同。

  “哈哈。”葛慶同忍不住大笑起來:“別人是英雄所見略同,我們這是狗熊所見略同了,當時我也問出了同樣的問題。真的,我們和蘭芳比起來實在是太落後了。”

  “苗區長對此做了詳細的解釋,政府的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是兩條不同的線,財政收支平衡是財政最佳情況,但財政赤字也是不可避免。”

  “特區當前的形勢,實施赤字財政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擴大政府投資,不僅能擴大百姓的就業,提高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還能營造特區內的營商環境,吸引外來投資,為增加稅收打下堅實基礎。”

  “至於赤字財政是否危險的問題,隻要政府的政權穩定,信用危機就不會發生,其次,政府的債務是發展特區的經濟,政府是有償還債務的能力的,通過發展經濟,廣開財源實現稅收和財政收入增長,進而彌補財政赤字。”

  “關於政權穩定問題,大清帝國的政權是否穩定不重要,寶山特區肯定是穩定的,《聯合聲明》確立了特別行政區在立法、行政、經濟、司法等方麵的獨立權利,在《聯合聲明》受到威脅的時候,蘭芳國防軍絕對不會袖手旁觀,這不用有任何擔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