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丁香花園
作者:清風老田      更新:2020-04-23 08:57      字數:3479
  第217章丁香花園

  丁香花園,占地麵積2.67公頃,李家的私人花園,60年代李鴻章特聘當時的美利堅建築大師艾賽亞·羅傑斯來滬設計營造。

  現在的丁香花園還沒有後世的3號樓,僅僅修建好兩棟西式花園別墅,1號樓就是大名鼎鼎的丁香花園的主樓----丁香樓,一座典型英式鄉村別墅,掩映在中式園林之中,既有歐式格局,又有中式風韻,獨特的西洋花園官邸建築與中國江南園林於一體,在上海可謂獨領風騷。

  “丁香樓”,一樓三間主房朝南,為餐廳、客廳,北麵有廚房、貯藏室和傭人房間;二層有主房三間,中間是凸出的大陽台,內為臥室,旁有小書房、會客室等;樓前種丁香等。

  有關於丁香花園,傳說很多,一說李鴻章常來上海置辦洋務,隨身而行的正是寵妾丁香,丁香花園就是李鴻章為丁香建造的棲身之所,是洋務派重要人物盛宣懷親手為李大人置辦一處居所。

  另一傳說是,李鴻章根本就沒有所謂的“七姨太”,丁香花園僅僅是李鴻章在上海置辦的產業之一而已,後來李鴻章將這處產業傳給庶出的幼子李經邁。

  李經邁幼時瘦小,頗招李鴻章憐惜,又因其母莫氏原為李家丫環出身,後被李鴻章收房,故在李家地位不高,李經邁在家中也受歧視。

  李鴻章晚年一直擔心這個小兒子,為其置辦了不少房產,而且常對人說:“這個孩子長得瘦小,將來恐難以自立,這些房產留給他,維持將來食用吧。這孩子再笨,收房租還是會的吧。”

  現在的李經邁才12歲,李大人依舊健在,自然沒有李經邁繼承房產一說,丁香花園依舊是丁香花園。

  不管後世的傳說有多少,目前來說,丁香花園就是李鴻章的產業,這在整個上海都是有目共睹的,哪怕是洋人在上海大肆圈地設立租界,也不得不顧忌李鴻章這個朝廷大臣。

  中午時分,署理天津海關道的盛宣懷陪同李經方來到海格路(後世上海華山路),在丁香花園門口,李經方看著大鐵門上“龍”的圖騰,一時之間有些錯愕,停步不動。

  這是李經方第一次來這裏,即便早就有所耳聞,但親眼所見也被眼前的花園所震驚,特別是從大門口看到園內一道隱約可見的用琉璃瓦砌成的長龍院牆。

  “盛叔,這個院牆不會有所逾越吧?”李經方盯著園內的龍頭忐忑的問。

  跟隨在父親身邊,京城各種建築看得不少,官場上的規矩更是懂得很多,自然明白“龍”不是隨便什麽人可以用的。

  “大少爺,這裏是上海,不遠處就是法租界。”盛宣懷波瀾不驚的回了一句。

  好吧,世事難料,大清帝國現在的處境就是如此,大有政令不出京城的局

  勢,何況是這遠在千裏之外的上海。

  李經方搖頭淺笑,邁步踏進這座必將聞名百年的花園,在留守下人的引領下參觀起花園來。

  首先進入眼簾的就是一副“龍鳳戲水”的絕佳景觀,一道琉璃瓦砌成的長龍院牆與八角亭相映而立。

  “蛟龍臥半園”,這條長達百餘米長龍是園內最顯眼建築自然,曲折環繞,18道起伏,龍頭伸向園中的未名湖,與湖上八角亭頂端的鳳凰遙遙相視。

  八角亭上挺立的那隻金鳳,雖然沒有龍頭這麽大,但獨特的亭頂加之八角亭地處湖中,格外招人眼目。

  穿過龍門,未名湖湖麵清澈平靜,湖畔花木扶蘇,鳥鳴如歌,周圍假山與石徑相顧,紅楓與綠樟相間,漫步綠草如茵的曲徑,九曲橋橫臥於未名湖之上,別開另一片天地。

  年輕的李經方見識不凡,園內臘梅、紫藤、梧桐、香樟、四季桂,以及怒放的丁香等植物自然是認得的。

  “盛叔有心了,這花園花了您不少心血吧。”

  盛宣懷沒有得意,微微一躬,笑著說:“大少爺,為李大人辦事自然不能怠慢。不過,盛叔也僅僅是多關注了點而已,大多都是手下人為李大人辦事盡心盡力。”

  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深得李鴻章真傳,李經方沒有在這方麵多言,在盛宣懷的介紹下一路走進丁香樓。

  李經方和盛宣懷乘坐“鎮遠號”一路南下,早上抵達上海海域,在吳淞口數海裏處就被蘭芳海軍攔截,經過一番交涉,“鎮遠號”在吳淞炮台附近拋錨停船,由蘭芳海軍的兩艘快艇搭載進入黃浦江,在大東門登陸。

  蘭芳海軍,第一次見到這支傳說中的軍隊,兩人以及身邊的隨員沒有不震驚的,特別是停靠在大東門臨時碼頭邊的“客滾輪”,更是如同一座大山俯瞰著整個上海城。

  這種震撼遠超他們所見的歐美洋人艦隊帶來的震懾,一行人默默無語的抵達大東門碼頭,沒有一個人願意說話。

  上岸之後,李經方一行也沒有急著去見上海的地方官員,畢竟是初來咋到,除了在快艇上看到黃浦江北岸一片繁忙景象以外,兩人對上海局勢沒有一絲了解。

  一部分隨員在碼頭附近叫了幾輛人力車(後來也叫黃包車),直奔上海城西郊的丁香花園,也有隨員租借一匹快馬,提前趕往丁香花園進行通知,至於地方官員,自然也有其他隨員去知會。

  一樓客廳,李經方和盛宣懷相鄰而坐,兩人盯著茶幾上熱騰騰上升的茶氣久久不語。兩人進屋之後,下人向兩人匯報了他們的所見所聞,這也算是對上海局勢有了初步了解。

  下人嘴中的上海局勢雖然不可能是全部,甚至可能隻是一些浮在表麵上的東西,這一點,兩人是深有體會的。

  即便是表麵

  情況,也遠超在天津時所預料的,因此,兩人暫時還沒有應對良策,隻能沉默以對,不知如何開口。盛宣懷老謀深算自然不想輕易開口,作為李鴻章的長子,雖然年輕,但地位斐然也不願意開口,隻能默默以對。

  最後,李經方還是沒有忍住,伸手端起茶幾上的茶杯,一口將杯中的茶水大口喝下,至於茶香和口感,沒有絲毫感覺,咽下茶水之後,李經方深呼一口氣。

  “盛叔,這天怕是要變了啊!”

  盛宣懷苦笑著,沒有接李經方的話,滿臉黯然,僅僅半個時辰的了解,他剛剛如願以償得意回到輪船招商局擔任督辦一年時間,設在上海的總局以及產業已脫離了自己的掌控,被兩江總督府和上海地方官府聯合拿下。

  挾洋自重?上海所有的洋人現在還被圈養在上海城西郊的跑馬場,一餐一個白麵饅頭維持著呢。

  上海的兩名商董雖然剛剛親自上門進行匯報,即便是李經方也能看出,這兩人是看李鴻章的麵子才上門的,無論是兩人神態還是兩人的言語都足以看出兩人已經另有所屬,不再是李家所能掌控的。

  從他們的自言片語中,盛宣懷自然能看出他們的新靠山不是兩江總督府那位,而是橫臥在黃浦江上的蘭芳海軍。

  讓盛宣懷震驚的是,和輪船招商局共同壟斷大清水運的那兩家英資輪船公司(怡和洋行和太古洋行)所有資產都被蘭芳海軍和兩江總督府沒收。

  想想實力遠超輪船招商局的英資輪船公司都落到如此境地,自己該如何麵對,還會有機會翻盤?

  李家自李鴻章在1862年率領淮軍殺到上海起,幾十年時間內創造了世人口中的傳奇,開辦了江南製造局、輪船招商局、中國通商銀行、華盛紡織總廠等事業,留下的軌跡可謂是影響深遠,一夜之間全部煙消雲散,擱誰心裏也難受,何況是掌控欲極為強大的盛宣懷。

  曾幾何時,一手官印,一手算盤,智鬥洋商,氣死紅頂商人胡雪岩,連慈禧老佛爺都坑過的“真商人”,盛宣懷麵對眼前形勢也一籌莫展。

  “誌在匡時,堅韌任事,才思敏瞻。”(李鴻章對他的評價)又如何?一貫是“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近代夏東元教授對他的評價)

  對蘭芳海軍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他同樣也是束手無策啊,昔日官場上和商場上的手段都沒有任何用處。

  “落後就要挨打啊。大少爺,蘭芳人說得一點都沒錯。這大清帝國看來也是大廈將傾之勢啊,大少爺要早作打算。”

  “盛叔,不至於這麽嚴重吧?”

  盛宣懷滿臉潸然:“難說啊,得看蘭芳人的野心有多大了,他們可不是推崇拜上帝教那幫家夥,也不是那些跨海而來的洋鬼子,他

  們和我們可是同文同種,而且還擁有比洋鬼子更加強大的武力,真要想紮根下來可得天獨厚,要變天幾乎唾手可得。”

  無論是李家,還是盛家,都是依靠愛新覺羅所發家的,自然不希望愛新覺羅家族就此完蛋。伺候舊主子自然比伺候新主子要得心應手,畢竟舊主子的脾氣性格早就被兩家摸透徹了。

  更重要的一點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主子能不能接受李盛兩家還不一定呢。

  “盛叔,雖然上海與北方的電報中斷,但並沒有徹底封鎖,而且,他們也沒有動上海任何一個官員,他們所針對的僅僅是洋人而已。我們大可不必如此悲觀,先等等上海地方官員是怎麽說的吧,畢竟他們才是最先接觸蘭芳人的,多了解一點蘭芳人的想法,我們才好有所應對,您說呢?”

  李經方比盛宣懷要樂觀不少,對上海產業的損失也沒有太過在意,反正那些產業也輪不到自己,何必擔憂呢。

  丁香花園一草一木還在李家手中,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至少蘭芳人對李家沒有惡意,否則,“鎮遠號”等軍艦也過不了馬六甲海峽不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