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重提出訪大清國
作者:清風老田      更新:2020-04-23 08:57      字數:3754
  “出油了?”從莞城回來的尚飛吃驚的看著袁木。

  “對,出油了,昨天下午就開始出油。”袁木很平靜的回答,昨天聽到出油的消息,袁木也興奮,一天時間之後,忙碌的袁木也度過了興奮期。

  “怎麽會這麽快?”尚飛問。

  “得益於種花家提供的全套石油勘探開采設備和技術,你上次將所有設備留在蘭沙之後,吳新元親自盯著那邊,一邊消化操作視頻,一邊指揮石油公司的開采人員進行操作,加上種花家提供的蘭沙油井詳細參數,勘探的第一口油井就已經出油。”

  聽到袁木的回答,尚飛才想起自己上次不僅留下了設備,還留下幾個大容量數據硬盤和一些電腦設備,隻是這種進度確實令人驚歎,這或許就是“基建狂魔”的特質吧。

  有了第一口油井,第二口油井也就不遠了,蘭芳的油料問題很快就能解決,這對於機械化部隊和現代海軍來說確實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通過和袁木的深入交談,勿拉灣附近的煉油廠也已經完工,第一批石油已經通過公路運輸運到了煉油廠。因為這條公路還沒有徹底完工,運輸車輛隻能半載行駛在剛剛打通的簡易公路上。

  這是蘭芳共和國建設部規劃的“蘇門答臘環島公路”的第一段,規劃的是連接城市的一級公路,雙向四車道,兩側至少需要1.5米寬的路肩,兩側的排水溝、綠化帶根據各處位置實際情況調整,差不多25米左右寬。

  當然,前期為了打通蘭沙的交通,隻修建十多米的臨時通道,暫時還是壓實土層,用於工程車輛和原油運輸車的通行。

  為了盡快打通這條公路,尚飛也是煞費苦心,通過幾次來回周轉,在線路上選擇了八個點,將工程機械分別運送到這八個項目點上。目前線路上跨越河流小溪的地方全部是鋼架便橋和動力舟橋,否則,在這短短的一個月時間根本無法打通這條臨時通道。

  胡書達離開勿拉灣一個月時間,這一個月的蘭芳變化是巨大的,基建是一個方麵,軍事裝備方麵可以說是裝備等人,勿拉灣港口周邊排滿了各種船隻,絕大部分是水麵艦艇。

  尚飛並沒有按龍須建議的數量訂購改裝江湖級,在原來的五艘基礎上,尚飛再一次下達了15艘江湖級護衛艦的訂單,畢竟江湖級算是種花家海軍兔的落後裝備,將海軍兔現役的江湖級護衛艦訂購了三分之二。

  當然最先訂購的三十艘紅箭級到貨二十艘,五艘江湖級全部到貨,還有883和884兩艘補給艦也從南部艦隊直接交付給尚飛,被運到勿拉灣港口。

  883和884都是92年服役的萬噸級補給艦,北約代號大運級,滿載排水量雖然比881和882小,但比他們要新十年,這對於新生的蘭芳海軍來說,使用率會

  遠遠超過881和882。

  更為利好的消息是883還在2013年出訪過南美諸國,橫跨太平洋,航經麥哲倫海峽,跨入大西洋,遠洋補給能力是得到實戰驗證的。

  新訂購的十艘客滾船已經到貨五艘,目前蘭芳手中擁有的客滾船已經達到了八艘,人員運輸能力達到了二萬四千人。根據龍須對廣船國際生產進度的匯報,剩下的五艘客滾船也會在半個月之內交貨。

  可以說,蘭芳海軍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具備橫掃世界海軍的能力,當然,必須所有艦船的人員全部到位,並且訓練一段時間才能有這個能力。

  留在勿拉灣的田青山每天都在拚命的折騰海軍,裝備試驗台幾乎是人停機不停,二十四小時連軸轉,即便這樣,港口依舊還有不少缺少操作人員的艦船。

  這一個月時間,油量消耗也是非常巨大的。不僅僅是海軍艦船的消耗,陸軍的步兵戰車和軍用工程機械也在大量的消耗油料。這讓尚飛的主要運力放在了油料運輸上。

  蘭沙油田的出油讓尚飛有了可以解脫的契機,以後可以將油料運量逐步縮小,騰出噸位運輸其他的物資。

  “龍頭,煉油廠怎麽樣?上次離開的時候,煉油廠準備點火試運行,煉油效果如何?”

  “不錯,你走的時候吳新元就從蘭沙回來,對煉油廠的設備進行了全麵檢查驗收,然後盯著點火試運行,你從二十一世紀運過來的原油煉製成功,和設備提供的生產參數沒有太大的差別,產出的各種燃料、化工原料和資料裏的一樣。而且,蘭沙油田的原油已經進入煉油廠生產線了,吳新元根據種花家提供的參數調整方案進行了調整,設備運行良好。”

  油田產油,煉油廠投產,這預示著石油化工產業從無到有,蘭芳步入發展快車道已經成為現實,擺在蘭芳高層麵前最為迫切的問題就是人口。

  這一個月時間,新加坡十五萬人已經有十萬人轉移到棉蘭,還有周邊各島嶼轉移過來萬餘人,但依舊無法滿足棉蘭工業發展的需要,為此,袁木等人十分頭疼。

  “小飛,我們不能再等了。”袁木想到人口問題不由自主的說出這一句話。

  “怎麽了?龍頭決定現在開始向越緬進攻?”尚飛好奇的問,畢竟1886年1月2日發起進攻這個日子是通過蘭芳國務會議的。

  “不,進攻緬甸的時間可以不變,但進攻南越和出訪廣州的事情必須馬上提上日程。上周我從龍涎特種部隊抽調了一個小隊前往緬甸,昨天特戰小隊發揮情報顯示約翰牛已經耐不住了,正式向緬甸政府發出了最後通牒。這個情報和種花家提供的情報相符。”

  “但是,我們現在人口已經緊張到無人可用的地步了,到處都在申請要人,人口壓力越來越大,已經嚴重的製約了

  我們蘭芳的發展。”

  “誰去?秀才現在應該到夏威夷了,短時間之內回不來。”尚飛沒有否定袁木的想法,隻是詢問了一下人員問題。

  袁木馬上回答:“我和大家商量了一下,就以徐茂和遲浩凱帶隊,分別出訪廣州、上海、北京三地。我們可以在每一個地方留下一個連的武裝和百來人的商隊,具體運作交給各地的移民工作組來做,通過商貿手段促成移民工作。”

  遲浩凱,本身就是胡書達作為外交人員培養的八個現代大學生之一,作為出訪副使是沒有問題的。至於徐茂,他的身份是蘭芳共和國副總統,出訪大清國的規格比較高。

  當然,如果胡書達這個外交部部長在的話,由胡書達出訪是最合適的。尚飛問:“遲浩凱是不是可以臨時授予外交部副部長一職,這樣的話,陪同徐總出訪身份上相對匹配一些。”

  “遲浩凱的臨時身份沒有問題,畢竟他本身就是六十個國務委員之一,這個月時間也一直在熟悉外交事務的資料。他本身也是二十一世紀人員,眼界也比這個時代的人更遠一些。”袁木對尚飛的提議還是認可的。

  “其他人員呢?”尚飛又問。

  “移民工作組方麵,劉馳元和羅天星兩人做得不錯,一直以來也在抓緊一切機會學習,目前已經取得高中學曆,正在攻讀大學課程,而且他們選擇還是國際關係專業,這次可以列入出訪團內。另外蕭南笙和何老爺子,他們兩個到了基地以後也是非常積極,四人都多次提交了入黨申請書。”袁木簡單的介紹了最開始加入基地的幾個人。

  “何老爺子已經七十歲了,長途奔波不是很合適,不過他們這麽積極,入黨問題倒是可以考慮。龍頭的意思是由他們組織駐清團隊?”

  “有這方麵考慮。”

  “我倒沒什麽意見,不過,我認為必須組建四個團隊,分別駐紮廣州、上海、天津、北京這四個地方。目前有五艘客滾船,可以開辟天津、上海、廣州三地到棉蘭的航線,但是客滾船的航行,前期必須要有軍艦護航才行。”尚飛補充了一下。

  袁木和尚飛又詳細的談論了一下兩國貿易的主要商品問題,對於日用品方麵,黑龍集團在二十一世紀一直采用的是OEM生產,所有的商品品牌都是“南洋”牌,出品商為“黑龍集團”,沒有任何生產商的信息。

  因此,日用品方麵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且棉蘭還儲存了近五十萬噸“黑龍”大米和“黑龍”麵粉,並且“蘭芳85式”也儲備了二十萬枝,這些都是為了出訪大清國做準備的。

  既然已經將出訪事宜提前,這些儲備物資都可以啟用,對於這些年到處災情不斷的大清國而言,糧食絕對是大頭,因此,即便棉蘭的糧食產量已經遠遠超過自身需求,但尚飛

  依舊一直沒有停止過從二十一世紀進口糧食。

  當然,這次出訪的規模遠遠比上次未能成行的出訪規模更大,在袁木的計劃中,家裏的五艘江湖級護衛艦會全部派出去,另外還會將二十艘紅箭級中的一半派出,隨同出訪隊伍出訪,至於航程問題,不是有兩艘補給艦到位了嘛,問題還是很好解決的。

  一直留在蘭芳的楊兆鋆,這段時間也在蘭芳的允許下,由何老爺子陪同,在棉蘭、勿拉灣、農場、學校等地四處參觀,甚至還去了很多工地,對蘭芳的機械化施工和不斷出現的工廠非常震驚。

  用他的話說,這裏雖然還處於發展之中,但潛力遠超歐洲,很快就會成為世界中心。作為遊曆過歐洲各國的楊兆鋆,這點眼界還是有的,同時,他也看到了蘭芳目前存在的人口不足問題,多次拜訪袁木,願意促成移民事宜。

  說不上背叛,楊兆鋆心底裏已經對蘭芳產生濃厚的興趣,並且就將自己家人移民到棉蘭的問題和袁木等人交換過意見。

  這一次,楊兆鋆自告奮勇的申請陪同出訪團隊,一直到大清國的京城,他願意為出訪團疏通大清國各級官員的關係。

  蘭芳對大清國沒有任何領土和租界的述求,隻進行商貿和災民的拯救移民,對大清國而言也是一件非常利好的事情,畢竟災民本身就是動蕩的源頭,將動蕩源頭轉移到南洋來,大清國的地方官員也能輕鬆不少。

  至於人口流失問題,四萬萬人口,減少個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對大清國而言並不是什麽接受不了的事情。

  當然,這是楊兆鋆的想法,至於最後的結果如何,他也無法保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