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章 找到基地
作者:清風老田      更新:2020-04-23 08:56      字數:2688
  第013章找到基地

  (PS:第012章內容有誤,雖然印尼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橡膠生產國,但印尼的橡膠種植是從1876年開始,是ickham6月在巴西收集了7萬粒橡膠的種子帶回英國邱園,育出2,397株膠苗,其中兩株送到印尼植子茂物的植物園,這是印尼最早種植的兩株橡膠樹。因此,文中出現橡膠樹是錯誤的。)

  徐茂這一隊主要目的是為龍影傭兵團尋找一個可以建立生活和訓練的基地,雖然隊員們一路跟著劉奎元和羅戰學習識別各種雨林物種,但下山前進的速度並不慢,臨近中午的時候,他們還真的找到一個理想的地方。

  這個地方離山洞的垂直距離不是很遠,大概150米左右,相當於海拔150米的樣子。這裏的坡度很小,相對其他地方,地麵相對平緩,麵積也夠大,足有三、四平方公裏。

  最讓徐茂喜歡的是,平緩地帶邊沿位置有一條寬約十五米的河流,河水充沛,河麵與平緩地帶地麵的落差差不多有十米高。

  根據熟悉雨林的劉奎元和羅戰仔細勘察,即便雨季來臨,這片平緩地帶也沒有被水淹的痕跡,這在蘇門答臘島的雨林中也是非常罕見的。

  這片天然形成的平緩地帶除了茂密的森林需要處理,確實是一個臨時基地的理想位置。

  在龍影目前的條件下,人口稀少,水路交通無疑是最好的交通途徑。否則,未來在吸收南洋華人人口的時候,那些沒有受過叢林訓練的普通人要想順利的在原始叢林中穿越,危險是非常大的。

  徐茂站在河岸邊,看著眼前的河流,河水的流速並不是很急,但是,徐茂能聽到有清晰的瀑布水流衝擊的聲音,他問身邊的劉奎元:“奎元,根據你對棉蘭的了解,這個位置往下遊走,會有瀑布嗎?”

  “徐總,據我的了解,下遊沒有瀑布,瀑布是在上遊大概五公裏遠的位置,二十一世紀,這個位置已經沒有雨林了,這裏是一個生態植物園,是一個很不錯的旅遊景點。我們所站立的地方,是一個棉蘭的度假村集中住宿的地方,另外有一條公路直達瀑布邊上。”劉奎元回答說。

  “這條河流安全嗎?”徐茂問。

  “現在的情況,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在那個時候,隻有靠海十公裏範圍內的沼澤地帶有印尼紅腹食人魚和鱷魚,不過,那個時候的數量也不是很多。相對於亞馬遜河,蘇門答臘島雨林中的河流要安全很多。”劉奎元回答。

  聽到這個答案,徐茂就下定決定將龍影的第一個基地定在這個地方。他心裏琢磨著,將這近四平方公裏的地方清理出來,在靠近上坡位置挖掘一條足夠深和寬的水渠,將山水引到河流,或者在另外一邊修建一個小水庫,將山水引到小水庫中蓄起來

  ,以後在水庫下遊可以進行開荒,修建一些田地,基地的糧食問題也能得到解決。

  這塊平緩地帶,寬度不夠一公裏,透過雨林中的樹木的縫隙,他似乎看到了一片片水稻田,看到了未來華人在這裏的忙碌的景象。

  “奎元,這片雨林有合適製造船隻的木材嗎?”徐茂問。

  徐茂雖然在江南造船廠呆過一年時間,那個時候說接觸到的全部是現代化的大型鋼結構船隻,而現在的龍影根本不具備製造鋼結構船隻的能力,隻能選用木船。

  對船體結構熟悉,並不意味著他對木船的材質熟悉,因此,他還得谘詢劉奎元這些了解蘇門答臘島的本地人。

  想到江南造船廠,徐茂的思維不自覺的飄到了他的曆史,想到了他的前身“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如果按照梁武寧的判斷,現在是在1850年到1900年這個時間段,如果是六幾年的話,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應該處於第一個興旺發展期,雖然後麵船塢被荒廢了三十多年,但造船設備也有一定規模了,徐茂不由對那些設備有些眼熱。

  “在蘇門答臘島可製造木船的材料有很多,櫟木、胡桃木、鬆木、樟木、柚木、菠蘿格、鐵力木,這些都可以作為製造木船的材料。不過,我們既然要保護好那些名貴樹木,我建議采用南洋鬆和樟木,畢竟這兩種木材數量多,而且,即便是二十一世紀,這些木材也是比較普遍。”劉奎元回答說。

  “結實嗎?”

  “用於內河是絕對結實夠用的。我在二十一世紀看過一個報道,在萊姆巴塔的上,萊馬雷納的小村莊,全村人以打魚為生,他們捕撈的是鯨魚、鯊魚、海豚那種難惹的大家夥。你猜他們用的是什麽工具?”劉奎元賣著關子說。

  “捕鯨?捕鯨殺豚,那可是日本的強項,而且還是引以為豪的事情,並宣稱這是他們曆史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此還產生了信仰。萊馬雷納村莊的人不會是日本人在二戰之後留下來的後裔吧?”徐茂揶揄著說。

  劉奎元知道徐茂這個湘楚人雖然到過南洋,但對南洋並不是很了解,他也樂於多說一點南洋的風土人情,也讓隊員們多了解一下南洋,畢竟以後大家要在這裏生存。

  他耐心的說:“不,他們可沒有日本人那麽財大氣粗,他們是南洋的原始土番,因為生存條件惡劣,島上無法發展農業,隻能靠鯨魚維生。他們保留著石器時代捕獵傳統,撐著看似不堪一擊的木船,用最簡陋的工具,全靠人力征服海洋‘巨無霸’,堪稱地球上最後的‘原始漁民’,幾乎讓人不可想象。”

  “他們的木船是用棕櫚葉把木板木條捆綁在一起,船上沒有一個釘子或一塊金屬,對付鯨魚的工具也隻是一種類似於標槍、頭上有鐵尖的竹竿,以及那種由棕

  櫚葉和木頭纖維製成的麻繩。這樣都能捕撈到鯨魚,真是十分罕見。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有說明,南洋,除了台風和海嘯來臨,周圍的海域還是比較溫和的。”

  “因此,我們用南洋鬆和樟木打造出來的現代船隻,在這條河流上航行是沒有任何問題,甚至可以在馬六甲海峽自由航行,當然,這是要不遭遇歐洲那些戰船的前提之下。”

  作為現代人的龍影隊員,幾乎所有人都見過各種木船,又大有小,龍影隊員的見識自然不是萊馬雷納村莊的原始漁民說能比擬的。隻要有充足的木材,用手工也能打造一艘似模似樣的木船,而不至於是用棕櫚葉把木板木條捆綁在一起就當作木船使用了。

  “徐總,這片區域一半樹種就是南洋鬆和樟木混交在一起,反正要砍伐,除了建造房屋以外,足夠打造一支內河運輸船隊,而且,我們還可以用汽車的發動機改裝成木船的動力,對我們運送華人進來是有利的。”羅戰也提出自己的想法。

  徐茂是湘楚星城人,這個時候,他也在回憶自己家鄉的一些木船,那些木船絕大多數是用杉木打造的,杉木和鬆木、樟木相比,結實程度自然還要差上不少,選擇鬆木和樟木打造木船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選擇。

  有了決定的徐茂決定返回山洞,畢竟目的已經達到了,他說:“小劉,小羅,你們的建議不錯,我記得我們山洞裏有不少工具,雖然不是專業造船的工具,但將就著還是能造出木船來的。今天我們可以返回了,下一步就是沿途樹木的砍伐,你們辛苦一點,教會隊員們如何處理這些大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