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節:內訌(四)
作者:人間十年      更新:2021-06-04 17:07      字數:3340
  鄭成功看著兩人喋喋不休,突然說道:“二位大人,廟堂之爭,皆是朱家之事,吾等身為臣子,過多關心這些事情,怕是會引起誤會?”

  剛才還在爭來爭去的張煌言和張名振立即緘口不言,默不作聲看著鄭成功,鄭成功慢悠悠說道:“福建和廣西,中間隔著江西和廣東,廣東已經是東瀛人地盤,隻有搞定江西三隻勢力,才可以避免陛下和桂王爭端,引起不必要的損失。”

  張名振放下茶杯,剛才喝的一口茶葉,讓他心情平複下來,雖然他比鄭成功和張煌言要年長許多,可鄭成功是手握雄兵的一方諸侯,張煌言已經投在朱由崧門下,兩人地位都比他高,他沒有開口說話,張煌言見他不說話,隻好率先和鄭成功說道:"國姓爺,江西這三隻勢力,金聲恒兵馬最多,地盤也最大,不僅占據江西中北部,還在南直隸有一些地盤,下官認為拉攏金聲恒,讓他在前麵頂著桂王和何騰蛟等人。"

  鄭成功卻搖搖頭,說道:“金聲恒兵馬多,可不精,大多都是烏合之眾,實力還不如金聲,金聲地盤不大,卻占據十分重要的鳳陽府,安慶府,廬州府等大部分南直隸州府,他們不僅擋住桂王和湖廣那幫人,還能為陛下擋住韃子的進攻。”

  “非也,國姓爺,要說金聲擋住湖廣的那幫人,我還認同,可金聲絕對擋不住韃子進攻,能把韃子擋在江北也就隻有國姓爺和魯王。”

  張名振這話巴結鄭成功,也和張煌言表明金聲恒並不重要,鄭成功見兩人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秦楚,有些不滿,說道:“二位,在贛州府的秦楚勢力也不容小覷。”

  張名振和張煌言都隻是聽說過秦楚其名,卻沒有和秦楚並肩戰鬥,也驚訝鄭成功竟然推崇秦楚?

  看著兩人的疑惑,鄭成功說道:“二位大人剛來南靖城不久,有些事情還不知道,今日我就告訴二位大人,秦楚在前段時間已經和陛下決裂,贛州府也已經倒向桂王。”

  張名振內心毫無波瀾,秦楚和在浙東的魯王距離這麽遠,他倒向桂王,對魯王影響不大,張煌言著實一臉震驚,他不敢相信秦楚竟然導向桂王,心急火燎問道:“國姓爺,此話當真?”

  鄭成功嗬嗬一笑,說道:“這還有假,秦楚倒向桂王,二位想知道是什麽原因嗎?”

  這話勾起來張煌言和張名振胃口和好奇心,兩人忙點頭,想知道秦楚為什麽倒向桂王?

  “這個就說來話長,數年前,韃子多鐸領兵南下,左夢庚和劉良佐,劉澤清等叛賊紛紛投靠韃子,陛下棄南京城前往黃得功軍營,諸位應該很熟悉吧?”

  兩人點點頭,都知道朱由崧在清軍大兵壓境之下,竟然放棄南京城,跑到在蕪湖的黃得功軍營,可惜黃得功一腔熱血,他的部將卻不想繼續為大明賣命,在清軍進攻後,不是投降就是潰散,可惜黃得功一腔熱血,最後死於叛賊之手。

  可這和秦楚大娘桂王有什麽關係?

  鄭成功讓兩人不要著急,繼續說道:“當初陛下也在靖國公軍營,可最後靖國公戰死,部下不是戰死,就是投降活潰散,你們猜,為什麽陛下沒有被韃子...”

  他做一個斬首手勢,讓兩人越來越迷茫,張煌言更是直接問鄭成功,陛下是怎麽從那場潰敗中活下來的?

  鄭成功突然壓低嗓門,讓兩人把頭湊過來,壓著嗓門說道:“是秦楚,他拚盡全力,帶著陛下從蕪湖衝出來,這幾年也是秦楚帶著陛下,還有馬錫南征北戰,從南直隸到江西,再到廣東,最後在惠州府和陳子壯碰在一起,兩軍才變成一軍,而陳子壯也終於找到陛下。”

  張名振不理解秦楚為什麽倒向桂王,都和陛下一起出生入死這麽多年,怎麽還成了仇人?他說道:“不應該啊,秦楚怎麽會背叛陛下,這是不是有誤會啊?”

  “沒有誤會,在陛下和陳子壯匯合以後,不知是什麽原因,竟然聯合馬錫還有其他將領,想把秦楚兵權給收了,在秦楚帶領惠州府軍民回城後,設伏包圍秦楚軍營,在這期間,兩軍大打出手,好在秦楚沒有失去理智,始終保持清醒頭腦,隻是對陛下所在城池炮轟幾輪,沒有對陛下軍隊發動進攻,最後帶上糧草撤到贛州府,否則以陳子壯和馬錫那點兵馬,怕是都要被秦楚收拾,也是因 這件事情,導致兩軍分道揚鑣,秦楚的離去,讓陛下失去一把尖刀,讓桂王多了一杆鳥銃。”

  張煌言和張名振像是聽天書,兩人還不知道有這回事,這樣一來,兩帝並立局麵又要重現,豈不是又要大打出手?

  張煌言一心為國,誠心請教鄭成功:“國姓爺,那你看應該怎麽辦?”

  鄭成功看著他,和張煌言說道:“秦楚不是背叛陛下,而是陛下負秦楚,秦楚雖然倒向桂王,並不代表他就和陛下斷絕關係,我們作為臣子嗎,應該將他拉回來,讓他再一次為陛下效力。”

  兩人都同時不做聲,張名振對秦楚並不是在意,他很好奇,鄭成功是怎麽知道這些事情的,他有些玩意的意思看著鄭成功,鄭成功何等精明,豈會不知道張名振意思,他一點都不掩飾,他和秦楚有聯係,和張名振說道:“張總兵,耳聽八方眼觀六路,這不是很正常,難道張總兵麾下就沒有人和福建,江西有聯係?”

  張名振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每個陣營都潛伏著其他陣營勢力,這早就不是什麽秘密,鄭成功讓兩人不要糾結秦楚倒向桂王,而是應該想辦法讓整個江南統一到一起,而不繼續四分五裂。

  張名振說道:“我今晚就回浙東,把陛下意思轉告給魯王。”

  張煌言也和鄭成功表示,他會盡快讓人和金聲,金聲恒溝通,說服兩人為陛下效力,鄭成功對張煌言隻有一個要求,千萬不要出兵攻打贛州府,他也會盡最大努力勸說秦楚,不會攻擊福建等地,張煌言表示沒有問題,鄭成功又和張名振說道:“張總兵,東瀛人在陛下這裏結盟不成,也有可能去魯王那裏尋求盟友,還請張總兵小心東瀛人狼子野心。”

  張名振和鄭成功說道:“國姓爺,東瀛人來魯王這裏,我看見一個,就斬一個,你就放心好了。”

  三人很快達成一致,相互間不要攻伐,並且各自調動精銳力量,進入江北打探韃子軍情,隨後三人在鄭成功府邸食用晚飯,便各自散去,不過在散會之前,張煌言告訴鄭成功,朝中有部分人欲對贛州府用兵,真有那麽一天,還請鄭成功及時化解衝突,

  鄭成功冷冷問道:“是誰?”

  張煌言不敢說,他早就知道朝廷有人想對贛州府動兵,隻是沒有想到秦楚和陛下還有這層關係,今日聽鄭成功一言,有些同情秦楚,覺得不能讓贛州府平白無故被進攻,白白損失明軍力量。

  鄭成功見他不說話,說道:“張煌言,莫非是你領兵進攻贛州府?”

  “不,國姓爺,我並不讚同秦楚支持桂王,可讓我攻打贛州府,萬萬做不到,至於是誰提議進攻贛州府,這並不重要,畢竟此人建議陛下對贛州府用兵,陛下卻並沒有答應此人。

  鄭成功覺得有點意思,他和馬錫,陳子壯等人並不熟悉,也猜不到是誰在這個時候,慫恿陛下 進攻贛州府? 他讓張煌言放心,但隻要他在,就堅決抵製內耗的事情發生,張煌言隨即也告退回去,等他走後,鄭成功讓一直在門外擔任親兵的戴大頭進來。

  戴大頭這些天一隻跟在鄭成功身邊,鄭成功帶著他進入南靖城,讓戴大頭可以及時把南靖城消息給秦楚送過去,戴大頭把贛州府和廣西情報送給鄭成功。

  戴大頭進來以後,鄭成功和他說道:“你趕緊回去,向秦總督匯報,東瀛人欲同陛下結盟,讓秦楚勸說桂王,莫要讓廣西那位桂王中了東瀛人詭計,還有陛下這裏有奸臣欲對贛州府用兵,還請秦總督防備偷襲。”

  戴大頭點點頭,立即出城而去,將鄭成功讓他帶給秦楚的消息,盡快送給秦楚。

  戴大頭拿著路引,從南靖城奔向贛州城,他一路上狂奔,竟然在焦璉抵達贛州府之前抵達,來到贛州城,看見城中軍民紛紛打包行李,趕緊來到內城,見到陳邦彥,聆聽陽,郭淵等留守將領,忙問道這城中軍民怎麽都在打包行李,像是要撤退的樣子?

  陳邦彥告訴他,秦總督已經讓全城軍民撤往到柳州府,將贛州城讓給焦璉,戴大頭一聽,急了,趕緊和陳邦彥說道:“大人,小的跟著鄭成功,在南靖城打探到福建那位爺,朝中有奸臣想對咱贛州府用兵,所以才讓我趕緊回來,向總督大人匯報這個情況。”

  陳邦彥,郭淵,聆聽陽三人倒吸一口冷氣,不久前那一場兵變讓三人心有餘悸,要不是依靠繳獲的東瀛人步槍,眾人恐怕已經在南靖城城內哪個軍營擔任炮灰將軍,秦楚也會在某個山村過著普通人生活,清楚麾下軍隊作為一隻成建製軍隊將不複存在,狼營種子也會被分散在各路軍隊中。

  如果秦楚還在贛州城,麵對福建明軍進攻,秦楚會立即撤走,避免和福建明軍交戰,可不久後,焦璉就要率領部下入駐贛州城,那時候福建軍隊麵對的不是秦楚,而是以永曆一係為首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