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節:重回增城(一)
作者:人間十年      更新:2021-02-04 22:33      字數:2932
  秦楚向閻可義隆重介紹陳邦彥,告訴他,陳邦彥現在在明軍兵謀部擔任僉事,這是軍中核心部門,閻可義也知道陳邦彥起兵抗清,二人在廣東還有多交戰,對陳邦彥放棄軍隊指揮權,在秦楚軍中擔任僉事,有些驚訝,對陳邦彥對他誇獎,更是受寵若驚。

  他和陳邦彥說道:“陳僉事過譽了,閻某一家之言,覺得武器再精良,也要看在誰的手上,我看著東瀛人腦子不太靈光。”

  陳邦彥認同閻可義,他對秦楚,閻可義說道:“閻將軍說得對,這些火銃,火炮,要看在誰的手上,這東瀛人胃口太大,從進攻華南以來,明知道我們和韃子在廣東打的難解難分,卻不肯坐山觀虎鬥,而是硬著頭皮對我軍和韃子發動進攻,這不是四麵樹敵嗎?”

  陳邦彥和閻可義兩人一來一回,讓秦楚對兩人肅然起敬,這兩人是真的有本事,秦楚用鼓勵眼神看著兩人,示意兩人繼續說下去,他再一次見識到,他雖然有著數百年曆史知識,可在這些英雄麵前,還是小字輩,需要跟著他們學習到更多本領,不斷去學習,去提升軍事能力。

  他也在兩人麵前發表自己的觀點,說道:“東瀛人一開始是偷襲澳門,把澳門葡萄牙人趕走,就迫不及待進攻中山。”

  陳邦彥臉上露出迷惑表情,問道:“大人,澳門不是被佛朗機人租借嗎?這葡萄牙人又是什麽人?”

  秦楚者才想起來,晚明時期,明人把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稱呼為佛朗機人,隨便找個理由說是他們當地人習慣稱呼佛朗機為葡萄牙人,陳邦彥也無多問,畢竟各地方方言不一樣,對佛朗機稱呼也不一樣,不管怎麽稱呼,現在占據澳門的不是佛朗機人,而是東瀛人。

  秦楚繼續說道:“東瀛人攻占澳門,立即發動對中山進攻,幾乎是一瞬間,就擊敗我軍最精銳軍隊,這也是我率領軍隊撤回到惠州城原因,一開始就想讓韃子和東瀛人互相殘殺,可後來才發現這個計劃是多麽荒謬和優質。”

  閻可義卻有些迷糊,他對秦楚這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計劃很支持,怎麽秦楚突然重返增城呢?

  陳邦彥和他一樣,對秦楚推翻之前計劃,心裏有些不滿,認為秦楚命令朝令夕改,是一個不合格軍事將領,秦楚看出兩人的疑惑,說道:“二位還不知道,東瀛人占領中山以後,就開始組建偽軍,攻占順德和廣州以後,竟組織一隻數量龐大偽軍,之前就是這隻偽軍在後麵追擊我軍。。”

  此言一出,陳邦彥和閻可義都有些不可思議,東瀛人這才來幾天,就組建一隻為其效力的偽軍,秦楚還告訴二人,這隻偽軍完全按照東瀛人組建,命名為暫一師團,李成棟為師團長,郝尚久為參謀長,下屬兵馬越來越多,秦楚沒有提起佟養甲,閻可義趕緊問道:“總督,佟養甲呢?”

  秦楚聳聳肩膀,魏朝沒有告訴他,李成棟是提著佟養甲腦袋投降東瀛人的,閻可義也不方便繼續問,而是搖搖頭,有些感歎李成棟,簡直是活脫脫三姓家奴,對於這種人,沒有必要繼續堅持效忠,閻可義對李成棟在多鐸南征時投降清軍,攻打浙江,福建等地,心裏也是有些不滿,本想投降秦楚,以後有機會還是回到李成棟軍中,可李成棟竟然再一次投降東瀛人,他就徹底死了回去的心。

  他對秦楚說道:“李成棟善於出奇兵致勝,既然成為東瀛人走狗,大人千萬要小心他最擅長的偷襲。。”

  如果李成棟還是跟著清軍廝混,秦楚還真的要小心此人偷襲戰術,可此時秦楚並不認同閻可義說道,說道:“閻將軍,非也,李成棟投降東瀛人,東瀛人初來乍到,並不會十分信任他,他並不像之前在韃子那邊自由自在,更不可能有機會出奇兵致勝,隻會成為東瀛人傳話筒。”

  秦楚隨後又繼續說道:“東瀛人現在是見誰打誰,我軍斥候由於能力不足,以及東瀛人散兵過於厲害,已不能進入廣州府打探軍情,對東瀛人和韃子打成什麽樣,一概不知,可東瀛人既然組建偽軍,那麽就要敲打東瀛人這隻幫手,使得東瀛人孤立無援,而我軍既可以削弱東瀛人力量,還可以告誡那些認賊作父的人,下場就是死。”

  陳邦彥突然想起一個問題,說道:“總督,敲掉李成棟這隻兵馬,確實可以起到大人所說的作用,可是偽軍都和東瀛人混在一起,這東瀛人火銃又那麽厲害,我軍不好打啊。”

  秦楚當然知道不好打,可是東瀛人和偽軍混在一起,這就給明軍帶來很多機會,更何況在為軍中還徐仁才這個秘密武器,他和閻可義說道:“你駐守在增城,對增城應該很了解,那麽增城有什麽弱點嗎?”

  閻可義想了想,他駐守增城時間也不長,對增城城防倒是很了解,今天白天,增城東門和西門被東瀛人炮火延伸轟炸,已經被炸得不成樣,這兩門應該被東瀛人布下重兵防守,北門在增城最北端,大軍還沒有繞過去,就會被東瀛人發現行蹤,所以隻能進攻南門,而南門是增城最高,最堅固的一道城門,沒有紅衣大炮等重武器支援,攻下南門無異於天荒夜談。

  不過增城也有一個缺點,就是缺水,他在增城駐守的時候,下令挖井取水,效果卻不太好,馬錫和張家玉圍攻增城,並沒有切斷城中水源,這也導致馬錫和張家玉圍攻增城,勸降被他拒絕。

  他建議秦楚在進攻增城之前,切斷城中水源,迫使城內東瀛人出來尋找水源,在城外截殺東瀛人。

  這個方法倒是不錯,陳邦彥卻提出反對意見:“大人,殺少量東瀛人,並不能徹底擊潰這隻東瀛軍隊,反而會激怒東瀛人,很有可能導致東瀛人把進攻方向對準我們,這會不會得不償失啊?”

  陳邦彥從大局出發,認為要打就打大的,徹徹底底擊潰這隻東瀛軍隊,而不是在旁邊打來打去,這樣會使得東瀛人改變作戰計劃。

  兩人意見相左,讓秦楚陷入為難,他是想打掉李成棟暫一師團,折斷東瀛人輔助力量,可又不想和東瀛正規軍交戰,可暫一師團卻和東瀛第三師團緊緊在一起,讓他有些猶豫不決。

  閻可義看出秦楚為難,突然心生一計,和秦楚說道:“大人,既然增城這麽難打,我軍為什麽不去中山,或者是澳門,端了東瀛人大後方,讓東瀛人成為無根之草,遲早被枯死。”

  這個方法倒是點醒秦楚和陳邦彥兩人,特別是秦楚,既然東瀛人可以跨海偷襲石灣,那麽他也可以帶領部下偷襲中山和澳門,讓東瀛人後方成為前線,秦楚也是眼睛一亮,笑著和閻可義說道:“閻將軍,真是奇才啊,得之我幸,可是我軍並不知曉東瀛人在中山和澳門駐軍數量,還有在順德地區兵力,以及附近有沒有東瀛人的艦隊,想要偷襲東瀛人後方,這些必須搞清楚,才不至於兩眼一抹黑,去給東瀛人練槍法。”

  閻可義和秦楚說道:“大人,我們可以去南海衛,在新安坐船去中山,雖然乘船有段距離,可畢竟出其不意,一定可以給東瀛人一個措手不及。”

  陳邦彥低聲說道:“我知道南海衛在哪,可從新安過去還是有風險,這一段海域距離長,普通小船根本過不去,全軍冒然突進,風險很大,下官認為還是從長計議。””

  “陳僉事,怎麽會過不去呢?廣東有這麽多海寇,隨便找一條海船不就過去,隻要摸清楚中山,澳門兩地東瀛人兵力,我軍立即乘坐海船,半夜偷偷劃過去,殺東瀛人片甲不留,天亮後再回來,神不知鬼不覺,就端掉東瀛人大後方,氣死這群東瀛矮子。”

  可上哪裏找海寇?第三師團倒是有一隻明奸海寇,可忠心於明朝海寇還真不多,有部分海盜也是來無影去無蹤,一時間也很難找到這些人,這些海盜忠誠度也值得懷疑,誰給的好處多,就跟著誰走,並不是一直可以值得依賴力量。

  秦楚想了一會,突然想到鄭成功和他海上艦隊,如果得到他的海上力量支持,那麽攻打中山和澳門將會順利很多,也能夠及時調動兵馬,源源不斷支援跨海作戰。